碳交易?碳生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3:55:03
对话   :     碳交易?碳生意?

  解说:

  如果全球气温再升高两度,它们可能就会消失。如果全球气温再升高六度,人类可能将糟灭顶之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避免灾难的发生。当低碳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当低碳不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位是在碳交易中掏到了金矿的卖碳翁,一位是参与了八年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权威专家。碳交易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意?碳交易和全球气候变化又有着怎样的关联?

  主持人 陈伟鸿:

  谢谢各位光临《对话》节目的现场,也欢迎电视机前朋友您的收看。今天《对话》节目的一开始,让我们来关注我身后的这条蓝色的曲线,这条曲线描绘的是在过去一千年当中,全球气温变化的一个幅度。

  好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我身后出现的第二条曲线,这条红色的曲线描绘的是过去一千年当中,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它的变化幅度。从整个两条曲线的延展程度来看,你会看到它们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度,但是你也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变化的幅度其实并不太大。

  到了90年代的时候,人们突然间发现全球气候变暖了,气温变化的幅度增大了。于是,来自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名科学家,他们组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他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现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罪魁祸首其实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说到这儿,我相信电视机前的您跟我的心情是一样的,我们都特别渴望看一看,到今天我们全球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情况到底如何了,那么我们马上一块来找寻一下这个指标,它会在我们的这个指标图上出现在哪个点位上呢?一块来找。

  这是一条陡然升高的曲线,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想到,这个曲线的最高点如今已经到了这儿了,这是我们全球二氧化碳今天的排放指标。当你看到今天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指标到了这么高的一个点位的时候,那么你会不会也担心,全球的气温和气候的变化它的幅度也会这么大,它的变化的速度也会这么快呢?科学家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预测,说如果全球的平均气温增高两度的话,那么北极圈的冰层将会迅速地融化,全球的海平面将会升高,而且升高的幅度达到了七米。所以从前的一些繁华大都市,像纽约、东京、曼谷、上海,都将会被这些海水所淹没。而如果全球的气温升高达到了六度的话,很多的物种就会灭绝,人类可能就会面临自己的灭顶之灾。

  当然我希望这样的一个预测,仅仅是一个盛世危言,但是我想每一个人看到这样的一个突然变化的坐标图的时候,你的内心还是会对地球的未来有一些担忧,是吗?我们不妨来听一听现场的各位你们在看到这幅图的时候,第一感受到底是什么?

  我看到刚才举手的朋友有很多,但是我注意到第一个举手面对着幅图有感触的是这位女士,来,听听你的担心是什么?

  观众:如果全球变暖,我们是不是会像电影里那样以后生活在水里?

  主持人:你心里会对这样一天的到来感到恐惧吗?

  观众:会。

  主持人:会有一些恐惧。我想全球的有识之士,很多的国家机构都在做着相关的研究,他们也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之一,那就是减少排放。所以现在在全世界呢,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成为了一个有价的商品,换句话说呢,你可以进行排放量的一个交易,可以做买卖了,这个是不是一个解决的办法,会不会让现场的各位有过的担心稍微安定一些。

  观众:听您刚才这么一说,就是碳交易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好方法,但是对我来说,它好像就是在卖废气,我对它的可行性有一点怀疑。

  主持人:我也想知道到底可不可行,到底如何可行,在这个交易的过程当中究竟会发生一些什么,所以今天节目现场,我们就邀请来了在中国的一些实践者,他们会用自己的实践来告诉大家,碳交易到底是如何来完成的,我们掌声请出今天的这位嘉宾唐人虎先生,来。欢迎唐先生,您好。唐先生跟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吧,你的工作和我们刚才说到的这个碳交易是有密切的关联对不对?

  唐人虎:对,对,因为做的就是像刚才这位观众提的卖废气,但是不太一样,我们卖的不是实际的二氧化碳,我们卖的是一个纸上的一个数字,就是一个量。

  主持人:卖数字就能卖出钱来。

  唐人虎:对。

  主持人:那这是一笔好生意对吧?

  唐人虎:看起来是。

  主持人:看起来是,这么说还有一些看起来不太是的地方,所以我们需要和你坐下来慢慢来聊一下,到底这个碳交易是怎么回事,好不好?

  唐人虎:好。

  主持人:好,来,我们请唐先生入座。

  解说:

  他从“碳交易”中淘到了金矿,他卖的到底是什么?他从哪里进货?他的价格又是怎么定的?他如何将“碳交易”进行到底?

  主持人:二氧化碳到底是怎么样卖出去?你最早为什么就知道可以来买卖这个二氧化碳呢

  唐人虎:我最早是领导布置的,就直接给了我三个字,CDM。

  主持人:CDM是什么呀?

  唐人虎:那个时候我不知道,也问我们领导。

  主持人:领导当时是什么样的原因,什么样的目的,布置了这样一个他根本就不懂的任务来交给他来完成?

  殷立 大唐集团新能源公司董事长:

  作为我们来讲也不太懂,当初2005年的时候,像英国益可公司、法国国家电力公司,他们主动找上门到集团公司来,来兜售他们这个交易。

  主持人:那你当时接到领导的指示,怎么办呢?告诉你说CDM。

  唐人虎 大唐集团CDM办公室主任:接下来呢就是上网去找了,然后找呢就找到了当时有一个很奇怪的培训,就是一般的培训我们得交费,那个培训呢就是包吃住,包机票,然后只要你出人就行,就是当时的这个叫全球环境办公室副主任吕学都,科技部,他们和加拿大共同举办的一个叫中加培训,2005年的11月17号。

  主持人:真有这么好的事吗,提供你那么多的免费的条件,还让你去培训。

  唐人虎:对。

  主持人:今天我们把这位吕先生也请到了现场,来,我们掌声欢迎他。

  欢迎你吕先生,来。

  解说:

  他参与了八年的联合国气候谈判,他为什么能够成为连任时间最长的人?谈判过程中有着怎样的艰辛?他参与的谈判如何影响“碳交易”?

  主持人:当年您开办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培训班啊?

  吕学都:当时开办的就是清洁发展机制,我们现在大家都听说的,叫CDM培训班。

  主持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交易就叫CDM吗?

  吕学都 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委员:

  温室气体减排量的交易,不是排放量,是减排量。也就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这一部分交易。因为大家对这个问题不太了解,刚开始做这项培训工作的时候,确实有很多疑问,我自己亲自打过电话给一些大的电力公司,那些大的电力公司根本对这个不感兴趣,而且觉得这个可能吗?这个可能是,还觉得是骗人的。我也接到过一个电话问我,说吕先生这个碳交易怎么个交易法?是用桶装啊还是用船运啊?

  主持人:我把这二氧化碳提到哪儿去啊?这都是我减排的二氧化碳,我拿到哪儿去卖,是不是这个?

  吕学都:对,我告诉他,既不用桶装,也不用船运,其实就是非常简单的一个电子记录。搞这个碳交易,简称叫碳交易,我们国内叫碳交易,其实它应该叫做碳减排量交易,但在中英文里面,它现在都叫“碳交易”。包括在德国科隆经常召开全球的碳交易大会,我们国内的一些企业真正是卖碳的,跑到这个会上去,到那儿一看,不对呀,别人都是没有任何实物产品的,他老兄带两个石墨去,去那个地方准备去卖给别人。从这儿你可以看到,最开始呢我们很多企业对这个还是很有兴趣,但是对这个概念并不清楚。所以这个培训工作,尤其是让我们的企业家非常清楚地了解这个概念,还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们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来做这方面培训。

  主持人:对很多人来说呢,所谓的碳交易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到底碳交易有着什么样的一个什么样的形成背景,我们来看看这个短片,先来了解一下。

  解说:

  碳交易的产生是源于1997年12月的一份文件,《京都议定书》,他由来自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签署,旨在全球国家共同联手减少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排放,以抑制全球变暖。《京都议定书》规定,2008至2012年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排放量要在1996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同时为了减轻这些国家的减排压力,《京都议定书》还确立了一些灵活的机制,清洁能源发展机制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一机制下,受到二氧化碳减排额度约束的发达国家企业和政府机构,可以通过技术转让或资金投入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的节能减排项目进行合作,从而获得该项目所降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抵扣其自身的排放量限额。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二氧化碳排放量成了可以用来交易的有价商品。人们把在清洁能源发展机制相关规则下进行的二氧化碳减排量交易,称为碳交易,或简称为CDM。根据世界银行测算,全球碳交易在2008年至2012年间,市场规模每年可达500亿欧元。

  主持人:在这个片子当中大家看到了这个概念,也是最初让唐人虎先生困惑不已的概念,CDM机制。那么在现实生活当中,这个机制怎么来运行,能给我们举一个例子吗?

  吕学都:比如说我们的一个企业去做投资,它要是投资煤电的话,这个煤电会排放很多二氧化碳,那它投资风电,风电并不排放二氧化碳。如果有一个激励机制给它,让它去促使它去投资风电,可以避免投资煤电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用一个例子,比如说它投资一个风电,100兆瓦的风电,每年能够减少大约20万吨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如果它把这20万吨转让给发达国家的政府或者企业,因为发达国家需要这样的减排量来完成它在《京都议定书》中的任务。按照现在大约我们假设吧,一吨二氧化碳10欧元这样来算,那么20万吨的减排量就每年可以收入大概200万欧元,利用这笔收入就能够促进它进一步去发展风电,不但能够维持它本项目的运行,而且能进一步去发展风电。

  主持人:那对这些出钱去购买的人,他们为什么愿意或者是说心甘情愿地拿出钱去买?

  吕学都:刚才片子里面也谈到了,因为《京都议定书》规定了这些国家必须在2008年到2012年的时候,在1990年的上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那么这是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义务。这些机构如果在本国国内去减,那么它的成本可能是相当高的,而如果它通过这个机制在发展中国家来减,那么它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大约是它在国内减排成本的1/10这样。这样通过这么一个机制,它本身以低成本完成了它在国内高成本需要完成的任务,而对于发展国家来讲,也通过这个机制可以促进它本国的清洁能源的发展,或其它高技术的应用。

  主持人:对地球来说呢,可能我们真的感受到了减少排放的一个好处。

  吕学都:因为这个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它在地球上哪一个位置上的减少,对大气的效果都是一样的。

  主持人:唐先生参加完这个培训班之后,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唐人虎:最大的收获就是第一是知道了这个东西也可以换钱,就是减排量我可以拿去换钱,这是最大的收获。

  主持人:你做这个碳交易从哪儿进货,能告诉大家吗?

  唐人虎:我们因为主要做的大唐集团的,就是大唐集团的可再生能源只要能符合CDM机制的项目,都是我们的货源。

  主持人:你意思就是说,你本身就在大仓库里面,不需要去找货源。那你这个从培训班上得到的这个理论,有没有在你的第一笔碳交易当中得到体现?

  唐人虎:我们本身就是带着问题去上的培训班,当时呢集团已经给了我们任务,当时是我们大唐算是很早的几个风电之一,是六鳌一期,这个项目大概装机是三万千瓦吧,这样一个电力项目,每年能减排几万吨二氧化碳。

  主持人:当时对这个项目有什么预期呢?

  唐人虎:当时我记得殷主任是这么说的,这个项目非常亏,发展小时数很低,然后你们能尽量把它做出来,能够弥补它的亏损、减少它的亏损。

  主持人:董事长给你布置这个任务,是你帮着公司来挣钱是吧?

  唐人虎:最开始一定是这样的。

  殷立:最初因为我们搞风电,最大的问题在当时的电价情况下不可能良性循环,如何发展是我们非常困惑的。由于一期工程拿到了CDM的交易后,我们减少了一大块成本。

  主持人:从你参加完这个培训班,到你做到了第一笔碳交易的生意,这当中大概有多长的时间?

  唐人虎:当时我记得是六个人,加班大概,听完这个课之后,三天的课吧,没有记错的话,三天的课,听完之后呢,大概我们加班20天,就是把这个项目基本的文件做出来了。当时就是说,叫摸着石头过河吧,做这个,联合国是有一个模型的,叫方法学,我们会依照方法学去理解、去做,把我们的项目往方法学上去靠,开发成CDM项目。

  主持人:加班都做一些什么呢?

  唐人虎:加班就是研究文件,因为你这个量你要符合联合国的一个认定的一个规则,它才可能认可你,不能说是我写一个数字交上去,它就说是认可了,它必须有一套规则。

  主持人:当时你们的这个减排的量大概有多少?

  唐人虎:四五万吨。

  主持人:四五万吨如果排放出来的话,我们可以让它充满一个多大的空间呢?

  唐人虎:一般二氧化碳的密度大概是,气体的密度大概可能会是1.29,记不清了,1.29或者1.9,我们假设它是1吧,因为气体是可压缩的,那么大家可能都过水,一吨水是一立方米,但是水的密度是一千,那么就是一千倍。那么一吨二氧化碳你可以算,大概能充满大概是10乘10乘10这样一个空间。

  主持人:一千立方,会像一个别墅那么大吗?

  人虎:一吨二氧化碳没那么大,但是我们经常交易的,就像一个风电厂这样形成的一个交易,就有那么大,而且比它还大。

  主持人:那谁来确定这样的一个数字是否准确?

  唐人虎:联合国指定的DOE,第三方,然后DOE确定好数字之后会提交到EB,就是吕主任担任职务的那个机构,来确认这个数字有效性,确认之后,这个数字就变成商品了。

  主持人: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多长时间?

  唐人虎:这个过程,我们从开始做到拿到第一笔钱,九个月。这个项目是在我们那个时候,应该是中国最快的,到现在可能不可能再有人打破这个纪录了,从做到签发只花了九个月。为什么这样呢?因为规则特别复杂,我举一个例子吧,而且它规则还在变,我举一个例子。就像我们上大学,上一个学校,进一年级的时候,告诉我们毕业条件是一二三四,二年级的时候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三年级的时候说一二三四没有了,是五六七八九十,那样的话,等于它变化比较复杂。至于为什么这么变,我也一直很困惑。

  主持人:那这个就要由吕主任来给我们解答一下,因为在联合国的机构当中,您是唯一的中国人是吧,你们一年会开多少次会呀?

  吕学都:理事会每年开七到八次会议。

  主持人:七到八次,难怪你的规则要不断地变,是不是七到八次的会议,每次都在研究相关的政策,是不是又要做一些小小的调整?
吕学都:主要是讨论一些有疑问的一些项目,对有疑问的要有审查,确保这个减排量是真实的
,那么才能够签发,否则的话就乱套了,这个过程确实是非常漫长的。

  主持人:唐先生事先知道会有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吗?

  唐人虎:不知道,做第一个项目的时候,其实做得还是相对比较顺利的,像我们第一个项目的买家呢,是大唐的当时的战略合作伙伴,法国电力。当时很努力的做第一个,肯定想多卖点钱,那么我们当时是定了一个价格,就是定得比较高,也是试。

  主持人:定了多少钱?什么样的一个价格?

  唐人虎:当时定的是,当时应该中国最高的11欧元。

  主持人:11欧元?

  唐人虎:对,2000年初我们定的。

  主持人:这个怎么定出来的?

  唐人虎:拍脑袋拍的。

  主持人:你们的合同是怎么签的?

  唐人虎:合同啊,合同等于卖这个量我可以举个例子,就像我们卖的东西是未来的一个数字,未来的收成。

  主持人:你会把多少吨,比如说4吨减排下来的二氧化碳写在这个合同当中。

  唐人虎:对。

  主持人:然后每一吨的价格写上,然后总数写上,那么付款呢会在这上面写上吗?马上就付给你?

  唐人虎:不会,不可能马上付,因为我们卖的是一个期货,就是比如说我们种了块地,这块地呢,我说我从2008年到2012年,我每年这块地要产出10个玉米,那我2006年的时候我怎么知道我2008年到2012年呢,就是根据估计10个。那么只有等你这个玉米出来了,你给它,才能给你。有可能今年2008年我产生了是9个玉米,那我就收9个玉米的钱,2009年是12个玉米,我就收12个玉米的钱。

  主持人:可是吕先生我想问一下,我如果一个玉米都没收到的话,那会怎么样?

  吕学都:那就没有钱。

  主持人:那之前大伙全白忙活了?

  吕学都:是的。

  唐人虎:第一笔生意呢,我们算了一下,每年能给企业带来大概四五百万的这样的一个收入。

  主持人:然后你把这样的喜悦心情和谁分享?

  唐人虎:那肯定先向领导汇报。这个消息会在联合国的网站上公布,一公布之后,我们就立刻跟当时跟殷主任汇报,发短信就说我们的项目已经顺利签发了,这个CDM是可以换成钱的。

  主持人:然后领导有什么样的回应?

  唐人虎:四个字,热烈祝贺。

  主持人:段教授来给我们总结一下,我们整个碳交易的流程是什么样的一个过程?

  段茂盛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所副教授:

  一个CDM项目的开发呢大概有这么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项目设计,主要是一个设计文件。第二步呢是一个合格性确认,需要由相关的机构进行确认,联合国认可以后,你的项目就是一个合格的CDM项目了,你到底能够产生多少减排量,要取决于你项目的运行情况,如果联合国认可就会签发给这个项目相应的数量的减排指标,那么企业拿到这个减排指标之后呢,就可以到市场上去进行交易。

  梅德文 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

  我是北京环境交易所的,刚才唐博士讲他们第一次卖碳的这样一个心路历程。卖碳就打一个比喻,就像我们30年前改革开放刚开放的时候,农民进城卖鸡蛋,农民进城卖鸡蛋就不知道鸡蛋多少钱,他也不知道卖给谁,他也不知道如果这个鸡蛋卖完之后,还有什么事找他怎么办。我们环境交易所主要做两个工作,一个工作就是给他发现买主,第二个作用我们就是发现价格,有一个竞价的过程,我们通过这样一个长效机制,能够实现帮助卖家,帮助我们中国企业卖家降低交易成本,不用提一篮子鸡蛋到处找,我们只要在我们这儿一挂,就有买鸡蛋的来了

  观众:我想问一下台上的两位嘉宾,就是假如说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的话,我就是不开车上班,我节省出来的二氧化碳,我走路上班,节省出来的这些二氧化碳可以卖吗?

  主持人:她不坐飞机,她不开车,然后她的这些有可能造成的碳排放量减少之后,可以到哪里去卖?

  吕学都:她讲的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CDM项目,只不过你这是微型的CDM项目,要做起来,从实操作是无法做到,但如果是说能够规模化的,就是我们现在叫交通CDM项目,大规模的,你是通过公共交通还是通过什么方式,是可以大量减少排放的,是可以做的,理论上可以,但实际上单个人是不可能行得通的。

  主持人:可能当时很多的人都和你最初接触的第一笔生意一样,对这个碳交易并不是特别的清楚,今天我们还请来了一位你也认识的人,陆辉,来陆辉欢迎你。陆先生也是在中国算是比较早接触到碳交易这样的一个全新概念的人,还记得起你最初是从什么途径知道二氧化碳减排量还可以来做交易?

  陆辉 福建通达水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在2005年的时候,我们就拿到了一个水利项目,这个水利项目从水电角度来说,它是一个完全零条件的水库电闸,因为如果没有这个补偿的话,可能这个项目做起来,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亏损的,亏本的,不能做。我们是民营企业嘛,资源拿到也不简单,也舍不得放弃。但是因为我自己也比较关注这个一些新闻信息,知道有这么一个《京都协议书》的事情,我们刚好有个朋友,认识了唐博士,当时我们就联系上了。

  主持人:唐先生,当时他们问你什么问题呢?

  唐人虎:问我这个,第一能卖多少钱,第二什么时候能做完。

  主持人:那他们说了什么东西,他们要卖的是什么东西,他们跟你探讨过吗?

  唐人虎:他们不太清楚。

  主持人:不太清楚?

  唐人虎:对。

  主持人:只知道这里面有东西可卖。

  陆辉:我当时只知道一个概念,不知道说能有多少量拿来卖,当时还想到可能开发森林是不是?比如说我买一片森林,买一片植被种林业是不是也能够卖的问题,当时有这个概念。

  主持人:你当时基本上已经无心恋战了,我看起来,不想建你的水电项目,只想着说把什么东西拿出去卖。

  陆辉:没错,因为当时董事会对这个项目也想转让掉,也想那个,我当时因为对这个东西了解想仔细地彻底地了解一下。当时找到唐博士,当时他的工作室好像有八个人,挺简练的,但据我了解从素质文化非常高,好像是两个博士,六个归国的研究生。我觉得,而且听过他们交谈以后,觉得这个东西是可以。

  主持人:当时你们减排的量大概有多少?

  陆辉:大概可以卖十万吨左右的一个量,问他一万吨可以卖多少钱?他说可以卖到十美金左右,一年有一百多万美金的量。

  主持人:你对这个数字满意吗?

  陆辉:对我们这种中小企业来说,这个数字是相当可观的。

  主持人:当时他们帮你们测算,你们可以减排的量的时候,你们的水电项目进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陆辉:正在准备动工。

  主持人:还没动工,我们就测算它未来有可能减排的二氧化碳量,会不会让人觉得你们是在买空卖空,什么都没有呢?

  唐人虎:所以这就是它的风险所在。你要最后拿到钱有两个条件,第一你这个项目要做成CDM项目联合国注册,第二个这个项目本身你要建成。

  主持人:说到风险,陆先生你还记得,当年唐先生有没有给你提醒过,做这样的一个碳交易其实也有风险的,是什么样的风险?

  陆辉:我的项目可能会亏本,这个记得当时晚上一点多我还打电话给他,我这个项目,你(对)这个项目有多大把握,我需要你一句比较明白的话,曾经就探讨过这个事情。

  主持人:是不是如果没有被批准的话,你们可能就不上这个水电项目?

  陆辉:有可能转让了。

  主持人:就刚才陆先生这个项目,你们接触了多少家买家,他们对这个项目本身然后包括价格,都会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唐人虎:因为是水电,所以像欧洲这些买家不是不特别感兴趣,所以我们着重是针对日本的买家,讨价还价,大概有三家,这样选中了其中的一家日本住友。

  主持人:这个过程复杂吗,还是很简单就可以完成了?

  唐人虎:挺复杂的。比如日本买家他会特别的细,他会在提前做这个决定之前,像去现场就去了两次,要去看这个项目是否存在,到底准备怎么建,建成建在哪里,到底对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甚至还去拜访了一下这个项目引起的移民。

  主持人:是不是他们这么做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想要知道你这个项目是不是真的像你说的能够产生这么多的碳排量?

  唐人虎:对。

  吕学都:买家对这种做很细的调查有他的道理的,他主要想确保这个项目能够获得注册,项目减排量能够产生。像到联合国里面去审批项目,到目前为止大约统计了一下有百分之十的项目会被拒掉的。所以这个项目本身是存在的。

  主持人:那这样等于你前期所有的努力和投入,全部都打水漂了。

  吕学都:对。

  主持人:最大的损失可能会大到什么程度?

  吕学都:我们可以简单算一下这个数,那么在前面开发的时候可能需要接近一百万人民币,以后在项目注册的时候需要交三十万美元,有一些项目本身它就得依赖这个CDM项目的收入来维持它的运行,如果这个没有了,也可能导致整个项目无法正常运行,那么这个损失就大了。那整个工程投资进去,甚至几个亿可能就打水漂了。

  主持人:这个特别像陆先生他们的这个项目,就等着CDM的这个钱换回来,然后维持我的水电项目的进展是这样吗?

  陆辉:没错。

  主持人:那你当时知道不知道今天我们听到的这样一个风险描述?我觉得其实是挺可怕的,你当时会不会担心?

  陆辉:挺担心的,要不然也不会半夜三更跟唐博士聊这个情况,非常担心。

  主持人:非常担心啊。当时很多的中国企业也许就像陆先生今天这样的一个很典型的心态,想要做,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做,找谁做或者会有什么样的风险。

  吕学都:所以这就是我们当时在考虑办很多培训班一个最主要的动因,在每一个省都建一个CDM的技术服务中心。

  主持人:我们来看看这样的不同的专家在各自领域,是如何发挥自己作用的?

  巫天晓 兴业银行可持续金融中心主任:在CDM开发过程中,往往碰到很多中小企业他可能碰到一些缺资金,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针对他们的这些客户的这些资金的需求,就提供了这个所谓的叫能效贷款。

  主持人:可是客户有这样的需求,他们拿什么来做抵押?

  巫天晓: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我们设计了风险控制的一种串行机制,我们把一些企业的一些CDM的,就是刚才说的碳减排的预期收入,也作为他还款的一个重要考虑、考量。

  张灵慧 英国瑞碳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

  我们是属于买家,因为市场有几种角色,一种是单纯的属于咨询机构,我只是帮你开发这个项目,那同时又有另外一个角色就是买家,那像我们公司这样,我们两种角色都可以扮演,我同时给你做技术的指导、开发、注册,同时也去购买,因项目而产生的减排量,对企业业主来说,应该是比较有保障的,特别是对中小型企业应该是有比较好的服务和帮助。

  朱岩 青云创投公司投资总监:

  我们作为创业投资机构对这个能够产生碳减排效果的企业的支持,也是提供资金的支持,但是与刚才兴业银行有所区别,我们青云作为一个创投机构所提供的这种资金支持,是通过股权注资的方式,投资以后会跟企业共同去承担这个企业家发展当中,所面对的这些风险。那我们专门针对碳减排领域的投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针对业主方的投资,比如说风电厂、比如说水电厂,我们也做过这方面的投资。还有另外一种,我认为也是在这个产业链里非常重要的一种投资,是针对技术提供方的企业的投资,比如说一个风电厂要上的话需要买风机嘛,但是很多风机的一些核心部件都是进口的,我们会投资一些中国自主研发的好的企业,能够开发出中国自己的核心部件来替代这些进口的产品,这样让这些风电厂的业主们更有动力去上风电的项目。

  黄杰夫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副总裁:

  刚才几位专家都谈到了我们在买的过程当中在做的过程当中,无论是买方卖方都有很大的风险,做一个买家。很可能我用这样的一个欧洲气候交易所这样的市场,通过这个市场的价格发现,通过我的套期保值来保护我自己,我可能要买的是2010年、2011年的这样的指标,CER(碳交易现货)的指标,那我今天就可以通过这个厂来锁定价格。但是在这里面我看到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就是买家都在套期保值、都在保护自己,好像没有看到卖家,可能看到一些有印度的一些卖家,好像没有看到很多卖家,就是说从其它国家来的一些卖家利用这种金融工具来锁定价格,锁定未来的价格,我希望也能够看到,中国的卖家也能够通过一些现代化的金融工具来保护自己。

  主持人:唐先生从你开始接触碳交易,到现在你所经手的最大的一笔交易,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形?

  唐人虎:最大的一笔是我们2008年度的风电项目整个减排量的打包,打包招标,当时总减排量大概是1600多万吨,33个风电项目,在当时那个规模是整个中国应该是最大的。

  主持人:当时定的什么样的价格?

  唐人虎:这个价格呢,我们是招标出来的,我们是选择了中间价格最高的几个买家签约的。其实在最开始我们判断的时候,觉得第三个包是质量比较差的,相对来说质量比较差什么意思?就是投产时间比较晚,能产量的量不一定多,而且分布也比较广,不利于统一,这是我们自己想。结果当时瑞典碳资产他们报的价格是最高的,但是他们就选择了这个报包,我们特别奇怪就去问他们,为什么你要选择这个包,因为你最高你可以在三个包中选择一个最好。

  主持人:我们很好奇,为什么你会选择这样一个看起来不如其它质量更高的一些包,你会选择购买它?

  欧德龙:在这项交易中,他们希望买到那些能为经济不发达地区做出贡献的项目,而这个包中的一些项目正好是在内蒙古。

  唐人虎:这也是价格发现的一个点,有可能买家在选择的时候,他并不是仅仅是看中价格,可能还有其它的因素,这个因素可能需要我们共同去发现。

  主持人:这个价格会和当时国际的背景,国际碳交易的价格变化会不会有一些关系?今天我们在大屏幕上也可以看到一段时间以来碳交易价格的一个变化。我们看到的这个是2009年2月发布的一个欧盟市场减排量的交易价格,这个最高的价格峰值出现在什么时候?

  吕学都:最高价格,如果理解没错应该是在2008年上半年,2008年上半年,对。从2008年后来金融危机之后,这一路狂跌。

  主持人:这个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吕学都:这个价格的决定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发达国家为什么,需求方、购买方买这个是为了完成,他们在《京都议定书》上的义务,是既不能吃、也不能穿、也不能用的,但是这是非常特殊的,就是服务于那一个目的。

  主持人:等于说完成自己的一个承诺。

  吕学都:对。而且这个承诺是道义上的,虽然说它是具法律约束力的。但是如果他不执行,好像也不能够拿他怎么样。当然就是从买卖双方来讲,卖的肯定愿意卖得越高越好,买的希望买的越低越好,这里面就有一个博弈。我觉得从我们来看这个问题,维持一个合理的稳定的价格体系,尤其是包括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对买卖双方来讲都是有利的。因为它这样能够促进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

  观众:碳交易它是一个量的交易,但是从表面上看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然后有些企业有些国家他会为此付出新增的成本,然后这个交易是通过市场和中间商来完成的。就是我想请问一下中间商会不会从中间制造一些交易的泡沫,谢谢。

  吕学都:他问这个问题,我觉得问得是很好的问题,也是很多人会关心会担忧的问题,但是我觉得你完全可以放心,这里面中间商是不可能做任何手脚的。不像我们一般的,或者买来产品以后中间给它掺假再卖出去,这个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任何一吨减排量有一个唯一的一个代码,这个代码是联合国控制的,任何中间商在转让的时候,所有的转让都是在联合国一个交易系统里边完成的,所以每一吨的减排量只有一个唯一的代码,是不可能发生这种掺假或者说任何其它的行为。

  主持人:除了这个价格的泡沫之外,其实很多人还有另外一个担心,事实上我们看到完成这个减排目标,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可以有两个路径,一个可能就是买卖排放权,另外一个路径应该是通过技术的转让来实现,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更多的应该是买卖的方式,而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并不多。那对这些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仅仅得到的是资金,他们却没有办法得到技术,长此以往这会有什么后果吗?

  吕学都:你说到这个,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技术转让也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谈判》这个过程当中,发展中国家一直持续不断的诉求,只有采用高新技术才会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最根本的手段。我们现在已经注册580多个全世界利益,比印度还多出一百多个。

  主持人:技术项目占比有多少?

  吕学都:应该说项目里面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或者相当的技术含量,但是真正是通过技术转让来实现的这种减排的,我们没有很详细的统计,但是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应该在百分之十以内,比例是非常低的。我们希望这方面今后能够改善这个情况。

  主持人:唐先生接触了很多的中国企业他们希望参与碳交易,那你觉得对他们来说,今天他们更需要钱呢?还是更需要技术呢?

  唐人虎:我关心的就是我能拿到多少钱,什么时候能拿到这笔钱。

  主持人:张女士你接触的中国企业他们的心态,跟刚才我们描绘的这些一样吗?

  张灵慧:大部分的客户都提出说,你们能不能给我提供新的技术,让我们得到双赢的一个层面,就是说我不光是技术提高了,我也能拿到钱了,我们的愿望、愿景是非常美好的。但实际在做的过程当中,我举个例子吧,我们曾经试图想通过,就是从国外拿到非常先进的技术去帮助国内一家大型的钢铁企业去来做这个CDM项目,结果我们通过跟德国这个公司就是无数次的沟通,结果发现得到的结果还是说没有可能。那这个结果就是说,其实我们现在中国在做CDM项目的时候,很多的是我们在做单个的项目,而不是行业内整体的一个考虑,因为从它的技术提供方来说,他就觉得他的效益,因为中国知识产权的这个问题,所以他的效益他不能去,整个行业内的推广或者对他的利益也造成了一定的这种就是影响啊什么,所以他就不会去愿意去做的。所以更多的他们会到最后还是会选择钱。

  主持人:有没有中国的企业问你说,为什么很多发达国家他们不愿意把技术转让过来?而仅仅是用钱来购买减排的二氧化碳量。

  欧德龙:我们在中国的160多个项目中,还没有遇到过项目业主主动提出来要技术转让的,我们觉得这是来下一时期CDM发展的重点,技术转让我们也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来负责把北欧的技术转让到中国来。

  主持人:您在联合国在这个机构当中是唯一的一名中国人,你在和你的这些外国同事,尤其是来自发达国家的同事接触的过程当中,无论是会议之内还是会议之内,你会不会努力的争取这个目标,让中国能够拥有更多的节能减排方面的新技术。

  吕学都:我们在CDM理事会确实也讨论这些事,我们其实有更重要的场合,就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地方会议,和《京都议定书》地方会议,在那个场合有专门讨论技术转让、技术研发,技术转让的议题。这个议题对中国政府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议题。在今年年底哥本哈根会议里面要讨论的几个重大问题里面,也包括技术转让这一个。那么这里面从我们来讲,我们期待着在这个方面能够有一个根本的改变,能够有一些突破。

  主持人:会不会在未来,比如说出台类似碳关税这样的东西,让减排成为一个强制执行的东西,吕先生你觉得有这种可能性吗?

  吕学都:刚才你提到碳关税这个呢,是最近讨论的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因为美国众议院在6月28号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里边包括这么一个条款,我们客观地看这个问题就是说碳关税这个,应该讲如果要有这样的它必须是跟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原则,要相符合的。那么按照它这个做法,跟这个是相违背的。那么我觉得从近期来看,应该说这样的规则是一个很难制订,从碳关税这个,因为《京都议定书》和《气候公约》对发展中国家,它没有这样的强制的减排义务的要求,但就是我们现在在2007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里面,发展中国家同意采取减排行动,当然这个减排行动需要在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的基础上面,来去完成这样的减排行动。所以不能够说发展中国家没有采取行动,但这种行动不是强制性的,而且是要求发达国家提供相应的帮助。

  观众:刚才所说的碳交易也好、碳关税也好,会不会是一个打着绿色环保的旗帜、披着漂亮外衣的一个碳战争,谢谢。

  唐人虎:不管它是还是不是,如果是,我们更应该去投入去了解游戏规则,否则没打就输了。如果不是,我们就更应该抓住机会,我们是这么看的。

  吕学都:从我来看,这个应该讲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国际合作机制,它是或者不是,我觉得最主要还是看它的这个结果,从碳这种CDM或者二氧化碳减排量交易这个情况来看,我们觉得这个担忧,可以这样担忧,但是这个担忧也可以说是不必要的。

  主持人:我想无论是技术转让也好,或者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减排量的交易也好,它的最终的目的其实都是为了要达到减排。所以问问段教授,在今天的中国,我们通过这样的碳交易的方式,给我们的减排的目标的实现带来了一个什么样的推动力?目前的情景到底如何?

  段茂盛:到目前为止的话,我们国家在联合国注册成功的项目大概不到600个,那么从减排量的角度来看,每年大概有不到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1.8亿吨。那么如果说从我们已经,实实在在就是说实现了减排,而且获得了减排量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中国项目已经获得的减排指标,大概有1.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大概这么一个数字。

  解说:

  根据世界银行测算,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400亿欧元,约合1900亿美元,碳交易市场尽管增长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很多变数,《京都议定书》将于2012年到期,今年底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研究《京都议定书》到期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在7月8日举行的G8峰会上,八个发达国家承诺在2050年前把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80%,而全球则应该在2050年减少50%的排放。G8之后举行的经济大国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论坛上,与会的17国领导人就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总体目标,达成了一致。全球平均气温不应当比工业化前高出2摄氏度。美国当年虽然没有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但是奥巴马当选总统后,美国已经在温室减排问题上越来越积极,这些都为未来的碳交易市场增添了许多的不确定性。

  主持人:当2012年就要到来的这一刻,我想它可能会是一个分水岭,是一个特别的时间坐标。那么对未来的2012年之后的碳交易,大家会有着什么样的一些期待看法?我们都希望大家写在我们现场的这个题板之上。

  巫先生写了一个8,很吉利的数字,那是什么意思呢?

  巫天晓:这个数字是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所谓的价格,8欧元的价格,转90度,无穷大,它的潜力巨大。2012年以后,CDM交易机制下的各个参与方,在整个为推动低碳经济社会的建设,实现低碳发展,都有非常大的潜力可以发挥的空间。

  张灵慧:我比较有信心是因为我刚才看到了唐博士跟我的价钱写的基本上是一样的。

  主持人:来,唐博士让我们看一下,你写的是变化平衡,15欧元。

  张灵慧:我觉得这个价格是基于美国的加入,那美国现在它现在的国会正在通过这个法案了,说是要同意购买10亿吨的减排量在市场,就是在美国之外的地方。所以呢我觉得因为美国的加入,美国出于对选民和议会的这些压力,他不可能把价格抬升很高,他一定会把价格平衡在10到15左右。

  主持人:最后来看看唐先生,你的答案是什么?

  唐人虎:正好结合了前面几位的,第一是肯定有很大的变化,我们需要去适应变化,有变化一定回答到一个平衡点,15欧元,理由很简单,有人给我报了。

  殷立:我想用四个字来说这件事情,就是我们对2012年未雨绸缪的工作。中国大唐现在的整个的电力发展速度是以21%的速度,这个速度几年来中国大唐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大发电公司了,但是我们相对来讲水电的发展速度是31%,我们的风电速度现在是每年以170%的速度,我们其它的新能源也在更加快的速度发展。

  观众:我要说的一句话,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低碳资源国家,如果我们再加上一个长效的市场配置资源的这种机制,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伟大的低碳崛起。

  唐人虎:现在很多人包括媒体经常被问这样的问题,未来这个市场,2012年以后会怎么样,我认为就给一个简单的答案,未来一定会大发展。

 

      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