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血染百年的历史疑云·五胡乱华之匈奴篇(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1:19:28

探寻血染百年的历史疑云·五胡乱华之匈奴篇(一)

 

说起中国古代特别是汉代的历史,就不能不提到一个成长于马背上的强大的部族。事实上匈奴也是中国古代最先和汉族发生征战且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部族。匈奴和汉族的杂居时间也最为长久,早在三皇五帝的原始氏族部落时期,这一部族便已存在,它饱经岁月的洗礼,在历史中缓慢前行,但它最终兴盛崛起,雄霸中国北部边疆,成为了为患汉室近200年的宿敌。

 

关于匈奴的起源

匈奴是秦汉时的称谓,最早这一族在历史记载中并不叫匈奴,《史记索隐》上说:“匈奴,尧时曰獯粥,周曰猃允。”路卫兵考证匈奴的发源地应该在汉族的西北部,与汉族相邻。《史记》上说:“黄帝北伐獯粥,而邑于涿鹿之阿”,涿鹿在今河北省涿鹿县南;《墨子》中也有尧“北教八狄”之说,其中八狄即是指匈奴的诸多部落,而尧时都城在太原,可见此族和汉族在地域上是近邻关系;周朝历代几乎都和此族征战,《史记》记载:“武王伐纣……放逐戎夷泾洛之北”,周幽王被弑后,此族又“遂取周之焦获(今陕西泾阳县西北),而居于泾渭之间”。由此可知古时匈奴的活动范围大约在现在的陕西,以及山西河北的北部。这些地方不适宜农耕,因此这个部族以游牧为生,“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而迁徙”,民风彪悍,文明程度较低,《史记》所谓“不知礼仪”。

 

匈奴在强大的汉族驱赶排斥下发展缓慢

汉族抢先占据中原肥美丰腴之地而建国,匈奴作为近邻,自是百般窥视。然而当时汉族开化的较早,很快统一了各部,形成集中的国家力量,而原始的彪悍民风未改。匈奴为个个散居的部落,所居地又多是苦寒蛮荒,实力自然不能与汉族抗衡,所以在与汉族的摩擦征战中没有讨得半点便宜。到春秋战国之时,陕西、山西、河北的匈奴小部落便都被汉族征服,其余各部则不得不被迫北徙大漠,秦、赵、燕三国还“筑长城以拒胡”。在这种情况下匈奴始终未有较大发展,只能为了生存计而“分散溪谷”。这其中有一个部落幸运的在河套肥美地域栖居下来,发展较快,实力渐强。饶是如此,其仍就不能和当时的强秦抗衡,秦始皇令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却匈奴七百余里”,致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匈奴抵挡不住,当时的部族首领头曼单于只好放弃河套向北迁徙。等到秦朝灭亡,边戍松弛,匈奴又重渡黄河再次占领河套地区。可见匈奴部族一直都是汉族的驱赶排斥,于流离迁徙中寻求生存德,发展自然缓慢。

 

在恰当的时机出现了一个关键人物

冒顿单于的出现改变了匈奴颠沛流离的生存现状。冒顿单于是头曼单于的儿子,胆识过人。他自小在月氏当人质,后来头曼单于攻打月氏,“冒顿盗其善马,骑之亡归”,偷马跑了回来,如此智勇,头曼自是委以大任,“头曼以为壮,令将万骑”。

 

冒顿不但骁勇善战,而且带兵有方。他以“鸣镝”训练将士,鸣镝一响,便是令号,弓箭手就必须向目标射击,将士也必须向目标进攻,违令者斩,“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为了检验效果,他让士兵射他的战马,甚至射他的妻子,有的士兵便不敢放箭,冒顿立即将其斩首以正军威,这样将士便鸣镝一响,莫敢不从了。更绝的是冒顿又将目标对准他的父亲头曼单于,将士们不由分说便将他爹射于马下,“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皆随鸣镝而射杀单于头曼”,冒顿自己便做了单于。如此方法训练出来的军队,自是整齐划一,加上匈奴民风本就彪悍,军事实力大增。

 

一个强悍的匈奴悄悄兴起

冒顿训练出一直强悍的军队,逐渐统一了个个散部,并兼并了周边几个小国,势力渐渐发展壮大。《史记》记载:“至冒顿而匈奴最强大,尽服从北夷,而南与中国为敌国”,开始成为令中国头疼的对手。但这时的匈奴人数还是不多,《史记》记载:匈奴“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也就是说壮丁都纳入军中,也不过“控弦之士三十余万”,所以贾谊说当时“匈奴之众,不过汉一大县”。然而这些人“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很是能征惯战。

 

匈奴渐渐强盛,就绝不会再甘居塞北贫瘠之地了,于是开始极力扩张,又在扩张中发展壮大。终于要与强大的汉室一较高低了。公元前200年,韩王信投降匈奴后引匈奴兵南下,汉高祖刘邦亲自领兵拒之,冒顿单于佯装败逃,又“匿其精兵”于平城,刘邦兵至,被围于白登堡7天,以致“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搞得很是狼狈,第一次领教了匈奴的厉害。自此汉朝不得不与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匈奴自此称雄北方,盛极一时。

 

被历史眷顾的匈奴

匈奴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而最终兴盛崛起,雄霸于中国北疆,在路卫兵看来,它是占到了地利天时与人和:匈奴受到汉族的排斥驱赶,能够在水草相对肥美的河套地区驻扎下来,给部族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此为地利;匈奴得到长久发展之时,适逢中原乱世,无暇顾及边疆,巧遇天时;冒顿单于的出现,最终将长期散居的部落最终统一,是为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