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教育学考研大纲(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3:41:59
2007教育学考研大纲(一) [ 2006-8-8 20:50:00 | By: 水竹潇 ]  

2007 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I.考查目标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 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
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各部分内容分值

(一)  必答题为 270 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 100 中外教育史 100 教育心理学 40 教育研究方法 30
(二)必选题为 30 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 I 道试题考查教育心理学 的内容,第 II 道试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 I 道试题的成绩 计人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4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90 辨析题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简答题 6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90
分析论述题 3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90
 .考查范围
 1
 
「考查目标」
 教育学原理
 1.正确识记教育学的基本事实和基本概念,准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理论。
2.能够把握当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和教育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的现实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二)  教育学的历史与未来
1.“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 西方国家中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中国历史上教育学概念的出现与发展。
2.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教育学的萌芽;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20 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3.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教育学的
进一步分化与综合;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四)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
 1.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关系问题
2.教育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问题
3.教育学的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定义
 1.“教育的词源 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西方教育概念的词源。
2.教育的定义 中国有代表性的教育定义;西方有代表性的教育定义。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1. 关于教育构成要素的诸种观点
 2.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三)教育的本质
 1.教育的本质问题
2.教育本质的论争
3.教育本质讨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四)教育的发展历程
 1.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2.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3.文化传统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4.人口状况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人口功能
 (三)教育与现代化
 1.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2.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1982 年的战略重点之一”;1987 年的突出战略位置1992 年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1995
年的科教兴国战略;1997 年的优先发展战略”;2002 年的实施优先发展战略
3.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教 育创新。
 四、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一)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
   1.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
2.人的身心发展的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智力发展理论;道德发展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等。
  3.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1.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的定义;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2.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的内涵;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的内涵;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教育主导作用有效发挥的条件。
4.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的内涵;个体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五、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2.教育目的的作用
3.教育目的的类型 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
 4.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渊源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
3.马克思主义论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社会条件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当代教育实践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
2.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3.实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四)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2.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六、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
 1.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2.学制确立的依据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学制及其改革
 1. 1951 年的学制
2. 1958 年的学制改革
3.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体制改革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 年《国务院关 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七、课程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1.课程的定义及其不同观点
2.课程理论流派 经验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存在主义课程论;后现代主 义课程论。
 (二)课程类型
 1.课程类型的概念
2.主要的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三)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概念;课程目标的特征;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
2.课程内容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其他课程资源。
3.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取向;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