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死不认错的学生该怎么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5:54:33
遇上死不认错的学生该怎么办?

新学期伊始,马上就要办招收推免生的事了。我老人家常说招学生和相亲差不多,每每一厢或两厢情愿地期待明天会更好。招进来怎么带才是问题所在,在这方面可能很多导师都有一本什么什么帐,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一般来说,只要你不是滥招,每十个学生中总会有两、三个比较令你满意的、一、两个比较差的,其余的属于中等。尽管每个导师都期望只招好学生,但是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最后的结果一定是高斯分布。原因很简单,只有在一起工作久了,你才能判断出什么样的学生会成为科研的得力助手并且有培养前途。这不是从考试成绩上分谁优秀谁不优秀那样简单,它主要关系到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否有效和默契等诸多因素。在这个意义上说来,适合某个导师的好学生,未必会在另一个导师门下干得很好、很开心。

我对每个学生强调,在学期间导师是你的人际关系网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一个成熟的研究生必须能够很快学会如何与导师相处和互动。在健康的师生关系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成分是互相尊重、互相建立信誉、互相以学习和科研工作作为师生友谊的主要基础。聪明的学生会很快认识到这一点,并通过迅速、准确地完成导师布置的学习和科研任务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尽快建立自己的信誉,成为优秀的科研助理,从而获得自尊、自信并得到导师的尊重和信任。

导师要尽快地在学生面前建立自己的信誉,也不是件容易事。比如说,你出一个题目,学生做出来了,但是写成文章之后却在国际重要专业期刊上发表不了,就会打击学生的信心和自己的脸面。或者这个题目学生做不出来,而导师本人也做不出来,结果也比较令人尴尬。我常讲research就是re-search,就是翻来覆去地不断“search”,最终达到你的科学目标。这个过程容许失败,很多路可能不通,只有试了之后才知道。但是这不能成为导师的借口。学生在初学科研的技能时,特别渴望成功,不需要很大的题目或者很重要的成果,而是逐步建立做科研的信心,掌握科学的方法,积累知识和经验,而不是一味地积累教训。所以,当个好导师和当个好学生一样不容易。

一个课题组内,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会很不一样。有的很聪明、很理性、素质和能力都不错,那就比较容易带。有的虽然基本功差一些,智商不算特别高,但是情商很高,知道如何与导师良性互动,那也比较容易带。有一类学生,个性比较鲜明,也有很多优点,但是他们的一个显著的缺点是死不认错。如何带这样的学生,对导师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为什么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理科研究生会死不认错呢?从他或她的角度来说,原因在于他(她)不认为自己错了,所以强悍的个性导致他(她)坚持认为导师的批评和指责是不能被接受的。我觉得这样的学生,在理性思维方面有一些缺陷,在性格方面会自觉不自觉地显现出自负甚至自恋的倾向。师生之间在学习和工作上出现一些矛盾是无可厚非的,这是人和人之间近距离相互作用的必然后果。通常导师处于强势地位,会为了某件事主动地批评和指责学生;而学生尽管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也有辩解、自卫和反击的权利。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件事主要是谁错了?如果主要是学生错了,我认为学生最好的方式是承认错误,并且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如果主要是导师错怪了学生,那么学生一定要有理有节地指出来,让导师明白自己在哪方面、什么环节上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导师一定要认错,并且向学生道歉。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就是,学生和导师都能够理性地(尽管开始可能不理性或者不够很理性)分析这件事,思路清楚,抓住主要矛盾,并且勇于自我检讨。

但是的确有的学生不是理性地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而只在乎某个细节,逻辑混乱、情绪激动地与导师死扛到底,拒不认错。在这种情况下,导师应该怎么办呢?说实话,除了无奈,我本人还没有找到好办法。死不认错的导师或者死不认错的学生在芸芸众生中均属于小概率事件,他(她)的存在是不以你我的意志为转移的,遇上了他(她)是你我的缘分,尽管不是良缘。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怎么又说回来了? ^_^),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可爱之处。我之所以讨论死不认错的学生,是因为作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我必须向学生传授理性的思辨、纵向和横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与技术、把握全局与关注细节的能力,而这其中你一定要清楚你在什么地方对了或错了、对了多少和错了多少、什么原因对了或错了。

勇于认错是文明(civilization)的标志之一。我觉得无论是导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具备这种勇气和品质,它们的背后是理性和真性情。另一方面,大千世界,小概率事件总是存在的,所以我们还需要足够的宽容。按照老庄的道学说法,这叫与世无争。争与不争,只能就人论人、就事论事,千万别把两者搞混了。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