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主导美国对外政策——新保守主义的能量和局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3:34:00


新华网 ( 2003-10-23 15:18:13 ) 世界知识 2003年 第20期
伊拉克战争遗留的问题不但远远没有解决,反而还在不断发展。本届联合国大会上布什发言的内容和调子以及许多国家对美国的批评十分耐人寻味。回过头去审视五个月前那场战争,许多疑问还没有得到解决。在和平手段尚未用尽的情况下,在联合国拒绝授权的情况下,在美国内外反战呼声不断的情况下,美国为什么执意发动战争?个中缘由是多种多样的,本刊以前的众多文章也都给予了分析介绍。但是,透过那些表面的现象,深入挖一挖布什政府的“思想根源”,我们会感到一个“幽灵”的存在:这就是近年来在美国崛起的新保守主义思潮。
新保守主义是什么?新保守主义者是谁,他们有什么主张,他们想干什么?看起来他们只有区区二十几个人,那为什么能有那么大的能量?他们已经干了什么、还会干什么,他们干成什么、干不成什么?他们能主导美国的对外政策吗?他们将把美国和世界引向何方?
——让我们了解一下这股势力。
——编者手记
主持人    袁 明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嘉  宾    元 简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秦亚青 外交学院教授
刘建飞 中央党校战略研究所教授
杨明杰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
地点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以单边主义和军事实力作为战略手段来维护美国的体制霸权地位和国家安全
●忽视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的作用
●积极推进美国的价值观、民主和自由市场经济
●为推进民主不惜动用武力。要么实现民主,要么面对战争
●“热爱民主、军队和秩序。厌恶基辛格、共产党和联合国。欣赏里根、杜鲁门和托克维尔。”
袁 明
    最近,关于美国新保守主义的介绍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们人数不多,但是能量不小。美国的一位资深记者曾说,如果把这批人流放到一个小岛上,就不会有伊拉克战争。
早在1998年底,中国学者元简就撰文讨论新保守派的外交思想及其在美国的影响。事隔五年,我们今天再来看她的文章,的确不能不承认她的预见性。因为当时新保守主义还没有成气候,一般美国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新保守主义”这一名词。而现在全世界都在谈论美国的新保守主义了。我注意到,法国人已写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今年5月法国《新观察家》周刊上的一篇文章概括新保守主义的特点时说:“他们热爱民主、军队和秩序。他们厌恶基辛格、共产党和联合国。他们不喜欢实用主义者、孤立主义者和外交官。他们欣赏里根、杜鲁门和托克维尔(19世纪法国政论家)。”今年夏天我去德国,发现德国人对此也很关注。新保守主义现在在美国非常得势,除了舆论宣传以外,在政界也有一定的代表人物。随着美国9.11事件以后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美国和恐怖主义已经较量了几个回合,从中都可以看到新保守主义的影子。为什么他们能在美国政坛上很快地崛起?将来其走向如何?是更加有影响还是已经到了顶峰?明年又是美国的大选年,内政外交交织在一起,情况会更加复杂。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不同,我们在搞研究的时候不但要清楚自己的利益所在,而且要搞清楚美国人是怎么想的;另外也要搞清他们的一些代表性想法是如何在政策层面上表现出来的。
我们今天特地请来了元简和其他几位专家,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大家的进一步思考。
何以崛起:
新安全问题的凸显提供了机会
元 简
    如果对美国外交政策进行分类,大体可以分为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这两派中分化的趋势比较明显。传统的现实主义仍然非常重视均势长期、稳定的重要性;而强硬的现实主义者则认为现在应该充分利用美国前所未有的地位和力量。而在理想主义派别里,比较温和的理想主义基本认为美国价值观的促进需要依靠榜样的力量,克林顿时期,这一派主张以非武力方式推进美国价值观。现在则认为应该用全球化的方式来推动全球的和平秩序和民主、自由市场等价值观。有人认为新保守主义是现实主义强硬派和理想主义强硬派的集合,而我认为它的根子还在现实主义那边。
现实主义温和派认为,即使在当代美国实力及影响处于顶峰时期,事物的发展仍不能唯意志论,还要承认美国的力量依然是有限度的。这是因为,一,如果美国走得太远,那么国内民众对政府的支持将会打个折扣;二,虽然现在或近中期美国不会有其他大国联合反美的顾虑,但如果美国无节制地追求自己的利益,不顾及别国的利益,那么这种反美力量作为历史规律迟早会出现。
政策界限方面,现实主义虽然认为美国有其特殊性,但不认为美国是一个特殊国家,不认为那些久经考验的政治真理(历史上大国兴衰的客观因素)对美国不适用,在内外政策方面他们是比较有节制的。如果美国的强硬派势力上升,有没有什么可以对其形成制约的力量?我认为制约因素可以说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客观的制约,环境的制约,也就是实力、能力、资源的制约,另外就是国内其他思潮和舆论的制约。美国民众在9.11事件后受到冲击,因此对美国对外打着反恐的旗号进行带有扩张色彩的行动没有太大的反应,没能形成美国对外扩张的障碍。民主党自由派的传统原来是新保守主义一个重要的对立面,但9.11事件凸显新安全问题之后,面对新现实,这一派理论调整没能跟上,没能对“新保守主义”形成有力挑战。
强调单边、看重军事实力:
新保守主义与美国外交
新保守主义突出特点是以单边主义和偏重军事实力这样一种战略手段来维护美国的体制霸权地位和国家安全。这个霸权体系包括美国的价值观体系和文化体系。
秦亚青
    新保守主义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到底起怎样的作用?它和现在美国的主导理论有什么联系?新保守主义一方面是积极推进美国的价值观、民主、自由市场经济,另一方面采取单边和军事为主要的行事方式。这实际是美国传统的“天定命运”观和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一种结合。自由主义在推广美国价值观念方面和新保守主义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新保守主义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用单边军事战略去推进。总结说来,新保守主义突出特点是以单边主义和偏重军事实力这样一种战略手段来维护美国的体制霸权地位和国家安全。这个霸权体系包括美国的价值观体系和文化体系。
布什政府在外交战略方面的新保守主义色彩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小布什政府被称为是自里根以后最具保守主义倾向的政权。9.11事件以后,布什政府连续出台了四个文件:2001年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2002年《核态势评估》、《国防报告》、《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这四个战略文件反映了新保守主义的色彩,提出了先发制人和采取军事手段,提出美国认为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单边采取行动等观念。这是新保守主义在战略手段和战略思想方面的表现。布什自上台后一直在寻找美国意识形态和美国秩序的敌人,强调冲突的一面,弱化合作的一面。其保守主义的特征就是:强调单边,不强调国际组织、国际制度的作用。起初把中国定为战略竞争对手,9.11事件后转移到所谓邪恶轴心国家,直到不顾联合国安理会三个常任理事国的反对,采取极端强硬的手段,在没有用尽政治、经济、外交和其他手段以前,就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断定只有军事手段才能解决问题。这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布什政府中新保守主义所强调的军事力量的色彩。
“民主原教旨主义”:
为推进民主不惜动用武力
刘建飞
    推进民主是新保守主义的一大特征。新保守主义和传统的保守主义有一定的差别,其基本理念一是信奉武力,主张用军事力量维持世界秩序;二是极力主张在世界推行民主。把世界简单地分成两部分:善良的和邪恶的。衡量善良和邪恶的主要标准就是民主。从这一点来看,新保守主义里面融入了很多理想主义的成分,也就是说新保守主义是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有机的结合体。实际上新保守主义的许多人原本是民主党内的强硬派,把推进民主看成是维护美国安全和霸权主义的根本途径。特别是9.11以后,这些人把推进民主看成是解决恐怖主义问题的根本途径,他们主张对中东伊斯兰世界进行民主改造,将之作为美国安全战略的当务之急,和反恐、防核扩散融为一体。而且他们不仅把推进民主和安全结合起来,甚至把推进民主作为国家的战略目标。简而言之,是想搞一种世界的民主革命,实现全球一片蓝,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是一种“民主原教旨主义”,即把民主看成是终极的目标,为了推进民主不惜动用武力,就像伊拉克战争那样。他们的理念是:要么实现民主,要么面对战争。
传统的保守主义更强调现实的物质利益——安全、经济等,意识形态的目标往往是服务于现实利益的追求。新保守主义却将推进民主作为追求的目标。所以,新保守主义推进民主和维护美国安全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冷战时期的遏制政策、铁幕政策等具有防御性,而现在是具有主动进攻性。
将推进民主作为国家安全战略主要目标,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是相同的。特别是克林顿时期,把推进民主和维护安全、发展经济并列,作为安全战略的三大目标之一。但克林顿时期,推进民主被置于安全和经济目标之下,排在第三位;而现在新保守主义把推进民主作为最高的目标。
把推进民主作为解决
恐怖主义问题的根本途径
意识形态是美国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影响美国决策者对国家安全利益判定的重要因素。美国在审视国家安全威胁因素时,一方面看重对手的能力,但是另一方面更看重对手对其是否有敌意。
刘建飞
    那么,推进民主和维护美国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美国主流战略思想家的观念里面,意识形态是美国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影响美国决策者对国家安全利益判定的重要因素。美国在审视国家安全威胁因素时,一方面看重对手的能力,但是另一方面更看重对手对其是否有敌意。意识形态与美国主流价值观——自由主义相对立的国家更容易被美国看成是威胁,比如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又比如冷战后美国对苏联和俄罗斯的政策,美国人认为冷战结束的标志是柏林墙的倒塌,因此,虽然当时苏联并没有垮台,苏联所拥有的武器并没有减少,但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已经不把苏联看作敌人了。美国战略思想家认为民主实际上是美国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之一,所以美国建国之初就致力于扩展民主。他们认为意识形态和自由主义相对立的国家是有差别的,如果它们进行了民主改革,那么对美国的威胁性就相对减少。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美国对华政策有较大变化的重要因素。相比来看,对古巴、朝鲜政策就与对中国、越南政策大不相同,因为这里面有一个期望值的问题,他们认为中国、越南进行改革,能够成为一个对美国减少敌意的国家。
进而我们就可以看出推进民主和美国全球战略的关系。一是美国人认为美国是最强大的民主国家,是民主世界的领袖,民主的扩大和推广有利于巩固美国的领袖地位,这实际上和美国安全战略的总目标也就是维护单极霸权的目标是一致的。他们认为民主国家往往都和美国有相同的价值观,更容易认可美国的世界地位,进而接受美国的领导。二是在美国人看来,民主国家对美国都没有敌意,即使是强大了,对美国的威胁也相对小。而非民主国家则不同,如果非民主国家一旦强大了,必定要威胁美国安全,所以美国在界定像无赖国家的时候,最主要的标准是他们是不民主的,当然还有一个标准就是他们有掌握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能力。三是新保守主义把推进民主作为解决恐怖主义问题的一个根本途径,他们的理念是民主国家不容易滋生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而非民主国家则容易产生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四是,在传统安全问题上,民主国家比较容易接受国际秩序的约束,在内政和外交上更民主、更科学一些,不容易产生非理性的行为,这方面和“民主和平论”的理论基本是一样的。
再往下走就是衰退:
作为战略指导思想前景黯淡
杨明杰
最近一段时间,新保守主义者都做了些什么?从新保守主义代表人物近期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有几个观点比较值得注意:一是认为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没有战略间歇期,美国还要一鼓作气,继续保持强大的军力,维持全球的平衡与稳定。值得注意的是在伊拉克战争后美国政府对遇到的一些问题开始准备重新思考的时候,新保守主义却要求美国要一鼓作气,不能停下来,不要反思伊拉克战争的对与错,不应反思美国是否需要在全球进行战略收缩,而是要继续扩大军力。二是认为强制性民主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而且直接批判新自由主义。三是提出中国在本质上是真正的帝国。他们分析了所谓中国对内方面的“帝国本质”,包括“政治上的不民主、集权”;另外也提到了中国对美国利益的威胁是一种帝国性质的威胁。比如,中国对周边,特别是对台湾问题上有一种“帝国的企图”。这种观点虽然在美国没有成为主流,但确实值得关注。
秦亚青
    我们要承认新保守主义在布什政府中是明显加强了,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新保守主义绝不是美国国家战略的第一战略基础。我认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至少是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结合。即使在伊拉克战争这样一种极端事件之中,新保守主义仍不是惟一的指导思想。
所以我认为美国整体外交战略还是在进攻性现实主义和整合性自由主义之间寻求某种平衡。美国对于大国仍是整合而不是进攻,用自由市场、自由贸易、开放社会、民主理念、国际规则、国际制度来整合,一言以蔽之,就是以软实力来整合,来实现合作,在美国没有能力单独完成的方面借助其他国家来完成。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大国之间不对立、进行合作的发展空间。
在最近一段时间内,美国新保守主义的表现在伊拉克战争中达到了顶峰。在美国大选这个阶段,如果布什不能连任,那么新保守主义的前途将会相当暗淡,如果布什能够连任,新保守主义也会处于相对收敛状态。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决策者从来不会根据一种思潮和意识来制定战略。从美国大的文化背景来看,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这两种思潮总是在竞争。原因二是在美国国家利益这个层面上,新保守主义的外交战略不可能在所有时间、所有地点最大限度地实现美国利益,很多时候运用新保守主义反而会损害美国利益。美国难道不从伊拉克战争中吸取一点教训吗?如果美国继续非常强硬地不顾世界舆论推行单边主义、实行军事政策,那么美国就会把自己和世界变成自我和异己这种对立关系,这对美国并不是好事。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在很多问题上美国要依仗其他国家,要修复关系、发展关系。原因三,在国际层面上美国现在遇到的很多问题,需要一些主要国家去考虑、解决,解决问题就要求力度更大的多边主义而不是单边主义,单边主义在面对全球性很多问题上是苍白无力的,军事手段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国际层面上,保守主义也不可能发展到极至。最后一个原因是在世界观念结构的发展过程中,我并不认为保守主义就代表了一种世界观念的发展的方向。伊拉克战争时电视上曾出现这样一个镜头:记者采访德国一对普通的中学教师,问他们为什么参加反战大游行。他们说我们都是良民,从来不参加政治,但是他们现在认为打仗不对、杀人不对。这就说明欧洲人的观念在发生一些微妙的、有意思的变化。现在很难说这种变化是否代表着人类社会观念发展的趋势,但是现在大家普遍承认的是多元、对话,承认差异。从这个角度来看,新保守主义很多理念并不能代表这个世界观念结构的发展趋势。
从以上四个方面来讲,我认为新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会长期存在,但是作为一种战略指导思想?熏现在已经达到了顶峰,再往下走就是衰退。在将来的某个时候也可能出现回潮,但是伊拉克战争标志着新保守主义已经到头了。
二十几个人就掀起了大波浪,
但美国的政策未必会被其主导
杨明杰
我个人认为,新保守主义有比较强大的宗教基础和社会学基础,这也是现在为什么新保守主义者虽然只有二十几个人就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的原因之一。小布什一直是一个保守主义者,上台之初就表白他是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者,实际上他的基础来自基督教的新改革派——对原罪的重新认识;对家庭或价值观的再认识,即大多数人自己无法克服原罪,社会和其他方面的引导是必要的,包括上帝的引导。这样的宗教基础在美国目前的社会已经成为一种思想主流。社会学基础是指恢复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念,包括经济价值观念。对新保守主义不能仅仅看其外交政策方面,外交只是新保守主义外化的一个分支。
我还认为,要区分政治上的新保守主义和理论上的新保守主义。实际上现在理论上的新保守主义就那么20多个人,几个研究机构,几本刊物。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政治上的新保守主义,就是人数更少的官僚网络,包括拉姆斯菲尔德、切尼这些人,他们在观念上有新保守主义的东西,但是在政策执行层面未必完全执行新保守主义理论的内容,这两者是不能混淆的。否则就会感觉美国的政策是否就要被新保守主义所垄断和主导。另外拉姆斯菲尔德和切尼等人是不是就是新保守主义者,真的像理论上强调的那样,不寻求大国合作,过分强调单极,这里面的联系是很复杂的,存在细微的差别。
新保守主义将来会起什么样的作用?我认为,新保守主义将来可能会分化。现在恐怖主义或反恐战争是对新保守主义最大的机会也是最大的挑战,这种挑战可能会打乱新保守主义原有的一些理念,比如单极、军事力量、强制性民主等。新保守主义一直在寻找敌手和对立的意识形态,如果他们认为恐怖主义必将成为美国的战略对手和对立的意识形态,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造成一种根本性的挑战,新保守主义应该会提出不同的威胁判断和应对之道。现在已经看出了比较细微的差别,将来会不会对新保守主义形成冲击,造成分化,这种可能性我认为也是比较大的。
伊拉克战争标志着新保守主义发展到顶峰
秦亚青
所有理论都有内在矛盾,新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都是如此。新自由主义之所以在布什政府中失势,就在于新自由主义对于一些新出现的问题没有提出很好的解决方法。反过来说,我认为伊拉克战争标志着新保守主义发展到极至,马上就会遇到它不能解决的问题。新保守主义遇到的最表面的问题,从理性推理的角度、从经济学的角度就是成本太高。伊拉克战争这样打,一个伊拉克可以,再一个朝鲜或许还可以,但是整个伊斯兰世界都能这样打下来吗?第二是内在矛盾,从新保守主义的传承来看,它就是极力主张从意识形态、从价值体系上推行美国模式的民主,但是它推进民主的方式恰恰是非民主的,是与世界潮流发展的方向相悖的。新保守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作为一种思潮会永远存在,但是这种内在矛盾使它走到一定程度肯定会受到内外因素的制约。
袁 明
今天大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总的来说就是要看到美国内部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一方面是由于美国本身的多元所造成的,另一方面也因为直接受9.11事件的冲击和影响。9.11事件的尘埃远未落定。从目前来看,美国出现外交战略大辩论的迹象还不明显。如果没有大的政策辩论,那么无论明年布什是否连任,我们都要对美国外交政策思想走向进行密切跟踪。
新保守主义的理论是成体系的,而且其内部逻辑非常严密,理论的操作性非常强,可以马上变成政策。小布什上台后,尤其是9.11事件之后,新保守主义派得到了美国财团,尤其是军火工业的大笔资助。但我认为这股力量并不能随心所欲,因为美国本身有它自身的制约机制。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说,新保守主义只是一个称号,名称后面覆盖的是很多复杂的成分。
阅读背景
新保守派做了些什么
有分析家认为,新保守派在美国可能不足30人,但他们却影响着整个地球。特别是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新保守派的影响有目共睹,有人说布什“借用”了新保守派的思想,有人称布什被新保守派“俘虏”、“劫持”了,更有甚者说布什就是新保守派。那么,新保守派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新保守派是“中国威胁论”的始作俑者之一,是美国对华政策各派别中最危险的一支,一直试图影响布什对华政策。新保守派对中国的“集体恐慌”在2001年4月达到了顶峰,当时中美尚在处理撞机事件期间。《旗帜周刊》主编威廉·克里斯托尔在该刊发表封面文章,指责美飞行员被中国扣押是“国家的耻辱”,布什政府处理事件的做法是“息事宁人”,一时舆论哗然。副总统切尼不得不亲自出面反驳,称他们的观点“纯属胡说八道”。9.11事件后,中美关系进入近30年来最好的时期,新保守派非常着急。2003年5月1日《国家安全展望》刊登美国企业研究所托马斯·唐纳利题为《下一步做什么》的文章,认为“伊斯兰分子与中国结成的松散联盟”是美国未来面临的主要威胁,美国的任务是“铲除”激进伊斯兰主义和“遏制”中国。2003年9月1日“新美国世纪计划”常务主任加里·斯密特在《旗帜周刊》发表题为《真正的帝国》一文,从数个方面指责中国不是一个“正常”国家,认为大多数美国的“中国通”对中国战略意图的判断有失公允,中国迟早将扩张成为一个真正的帝国。此前,在切尼办公室主任、著名新保守派人物莉比的努力下,新保守派人物阿仑·弗里德伯格成为切尼的副国家安安事务助理,受到亚洲媒体的高度关注。所幸,到目前为止新保守派并未在美对华决策中占主导地位。
五角大楼与国务院之间的明争暗斗是布什政府的一大特色,其中新保守派争夺对外政策领导权的图谋不可低估。五角大楼是新保守派的重镇,一般认为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是传统保守派,但在很多问题上支持新保守派,而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道格拉斯·费思、国防部顾问理查德·珀尔则均是新保守派的领军人物。尚在布什组阁之时,在国防部的强大压力下,国务卿鲍威尔不得不违心接纳伯尔顿担当副国务卿,结果伯尔顿成为新保守派打进国务院的惟一一颗钉子。其后,国防部的一些人又不断制造鲍威尔工作受挫、不久将辞职的小道消息,鲍威尔曾愤怒地说:“媒体每两周就炒作一次我辞职的事,都是国防部的那帮杂种搞的。”对鲍威尔和国务院的攻击在伊拉克战争后达到了高潮,《华盛顿邮报》曾在头版刊出鲍威尔将不在下届政府任职的消息。
发动伊拉克战争是新保守派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杰作”。在是否对伊开战问题上,新保守派分工协作,分别在三条线上展开斗争。政府内部,沃尔福威茨多次在战时内阁会议上提出将打伊提上议事日程;在学术界,以《旗帜周刊》为主要阵地,同斯考克罗夫特等一批现实主义学者公开辩论,一家自由派网站曾将伊战前后《旗帜周刊》的封面全收集起来,结果发现近三分之二的封面图片都是鼓动战争的;在大众传媒中,克里斯托尔作为福克斯电视台的特约评论员,每天必在电视上鼓动战争。保守派的努力没有白费,《纽约时报》社论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说:“如果我所知道名字的25个人在一年半之前被流亡到一个荒岛上,伊拉克战争就不会发生。”在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上,国防部基本上排斥了国务院的参与,包括两任美驻伊最高行政长官都是国防部决定的。最近,克里斯托尔和劳伦斯·卡普兰合著《我们从巴格达开始的道路》一书,提出伊战后美国如何控制全球的设想。
此外,新保守派还为伊拉克战争中激化的美欧矛盾煽风点火。罗伯特·卡根所著的《天堂和权力:世界新秩序中的美国和欧洲》中提出,“美国人来自火星,欧洲人来自水星”,成为近期论述美欧矛盾的经典语言。
世界知识 2003年 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