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制度性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0:39:45

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制度性思考

 

中共扬州市纪委副书记  朱宗亚

2009年09月08日15:12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防治腐败的关键在于建立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然而现实政治生活中,要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监督,实属不易,尤其是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更是难上加难。目前领导干部违法犯罪案件中,在任或曾任“一把手”“出事”的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由于对“一把手”监督难以到位、难以奏效,致使一个个“一把手”相继倒台。如何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促使其正确使用权力,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对“一把手”监督不力的原因分析

  ——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根深蒂固。

  一是“一把手”自命不凡。有些地方领导刻意强调“一把手”的“核心”地位,强调个人的权威,个人权力的极端性。他们常常以“老大”、“老板”自居,副职往往成了摆设,下属只有绝对服从的份,个别人逐渐蜕变成“一霸手”。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在《我的罪行》的反思中,分析自己违法犯罪的原因时说:“我低估了组织,高看了自己,像一个党内‘个体户’,我行我素”。二是下级对“一把手”过于敬畏。有些人就把“一把手”看作“一家之主”、“真理的化身”,什么事都得由“主”说了算,以至出现了“第一把手绝对真理,第二把手相对真理,第三把手服从真理,其他领导没有真理”的说法。正是因为“一把手”位高权重,长官意志强,一些班子成员习惯于“一把手”拍板,真有意见也不敢提。三是谏官自古无“善终”。海瑞是中国历史上谏官忠臣的典型代表,最后落得个罢官下狱的下场。许多干部群众由此认为,监督领导干部就得得罪领导干部,怕领导干部给小鞋穿,担心打击报复,对自己前途不利,故不愿对上级领导进行监督。

  ——现有体制机制客观上赋予“一把手”无限的权力。

  一是“一把手”负总责将“一把手”权力肆意放大。现在许多地方过分强调“一把手”的作用,许多事情只要一强调重要,强调领导重视,就非把“一把手”推上前台不可,要求“一把手”负总责。由于对“一把手”负责制认识有偏差,许多部门和单位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理解为强化“一把手”的领导,客观上导致“一把手”想不集权都难。二是“一把手”在用人问题上“关键一票”的负面影响。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上级组织和领导在干部考核和选拔问题上,往往过分重视单位“一把手”的意见,谁升职谁转岗,全部由“一把手”定夺。“一把手”在用人问题上的“关键一票”让部门下属心存顾虑,致使民主测评和考核结果失真,从而使监督流于形式。三是“一把手”意图就是组织意图弊病颇多。领导的意图,尤其是“一把手”的意图,在一些地区、一些部门直接成为组织意图,成为部属的主要行动依据。部属遇事首先揣摸领导人的意图。有些“一把手”甚至可以左右选举的结果,在选举前,“一把手”早已授意并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统一了方方面面的思想,应选和不选人员早已内定,代表们难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