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申遗队伍排到下世纪 国家文物局长泼冷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2:15:01
随着几天前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和河南安阳殷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中国许多地方的“申遗”热情再一次高涨。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就此表示,“‘申遗’热情很高是好事。但是,我要给大家泼瓢冷水”。一定要端正“申遗”目的。“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遗产地。无论是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还是准备“申遗”的项目,都要加强保护。
据介绍,目前,全国已有两百多个项目有申报世界遗产的意愿,列入预备申报清单的项目有六十多个。根据第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的新规定,一个国家每年最多只能申报两个项目,其中至少应有一个是自然遗产。照这样计算,中国完成所有项目的申报至少需要一百年。
单霁翔说,近年来中国的申遗工作很顺利,一年一项或两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在其他国家是没有先例的。这当然与中国遗产丰富、价值独特有关。正因为很顺利,加上对世界遗产价值的认识加深,各地“申遗”热情特别高。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申遗”项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审查越来越严,谁也不能确保“申遗”项目一定能“过关”。
针对一些地方申报热情高、保护意识弱的倾向,一些知名专家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说,从引导认识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角度来看,“申遗热”值得肯定。不过,在大力支持的同时,还要加强引导。“据我平时的接触和了解,有些地方官员‘申遗’的热情虽然很高,但指导思想却不正确,少数决策者有拿块‘金牌’搞旅游的想法。”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认为,“申报”成功可能会给遗产所在地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遗产所在地必须按照相关国际公约和法律的要求,履行遗产保护的义务,切实保护好世界遗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一份“保护公约”,而不是“开发公约”,那种“重申报、轻管理、轻保护”的现象必须改变。况且,有些世界遗产并不具备太强的观赏性,如果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为了名利,为了旅游效益而“申遗”,结果恐怕会失望
一年匆匆过去,新一轮世遗名单又公布了。中国今次凭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及河南殷墟商代都城遗址,先后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使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达到三十三处,数量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而居世界第三位。
今年参选的项目共有三十七个(来自三十个国家),最后获批准成为世界遗产的有十八个(其中两个为自然遗产),相对于去年四十二个候选项目(来自四十四个国家)中有二十四个(其中七个为自然遗产)通过世遗申请,显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候选项目的审查比以前更为严格,同时亦反映出有能力成为世遗的地方已愈来愈少了。
但中国可以申请成为世遗的胜地还是连绵不绝,以广东省来说,至今还没有一处地方列入世遗,明年开平碉楼的申遗相信可以取得零的突破。至于明年申报的中国自然遗产项目,则是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这个跨省市的项目一旦成功,将可令更多省市拥有世界遗产的称号。
除了文化和自然遗产外,中国也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近广东、香港和澳门共同认定凉茶为粤港澳文化遗产,其后获得国务院批准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相信不久将来便可排上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