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挖掘传统文化精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5:06:27
挖掘传统文化精髓 塑造现代学校精神
苏运金 2009-03-17 15:45:06中国高中生网(http://www.gzs.cn)

  ——打造传统美德教育学校文化的探索

  作者:湖南省澧县第一中学教科室  苏运金   415500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内核,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最本质的东西。学校精神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培育,它经历一个从外到内、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校文化是学校多年来形成的办学思想以及为这一理想和目标建立起来的相应的管理制度、课程体系、师生关系、课堂概念、校园氛围所体现的精神内涵。概括地说,它是一所学校成长发展的“魂”,这种“魂”通过一代代师生传承发展,得以彰显和发扬。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博大精深,它包含爱国、明志、持节、自强、诚信、知耻、改过、厚仁、贵和、敦亲、善学、审势、求新、勤俭、奉出、务实等基本内容,这些内容为塑造现代学校精神提供了有力支撑。

  澧县一中是一所由书院演变而来的学校,办学渊源已近800年。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时曾在澧州求学,因“工学耽诵”,常洗笔砚于池,则“其池中水石草虫尽为墨、赤之色”,后人称之为“洗墨池”。为纪念范仲淹,前人于1226年在池畔兴建书院,历经战乱而不衰,至清代达到鼎盛时期。湖湘经世创始人陶澍,湘中诗老九钺和“湖南四杰”左宗植曾先后担任主讲,许多文人雅士慕名来此讲学,留下了大量的诗、词、联、记、序、赋,书院“采芹藻,登贤书者,济济相泽,几于希风岳麓矣。”1902年改为新式的澧州官立中学堂,民国领袖蒋翊武、革命将领贺龙曾在此举办军官讲习所。自办学至今学校以治学严谨、英才辈出享誉三湘四水,800年的办学历史积淀、凝聚了中华民族许多传统美德。这些美德如同千年古树将它的根系深深地生长在一中师生的精神土壤里,历经百年风雨仍枝繁叶茂。近年来,学校为传承、建设和发展优秀的学校文化,培育现代学校精神,组织力量进行深度挖掘和整理,以提炼出既具有历史厚度又闪烁着现代文明光芒的学校精神。

  一、整合资源,诵读历史,提炼现代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是一种校园文化现象。它作为师生共同认同的催人奋进的群体意识,集中反映了师生的共同理想、共同信念、共同追求、共同意志和风格,它对师生成长具有激励、凝聚、导向和塑造功能。为此,我们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注重整合多方资源,提炼一中师生共同追求的校园精神。

  (一)历史景点洗墨池因范仲淹而得名,书院为纪念范仲淹而兴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境界,激励一代又一代澧州学子为国奋斗、牺牲,并成为历代名人追求的精神境界。澧阳书院兴办之时,知州、学政就谆谆告诫学子:“缅想当日希文之风,因以其所得于师授者,归而诲其子弟,则风俗之纯庞,贤良之辈出,皆于是乎寄。幸勿但以此为操科甲之左卷,是则所厚望也夫!”非常明确,书院的办学宗旨就是倡导“希文之风”,把陶冶情操、化民成俗、修己治人、培育贤良放在首位。清末改为新式学校后,学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民国时期,重视尊师重道和爱国主义教育。解放后,学校一直坚持将德育放在首位,新世纪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博学多能,经世致用,纯洁操守,张扬个性。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教育的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教育的宗旨始终如一。由此,一中人培植起“崇尚忧国忧民,培养有高尚品德的人”的校园精神。

  (二)1805年,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名卓有成就的改革家、中国近代经济改革的先驱陶澍担任澧阳书院主讲。陶澍的到来为书院开创了新局面:一是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他不仅要求学子学习古代诗文,还要学习财政、经济。二是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了解决澧水起源、流域问题,他带领学生赴安乡、泛洞庭、走淞滋、跨枝江,实地走访考查,解决澧水、洞庭湖、九江、枝江的历史变迁问题。三是通过唱赋活动陶冶学生情操,针对澧州名胜景点和地形地貌不同而组织游览唱赋活动,学生即兴为之抒志,辑录成册,相互传诵商榷。陶澍为澧州大地传播了经世致用的种子,影响了澧县一中百年学风。日月轮回,物转星移,培养学生真才实学的优秀传统百多年来仍一以贯之。据此,我们提炼出校园精神之二:崇尚经世致用,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

  (三)“断齑画粥”的范希文、“囊莹照读”的车武子幼年时家境贫寒但却勤奋苦读的学习精神,一直激励着澧州学子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刻苦读书。民国初期,校长张景铭在校园里建设“刻影亭”,告诫学生“吾辈当惜光阴”,鞭策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积极进取。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但是勤奋苦读的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因此,我们提炼出校园精神之三:崇尚勤奋刻苦,培养有进取精神的人。

  二、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现代学校精神。

  厚重的中国历史文化、先进的教育思想、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滋养了千千万万师生的心灵,打开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走向成功的大门。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财富是我们传承、发展创造现代学校文化的基石和培育现代学校精神的源泉。

  (一)建设“育人”文化,塑造崇高人格。以育人为宗旨,积极营造环境,创设平台,民主管理。我们通过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素质育人,进一步提升学校品位,培养品德高尚的一中人。高中阶段是成人前的关键时期,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已成为育人的基石。

  1、唱好“三步曲”,提高道德情操。一是环境熏陶。学校满目葱郁,洗墨池畔翠柳习习,风雨草坪宽敞明丽,人文景观“后乐亭”、“世纪钟”、“名人林”、候风地动仪,范仲淹、陶澍、车武子、贺龙等名人塑像设计精巧,渗透着高雅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对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熏陶作用。二是舆论引导。学校开辟和充实了德育基地。德育室、校史室、校报校刊、德育橱窗、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媒体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志趣品行、人生价值观念等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引导,培养学生高尚的志趣和性情。三是活动强化。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对学生形成优良品行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8岁学生的成人宣誓仪式,激励学生立志成才;“献爱心、助高考”谱写一曲团结友爱、奉献助人的精神文明赞歌;“洗墨池文化节”帮助学生积淀优秀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忧国忧民、勤奋学习、报效祖国;“读书月”活动,让学生读好书、养良性、增进道德修养,浇铸师生情怀,培育校园精神。

  2、抓好四个习惯,培养四种意识。严守时间的习惯,培养时间意识,以此磨炼学生意志,提升学习生活效率。讲究卫生习惯,培养公共卫生意识,以怡人性情,裨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爱护公物习惯,培养集体意识,同时增强主人翁意识。讲文明礼貌的习惯,培养文明意识,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现代中学生更应知书达礼,以塑造自身书生形象。

  3、强化约束机制,民主管理育人。做好“五个坚持”,促使师生行为习惯养成。坚持高标准。一中是全县教育窗口,一中师生是全县教育楷模,不放松任何环节,不放松任何个人,以求提高整体素质。坚持长抓不懈。将全面育人始终贯彻于每一天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坚持全程管理。教育教学过程就是育人的全过程。坚持齐抓共管。建立一套制度,健全一个班子,领导、班主任、教学人员、教辅人员形成合力,提高实效。坚持以思想促养成。行动是思想的表现,提高认识,强化意识,以提升高尚人格。

  (二)丰富课程内容,培养实用人才。

  任何一所学校都有一种教育哲学在支配着。为培养经世致用的现代建设人才,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为依据,充分发挥社区公共教育资源和学校的图书馆、信息中心、科技馆、艺术馆、体育馆及历史文化景点的作用开发校本课程,开设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经过几年的探索和试验,基本完善了课程体系。必修课程为国家和地方必选课程,限选课程有阅读技能、英语听力、心理辅导、研究性学习方法和通用技术。自选课程有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身心健康类和生活职业技能类。如学生通过生活职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缝纫、种植、栽培、计算机操作和无线电安装维修,以获得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学生通过心理辅导可以增强与人交往相处的能力,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课程的开发建设和课程内容的不断丰富,养成学生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品质,帮助学生学会自信,学会交往,学会探究,并具有现代中国人的意识和适应现代化生活的基本技能。

  (三)弘扬勤奋刻苦精神,培养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

  勤奋刻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华。千百年来,勤奋刻苦精神一直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不畏艰难困苦,自强不息、力求进取,使中华民族历尽沧桑而不衰。勤奋刻苦的伟大民族精神世世代代地受到中华儿女的遵循和践行,并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而植根于民族文化心理之中。《尚书·大禹谟》说:“罔游于逸,罔淫于乐。”是说不能游手好闲,沉溺于安逸之中。《尚书·君陈》说:“惟日孜孜,无敢逸豫。”是说每天都要努力不怠,丝毫不敢安闲逸乐。李商隐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欧阳修名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孔子提倡“发愤忘食”的精神,鄙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孟子强调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概言之,勤奋刻苦既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发展壮大过程中生发出来的文化信念,又是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所普遍认同、传承不辍的优秀文化传统。

  人有理想就能拼搏,有前途就能奋斗,有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就能为人生远大理想而拼搏奋斗一生。为使学生勤奋学习,扬起理想的风帆,学校充分利用校园文化阵地,为学生的前途理想导航。

  一是办墙报,出专刊。介绍“断齑画粥”、“囊萤照读”等古今勤奋刻苦学习的名人故事,宣传勤奋刻苦的传统知识,表彰师生发扬优良传统的典型事迹。同时,刊载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勤奋学习、艰苦创业、清政廉洁的优良事迹。二是开展以“勤奋刻苦”为主题的读书会、演讲会、辩论会和竞赛活动,以提升学生认识水平,增强学生勤奋刻苦的意识,并创造一种勤奋刻苦的校园文化氛围。三是请老革命、老前辈讲勤奋刻苦的传统故事,让学生受到深刻教育。

  学校文化的生机和活力在于发展和创造,学校精神的发扬和光大在于提炼和培育。

  面对新世纪,一中对自己应承担的历史使命有深刻的认识和觉醒,尤其是创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以来,全体一中人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办学的优良传统,实践现代教育,必须始终保持一种责任、一种积淀、一种传承、一种追求,更要保持一种创新、一种理想。让一中的学校精神融入时代的先进文化之中,把一中办成永葆青春活力的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现代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