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广州新客站年底通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21:52:48

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广州新客站年底通车

2009-08-22 09:30:08 来源: 南方都市报(广州)   跟贴 33 条 手机看赛事

为了修建这个亚洲最大的火车站,最多时,近万名建设者涌进了古老的田园和祠堂。钢铁的轰鸣声中,每一个人都憧憬着滚滚而来的财富,无比细致地盘算着眼下的生活和未来的梦想。

南方都市报8月22日报道 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广州新客站年底通车,番禺石壁的农民们憧憬着暴富后的幸福生活,“火车隆隆,旭日彤彤,共谱钟村大繁荣。”红色的口号刷在路边石灰墙上,旁边,画着一列高速火车从几栋高楼大厦间穿过。番禺石壁四村,几棵百年大树下,聚集着纳凉聊天的人。


火车站的轮廓初现


广州新客站正在紧张施工中


周边的农村逐渐繁华起来

这里距离广州新客站建设工地不到一公里。数百年来,村庄里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铁路枢纽站的建设就像在平静似水的生活中投入了一块巨大的石头。为了修建这个亚洲最大的火车站,最多时,近万名建设者涌进了古老的田园和祠堂。钢铁的轰鸣声中,每一个人都憧憬着滚滚而来的财富,无比细致地盘算着眼下的生活和未来的梦想。

[盖房]十四年地价蹿升十八倍

南景桥头,很多外地人在聊天。老徐微闭双眼打盹,懒得搭理。

他家刚刚盖完房子。距离马路三十多米,前面有两栋房子挡着,属于二线物业。“当年没有眼光啊,不然现在就日子好过了”。老徐很懊恼。1995年,石壁村统一规划建设,将公路沿线的大片空地划块出售。只用了4万多元,老徐就买了块120m 2的地基。地方偏僻,没人买,老房子也还能住,所以,新房很久没有动工。

可谁能猜到亚洲最大的铁路枢纽站就在离家不到一公里外的地方建设呢?

直到2003年,地基价格只是像蜗牛一样缓慢上爬。2005年,变化轰然而至。老徐记得,村里人说,政府要在附近建新火车站,新闻报道也很快证实了传言的准确性。地价马上如同火箭一样升空蹿高,均价从1600元/m 2开始飙高,迅速超越了6000元/m 2。村口小士多的老板也证实说,这个村的亲戚前不久买了块60多平方米的地基就花去36万多元。

有价无市。“就算你再有钱,也不一定能够买到好地基。”老徐说。他后悔啊。当年,为啥没有趁价格便宜多买几个地基?“一辈子干活能挣个百来万就不错了。一个地基转手就赚几十万啊!”还有,当初报建时,高度只报了12米。这使得他的新居只能盖三层半的小楼房。“太矮了,盖高点,开旅店出租,或做点小买卖,干什么都可以呀。”

他一个劲儿地埋怨自己没有眼光,错失了大好的发财机会。

[生意]房租两月涨了一两百

老徐错失的机会,村庄里有的农民抓住了。石壁四村的大街小巷,空气中弥漫着对财富的渴望。

通往新客站的马路两边,如今热闹非凡,新建了很多档口。一个村民说,一年多以前,只有几个档口,租金还不到3000元。可眼下,租金涨到5000元,还不一定能租到合适的档口。

路口大树下,见缝插针地叠着两个士多,老板忙不迭地把西瓜、瓜子、蚊香、水果,还有2元一顶的草帽塞到新客站建设工地的工人手中。旁边,还有人兜售着价格低廉的香烟。几乎所有去新客站的工人都要从此经过。中午时分,烈日当头,不少人停下来买片西瓜、拿包香烟。像这样简单的小士多,月租金也要500元。

而马路边的房子,一楼几乎全是简陋的超市和粗糙的餐馆。有的店门口还摆着几张台球桌。那些不用干活的工人也会来打上几把。

赚钱要找对路子。一名小老板说,这里天南地北的工人都有。四川、贵州、重庆的人不少。可是,他卖过酸辣粉,却卖不动。因为工人们干活消耗体力,必须吃米饭,而酸辣粉容易饿。

对于这些农民的后代而言,世代耕种、赖以为生的土地没有了。村民们说,新客站所在位置原来就是主要种植瓜果的田地。田地被征收后,村民们有了些分红的收入。此外,这些农民的主要收入是房租。

靠近马路的房屋基本上租赁一空。往后面走,到处都在盖房。两栋房子间隔最窄的地方不足一米。记者走进一间顶楼的出租屋。两房一厅,建筑比较陈旧,可月租金也要1000元。两个月来,租金的价格涨了一两百元。可包租公们一点也不发愁。“再过一段时间还要涨价的。你想想,年底火车站就要通车了,会有更多人来租啊。”

一名做小生意的茂名老板说,“别信他的,年底这些工人都要撤,不知道多少房子要空出来呢。房子紧张?再过一两年吧。”

较新的民房出租给了建设、监理单位,门口挂着牌子。房东们最喜欢把房子租给他们。“单位租房,对房子要求高,但是不会压价钱,又爱惜房子”。

[生活]擦干泥水走进酒楼

村民们的生活变了。遍地的湘菜馆和川菜餐馆,正在试业的粤菜馆“得记酒楼”生意兴隆。

酒楼老板是本地人,原本在外面做其他生意。村里老人多,他特设了广州老人喜爱的早茶,生意非常好。一些村民说,他们原来没有喝早茶的习惯,现在有了空闲,可以坐下来品品了。

午餐,陆续有人前来吃饭,五桌客人都是本地人。石壁四村82岁的老党员炳叔,戴老花眼镜,步履蹒跚,点了一个丝瓜瘦肉汤。

他是餐厅的常客。因为炳叔三个女儿外嫁,两个儿子出门打工,剩下炳叔一人在家。除了每年村里的分红,他每月还能领到老人慰问金及社保等费用共计六七百元,加上土地征收补偿金,一辈子辛劳的炳叔生活比过去无忧无虑。每天上酒楼吃一顿饭,成了他必做的事。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