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东:叛教者的孤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5:26:57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 19:04 《中国商人》杂志
文/本刊记者 薛芳
人生充满偶然,很少有人像方兴东这样,把生命中每一个偶然演绎得淋漓尽致。
因为一本书,他告别了家乡,来到了古城西安;因为朋友需要的一篇IT文章,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写了第一篇关于IT的稿子;因为得罪了著名的跨国公司微软,他的话语权在
',1)">
一段时间被剥夺,他的稿子也被一些媒体封杀。
在西安生活的七年,方兴东从一位自卑的少年长成了一位可以和路遥探讨文学、可以时常在《诗刊》发表诗歌,自信、自由、开放的青年;从1996年写第一篇IT文章开始,十年时间,方兴东成为一名资深IT评论家,相继出版IT书籍18本;话语权的缺失,这种逼迫,竟成为“博客中国”诞生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他成为“博客教父”的一个必要条件。
在采访方兴东之前,记者浏览了他的主页,读完一些文章后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一直以来,业内都在探讨什么是博客精神?博客是一种话语权,真正的博客精神不是日记,它在传递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观。
在五月中旬一个周六的下午,在 清华大学南门附近的一个咖啡厅里,记者见到了方兴东,一幅温文尔雅书生相貌,个子很高,稍微有点驼背,白色的衬衫,带着眼镜,眼睛深邃,眼底浮现一丝沧桑。
接受《中国商人》杂志专访的方兴东,讲话的语速很快,逻辑非常清晰。整个采访过程中,能感受到他的平和,这种平和不是文人的平和,在博客2004年开始商业化运作后,方兴东拥有了另一种身份——商人,尽管他自己不是喜欢这个身份。
现在关于博客网的盈利模式在整个业界被如火如荼地探讨着,作为方兴东的董事长,“我们以前走过很多弯路,究其原因,我们走得太快了,现在我们要做的事是,放慢脚步,在适当的时候做该做的事情。”
七十个狗年的沧桑
1996年夏天,应朋友的邀请,刚刚考入清华攻读博士的方兴东,从一篇关于戴尔公司的文章入手,边学边写,一头扎进了IT圈。至此,方兴东开始了他的生命中第一个狗年。
1998年,微软在中国的一系列举动引起了方兴东的注意,比尔·盖茨也频频访华,到处做宣传,俨然一副中国软件业园丁的架势。方兴东从中看到的却是微软的WINDOWS操作软件垄断中国的软件市场,危害中国软件业长远发展的事实。
“我一直是一个爱看书的人,所以让我的思想有很多质疑的成分,当时大家对微软欢声一片,只有很少的几个人意识到一枝独秀的微软会给中国的软件业带来什么。”
1999年3月,《“维纳斯”计划福兮祸兮》一文横空出世,一夜之间扭转了“维纳斯计划”在中国的命运,成为目前为止中国IT史上最有影响的文章。两个月后,方兴东将他两年来的研究所得和一些后期作品以及部分别人的作品组织成《起来,挑战微软霸权》一书。方兴东一举成名。对于这一年,方兴东说:“用农民的行语来说,托老天的福,收成不错。”
2002年7月6日,周末的一个普通日子,成了方兴东一生中不寻常的一天。
这天,他将《向微软投降》和《微软为什么》两篇稿件发给8家有着长期关系的网站和媒体。一两个小时后,他的文章陆续出来,许多都在重点推荐栏目上。再过一两个小时,这些文章却令人惊讶地陆续消失了。
后来方兴东才知道,他的文章被封杀了。这是他进入IT业以来,第一次遭遇如此"强大"的封杀。当时的方兴东很感慨,现在回想起那时的经历,显然是一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生活正剧。
2002年7月,方兴东创办了“博客中国”,“希望有一个真正不受商业力量控制的小小园地”。2003年底,“博客中国”成为全球中文第一博客网站。2005年7月,理想化的“博客中国”正式转型为商业化的“博客网”,意欲“将博客应用从网络日志转变成‘个人传播,深度沟通,娱乐休闲 ’全方位的互联网新应用”。
一路走来,方兴东坦陈走了不少弯路,目前,摆在他面前的问题是:“最大的困难就是怎样规模化和商业化的问题,毕竟博客是一个以个人为中心的东西,怎样把这些东西规模化,同时又达到新浪这样的商业化,这不仅需要一套好的筛选机制和激励机制,更重要的是要有非常大的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
今年是方兴东从事IT评论的第十个年头,他见证了整个互联网发展的历史,谈起2000年那场行业灾难,他记忆尤为深刻,“新经济、泡沫、烧钱、圈钱、免费、亏损等等,几个极其简单的词汇,就将成千上万年轻人的激情和心血,盖棺论定了。就剔除了丰富的内涵,把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技术革命苍白地钉在了十字架上。既没有充分、客观地反映这场浪潮的积极和消极,也无法体现我们所付出的痛楚和狂喜。”
如果说,一切都不过是一盒巧克力,那么这些词汇只不过是外层包装的标签而已,所有的滋味都在巧克力的内心。谁知其中味,方兴东也这样问自己。
方兴东借用下面一本书扉页上的词句来描述自己的感受。在里面,或许可以品出盒子里巧克力的味道。
“亚马逊时间等同于狗年。人类的1年等于亚马逊人的7年,这一点和狗完全一样。在亚马逊仅仅3年,我已经像一个老人了,背负着一生最强烈的狂热、倾慕、欢喜、放浪和忧伤,经历了最难以忘怀的日子,我像百合一样绽放过,像魔鬼一样疯狂过,爱过,恨过,天真过,无耻过……我从一种文明中穿行而过,孤独异常,悲喜交集…… ”
“最后,我像一只深爱主人的老狗,站在路边,望着车轮远去。但是,天知道,我shi多么爱它,我再也不会像爱它这样,去爱别人。我站在这里,万分孤独,又无限深情,一个时代就这样去了,而我,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个鬼魂……”
诗歌里流淌的孤独
关于童年的印迹,在方兴东的诗歌中,是可以找寻到一些影子的。
“父亲/你踹着重重的气/还得起早贪黑……我会梦到你……许多农具压着你/你在奔跑/拖着两把笨重的锄头……埋过你脖子的粮食/正成为无数人的肌体……” 这是真实的生活/劳作的人/总是/疲惫/生病/咳着血……乡村的家/破旧的房子/荒芜的田地……生活的用意/童年/我就读懂了他……”
父亲在方兴东的脑海里,是勤奋的、吃苦耐劳的,而母亲,对他的影响却是深入骨髓的。
回想起已经故去的母亲,“我母亲是被癌症夺去生命的,在医院的那段时间,她总是怀疑医生把药给她弄错了,有时候药果真被弄错了,逃不过母亲的眼睛。在她生命最后的那段时间,她很不快乐,每一天,她都关注自己身体里发生的那些病变。”那段时间,方兴东在母亲身边,看着病入膏肓的母亲,他想,“妈妈要是平和一些就好,就可以快乐地度过自己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在家里,母亲相对强势,她很爱较真,聪慧。狮子座的方兴东,继承了母亲所有的优点,有时候他会静静地思考母亲性格中的一些优缺点,作为自己的参照系。
童年的方兴东很早便懂得分担父母的农活。直到在西安交大念硕士时,每到放暑假的前两个月,“我就会开始锻炼身体,为的是回家干农活。”方兴东告诉记者:“我的农活在村子里是我们村里干得最漂亮的!”
1987年,学生方兴东迎来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但他却一次次前往书摊,购买最新一期的《花城》,因为里面刊有路遥的最新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高考志愿中,方兴东只填了一个学校——西安交通大学。
方兴东说:“因为读了一本名叫《平凡的世界》的小说,一个浙江年轻人来到了西安。”
在西安这片孕育着中华古老文明的地方,黄土高坡的苍凉和恢弘,古城墙的厚重与神秘,钟鼓楼的晨钟暮鼓穿越几个世纪……在方兴东心中,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虚拟世界。他有太多的谜团需要去解开。
但打动方兴东却是那篇土地上正活跃的文化,当时,西部电影在《红高粱》、《老井》等影片的成功冠冕之下,如日中天。于是,此前很少参加社会活动的方兴东,很快成为了西安交大影视俱乐部的会长,成为陕西大学生影评联合会的秘书长。
在西部这所首屈一指的大学里,因为拥有着这些“头衔”,方兴东多了很多和张艺谋、吴天明等人面对面的事情。“有一次,为讲座的事情,去找黄建新,刚好他在往楼上搬煤气。于是,我就自告奋勇,帮他扛了一次煤气”,方兴东告诉记者。
读着电影的西安,方兴东更渴望“阅读”文学的西安,于是他加入文学社和诗社,并成为社长。成为社长后的方兴东做的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聘请路遥担任文学社顾问。那时候,路遥和贾平凹就是西安最亮丽的风景。
方兴东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第一次去到路遥家,是接近中午时分,他还没有起床。不久,我就读到了他的散文《早晨从中午开始》,原来他通常都是在凌晨两点到三点左右入睡,有时延伸到四五点,甚至天亮以后才睡觉。午饭前一个钟头起床,于是,路遥的早晨才算开始了。 因此,下一次去路遥家,我选择了下午两点,也就是他的早晨。他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聘书,但是身体状况一直不好,无法胜任几个小时的讲座。我看着他硕大的身影,已经显露出虚弱,说话也很沉重和缓慢。恶劣的生活习惯和以生命为代价的写作,明显地摧垮了他的身体。”
当时,方兴东跟路遥讨论起《平凡的世界》,他说:“我实在无法接受这样的结局,太刻意了!是因为你不知道如何安排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结局,所以只能让她死去。这样做,实在太不合理,太残酷了。”路遥用沉重和缓慢的语气回答:“很多事情我们无法解说。”
1992年,路遥去世。方兴东回忆说,对一个满怀理想和热情的文学青年来说,西安这座城市最美丽的一个篇章就这样结束了。
那是1994年,是方兴东在西安的第七个年头,那时的他,已经熟悉了与这个城市有关所有的文学名家,熟悉了它的每一条大街小巷。
“西安的确是一部经得起永远阅读的恢弘巨著,但是,我得离开了,古城的沉重和压抑似乎已经开始沁入到我的血液,让人的思维开始有了‘兵马俑化’的趋势。我必须逃离,去一个有着更多鲜活‘风景’的地方,开始新的阅读。最后,在离开西安的前一夜,我写下了一首告别的诗歌,为7年的“阅读生涯”划了一个休止符。
这七年/只有天空,低沉的天空/将日子一一掠走/岁月已从内部,将我的青春/瓦解/可我还像羽毛未丰的样子/回避所有抵达的愿望/走,不停地走/走遍大街小巷/走遍所有不知名的站台/几乎被迎面的阳光压倒。
这就是我生活过的地方/打着我弱不禁风的身子/打着光和影的印记/我从来不曾丢失什么/我消失在当年到来的地方/像一个突然中止的习惯/说不清究竟是谁/成就了我/又遗弃了我。
方兴东的下一站是北京,初来北京的他几乎什么也没有带,就是托运了4年来积累的近4000本书,装了12个严重超重的箱子。
至今回想起在西安的那段日子,回想起自己的母校——西安交大,方兴东的感情很复杂,“很多东西都在进步,但交大近几年的发展有点缓慢,想到这些,你还是会心痛,因为你对她的爱是深入骨髓的。”
今年是方兴东在北京呆着的第十个年头,他刚刚完成自己的论文。“在西安,我找到了诗歌;在北京,我找到了IT。诗歌使我发现了自己;IT使我成就了自己(找到了自己一生为之努力的方向)。诗歌的本质是孤独,IT的本质是喧嚣,在我的眼睛读过去,西安与北京的差别,就是诗歌与IT的差别。诗歌可以进入一个人的骨头和血液,但是IT只能停留在一个人的外在的生活”。
关于创业,方兴东认为是需要一些品质的,“对高度的模糊性有高度的容忍性,而且日复一日地坚持去做,要有韧性,越有困难,越要做好。”关于博客网的未来,用方兴东的话来说,“好企业都是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