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宁:中国经济V型反转的可能几乎为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4:05:42
作者:侯宁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 6510    更新时间:2009-8-27      热 荐   【字体:小大】
http://www.wyzxsx.com
http://houning9898.blog.sohu.com/130051153.html
中国经济V型反转的可能几乎为零!
今日股市似乎又“V型反转”了,大涨暴跌,的确是中国股市的宿命。与此相类,中国境内舆论中关于“经济V型反转”的说辞也颇具市场。
区别只在于,有人大张旗鼓地在媒体上表态,认为“V型反转”已经开始;有人则附带了一些条件,但实质上仍坚持此类反转的“必然性”。最保守的说法也是,中国经济已“见底”或“走过最困难的阶段”。
对此,最有力的佐证当然是来自股市、楼市和“拥堵不堪”的车市。而在实在无法自圆其说的实体经济领域,其对“V型反转”的佐证则只能羞答答地来自于诸如用电量之类的“环比”的上涨……
然而,具讽刺意味的是,多数城市家庭和饭馆的用电量在这个“桑拿季节”的确实现了“V型反转”。因为在家不多开会儿空调电扇几乎无法忍受,而在危机大背景下,饭馆若无空调电扇,就甭希望有顾客登门了。
其实,对许多乐观派经济学者来说,关于“经济V型反转”的指望更多地来自于货币政策的V型反转。他们寄厚望于央行,他们深深地知道,央行的政策除了在多数时候表现为亦步亦趋之外,关键时候还最善于“V型反转”——2008年6月为了防通胀抑宽松搞了次“V型反转”,直接把股市打了个“大马趴”,楼市也差点雪崩;2009年为防通缩保增长央行又搞了个“V型反转”,更直接把个摔残的股市楞堆砌到了去年“大马趴”前的点位之上,且催生了一个个靠银行买单的“地王”。
或许,连乐观派的预言家也没想到,央行在半年间竟放出了7.37万亿信贷,较去年同比增加了近5万亿,直接“V型反转”,完成了“全年信贷任务”。对这样的辉煌政绩,笔者肯定更属于“没想到”的一派,否则,我也便不会低估政府的“救市决心”了。值得玩味的是,据笔者一位在美国管理着近万亿美元基金的基金经理人朋友说,在市场经济中比我们多浸淫了数十年的港人,好像“比大陆还相信政府的救市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当然不能不承认中国政府力量的强大。因为,这种动辄举全国之力“办大事”(比如最近提出的“举全警之力保国庆”等等)的壮举也只有中国等少数政府所能施行了,用不着像所谓“三权分立”国家那样在什么总统、国会、法院的来回扯皮。
比如,最近公安部一声令下,国内便在对酒后驾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严打”。其间,全国各地交警加班加点大干苦干,对酒后驾车、醉酒驾车的惩罚力度也比平日增加了数倍,效果显然。但有人便问了:第一,对酒后驾车、醉酒驾车的法律惩戒力度难道可以随意更改?是无法可依还是有法不依?第二,“严打”时固然能做到街面“干净”,但“严打”过来了呢?是否也和“扫黄打非”一样来去一阵风,过了无影踪?甚至,如“姐妹们”需要,还得找上门去,给“姐妹们”讲讲艾滋病,送点安全套?
酒后驾车的事情如此,经济领域的复苏也一个道理。试想,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谁不想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尽快来个“V型反转”呢?多少也温饱了,吃香的喝辣的,住豪宅开小车,歌舞升平,大国崛起,这样的好日子谁不喜欢?可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基尼系数都快“保0.5”了,绝非所有人都能如此过“好日子”,不到1%的人口掌握着中国70%多的社会财富,其中有多少人可以像笔者说的那样“V型反转”过辣妹子嘴里的“好日子”?
最近,杭州的酒后驾车司机在“爱心斑马线”旁撞死了一位台州打工妹马芳芳,引发轩然大波。看事后的报道后大家便知道,在这位16岁的饭店打工妹的开销账本里,记录的都是何等可怜的收入支出啊!即便如此,她还得支援自己远在农村老家的父母姊妹……
有鉴于此,我们便不得不重新思考一阵风似的“严打”和货币政策“V型反转”的意义和后果了。我们忧虑的是,货币井喷后对“铁公鸡”的后续资金从何而来?难道我们还能继续来个半年7.37万亿么?既然各方都已表示不能继续,那么“动态微调”还有什么可以“辟谣”的呢?
是的,在“V型反转”的所谓“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后,我们还得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然而问题是,上半年还算“适度宽松”么?而众所周知的是,开动印钞机印钞票的后果首先一定是货币贬值,然后便一定是通胀压力。在降薪、裁员、失业流行的全球大背景下,货币贬值和通胀的严重后果毋庸多言,更不用说国内才刚刚开始“下调工资指导价”。原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撰文说:“中国经济确实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但绝对不能依靠信贷冲抵,适度的货币信贷能够给国民经济作出贡献,过度的货币信贷投放对社会而言不是福音。 ”我深以为然。
在此,值得反思的问题是,一场因“杠杆化”过度而引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杠杆化”地传染了全世界,难道这场“杠杆化危机”要靠继续“杠杆化”来解决?显然,这就像吸毒者要靠“再吸点”来戒除毒瘾一样不可能。但新的问题是,为何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各国政府都热衷于继续扩大“杠杆”?
是的,是“杠杆”便必须有支点。这个支点便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失去了这个支点,“杠杆”便会蜕变为“砸盘的大棒”。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除了维系于它的经济增速外,主要还在于其经济质量、经济结构和财富分配机制。但问题是,我国经济政策“V型反转”大半年后,我们看到的依旧是投资拉动GDP近90%的尴尬——投资蒸蒸日上,外贸奄奄一息,内需迟迟不起,唯有疯狂的股市在二次洗劫股民本便瘪了的腰包,唯有疯狂的楼市还在继续吞噬国民已经可怜的“内需”。
有媒体总结说,一套房子消灭一个中国的中产家庭,一场股灾消灭了中国的中产阶级(2008年截止沪指见底1664人均亏损37万)!此言不虚。与此相伴的是,2009年“V型反转”的中国“牛市”在10天内又让投资者人均亏损3.7万,而“V型反转”的商品房热浪背后,杭州的800套经济适用房有500套需要重修!
当然,避免“重修”的办法也有,那便是涨价。这便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潜在逻辑。在这样的逻辑驱使下,国内公共事业产品如水电油气者,都已纷纷开始了涨价历程。
由是观之,我以为中国经济“V型反转”的可能几乎为零,W型反转也很需要时日,倒是中国式通胀、滞涨的“V型反转”可能真的离我们的生活不远了。除非,在未来两三年里,我们能真正发挥“后发优势”,抛却短视思维,真正在“调结构、促内需、惠民生”而非“保增长”上促成政策的“V型反转”。
最近,德国最大的钢琴生产厂Schimmel破产了,美国创刊于1922年的《读者文摘》也要申请破产保护了,这家创刊于美国第一次经济大萧条前夜的著名杂志拥有全球最多的用户,更曾是中国“中产阶级”读者的最爱。但到了2009,远在欧美福地、曾经美丽无比的她们,撑不住了。
太阳依旧升起,危机并未减退。但愿在“Schimmel”破产后,在“洗星海”钢琴弹出“黄河”声浪里,国人还能继续静静地、静静地品读自己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