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后日本为何迅速崛起? 析中日四差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7:20:15
明治维新后日本为何迅速崛起? 析中日四差别2009年09月02日 11:10中国证券报-中证网【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中国很多能人志士也期待着维新救国,但当时都无疾而终。实际上,日本社会在明治维新之前与中国有着很大的差别。

江户时代末期,日本的教育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可能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这也为日本后来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中国百日维新之时,梁启超就认为,中国科举网尽举国上才之人,专事空疏无用之学,使学生“悉已为功令所束缚、帖括所驱役,鬻身灭顶,不能自拔”。

而江户时代的日本,教育已经广泛普及,并且形式多种多样。譬如日本当时的公立学校叫“学问所”,主要教授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平时教小孩子们识字。

让我们回到有关教育的话题。日本在与外国发生了关系之后,很多学问所也开始讲授荷兰语、西方技术等济世之学。

在日本地方的各个藩也有自己的学校,起初藩校是为了培养武士,让这些保安不仅身体强壮而且具备文化素质,避免“业主”的挑剔。到了江户末期,很多蕃校也开始增设了军事、外语等学科,正因为如此,武士阶层逐步成为了一个有文化、有技术、有力量、有理想的阶层,他们蓄势待发,等待着登上历史舞台的那一刻。

除了学问所和藩校之外,日本还有民间学塾与寺子屋。民间学塾主要是一些学者自己开的学校,传播儒学、国学,后来重点教授外语和技术。学生也不仅仅限于武士们。到了江户末期,很多渴望报效祖国、改变国家境况的有志青年们纷纷加入到民间学塾来。像后来的倒幕英雄高杉晋作,日本最著名的总理大臣伊藤博文,著名改革家、教育家福泽谕吉,都毕业于民间学塾。所谓的寺子屋则是进行儿童教育的民间学校。因为日本农民的生活还是比较滋润的,所以很多老百姓都热心于教育自己的子女,从城市到乡村,寺子屋随处可见。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商业非常发达。因为各地的大名经常要到江户汇报工作而不得不频繁往来于江户和邻国之间,这给所经之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后来,幕府更是开通了五大商路和几条海路,这些通道沿途的商人们就承接了给过往的官员、客人提供马匹、人手帮助的项目。

随着米市、手工业的发展,富商和高利贷者成为了令日本人艳羡的职业,就如同我们今天崇拜巴菲特一样。而日本传统的商业城市大阪也成为汇集商人、高利贷的繁华城市,这个城市还形成了大米的期货市场,是世界上最早的期货市场。

几百年后,曾经被视为美国投资天堂的华尔街一夜之间变得冷清凄凉,而大阪这个有些古老的商业城市依然坚强地运转着,发端于这个城市的众多财团、企业依然支配着世界经济的走向,它们在未来会迸发出更强劲的力量来改变世界。

有谁会想到,其实,早在明治维新之前,这一切都已经注定。

农业、商业、教育、运输,这一切都顺理成章地发展着。能人、志士、武士们也都蓄势待发。到了19世纪中叶,他们似乎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他们似乎发现了一个精神密码,打开之后,一个美轮美奂、充满激情的世界依次展开,而他们则用奋斗、阴谋和杀戮震惊了世界。

接下来,我们就会掌握这个密码,看到这个新世界。

书名:《麻辣日本史之明治物语》

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