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之富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4:48:57
石崇之富的思考 [ 2007-8-31 18:24:00 | By: 藤荒 ]    

                                                       石崇之富的思考

                                                            藤荒
             石崇这个人在历史上是个大人物,是富且贵,也因富而贵,其富可敌国。这个人很值得研究。
            石崇,字季伦,小名齐奴,生于西晋,246-300年。石苞幼子,生于青州。少时敏慧,勇而有谋。年二十余,为武修令,有能名,入为散骑郎,迁城阳太守,因伐吴有功,封安阳乡候。后累迁散骑常侍、侍中。元康初,石崇出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在荆州劫掠客商,遂致臣富,生活奢毫。后拜为太仆,出为征虏将军,监徐州诸军事,镇下邳。官到卫尉卿。崇谄事贵戚贾谧,为「二十四友」之一,又与贵戚王恺、羊之徒以奢靡相尚。及贾谧免官,崇亦罢职。时赵王伦专权,崇有歌妓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不与。秀乃劝伦矫诏杀崇,绿珠亦跳楼而死。
           石崇看起来天生是做大事的人,是为能人。他在文学也还有点建树。不过,他真正在历史上扬名还不是因为他才能卓著,写下了好文章,而是因为石崇富可敌国,与王恺斗富,连皇帝也帮助王恺与石崇富,可是即便如此石崇也没有被斗下去,足可见富天下第一,相当于现在的世界首富。不知道当事是不是也要进行财富榜的排比,评个西晋富豪榜。如果有的话,石崇当之无愧是傍首。
           尽管石崇是历史名人,千古以来不少人在读到他的故事,在对他进行评头论足,有的认为他如此之富,人生应当如此,方显英雄本色,方能体现人生的价值,便奉他为老师,学而实习之;有的人会对他提出批评的意见,甚至于是鞭挞的意见。自古以来对一个人物,尤其是历史人物都是公婆这之理,仁者见仁智见智的。但是我认为,石崇即便是富可敌国,贵至显国,却不是什么好鸟,单凭他如此的斗富便可明证。也许有人会说我有仇富的心理,我不想作辨解。石崇不好鸟,首先因为他的顶头上司晋武帝不是什么好鸟,才造就与栽培了他只并不好鸟。
           晋武帝靠杀夺与滥赏维持其统治。他作为一个皇帝却极其贪财。晋武帝曾问刘毅,你看我象汉朝那个皇帝。刘毅答,象汉朝的桓帝灵帝。晋武帝说,我平吴国,统一天下,你把我比作桓灵,不免过甚。刘毅说,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这样看来,似乎比桓灵还不如。私门(有权势人)出卖官爵,是贪财的一种方法。正是因为晋武帝的贪,使得他的属下们群起效之,有过之无不及,毫无所顾忌,任意为之。所以石崇做荆州刺史,劫夺外国使者和商客,积财物成巨富。家有水碓三十余区,奴八百余人,还有大量的珍宝钱财和田宅。劫夺是贪财的又一方法。《晋律》,自死罪以下都可以用钱赎罪。贪财即使犯了罪,不一定是死罪,赎死罪也不过黄金二斤,所以只要有钱财可得,任何一种方法他们都敢采用。皇帝卖官,石崇就明夺,反正有什么事情无非是用钱来摆平罢了。钱之贵妙不可言呀。正如鲁褒作《钱神论》,描述钱的作用,说“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取法)其方(坤),外则其圆(乾)……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宫门),入紫闼(宫内),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闻笑谈非钱不发。洛中朱衣(王公)当途(权贵)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钱财是实际欲望和自利的神,对钱财的极端爱好,正表现石崇等的极端多欲和利己。他们有了钱财,就有神保佑他们达到纵欲目的。
        晋武帝这个大老板荒淫、奢侈无度。二七三年,晋武帝选中级以上文武官员家的处女入宫。次年,又选下级文武官员和普通士族家处女五千人入宫。灭吴后,选取吴宫女五千人。晋宫中有女一万人以上。晋武帝提倡荒淫, 石崇等自然又是响应。晋武帝是奢侈的提倡者。他的大臣和亲信人很多是著名的奢侈人。何曾每天膳食,值钱一万,还说没有可吃的东西。何曾的儿子何劭,每天膳费二万钱。任恺比何劭更奢侈。王济、王恺、羊琇又超过任恺,但还比不上石崇的豪富。王恺和石崇斗奢侈,晋武帝助王恺,仍不能取胜。一个皇帝助臣下斗奢侈,可以想见奢风的盛行。石崇等要过着奢侈生活,人民自然要受残酷的剥削。傅咸上书说“侈汰之害,甚于天灾”。
         石崇以斗富出名。《下下五千年》里的一段描写石崇与王恺比富的精彩描写:
羊琇、王恺都是外戚,他们的权势比石崇来得大,但是在豪富方面却比不上石崇。石崇的钱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这许多钱是哪儿来的呢?原来石崇当过几年荆州刺史,在这期间,他除了加紧搜刮民脂民膏之外,还干过肮脏的抢劫勾当。有些外国的使臣或商人经过荆州地面,石崇就派部下敲榨勒索,甚至像江洋大盗一样,公开杀人劫货。这样,他就掠夺了无数的钱财、珠宝,成了当时最大的富豪。
  石崇到了洛阳,一听说王恺的豪富很出名,有心跟他比一比。他听说王恺家里洗锅子用饴糖水,就命令他家厨房用蜡烛当柴火烧。这件事一传开,人家都说石崇家比王恺家阔气。
  王恺为了炫耀自己富,又在他家门前的大路两旁,夹道四十里,用紫丝编成屏障。谁要上王恺家,都要经过这四十里紫丝屏障。这个奢华的装饰,把洛阳城轰动了。
  石崇成心压倒王恺。他用比紫丝贵重的彩缎,铺设了五十里屏障,比王恺的屏障更长,更豪华。
  王恺又输了一着。但是他还不甘心罢休,向他的外甥晋武帝请求帮忙。晋武帝觉得这样的比赛挺有趣,就把宫里收藏的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赐给王恺,好让王恺在众人面前夸耀一番。
  有了皇帝帮忙,王恺比阔气的劲头更大了。他特地请石崇和一批官员上他家吃饭。
  宴席上,王恺得意地对大家说:“我家有一件罕见的珊瑚,请大家观赏一番怎么样?”
  大家当然都想看一看。王恺命令侍女把珊瑚树捧了出来。那株珊瑚有两尺高,长得枝条匀称,色泽粉红鲜艳。大家看了赞不绝口,都说真是一件罕见的宝贝。
  只有石崇在一边冷笑。他看到案头正好有一支铁如意(一种器物),顺手抓起,朝着大珊瑚树正中,轻轻一砸。“克朗”
  一声,一株珊瑚被砸得粉碎。
  周围的官员们都大惊失色。主人王恺更是满脸通红,气急败坏地责问石崇:“你……你这是干什么!”
  石崇嬉皮笑脸地说:“您用不到生气,我还您就是了。”王恺又是痛心,又是生气,连声说:“好,好,你还我来。”
  石崇立刻叫他随从的人回家去,把他家的珊瑚树统统搬来让王恺挑选。
  不一会,一群随从回来,搬来了几十株珊瑚树。这些珊瑚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大的竟比王恺的高出一倍。株株条干挺秀,光彩夺目。至于像王恺家那样的珊瑚,那就更多了。
  周围的人都看呆了。王恺这才知道石崇家的财富,比他不知多出多少倍,也只好认输。
  这场比阔气的闹剧就这样结束了。石崇的豪富就在洛阳出了名。当时有一个大臣傅咸,上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他说,这种严重的奢侈浪费,比天灾还要严重。现在这样比阔气,比奢侈,不但不被责罚,反而被认为是荣耀的事。这样下去怎么了得。
   晋武帝看了奏章,根本不理睬。他跟石崇、王恺一样,一面加紧搜刮,一面穷奢极侈。西晋王朝一开始就这样腐败,这就注定要发生大乱了。
 石崇富可敌国,与王恺比富是值得思考的。当时的老百姓是很苦的,被豪强巧取豪夺,被剥削,劳动成果被豪强占有,继而入不敷出便出佃农,依附与那些豪强,成为农奴。人是有个体差异的,石崇天生就聪慧有谋,是个做大事的人,所以,他就比当时的其它人会利用和配置社会的各种资源,他的才能与机遇以及对机遇的把握度与其成果是成正比的。所以,他自然比其它人拥有更的财富,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要求人人做出同样的行为,付出多也罢,少也罢,而获得同样的劳动成果,拥有同样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那社会不会大步向前发展,因为它将束缚一些能人精英超出常人的前进的步幅。不但不会大步向前进,反而会阻滞社会的前进。所以,只要靠自己的才能,在正义与公平的框架内多拥有财富应当是非如此不可的,不能仇富,如果在此种条件下仇富是反社会前进的行为。
 但是,石崇他们虽然才能高一点,机遇好一点,最重的一点却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以及在财富再分配的过程中采用了非正义的标准,采用了非公平的标准。石崇等是高级士族,是龙凤之种,天生高人一等,并且他们效尤皇帝可是巧取可以豪夺,他们就是靠这些手段来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然后就奢侈享受,不顾人民的死活。
 试想,如果晋武帝不是那样的贪财,不是那样的荒淫,不是那样的奢侈,而是心系百姓,那石崇必有所收敛。再次,晋武帝能通过税收和再分配调有余而补不足,让老百姓能安居乐业,西晋断不会有那样的下场。如果石崇等知道,即便是他们有才能,如是没有天下的百姓,他们也不会拥有什么财富,更何况采用非正义非公平的标准来拥有财富。就是靠才能可以拥有财富也要不遗余力向国家纳该的纳税,还要乐善好施。百姓的存在,他石崇才能存在,他的财富才能得以拥有。他只是站在百姓的身上而已。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石崇已随历史长河东逝而去,历史也不能改变,只能留过我们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