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不能成创新的光杆司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2:47:18
赫冀成1995年当选东北大学校长时,研究型大学在世界高教界是个流行的名词。他建议老师们一起研讨这个最新的动态,没人搭理他。
第二年,他又提出相同的建议。结果这次引来一片骂声:你懂不懂办学?东北大学不是研究院,搞什么研究型大学?直到近几年,研究型大学的概念才被同事逐渐接受。
有记者采访赫冀成,当校长最痛苦的是什么?他说,痛苦的事情很多。但是最痛苦的莫过于提出一个正确的理念,却不被多数人理解。
而我们是教育的操作者,只有理念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怎样让更多的人理解这个理念,并一起行动。
如今,一个更实际的“痛苦”又找上了他:一所大学应该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这也是困扰很多大学校长的问题。不止一位国外著名大学校长有这样的结论:中国有世界上最优秀的本科生,一个好胚子能不能成才关键是看有没有好的老师。
多位参加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校长们得出共识:如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师资队伍。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年龄结构不是师资队伍的主要问题。赫冀成说,关键是教育理念的问题。这几年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大学校长的视野越来越开放,他们也认同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问题是,校长如何让教师能够理解并接受这一先进的理念。尽管高校的很多教师都有出国访问或者留学的经历,但是观念的改变不是出国转一圈就能改变的,创新也不是开一门课或者读几本书就可以完成的。
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另外一个重要问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段宝岩说,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教师队伍素质是相辅相成的。对教师而言,既要有大师、领军人物,又要重视高品位师资群体的形成。现在高校涌现出一批年轻的优秀人才,他们逐渐成为各个领域的带头人。但是这部分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是在支持学校运转的教师队伍。
“如果80%的教师素质提高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成为空话。”段宝岩说。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教授说,现在对于教师的评价,在机制和标准方面不尽科学、合理,进而导致师资队伍的僵化,这种状况需要改变。否则,会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阻力。
量化的考核机制一直是评论的焦点。如果一个老师愿意把更多的精力用到学科建设上,为此就可能少发论文;如果他愿意更多的关心学生,可以与学生作更多的交流。但是这些都不会体现在他的业绩考核上。
政策导向让很多人不愿意从事教学。如果一个教师从事科研,既有经费,又容易考核,也容易成名。相反,教学的考核要平淡的多。这种导向使年轻人愿意走向科研岗位,而不愿意去教书。
一次,一所著名大学的毕业生拍毕业照。学校特地请来最强势学科的院士与同学们一起合影。照完相,校长问同学们:认识这位先生吗?同学们异口同声:不认识。
与此相对应的是,东北大学校长赫冀成有一年到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考察,问了一个问题:教授的职责是什么。对方回答只有三条:一是所有的教授必须教书,二是评价学术看水准怎样,第三是看公共服务。
十年来,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校长安东尼奥·诺沃阿最惊喜的事情是,大学最优秀的教授不止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之中,还参与到对学生的辅导之中。他们拿出业余时间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成长中的难题。其它的教师在这些最好的也是最活跃的教授带领之下,纷纷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进入大学的学生人生才刚刚开始,几乎是一张白纸。大学可以通过教学培养新一代,并提供最好的条件帮助年轻人获得知识,把创新做得更好。”诺沃阿校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