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学习共同体--郑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9:15:53

走向学习共同体
   ----北郊学校2004—2007学年度发展规划附件之一

    1.“学习共同体”描述

    1.1这不是一个组织机构,而是一个家园。这里的人们因为有共同的价值理念、信念和目标而相聚在一起,完成工作本身不是目的。
    1.2这不是一个批量生产合格劳动大军的工厂,而是一个师生可以平等共同学习和交流的学习乐园,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致力于学业成绩、生命质量和美德。
    1.3这不是一个制裁人的裁判所,而是一个充满人道关怀的,充满正义和公平公正的,纪律与个性平衡的,美好的和快乐的地方。
    1.4这里的人们真诚地为他人提供服务,每个人都成为孩子们的帮助者,而教师的成功则在于创造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2.学习成为每个人每天的主题

    2.1学习就是工作的目的。

    2.2团队合作型学习、创新型学习、行动型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2.3每个人都很清楚,并衷心愿意成为一个自主学习者;每个人知道自己的学习类型,评估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核心能力,并将它们与人生目标联系起来。

    2.4人与人之间能进行深层次的倾听和交流,能自由地、创造性地讨论一些微妙的话题,并具备摒弃自我的成见而悉心倾听他人的能力。

    2.5员工学习应与学校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教学、学生的合作型学习、学校持续增值等主题高度相关。

    3.将学校由组织转化为共同体

    3.1学校领导

    3.1.1校长作为学校形象使者、首席教师和文化精神存在,从而站在更高的点上去领导学校做出深刻有为的而不是浮表的功利性的变革,并赋予学校更丰富而坚实的价值结构。

    3.1.2管理层将注意力集中于更为精妙、更为隐性也更符合德性的着力点,并以自身的行动实践学习共同体的梦想,倡导并示范学习的意识和意义、道德、自我牺牲、责任和义务。

    3.1.3管理者将提升下属员工生命质量作为关注焦点,充分授权,时时激励,并通过自己的专业权威和道德权威实施有效领导。

    3.1.4管理者以学校制度、共同价值理念和目标作为自己行政权力的替代物,倾听、协调和沟通而不是命令,应成为主要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应努力使下属员工成为信奉者而不是追随者。

    3.1.5领导和管理层首要责任是为员工及其周围的人创造并强化学习的机会。

    3.1.6履行管理者的道德宣言

    1、 把学生的幸福作为所有决策和行动的基本价值观。
    2、 正直、诚实地履行职责。
    3、 保护所有人的权利。
    4、 遵守法律,遵守学校规章。
    5、 采取积极措施纠正并完善与教育目的或目标不合的规章与行为。
    6、 避免以职务之便通过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或其他影响来获得个人利益。
    7、维持标准并通过研究和持续的专业发展来提高工作效率。 

    3.2文化塑造
    3.2.1形成共同愿景,成为一所学校所有员工共同的希望、目标和未来的方向。作为学校未来的景象,应以各种方式提高学校内部员工认同度,并且积极地传播给学校外部利益相关者。

    3.2.2致力于文化价值观转型,形成学校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以塑造带有共同价值理念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3.2.3与教代会和更多教师共同协商确定学校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应对策略以及具体实现学校愿景与目标的行动步骤。

    3.2.4学校文化塑造是学校持续卓越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应把把焦点放在工作环境的快乐、满足、意义与成就感等人性议题上,以此真正重建学校精神。

    3.2.5应将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因势利导,将之应用于工作环境中,作为永不枯竭的激励来源。更重要的是,学校中所有人都应对人性及其潜质抱有积极和乐观的估价。

    3.2.6学校文化应以求真、向善、幽美为表征。

    首先是求真,主张“诚实就是尊重”,努力创造出一个让所有人都能畅所欲言的环境;
    应不回避真相;
    应对学生和家长、同事建立以真诚为基础的人际关系;
    应让员工甚至是学生知道得越多越好;
    应保护和褒奖教师和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智慧。

    其二是向善,应鼓励所有人成为受人欢迎的人;
    应对所有弱者提供帮助;
    应主张宽容和赞美,应对所有损害他人自由和学校公利以获一己私利的行为形成干预性舆论。
    应使善良之人获公正的报偿,使所有人对学校正义抱有足够的信心。
    应倡导沟通与合作,消除误解和隔阂,应重视每一次人际冲突,将其破坏力降至最低点。
    应鼓励员工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助行为,鼓励员工和学生奉献于社会公益,应大力表彰所有人的人道行动。

    其三是幽美,学校应在现有财力情况下,创造更美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并鼓励员工和学生美化周遭环境;
    应使所有人安全地享受创造的快乐;
    应使学校仪式、文化活动更为精致和典雅;
    应使人之言语和行为更优雅;
    学校公开外示的,均应符合美感原则。

    3.2.7学校倡导的“负责、协力、多元”的现代文化特征,应在学校全体员工参与与实践中,逐渐赋予其内涵,并根值于学校有机体内。

    3.3制度安排

    3.3.1管理制度安排应成为学校向学习共同体转化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应将对制度的尊崇作为一种信念。

    3.3.2学校管理制度安排应在原有的三大制度安排----即教育服务质量诚信体系、全面的民主管理制度、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的基础上,将以制度促进“负责”、“协力”、“多元”的学校新型文化特征的形成作为重点,形成全岗位责任追究制、团队效绩共担制、教育创新与生态保护制等新的三大制度体系。

    3.3.3学校管理制度应坚持以校为本,以解决学校问题为出发点;应坚持以人为本,以赋予更多人更大的自由为归宿;应坚持使学校管理制度安于目前国家制度框架内,尤其重视从“上位法”中获取制度资源。

    3.3.4应确应如下制度理念:制度形成过程比制度文本结果本身更重要;制度按程序执行比制度文本更重要;让学校充满正义和理性精神比制度更重要;使学校制度真正成为全体员工共同的盟约。

    3.3.5严格各项质量管理,理顺各项质量管理关系,使各项工作之误错均可被追究到个人或团队。

    3.3.6负责任的管理者,理应率先为工作之误错付出必要代价,并应为下属之工作误错付连带责任。

    3.3.6实施高效绩团队评议,使学校奖惩利于工作团队的形成和巩固。

    3.3.7制定相关制度以鼓励创新,教师被充分授权并更大限度地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使学校多元之局面得以早日形成。

    3.3.8确保2006年底完成《质量手册》第二次修订,尤其是在学校财富、权力、荣耀等资源的分配制度上,在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制度上应保持动态的公正性。

    3.3.9适时举行教代会选举;保障教代会、师德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职能的正常发挥。

    3.3.10改组校务委员会,使校务委员会更有效行使决策权。

    3.3.11严格按规定实施中层干部任期制、干部聘选制、干部评议制、后备干部轮岗锻炼制。

    3.3.12应根据学校发展需要进一步改善学校的组织机构,使学校的各部门、各层次的构造呈现流线型的、无边界的、扁平状的结构,能够最大程度促进组织内外的联系、信息流动,从而唤起每个人的责任感,实现紧密协作,为此,应重点建设强化学术与课程开发办公室和人力资源办公室,使上述两部门成为实现后三年学校发展目标的骨干部门,而其他部门的职能应做适度调整。

    3.3.13提高各部门专业化程度,降低学校管理成本,初步实现数字化管理,并为管理产业输出做好各项准备。

    3.4团队合作
    3.4.1使教师团队得以分享知识,使员工从与敬重的伙伴共事,一起追求目标而获得的珍贵体验为荣,从而使员工充分认识到人生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事情。

    3.4.2增强团队的积极互依性,既有团体又有个体的责任,团体成员对自己和他人都负有进行高质量工作的责任,并将注意力放在联合行动上。

    3.4.3团体成员相互促进彼此的成功,是真正的共同工作,帮助和支持他人努力学习。

    3.4.4 由团体自主对工作质量和成员如何有成效地共同工作进行分析,并通过与其他团队之间的比较,产生不断提高效绩的动力。

    3.4.5团队负责人由教师团队选举产生,选举标准、程序和办法由各团队自行决定,其工作津贴也由团队自行决定。

    3.4.6实施团队工资和奖金总额包干制,学校设立团队奖惩基金,以激励高效绩团队。

    3.4.7学校形成系统的团队评议办法,初步实现团队目标目标责任制。

    3.4.8学校继续扶持教师民间社团活动,扶持团队的共同学习行动,扶持承担学校重大任务和特殊使命的团队活动。

    3.4.9学校采取必要行动促进新建团队成熟,制止团队成员“磨洋工”和“搭便车”行为。 

    3.4.10学校不主张团队追求表面的一致性。

    3.3.11学校在制度允许的条件下保证团队规模适度,并引导自组团队有足够的异质性。

    3.3.12学校应对员工进行团队人际技术方面的培训与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