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亿资产被糟践空 国企监管失灵触目惊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6:28:52
十几亿元优质资产,被“当家人”糟践一空
江西“万年青”公司原总经理杨石根等65人大肆侵吞挥霍公众资产,国企监管失灵触目惊心
一个原本拥有十几亿元公众募集优质资产的国有控股上市企业──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在市场行情看好的情形下,竟然连年亏损,这一反常现象引起有关部门注意。
累计1.3亿元亏损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秘密?新成立不久的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排查群众来信来访,终于查清包括“万年青”原总经理杨石根等在内的65人涉嫌侵吞、挥霍10多亿元公众资产,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的违法违纪事实。
10年间,杨石根等人擅自决策,盲目投资,金额累计4.3亿元,绝大多数已难以收回
先看杨石根这位五十开外的国企“当家人”如何理财。
“万年青”1997年成功上市后,善于投机钻营的杨石根等人开始以“理财家”自诩,频频出击非主业投资领域。他们先后7次从企业非法斥资1.5亿元用于炒股,至案发时已亏损2174万元。股市“失手”后又以所谓“委托理财”新理念投资证券公司,2003年5月,一次性投资2918万元到大鹏证券公司,结果一年不到全部投资血本无归。1993年至2003年,杨石根等人擅自决策,盲目对非主业进行投资,金额累计4.3亿元,目前绝大多数已难以收回。
投资主业更不可思议。如玉山水泥生产线项目,国内同等规模项目仅需4亿元,而他们的投资额竟高达6亿元,目前这一项目仍欠外债4400万元,企业经营举步维艰。
再看这位上市公司的“老总”如何管理。
“小金库”早被国家明令禁止,但在江西建材集团及控股的“万年青”,竟一次性被“发掘”出55个“小金库”,违规金额1131万元。
再看公司大账现金管理,杨石根司机竟可从企业账上一次提取现金90万元,说是用于买车,但至今9年过去了,钱、车皆无。
燃煤是水泥企业的大宗原料,按国家标准,一般水泥企业熟料实物煤耗为每吨171.82公斤,而这家规模庞大、设备先进的上市公司,2004年实际煤耗为每吨218.1公斤,2005年1月至7月,实际煤耗为每吨201公斤。事后查明,企业煤耗长期虚高的真正原因是,分管煤炭采购的供销公司原副总经理余曙光收受供应商贿赂40万元后,故意降低了煤炭质量标准,放松了计量尺度。
在“万年青”附近,一私营业主专门开设了一家水泥粉磨公司,这家私营小厂几乎每天开着大卡车到公司生产车间拉运“散落”在炉前的大量熟料(即水泥),每次空车进场,满载而归。国有财产就这样以大厂养小厂的方式,源源不断地流入私人腰包。在公司发货现场,一些轻车熟路的买主,通过与发货人员勾结,一张提货单竟可反复使用数次,公司大量水泥就这样不翼而飞。
公司明确规定,给予水泥销售大户铺底货款最高为一二百万元。但实际上均大大突破这一限额,少则三五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不仅如此,这些经销商还与杨石根等人里应外合,通过虚开发票等伎俩,大肆冲销企业货款。截至去年7月,公司累计被拖欠的应收货款1.26亿元,其中5年以上坏账8065万元。
“我是享受副厅级待遇的老总,你们要当官就是我一句话”
杨石根等人把国家和股民委托给他行使的法人代表的权力,完全私有化。他担任股份公司总经理以来,企业所谓的“管理费”连年增加,到2004年已高达5531.6万元,占当年销售额的9%。这数以千万元的“管理费”大都转化为其个人消费基金。
经查明,他先后包养多名情妇。杨石根一年之中绝大多数时间是在与情人游山玩水中度过,直到案发前一两个月,他在公司报销的机票就达4万多元。
为方便杨石根等人玩乐,公司专门在香港设立办事处,8年来办事处未开展任何业务,但每年花费都在二三十万港元。仅2003年至2004年,杨石根就往返港澳15次之多,最长一次停留了16天,几乎天天逍遥在灯红酒绿中。
杨石根嗜酒成瘾,而且只喝专供北京市场的“京酒”。为满足其“嗜好”,公司竟派专人从北京拉回整整一火车皮的“京酒”,存放在公司总部和各生产基地,供其享用。事后,这笔巨额的“专供酒”款被他大笔一挥进入了企业生产成本。
凭借国企“一把手”权力,杨石根等人疯狂进行权钱交易。在公司他公然对部分人员说“我是享受副厅级待遇的老总,你们要当官就是我一句话”。为此,公司设立的管理机构多达72个,管理人员260多人。其中,盖杨石根私章任命的“处级干部”就达25人。凡与杨石根等有亲戚、朋友关系的人都被安排在了公司重要部门和岗位上。
杨石根利用两个儿子办婚礼,收受礼金42万元,其中一个在外地工作的儿子以买房、买车为名,向北京某设备供应商一次性索贿45万元,事后杨石根通过各种手段使这名供应商在重大设备采购项目中频频中标。经查实,他任职期间,共受贿110万元,收受礼金60余万元,滥发和私分国有资产143万元。
决策、制衡机构形同虚设,企业在按“家长制”运作。企业干部职工说“一切得看杨石根脸色行事”
触目惊心的江西“建材案”,暴露了杨石根等人极度膨胀的个人贪欲。但这样一个涉案金额高、范围广、人员多的涉嫌犯罪团伙能在光天化日下长期泛滥,更暴露出一些地方国企监管制度和机构失灵。
在总结、反思江西“建材案”沉痛教训时,江西省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说,上述问题虽然查处在江西建材集团及其控股公司,但类似问题在其它一些国有企业也不同程度存在。少数国企领导人将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完全等同于个人对企业资产的自由支配权,由此产生的“一把手”权力失控现象亟待根治。
多年来我国已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现代企业制度,但江西“建材案”表明,在权力和利益面前,这些规章制度随时面临失效危险。
江西“建材案”说明,制度失效的背后,其实是集团上下一系列决策、监管机构的失灵,监管机构失灵的背后则是部分监管人员的同流合污。
公司上市后,虽然搭起了法人治理框架,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等一个不缺;作为国有控股企业,党委、纪检、审计、法务等机构也一应俱全。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决策、制衡机构形同虚设,企业仍在按“家长制”运作。企业干部职工说“一切得看杨石根脸色行事”。
“万年青”原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梁家友先后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收受贿赂5万元、礼金28万余元。建材集团原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谢赛玖收受贿赂8万余元,侵占公款收受礼金19万余元。
通过查办此案,目前,“万年青”一度混乱不堪的经营管理得以恢复正常。2005年8月至12月,公司减亏3800多万元,今年上半年整体盈利2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