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子女(推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9:03:59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其重要性没有什么两样。它和学校教育是相辅而行的。一般人对于教育的认识,只以为教育是学校里的事,因此,有许多父母对于家庭教育便忽略过去了。有的父母因限于本身所受的教育程度,而不知怎样教育子女,竟凭情感而溺爱放纵。有的父母甚至在子女面前打牌、说谎、吵架。这种卑劣的举动直接养成子女贪婪、放荡、狡猾、泼辣等恶习气。

教育子女要先纠正自己

  孩童有模仿的本能,在他开始学语的时候,就喜欢学大人的一举一动。所以一个家庭中,要子女克己耐劳,应先从自己身上下手;要子女戒除不良习惯,应先来检点自己有没有不当做的事。假使父母有吸烟赌博等嗜好,就须自己先来戒除;倘或父母间发生意见上的冲突,就须从情理上谋取和平解决,不应使子女发觉或看到他们正面的冲突。因为子女对于父母的一举一动,都认为是正确的,而在尽力模仿。若是一旦被子女窥破了弱点而失却信仰以后,将来即使有善行,也要被子女看做不好的行动,而不屑被效法的了。所以做父母的要自身造成一种被信仰的力量。
  有一类的父母对于儿子格外顺从,格外溺爱;对于女儿不免疏忽,不免轻视,这是违反佛教众生平等的宗旨的。《首楞严三昧经》中佛说:“发大乘者,不见男女而有别异。”男女都是人类,都是自己的骨肉,有什么轻重的分别呢?如果家庭间待子女不公平,非但有伤兄弟姐妹间的感情,而且也不是佛教徒所应做的。

不可溺爱、苛刻或放任

  很多做父母的对待子女,往往不是过分的溺爱,便是过分的严厉,苛刻申责;要不是,就取着放任的态度,这些都是错误的。
  过分溺爱的父母,对于子女的要求,要什么就给什么,要怎样就答应怎样,这样千依百顺,会养成子女们一种自傲的习惯。以后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会大发脾气。在家庭中有父母依从他。可是将来长大后,到社会上去没有人来顺从他的意志,于是就要和人发生争吵,到处碰壁。这都是从小溺爱的害处。
  对子女过分苛刻申责的父母,在管教方面一味用严厉高压的手段,不假颜色,铁板面孔,使用命令式的口吻,给与牢狱式的生活。这种教育方法会使子女们心灵受着创痛,他们得不到家庭的乐趣和温暖,只觉得父母是可怕的。于是由畏惧而生怨恨,由怨恨而生厌恶。日后子女成人,就将视父母为老厌物了。
  过分放任的父母,对于子女的一切都不会指导和管理,一切都由子女自己去料理,或是嘱咐仆人代管。要知道,儿童若不加管理,将来就会放荡不羁,无恶不作,子女幼时受不到良好的管教,将来如何能成为忠实的佛教徒、健全的公民呢?虽有学校教育补其不足,然而家庭里养成的不良习惯,沾染已深,也不易教诲了。

教育子女,母亲的责任比父亲更重大

  子女在家庭中和母亲时刻在一处,比较和父亲的关系来得密切;所以要培养一个佛化的、完美人格的儿童,必须由母亲担负大部分的责任。母亲的一切举动,应作为子女的模范。要子女听话,要子女摹仿,就非自己以身作则不可;否则嘴里尽管这样说,那样说,自己却不切实做去,这样便失了做母亲的威信。有的母亲教孩子不要骂人,而自己常常不自觉地喊小孩作“小瘪三”、“小拆老”、“小猪罗”等等骂人的名词。她们还以为是亲昵的表现呢。佛告诉我们要“言行相应”,不只是在社会上要这样的去做,就是对待子女们也不可疏忽这一着。能说不能行的母亲是将失却子女们的信仰的。
《尸迦罗越经》里,我佛指示做父母对待子女的条件有:“一者、当念令去恶就善;二者、当教计书疏;三者、当教持经戒。”

当念令去恶就善

  去恶就善,就是要除去恶习,向善的一方面做去。教导孩子要随时随地注意他们的言行。有一类的父母同孩子游戏的时候,不是父亲教孩子打母亲、骂母亲;就是母亲教孩子,打父亲、骂父亲。他们以自私的占有欲,用这种卑劣的方法来测验孩子对于自己爱的程度。不知道这种打骂取乐的举动是就恶去善,是错误到极点了。这种举动映入小孩八识心中,而形成习惯,那就遗害不浅了。
  有很多小孩用发脾气的方法,来达到他的欲望。当我们遇到这种小孩时,千万不可因他发脾气,而对他让步,满足他的要求;可是也不要对他生气打他骂他。他愈发脾气,我们愈要保持镇静,做出全不理睬的样子,好教他明白发脾气得不到什么好处。
  在别人面前,尤其在大庭广众之间,切勿责打小孩。否则,当小孩的自尊心受到损伤以后,便会不知羞耻,预备挨骂挨打而任意犯过错的。有些儿童因受不了驾、挨了打,由俱怕而嫉恨,而养成仇视父母的心理。
  在某一本传记里,那个作者记载他父亲教育他的一段故事,很是幽默,很有深意,是可以为我们训育小孩作楷模的。
  “还记是九岁时,有一次我自己积蓄的一小串钱(那时所用铜钱有小孔,例以麻线贯串之),忽然不见。各处寻问,且向人吵闹,终不可得。隔一天,父亲于庭前桃树枝上发现了,心知是我自己遗忘,但并不责斥,也不喊我去看,只是在纸条上写了一段文字,大略说:
  ‘一小儿在桃树下玩耍,偶将一小串钱挂于树枝上而忘之。到处向人寻问,吵闹不休,次日,其父打扫庭院,见钱悬树上,乃指示之。小儿始自知其糊涂。’
  写后交与我看,他不作声。我看了马上省悟,跑去一探即得,不禁自怀惭意。即此事也见先父所给我教育之一斑了。”
  各种轻便的事,应当教小孩去做,就是家庭里有佣人的,也应当使小孩参加劳动。养成子女们勤劳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关于穿衣、折衣、扫地拭灰尘、整理东西等工作,都可以叫他们学习。当他们的工作做得圆满的时候,就要奖励他们。小孩是好胜的居多,所以与其多责罚,不如多奖励。但在奖励的时候,应该利用机会,加以指导,加以勉励。
  我们要使小孩知道,无论对于什么人,必须有礼貌。碰着亲朋尊长要教他称呼。接受人家的礼物或好意时应该道谢。客人来访,要热情地招待。乘车乘船遇到怀抱婴儿的或老弱的要让座。这种种都应该随时教他,使他自小就有敬重长者,扶助弱小,爱惜贫苦人的观念。
  小孩子的同伴也很重要,有许多孩子的恶习气是从小朋友方面模仿来的。我们应该为他注意和选择,应该使他和顽童疏远隔离。
  不良的习惯要子女不沾染,最好用暗示的方法,使他们自知趋避。譬如小孩喜吃零食的,便把病从口入说起,小孩讲话肆无忌惮的,便把祸从口出说起;小孩不知礼貌,便把举动粗鲁不为人重视说起。诸如此类的纠正,自然可以使小孩的习性渐渐地和善起来。
  现在把去恶从善的要点概括如下:
  一、不可说谎;
  二、不可骂人;
  三、不说自己好,不道他人短;
  四、没有得到人家的允许,不拿人家的东西;
  五、不要在路上吃东西;
  六、做错了事,要承认,要改正;
  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随便插嘴;
  八、吃东西要细嚼;
  九、要爱惜花草和动物;
  十、东西用过后要放在原来的地方;
  十一、做事要有始有终。

当教计书疏

  计是计算——算学。书是读书和写字。疏是刻画——美术。当子女放学归家,或假日在家的时候,应该在规定时间内,督促他们温课习字及劳作等作业。如有疑问或错误的地方,应该详细地为他们解释或改正,使他们彻底明了。
  算学是共于数与量的科学。教小孩学算学,要循序渐进,使他们多做练习题,而练习题要切合实用,引起他们的兴趣。当他们遇到难题而不能解决的时候,尽可能的还是让他们自己去解答,经过深思熟虑以后,倘若还是解答不出,这时可叫他们暂时把问题放在一边,休息一下,或者到外面去散步一次。最有效的办法,是叫他们闲目静坐专心念佛,把神经松驰,心身放宽,在静定之中有时很自然的会把难题悟解出来,因为“定”能发“慧”啊!
  早晨读书最易记忆,尤其是做过佛教简易功课以后,头脑清醒容易了解书中的意义。这时就要督促他读书。遍数越多读越好,要到滚熟背诵为度。读语体文时,读的语调就得像讲话一样,只要边读边听,听去清楚明白,自然能领会书中的大意和内容了。读文言文,句读语调要有轻重疾徐的音节,不可像说话一样,这在于多多读诵。多读了,自然声调悦耳,而文句的意义也能明了。这就是所谓“熟能生巧”啊。
  每课书必须要使小孩背熟;否则一时硬记,日子一久,便忘记了。长篇的书,可以先分段背熟,然后把全文读几遍,再统篇的背出。遇到过长的段落,可以由自己的意思再分几个段。因为分段的字句少,容易熟记。但最要紧的,还是在于集中注意力。假使在读书或阅书的时候,没有其他的杂念,能深深地把书中所写的事实和主题思想,摄收到意识之中,恍如身入其境的去想像。这样读法,印像就特别深刻,进步也就很快了。
  教子女临字,一点一划不可粗心。先教他影格习字,等到写熟后,再教他临写。写字的姿势也很要紧,应该要身直头正,眼睛和书写的字保持一尺的距离。
  做父母的要绝对禁止儿童看神怪武侠、淫秽,及流氓盗杀的小说,使他们保持纯洁的思想。最好在闲暇时用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使子女明了些佛教的道理,以及卫生上、社会上、自然上浅近的常识。
  我们不可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在学校教师的身上。因为学生人数众多,教师是不能对每一个儿童个别的照顾周到的。教师除在课本上加以教导之外,还须处理校务,批改课卷,以及处置儿童们的纠纷。他们有这种种繁重的工作,是再没有精力在课外为一个一个的儿童作精密的训导了。所以做父母的,从子女出生后,就要负起养兼教的职责,为他们奠定良好品性和习惯的基础,然后和学校的教育才能相辅相成啊。
  “疏”是美术。儿童有爱美、审美的本能。例如拿红花或红纸放在幼孩的面前,孩子即刻感觉喜悦了;又如儿童喜阅彩色的图画。这都是爱美的表现。审美的训练,可以增加人生的乐趣。所以,家庭间的布置要美术化,一切陈设和装饰,应该整齐、清洁、美观而不要奢华。院子里、阳台上或屋外如有隙地,应该种一些花木,增加环境的美好。家庭的陈设和打扫,也应随时激励儿童去做。但不可出以命令式,而须用鼓励的方法。实施美育,可以养成儿童高尚的思想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