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主力战舰资料(轻巡洋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2:12:21

三、轻巡洋舰

天龙级轻巡洋舰

Tenryu Class

天龙级是日本最早的一级巡洋舰,共有2艘,分别是天龙号和龙田号。

天龙号

Tenryu

       轻巡洋舰天龙号跟姊妹舰龙田号是日本近代轻巡洋舰的始祖,两者均于大正六年(1917)起工.本级在当年是以三十三节的高速堪称当时世界第一的高速巡洋舰,而且,在鱼雷兵器的武装上,初次装上了日本海军前所未有的五十三厘米三连装的鱼雷发射管.

      天龙级轻巡洋舰的发展背景是由于受到了当时的海军大国-英国发展了一种前所未见的舰种,也就是后来通称的轻巡洋舰的刺激而展开的造舰计划.英国所发展的轻巡洋舰是一种高速化,轻装化的巡洋舰,用于领导水雷战队,作为驱逐舰战斗部队向导舰的一种革命性舰种.在八四舰队建造案中预定建造八艘,但是后来受到美国建造的奥马哈级轻巡洋舰所影响,只建造了两艘就将建造工作转移到所谓五千五百吨级轻巡洋舰上.

      轻巡洋舰天龙号拥有极为修长的舰容,这成为了以后日本轻巡洋舰的典范,但是这种舰容在现在看来,跟下一代的轻巡洋舰如夕张级和阿贺野级比起来可以说是丑多了,而且其火力配置也可以说是令人觉得怪里怪气的.这要想到是包括天龙级以及以后的五千五百吨级轻巡的建造年代较早的关系.天龙级轻巡洋舰的构造上其实可以说算是当时驱逐舰的放大版,而日本海军巡洋舰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夕张级轻巡洋舰,在夕张级以后建造的重轻巡在我们的眼光里是看起来比较顺眼的.

 

      天龙级装备了四门十四厘米五十倍径单装炮,一号、二号炮分别位于前舰桥的前后,而三、四号炮也分别位于后舰桥的前后.这样的配置在今日的眼光来说是够怪了,但要注意日本海军在建造夕张号试验巡洋舰之前的巡洋舰都是装备单装主炮,而且都装设于同一平面,没有相叠的情形.

      天龙号在竣工以后大多担任警戒巡逻的任务,而在日军发动侵华战争之中派遣到南中国支持任务.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已经成了舰龄达二十二年的老朽军舰,但还是编到联合舰队中,和姊妹舰龙田号构成了轻巡洋舰第十八战队,隶属于第四舰队,出动支持威克岛的攻略.之后转战南方,参加了珊瑚海之战.

       在昭和十七年(1942)八月八日、九日的第一次所罗门海战(美军称萨沃岛海战)中,天龙号转属于第八舰队的一员,在三川军一中将的率领下由腊包尔出击,在友军重巡洋战队(鸟海号,青叶号,加古号,衣笠号,古鹰号)之后突入夜间的瓜达卡那尔泊地,和英美舰队发生了激烈的夜战,击沉了驱逐舰帕特逊号.虽然是轻巡洋舰中最老的一艘,但是却在战场上十分活跃.

      接着,天龙号参加了第三次所罗门海战(美军称为瓜达卡那尔海战).在当年年末参加了支持陆军新几内亚-马丹(约东经146度,南纬5度,于胡翁半岛的北边)的攻略作战.但是,却于昭和十七年(1942)十二月十八日在马丹港外八浬处遭受美军潜舰阿尔巴可亚号的雷击而沉没,结束了他那长达二十几年的现役生活.

建造所        横须贺海军工厂

起工        大正六年五月十七日

下水        大正七年三月十一日

竣工        大正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基准排水        3230吨

全长        142.65m

全幅        12.3m

速力        33节

航续力        14节/时5000浬

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四门

        8cm高角炮一门

        53cm鱼雷发射管六门

        机雷48个

丧失:昭和17年(1942)12月18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以长野县的诹访湖为源头,流经伊那谷,赤石山脉,最后注入远州滩的天龙川.因其丰沛的水量而建立了数个水坝.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后藤光太郎        (海兵46期)        昭和16.8.28

浅野新平        (海兵45期)        昭和17.6.5

上田光治        (海兵46期)        昭和17.12.5

 

 

龙田号

Tatsuda

      轻巡洋舰龙田号是日本史上最早的轻巡洋舰天龙级的二号舰.本级舰所计划建造的大正五年度(1916)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见到英国的新锐轻巡洋舰活跃于战场之上,日本海军也决定仿照英国制定新型的舰种-轻巡洋舰.从此,巡洋舰的领域就被分为轻巡洋舰和重巡洋舰了.在这之前的巡洋舰称为装甲巡洋舰、防护巡洋舰或者是旧式巡洋舰.在当时轻巡洋舰的定义是:去除了装甲巡洋舰舷侧,石炭库的装甲,速力较强,配备雷装,担任水雷战队的旗舰的一种新兴舰种.在当时可以看到驱逐舰的发展越来越盛,甚至具有能向敌阵冲锋,与战舰级巨舰一搏生死的能力.但是要将由驱逐舰构成的水雷战队统整为有效的独立战力,就需要旗舰来领导舰只,但是以驱逐舰作旗舰的话,空间太小,而且在通信方面、侦查力方面都明显的不足,要用当代的巡洋舰,也就是装甲巡洋舰的话,速度将会拖垮整个战队.于是轻巡洋舰这种新舰种就诞生了.

      天龙级是参考了英国轻巡洋舰第一级Arethusa级而建造出来的,就整体而言,与其说是较小型的巡洋舰,天龙级不如说是一种超大型的驱逐舰.不管是火力配置还是舰容外型,天龙级看起来都跟当时的驱逐舰很像.从舰容来看,本级舰跟驱逐舰一样,拥有一个较高的前部甲板,前部舰桥同样是位于那个较高的前部甲板,构成了舰身的前三分之一,中部三分之一是数支烟囱及鱼雷发射管,而最后面的三分之一是后部主炮群.在火力方面我们可以拿他来跟当代的驱逐舰矶风型比较:主炮由十二厘米四门进化成十四厘米四门,而雷装则是由四十五厘米射管换成了五十三厘米射管.

      竣工后的龙田号最初都和姊妹舰天龙号一起行动.在此要提出的是在昭和九年三月十二日发生的"友鹤事件"中,龙田号担任佐世保警备战队的旗舰,和发生事故的第二十一水雷战队一起演习.所以也参加了友鹤号的救难拖曳活动.太平洋战争开战时,和天龙号构成了第四舰队的第十八战队.连续参加了威克岛攻略、俾斯麦海海战、珊瑚海海战.之后也参加了日本陆海军为了攻略新几内亚摩尔斯贝港的拉埃、萨拉摩亚的登陆作战.

      在损失僚舰天龙号之后,龙田号出任第十一水雷战队的旗舰,因为属于老朽舰,所以都在内地本土执行训练教育的任务.但是随着战局越来越糟,在昭和十九年(1944)二月以后再度回归前线.为了向土鲁克基地运送兵队,龙田号担任了护航的任务,于三月十三日由木更津近海出航.但却在八丈岛西方四十浬处遭到美军潜舰的雷击,沉没于该海域.

建造所        佐世保海军工厂

起工        大正六年七月二十四日

下水        大正七年五月二十九日

竣工        大正八年三月三十一日

基准排水        3230吨

全长        142.65m

全幅        12.3m

速力        33节

航续力        14节/时5000浬

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四门

        8cm高角炮一门

        53cm鱼雷发射管六门

        机雷48个

丧失:昭和19年(1944)3月13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位于奈良县的龙田川.其下游和大和川合流,流入大阪湾.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马场良文        (海兵46期)        昭和16.8.20

吉村真武        (海兵45期)        昭和17.7.20

船木守卫        (海兵48期)        昭和18.1.7

小川莚喜        (海兵46期)        昭和18.12.22

 

 

球磨级轻巡洋舰

Kuma Class

球磨级共有5艘,分别是球磨号、多摩号、北上号、大井号和木曾号,其中北上和大井改为鱼雷巡洋舰,又称北上级。

球磨号

Kuma

      轻巡洋舰球磨级是日本海军继天龙级之后所生产的第一型五千吨级轻巡洋舰,排水量从天龙级的三千吨一口气跃升到五千一百吨,而速力也由三十三节提升到三十六节.是日本以后五千吨轻巡洋舰的标准型.

      在日本建造两艘三千吨级轻巡之后,意识到美军建造的奥马哈级轻巡洋舰,以及英国海军建造的轻巡洋舰C型及D型,所以决定建造五千吨级的轻巡洋舰.在当时的八八舰队计划案中原本预计建造八只三千吨级轻巡,后来改正成只建造两艘,就是天龙号以及龙田号,并将生产转向了五千吨级的轻巡洋舰,也就是球磨型.

      由于八八舰队案中建造的主力舰有高速化的倾向,所以本级舰也十分重视速度的问题.采用了大出力的主机,来增加速度,但是在完成后发现轮机部分常常损坏,所以虽然夸称具有三十六节的速力,实际上却只有约三十五点五节的速度.此外,为了增加速度,采用了长宽比极大的船身,这使得球磨级看起来十分的狭长,据说常备状态的全长足以跟英国战舰无畏级匹敌.

      球磨级的一号舰球磨号在竣工之后担任俄国领土附近的沿海警备工作.在九一八事变(满洲事件)时改担任中国北部海域的警备.昭和十二年(1937)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爆发之后,本舰参加了上海登陆作战,也担任了海上封锁的工作.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跟重巡洋舰足柄号,轻巡洋舰长良号同属于第十六战队,在第三舰队司令高桥伊望中将的率领下支持南方作战.参加了菲律宾攻略战,并担任荷属东印度群岛攻略的输送作战.大多活跃于菲律宾附近海域.

      昭和十八年(1943)一月十一日,球磨号在西里伯斯岛旁的马加撒海峡跟美军B-26轰炸机队交战,这造成了轻微的伤害.之后本舰都担任对泗水基地的运输作战.昭和十九年(1944)一月十一日上午十一十五十七分,正在马来半岛槟榔屿西方十八海浬,担任航空部队的训练目标舰的球磨号,遭受英军潜舰的雷击而在十二分钟之后沉没.

建造所        佐世保海军工厂

起工        大正七年八月二十九日

下水        大正八年七月十四日

竣工        大正九年八月三十一日

基准排水        5100吨

全长        162.15m

全幅        14.2m

速力        36节

航续力        14节/时5000浬

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七门

        8cm高角炮二门

        53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一机

丧失:昭和19年(1944)1月11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由熊本县东南部发源,流入八代海的球磨川.全长才约一百公里,是日本数一数二的急流.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涉谷清见        (海兵45期)        昭和16.9.20

横山一郎        (海兵47期)        昭和17.11.14

杉野修一        (海兵46期)        昭和18.8.14

 

 

多摩号

Tama

      大正六年度的日本海军,准备建造出一支轻巡洋舰兵力,当时日本只拥有两艘三千吨级的轻巡洋舰天龙号和龙田号,而在这一年度的造舰计划中打算一举建造九艘新轻巡洋舰,其中包括了5000吨级的球摩级五艘和期改良型长良级六艘中的四艘.多摩号是其中的二号舰,跟球摩号同时期开工.

      昭和十二年(1937)七月,中日战争爆发,多摩号先是出动支持上海的登陆任务,后来也陆续参加了杭州湾及广东的上陆作战.而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本舰和其姊妹舰木曾号一同编成第二十一战队,属于北方部队的第五舰队.后来随着北方部队参加了中途岛会战中的阿留申攻略作战,支持对于基斯卡岛的攻击.然后在隔年昭和十八年(1943)三月的阿图岛海战中随着舰队的战列击破了美军驱逐舰一只及重巡洋舰盐湖城号,但日本舰队也没能达成运送物资的使命.而多摩号则是受到了数枚直击弹,遭受了小破的损伤.之后则是参加了基斯卡撤退作战.

      昭和十九年(1944)八月,多摩号成为第十一水雷战队的旗舰,十月,莱特湾海战爆发,多摩号属于小泽诱饵舰队,在十月二十五日替空母瑞鹤号,瑞凤号南下护卫的途中,遭受了美国战机的雷击而遭受损伤,后来,竟然于当天午后三时半,于吕宋海峡东方二百五十浬触遭受美国潜舰的攻击,身中三枚鱼雷而沉没。

建造所        三菱长崎造船厂

起工        大正七年八月十日

下水        大正九年二月十日

竣工        大正十年八一月二十九日

基准排水        5100吨

全长        162.15m

全幅        14.2m

速力        36节

航续力        14节/时5000浬

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七门

        8cm高角炮二门

        53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一机

丧失:昭和19年(1944)十月二十五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就是多摩川,源流于山梨县大菩萨岭北方,其下游刚好是东京都与神奈川县的边境.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川钿正治        (海兵47期)        昭和16.9.10

鹿目善辅        (海兵44期)        昭和17.8.1

神重德        (海兵48期)        昭和17.8.1

山本岩多        (海兵46期)        昭和18.12.15

 

 

北上号

Kitakami

      北上号为五千吨级轻巡洋舰球磨型的一舰,其改装前的要点请参照轻巡洋舰球磨号一文.昭和十六年(1942),本舰和姊妹舰中的大井号一同改装成为史无前例的重雷装舰.战前日本海军打算以所谓九段作战来和美军决战,以九个阶段的作战层层削弱美军的兵力.而在其中秘密开发的机密武器之一正是九三式酸素(氧气)鱼雷,该鱼雷口径达六十三公分,以高压氧气作为动力,射程远达四万米,简直是到了跟战舰舰炮相当的程度,日本海军认为九三式氧气鱼雷性能天下第一,破坏力极大,预估他的战力是英美鱼雷的两三倍以上.于是就在新造的巡洋舰,驱逐舰上普遍的装备这种鱼雷发射器,期望能用这种高性能鱼雷击沉次次来袭的美国军舰.

      北上号属于轻巡洋舰球磨级的一艘,是日本海军第一批五千吨级的轻巡洋舰,装备的是五十三公分口径的鱼雷发射管,不能发射威力强大的九三式氧气鱼雷.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这些五千吨级轻巡洋舰已经算是旧式化了,而日本海军决定要拿其中的两艘来开刀,装上大量的六十三公分鱼雷发射管,作为一种前所未见的,具备强大鱼雷打击能力的重雷装舰.

      北上号跟大井号被撤去了舷侧甲板上的一切东西,并在舷侧铺设了向外张出的甲板,在其上安装了六十一公分四连装鱼雷发射管十座共计四十门,舷侧五座共二十门,也就是说他的舷侧鱼雷打击能力是整整二十枚大型鱼雷!这样的鱼雷打击能力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也可以说后来也没有一艘船能超过.日本海军中舷侧雷击能力居次的是岛风级驱逐舰,他搭载了五连装的鱼雷发射管三基,全都装设于中线上,所以一次舷侧齐射拥有十五枚鱼雷的攻击力,但是他也只能搭载十五枚鱼雷,而经过重雷装舰改装的北上号则是拥有一舷二十枚,两舷共四十枚的惊人雷击能力.但是,在太平洋战争中,两艘重雷装舰发射鱼雷的机会可以说是一次都没有.

      太平洋战争开战后,和姊妹舰大井号组成第九战队,为了准备能及时参加舰队决战,这两艘重雷装舰一直跟随着战列舰部队行动.但是海战已经进入了航空机时代,航空母舰迅速的登上了舰队中心的地位.而两艘重雷装舰的初次作战即是中途岛作战,伴随着山本大将的主力战舰群到了中太平洋晃了一圈.

      在此之后,因为瓜达卡那尔岛战事急迫,日本海军又抓到这两艘老轻巡洋舰开刀,撤去了四连装鱼雷发射管八座三十二门,改造成为高速运送舰,从事东南方面作战的运送任务.昭和十九年(1944)一月,本舰在赴安达曼群岛执行运送作战中于麻六甲海峡遭受英国潜舰的雷击而损伤.回到本土修理以后又被海军改装成搭载特攻兵器载人鱼雷回天的母舰,但是,还是没有出击的机会,一直停泊于吴港中.结果在昭和二十年七月二十四日在港中遭受美军机动部队的空袭而以航行不能的姿态迎接战争的结束.在战争结束后本舰被利用来当作复员运送舰用的工作舰.最后在昭和二十一年(1946)八月十日于长崎解体.北上号一生历经三次大改装,而他的四个型态也代表着日本海军四个不同的时期.最先的轻巡洋舰时代见证了日本海军第一批五千吨级轻巡洋舰的诞生,而重雷装舰时代则是代表了日本海军意气风发,不可一世的时期.至于后来的高速运输舰则是象征着在瓜岛陷入苦战的日本海军.最后的回天搭载舰型态则又让我们明白的体会到日本海军战争末期那种穷途末路的悲哀.

PS:玩过《大海战2》的朋友对于北上一定印象深刻,游戏中的北上是一种十分变态的轻巡,它发射的鱼雷可以在瞬间覆盖整个屏幕…………

建造所        佐世保海军工厂

起工        大正八年九月一日

下水        大正九年七月三日

竣工        大正十年四月十五日

基准排水        5100吨

全长        162.15m

全幅        14.2m

速力        36节

航续力        14节/时5000浬

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七门

        8cm高角炮二门

        53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一机

重雷舰改装后

昭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重雷装舰改装完了

排水量        6900吨

速力        31.7节

航续力        14节/时8000浬

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四门

        25mm机枪四挺

        61cm鱼雷发射管四十门

 

回天搭载舰改装后

昭和二十年一月二十日回天搭载舰改装完了

排水量        7041吨

全长        159.8m

全幅        14.25m

速力        23节

兵装        12.7连装高角炮两基

        25mm三连装机枪12基

        25mm连装机枪27基

        人间鱼雷回天八基

 

 

 

丧失:昭和20年(1945)七月二十四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东北地方第一大河-北上川.源流于岩手县北部,向南流经盛冈,花卷等城市,最后注入太平洋.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则满宰次        (海兵46期)        昭和16.11.28

鹤冈信道        (海兵43期)        昭和17.9.5

野村留吉        (海兵46期)        昭和18.5.17

田中穰        (海兵46期)        昭和18.11.21

加濑三郎        (海兵44期)        昭和19.6.10

清水正心        (海兵43期)        昭和19.8.29

金冈国三        (海兵48期)        昭和19.12.1

 

 

大井号

Oii

      轻巡洋舰大井号是日本第一级五千吨级轻巡洋舰球磨级的一舰,当时日本海军为了能在短期间增强其轻巡洋舰部队的实力,一口气建造了五艘球磨级的轻巡洋舰.大井号在太平洋战争前曾经参与过昭和七年(1932)的上海事变,并从事于该水域的作战.在中日战争爆发之后,大井号跟随着僚舰北上号一起支持陆军对于上海的上陆作战,并展开了对中国大陆的海上封锁作战.在回到国内之后,以经算是旧式化的大井号成了海兵学校和轮机学校的练习舰.

      大井号跟北上号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被改装成为了前所未闻的重雷装舰,撤去了两舷甲板上的东西,增设了六十三公分四连装鱼雷发射管整整十座,这让他们拥有舷侧齐放二十枚"长矛"鱼雷的恐怖雷击能力.在岸福治少将的指挥下,这两艘重雷装舰组成了第九战队,伴随于战列舰部队旁,准备在舰队决战中大放异彩.但谁知在珍珠港一句"虎,虎,虎"之后,舰队的重心已经由战列舰急速的转变成航空母舰.而大井号也因为跟随着战舰部队而一直没有出击的机会.这是日本海军将领不知变通的一面,明明自己已经证明了航空机攻击的威力,还死抱着舰队决战思想不放,要是这两艘重雷装舰能编入水雷战队,必定能在海战中协同优秀的日本驱逐舰重重的打击盟军的舰队.但是,这两艘重雷装舰空有一身好武艺,却一直没有出战的机会.而在战争初期也只有随着战舰部队到中途岛绕了一圈又回来.

      在中途岛海战之后,战争的焦点转向了所罗门群岛,美军登陆瓜达卡那尔岛,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下清除了少的可怜的日本部队,而日本方也派出登陆部队,誓言夺回瓜岛.但是随着战事的泥沼化,空优渐渐的转移到盟军那一方,而日本对于瓜岛将士的补给运输船队又次次的遭击沉,在万分不得已的情况下,日军只好以高速军舰来替瓜岛运补,这就是著名的"东京快车".试想,日本在战前拼命训练出来的具有即强攻击能力的水雷部队,在此地却成了高速运输舰,而且在次次的运输作战中屡被击沉,真是令人感到无比的惋惜啊.而重雷装舰大井号,也卸下了他四十管鱼雷发射管中的三十二管,在原来的地方放置登陆艇,充当高速运输舰.这些登陆艇能由舰尾直接滑入海面.

      在改造成为高速运输舰后大井号就不断的从事着对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甚至是印度洋的运输作战.接着在昭和十九年(1944)中参加了对印度洋的通商破坏战但是却连一点战果也没有.后来大井号被派去担任马来到菲律宾之间的运送任务,而在昭和十九年七月十九日午前十二时十七分,于马尼拉西方水域遭受美国潜舰的攻击而沉没.

建造所        神户川崎造船所

起工        大正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下水        大正九年七月十五日

竣工        大正十年十月三日

基准排水        5100吨

全长        162.15m

全幅        14.2m

速力        36节

航续力        14节/时5000浬

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七门

        8cm高角炮二门

        53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一机

重雷舰改装后

昭和十六年九月末重雷装舰改装完了

排水量        6900吨

速力        31.7节

航续力        14节/时8000浬

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四门

        25mm机枪四挺

        61cm鱼雷发射管四十门

  

 

 

丧失:昭和19年(1944)七月十九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大井川.发源于赤石山脉,向南流注入骏河湾.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守下信卫        (海兵45期)        昭和16.9.1

成田茂一        (海兵43期)        昭和17.4.10

长井武夫        (海兵47期)        昭和17.10.3

相马信四郎        (海兵42期)        昭和17.12.24

川井繁藏        (海兵46期)        昭和18.7.23

柴胜男        (海兵50期)        昭和19.2.12

 

 

木曾号

Kiso

      轻巡洋舰木曾号是球磨级姊妹舰五艘中的一艘,在竣工之时,木曾号有一个跟姊妹舰不同之处,球磨型的其它四艘都装备了水上飞机弹射器,而木曾号则是在舰桥前部设置滑走台,有点像是在舰首布置一条极短的飞行跑道,让舰上侦察机起飞用,但是由于后来飞机技术进步,战机的大型化,金属化,都使得这条滑走路失去了他存在的价值,而且这种运用方式也很困难,因为舰上侦察机一但起飞,就不能返回母舰.我们知道水上侦察机是由弹射器弹射起飞,执行完任务后停在母舰附近,在由母舰用起重机吊回,这是因为水上机有浮桶,可以浮在水面上,但是舰上侦察机没有浮桶,反而有轮子,虽然能起飞,但是无法降落于轻巡洋舰上.所以,后来木曾号也是改用了弹射器.

      昭和十二年(1937)七月,日中战争爆发,木曾号和僚舰多摩号出击支持上海战线,并协助日本陆军登陆杭州湾.在太平洋战争开战时,本舰和多摩号编成第二十一战队,所属于北方舰队的第五舰队,出击攻略阿留申群岛.木曾号曾参加阿图岛.吉斯卡岛的攻略作战,并在占领成功后负责对该地区的军需输送.后来在昭和十八年(1943)三月二十七日参加了阿图岛海战.

      接着,木曾参加了同年七月二十九日的吉斯卡撤退作战.当时,日军利用浓雾期,用舰队把岛上守军共一千一百八十九名一声不响的撤收回日本,而没有发觉日军已经逃离的美国舰队,还用舰炮足足炮轰了数周,结果美军于八月二十四日登陆,输送了三万五千名的兵队却在登陆后发现连一个敌人的鬼影子都没有.

      之后,南方战线告急,木曾号于昭和十八年(1943)九月担任队腊包尔的陆军部队输送任务,遭到美国空母舰载机的攻击而受损,在修复后仍是担任中部太平洋的输送任务.

      昭和十九年(1944)十月的莱特湾海战中,木曾号停泊于马尼拉湾.十一月十日,编入了第一水雷战队,但是不久,在十三日的时候,三百五十架的美军空母舰载机对马尼拉湾发动了大空袭,而木曾号身中三枚命中弹,重创着底,只能充作防空炮台,但是却在隔日的十四号再度受到空袭,木曾号就这样消失了.

建造所        三菱长崎造船所

起工        大正八年六月十日

下水        大正九年十二月十四日

竣工        大正十年五月四日

基准排水        5100吨

全长        162.15m

全幅        14.2m

速力        36节

航续力        14节/时5000浬

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七门

        8cm高角炮二门

        53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一机

丧失:昭和19年(1944)十一月十四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东海地方第一大河-木曾川.流过长野,岐阜,爱知三县,最后注入伊势湾.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大野竹二        (海兵44期)        昭和16.11.10

川井 岩        (海兵47期)        昭和17.9.20

泽 勇夫        (海兵46期)        昭和18.10.4

今村了之助        (海兵49期)        昭和19.2.7

 

长良级轻巡洋舰

Nagara Class

长良级共有6艘,分别是长良号、五十铃、名取、由良、鬼怒和阿武隈号。

长良号

Nagara

      轻巡洋舰长良号是长良级轻巡的首舰.长良级可以说是轻巡球磨级的改良版.在球磨级之后,日本海军打算在建造六只五千五百吨级轻巡洋舰,这就是长良级,其中在八四舰队计划摆了三只,八八舰队计划又摆了三只.可以说是日本旧型轻巡的基本型,也是八八舰队时代巡洋舰的主力.

      随着水雷战队任务的复杂化,水雷战队的侦搜能力也就成了大问题.驱逐舰太小了,无法搭载水上侦察机,所以只能搭载在巡洋舰上,但是当时水上机用弹射器尚未开发出来,所以只能由巡洋舰用吊车把水上侦察机吊到海面,然后再让侦察机滑行起飞,如此一来就必须让巡洋舰静止于海面,这在以机动为第一生命的水雷部队来讲是接近不可的.所以当时在长良型的新巡洋舰上配备了舰上侦察机滑走台.该台架设于舰桥至第一二炮塔之间,是一个极短的跑道,舰上侦察机能在此发舰,执行侦查任务,但是任务完毕后却不能飞回母舰,因为母舰没有降落的地方,而舰上侦察机又是使用轮子而非浮桶,更不能降落在水面.所以飞行员必须将侦察机飞至邻近的陆上基地,使用起来可说是麻烦透顶.所以当水侦弹射器开发成功后,各舰也都换上了弹射器.

      作为球摩级的改良级,长良级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换上了六十一公分的鱼雷发射管,如此一来,就能发射威力惊人的九三式酸素鱼雷,也就是后来震惊英美的"长矛"鱼雷,这使得长良级更具备了舰队决战巡洋舰主力的地位.

      轻巡洋舰长良号在中日战争爆发后就被派出去支持广东登陆作战和海南岛的登陆作战.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就和重巡足柄号,轻巡球磨号组成了第十六战队,担任高桥伊望中将第三舰队的主力,连续参加了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攻略.之后,在中途岛之役中,本舰担任第十舰队的旗舰,在南云中将的座舰赤城号被击沉后,就以长良号为旗舰,而长良号也因此翻上了中将旗.在中途岛惨败后,转进了所罗门战区,参加了所罗门海战,南太平洋海战,第三次所罗门海战等.昭和十八年(1943)二月后转往土鲁克参与队基地的输送活动,并于当年七月十五日在新爱尔兰岛卡比延(Kavieng)近海触雷而受损.最后,在昭和十九年(1944)六月,担任向冲绳输送陆军部队的任务.当年八月七号,在九州天草西方十公里处,受到美军潜舰的雷击而沉没.

建造所        佐世保海军工厂

起工        大正九年九月九日

下水        大正十年四月二十五日

竣工        大正十一年四月二十一日

基准排水        5170吨

全长        162.15m

全幅        14.2m

速力        36节

航续力        14节/时5000浬

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七门

        7.6cm40倍径高角炮二门

        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一机

        滑走台一基

丧失:昭和19年(1944)八月七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长良川,以岐阜县西部的大日岳为源流,在农尾平原蜿蜒蛇行后注入伊势湾.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直井俊夫        (海兵47期)        昭和16.9.10

田原吉兴        (海兵43期)        昭和17.7.10

筱田胜清        (海兵44期)        昭和17.12.17

北村昌幸        (海兵45期)        昭和18.8.16

近藤新一        (海兵49期)        昭和19.4.7

中原义一郎        (海兵48期)        昭和19.5.8

 

 

五十铃号

Isuzu

       轻巡洋舰五十铃号是轻巡长良级的一只.在太平洋战争开战时担任第二遣支(中)舰队旗舰,司令官是新见政一中将.从事了香港攻略作战的支持.后来在中途岛战败后的昭和十七年(1942)九月,因为舰队改编而被编到第二水雷战队,并担任旗舰,派往南方.在瓜达卡那尔岛被占领后,五十铃号也跟战舰金刚号,榛名号一起对岛上机场发动炮击战.

      五十铃号在昭和十七年十一月的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中遭受损伤,后来在隔年六月起担任中部太平洋的输送任务,在卡比延(Kavieng)附近触雷,加以敌机的攻击再度损伤.然后就被送到了内地修复.在修复的期间,日本海军利用这个机会对旧式化的轻巡洋舰五十铃号作了改造,加强了他的防空兵装以及对潜兵装.这次的改装最重要的就是拆去了旧式的主炮塔,换上了十二点七厘米连装高射炮三座,位置分别为舰桥前一座,后桅后一座,后桅到烟囱间一座,并且搭上了共三十几挺的25mm防空机枪,成为了一艘独特的"防空巡洋舰",但是,在实质上跟美国真正的防空巡洋舰比起来,战力仍是相差太远.此外,也加装了雷达和声纳等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在改造完后,于昭和十九年(1944)九月复归前线,被编入了以对潜为主要任务的第三十一舰队,并担任旗舰.

      在昭和十九年(1944)十月的莱特湾海战中,五十铃号率领了八艘驱逐舰从事护卫空母的任务,在同年十一月十九日,于马尼拉湾外受到雷击,到二十年(1945)四月为止都一直停泊在泗水修理.但是最后却在战线复归后的一周,四月七日,在从事陆军部队的输送时,遭受美军潜舰的雷击而沉没.

建造所        浦贺船渠

起工        大正九年八月十日

下水        大正十年十月二十九日

竣工        大正十二年八月十五日

基准排水        5170吨

全长        162.15m

全幅        14.2m

速力        36节

航续力        14节/时5000浬

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七门

        7.6cm40倍径高角炮二门

        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一机

        滑走台一基

昭和十九年,防空巡洋舰改装后

基准排水        6260吨

全长        152.4m

全幅        14.17m

速力        34.5节

兵装        12.7cm40倍径连装高角炮三基共六门

        25mm三连装机枪11基,单装五基共38门

        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 (四连装两基)

 

 

丧失:昭和20年(1945)四月七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五十铃川.由志摩半岛附近的山岳地带流出,流经伊势神宫后注入伊势湾,由于流经祀奉天照大神的伊势神宫,而被称为"圣川"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浦孝一        (海兵45期)        昭和16.9.1

筱田清彦        (海兵43期)        昭和18.1.30

松田源吾        (海兵49期)        昭和19.6.20

 

 

名取号

Natori

      轻巡洋舰名取号是轻巡洋舰长良型的一舰.在日中战争爆发时,参与了上海登陆作战,杭州湾登陆作战.后来还参加了陆军对于法属印度支那的进驻.

      在日美开战时,本舰属于第三舰队下的第五水雷战队旗舰,参加了菲律宾的攻略作战,并无休息的连续参与了马来攻略战和巴达维亚海战 .在巴达维亚海战中,跟重巡最上号,三隈号并肩作战,击沉了美国重巡休斯敦号和澳洲巡洋舰伯斯号.这个海战使得多国联合舰队面临坏灭的情景,而也使得南方的制海权落入日本的手中.

      昭和十七年五月,担任第二南遣舰队旗舰的名取号,担任着防守东印度洋的任务.在昭和十八年(1943)一月九日,遭受到潜舰和轰炸机的攻击,造成舰尾切断,只好回本土修理.回本土后本舰被安排到舞鹤去修理,在十九年(1944)四月复归战线,并参加了六月的马里亚那海战.接着就负责在帛琉到马尼拉之间的输送任务.最后在八月十八日,于向帛琉的途中,位于菲律宾的萨马尔岛东方水域,遭受美军潜舰的雷击,结果,这枚鱼雷命中了左舷舰桥下的锅炉,最后终于沉没.

建造所        三菱长崎造船所

起工        大正九年十二月十四日

下水        大正十一年二月十六日

竣工        大正十一年九月十五日

基准排水        5170吨

全长        162.15m

全幅        14.2m

速力        36节

航续力        14节/时5000浬

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七门

        7.6cm40倍径高角炮二门

        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一机

        滑走台一基

丧失:昭和19年(1944)八月十八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名取川.源流于奥羽山脉,向东流流经名取市,在仙台市东南注入太平洋.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佐佐木清吾        (海兵45期)        昭和16.7.28

猪口敏平        (海兵46期)        昭和17.7.1

植田弘之助        (海兵42期)        昭和18.1.20

平井泰次        (海兵43期)        昭和18.7.20

久保田智        (海兵46期)        昭和19.3.18

 

 

由良号

Yura

      轻巡洋舰由良号是以长良级的第四号舰竣工,而却是在太平洋战争中同级舰中最早战没的一艘.

       昭和十二年(1937)中日战争爆发,由良号也跟其它僚舰一样出动支持上海,杭州,广东的上陆作战.而在日美开战后,担任第五潜水队的旗舰,在小泽治三郎中将的领导下参加了马来攻略作战等南洋作战,之后在爪哇攻略战中出任第三水雷舰队旗舰,担起护卫船团的责任.

      在参加巴达维亚海战后,由良号出动参加攻略北苏门达腊和安达曼群岛的作战,并且在十七年(1942)四月复归佐世保港.在当年六月的中途岛之役中,出任第四水雷舰队旗舰,为的是代替该战队原来的旗舰-那珂号-他在当年四月于圣诞岛遭受美军潜舰的雷击而沉没.

      所谓的水雷战队,是以驱逐舰二只到四只为一队,然后在数队之上设一只巡洋舰作为旗舰.而在雷装比球磨级更上一层楼的长良级来说,正是适合的角色.

      之后,中途岛大败后的八月,由良号进入所罗门海域,率领驱逐舰群向瓜达卡那尔岛进行攻击.结果在十月二十五日午后四时十五分,在所罗门群岛的因迪斯彭瑟海峡东方,遭到美国潜水舰的雷击而丧失行动能力.最后由驱逐舰春雨号和夕立号发射鱼雷自行击沉.

建造所        佐世保海军工厂

起工        大正十年五月二十一日

下水        大正十一年二月十五日

竣工        大正十二年三月二十日

基准排水        5170吨

全长        162.15m

全幅        14.2m

速力        36节

航续力        14节/时5000浬

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七门

        7.6cm40倍径高角炮二门

        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一机

        滑走台一基

丧失:昭和17年(1942)十月二十五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由良川,以丹波高地北方为源流,西流后北东向,最后注入日本海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三好彦辉        (海兵43期)        昭和16.9.1

佐藤四郎        (海兵43期)        昭和17.4.20

 

 

鬼怒号

Kinu

      长良级是日本海军唯一拥有六艘同型舰的轻巡洋舰,在里面长良号,五十铃号和名取号是属于大正六年度计划,而由良号,阿武隈号和本舰鬼怒号是属于大正七年度的建造计划.各舰都是在大正末期建造完成.

      鬼怒号在太平洋战争开战时担任第四潜水战队旗舰,率领了八艘潜舰支持马来登陆作战.加下来也参加了文莱,爪哇的攻略作战.然后转任第十六战队旗舰,进入新几内亚,所罗门海域作战.

      在这之间,鬼怒号曾于昭和十七年(1942)三月在爪哇近海,十八年(1943)六月在马加撒和美国战机交战而受损,不过都是轻微损伤而已.昭和十九年(1944)则是担任了输送陆军部队前往新几内亚的任务,从六月开始输送陆军海上机动兵力,由菲律宾到新几内亚.在八月的时候则是担任了帛琉~菲律宾之间的作战运输,结果,十月二十六日,在向雷伊太岛输送陆军部队的归途中,在苏禄海遭受美军护卫空母群的舰载机攻击,身受三发直击弹,在班乃岛东北的海域沉没,时为午后五十三十分.

建造所        神户川崎造船所

起工        大正十年一月十七日

下水        大正十一年五月二十九日

竣工        大正十一年十一月十日

基准排水        5170吨

全长        162.15m

全幅        14.2m

速力        36节

航续力        14节/时5000浬

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七门

        7.6cm40倍径高角炮二门

        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一机

        滑走台一基

丧失:昭和19年(1944)十月二十六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鬼怒川,源流于群马,厚木县境的白根山北方,以鬼怒川温泉乡著名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加藤与四郎        (海兵43期)        昭和16.8.11

上原义雄        (海兵45期)        昭和18.3.22

板仓得止        (海兵42期)        昭和19.2.4

川崎晴实        (海兵46期)        昭和19.11.6

 

 

阿武隈号

Abukuma

      本舰是长良级的六号舰,也是最晚竣工的一艘.甚至比其它姊妹舰还要晚两年以上,这是因为关东大地震使得浦贺船渠遭到损害的关系.

      在昭和十年(1935)十月的大演习时,本舰在夜间训练中与轻巡北上号发生冲撞,造成了舰首切断的严重损伤,还差一点沉没.结果在修理后,本舰的舰首由原本的平直式改成了上部展开式,也就是说,旧式的舰首横剖面大致是一个等腰三角型,而新式舰首的剖面则类似将等腰三角型的两腰改成了两条向内弯曲的曲线.这样一来耐波性会较佳.可以在辨识上作为根姊妹舰之间的分别.

      太平洋战争开战时,担任了第一水雷战队的旗舰,以机动部队的警戒队为任务,参加了夏威夷作战.轻巡洋舰直接参与夏威夷作战的,只有阿武隈号一舰而已.之后转战南洋,参加了俾斯麦群岛攻略,爪哇岛攻略,印度洋作战等.并于昭和十七年(1942)六月转至北方的第五舰队,参加了阿留申群岛的攻略作战.

      在北方部队里的阿武隈号曾参加了十八年(1943)三月二十六日的阿图岛海战,与重巡那智号,摩耶号,轻巡多摩号并肩对抗占有火力优势的美国巡洋舰队,在一番苦战之后,击破重巡驱逐舰各一只.接着又参加了七月的吉斯卡大撤退,跟轻巡木曾号一起突入吉斯卡岛,成功的在大雾掩饰下将该岛军民撤收.

      昭和十九年(1944)的莱特湾海战中,本舰属于志摩舰队的一只,结果在跟重巡那智号于苏利哥海峡的突入中遭受美军鱼雷艇的雷击.而在退避的途中遭受美国舰载机的攻击而于二十六日午前十二十四十二分沉没于内革罗斯岛近海.

建造所        浦贺船渠

起工        大正十年十二月八日

下水        大正十二年三月十六日

竣工        大正十四年五月二十六日

基准排水        5170吨

全长        162.15m

全幅        14.2m

速力        36节

航续力        14节/时5000浬

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七门

        7.6cm40倍径高角炮二门

        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一机

        滑走台一基

丧失:昭和19年(1944)十月二十六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鬼怒川,源流于福岛县白河市西方,在宫城县南部蛇行后注入太平洋.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村山清六        (海兵42期)        昭和15.11.1

涉谷紫郎        (海兵44期)        昭和17.9.20

小西要人        (海兵44期)        昭和18.8.28

花田卓夫        (海兵48期)        昭和19.3.26

 

 

川内级轻巡洋舰

Sendai Class

川内级是长良级的改进型,共有3艘,分别是川内号、神通号和那珂号。

川内号

Sendai

      八八舰队中原本预计建造川内型轻巡洋舰八只,但是由于华盛顿军缩条约的缔结,所以取消了其中的五艘,而剩下来的就是川内型的这三艘.川内型是长良型的改良版,哪里改良了呢?就是改用较多的石炭作为燃料,因此,使得川内型具有四只烟囱,这在日本海军里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既然已经进入了燃油的时代,为何说使用石炭是一种改良呢?因为在八八舰队计划中考虑到,日本油源不足,加上计划中要建造无数巨舰,到时候大战起来油原恐怕会不足,所以将轻巡洋舰改用石炭作为燃料,减轻战舰群的负担.改变情形如下:长良型拥有十个重油锅炉和两个重油石炭混烧锅炉,而川内型则是改成了八个重油锅炉及四个重油石炭混烧锅炉.

      川内号和他的姊妹舰在外型上有点不一样.他的舰首还是保持着像球磨型那样直直一条线插入水中,而姊妹舰都已经改用向上展开式的舰首,耐波性较好.而因为如此,在友鹤事件后,耐波性不良的川内号就减短了他的烟囱,而且是让四根烟囱一样长,由这几点我们可以拿来作为辨识的要点.

      日中战争爆发时,本舰参加了上海登陆作战,杭州湾登陆作战等,也率领了七只驱逐舰,组成第一护卫舰队,支持陆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之后的昭和十六年(1941)二,三月中,都从事着对华南方面的海上封锁作战.

      太平洋战争开战时,川内号担任第三水雷战队的旗舰,支持马来攻略作战,接着在中途岛之役中归于山本大将的主力部队,伴随出击.昭和十七年(1942)八月,进入了所罗门海域,护卫登上瓜达卡那尔岛的川口支队,并对该岛的隆加泊地进行炮击战.同年十一月,在近藤信竹将军的带领下参加了第三次所罗门海战,在十四日的夜战中队战舰南达科他号施放了鱼雷.后来川内号被派至土鲁克岛进行对所罗门海域诸岛的支持.昭和十八年(1943)十一月二日,在布干维尔海战中出击.在这次海战中川内号率领的水雷战队击破了轻巡一只,驱逐舰两只.但是自己却遭受炮击而发生火灾,最后在炮弹鱼雷的猛攻下沉没.

建造所        神户川崎造船所

起工        大正十一年二月十六日

下水        大正十二年十月三十日

竣工        大正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

基准排水        5195吨

全长        162.46m

全幅        14.2m

速力        35.3节

航续力        14节/时5000浬

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七门

        7.6cm40倍径高角炮二门

        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一机

        滑走台一基

丧失:昭和18年(1943)十一月二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川内川,源流于九州山地,向西流入鹿儿岛县,通过川内平野后注入东中国海.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岛崎利雄        (海兵44期)        昭和16.7.25

守下信卫        (海兵45期)        昭和17.4.25

庄司喜一郎        (海兵45期)        昭和18.5.20

 

 

神通号

Shintsu

      神通号在轻巡洋舰中可以算是十分知名的一艘,这主要来自于"美保关事件".昭和二年(1927)八月二十四日,舰队举办大规模的演习,而在当天位于美保关近海的夜间演习中,轻巡洋舰神通号与驱逐舰蕨号发生了冲突撞击,神通号的舰首在这次的事件中给撞烂了.事件发生后,舰长水城圭次大佐明爽的叙述了当时案发的情形,并一肩扛下了所有的责任,最后自刃谢罪.神通号在修复的过程中也刚好把舰首从直直插入水的平直型换成了向上弯曲展开型,从而增加了耐波性.

      神通号在昭和九年(1934)装上了水上机弹射器(之前使用架在前舰桥前的滑走台起飞舰侦)并且把后桅干改成了三脚式,后来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作了第二次的改装,把鱼雷发射管由二连装的换成了四连装的.

      在中日战争爆发时,本舰和僚舰一起出动支持上海战线的作战.而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本舰担任由田中赖三少将领导的第二水雷战队的旗舰,参加了菲律宾攻略战和万鸦老攻略战.

      在昭和十七年(1942)二月二十七日的泗水海战中,神通号和僚舰们一起奋战,以雷炮击击沉了两艘敌人驱逐舰.接下来在六月的中途岛海战中隶属于护卫舰队.在之后所罗门海域的作战中则是担任了开往瓜达卡那尔岛的输送船团的护卫任务,并在八月二十五日遭受敌机的攻击而损伤.在昭和十八年(1943)一月则是参加了瓜岛的撤收作战.

      昭和十八年(1943)七月十二日,神通号率领着第二水雷战队参加了科隆邦加拉岛夜战,虽然得到了击伤美军轻巡三只,击沉驱逐舰一只的大战果,不过本身也遭受美军的集中攻击而沉没.

建造所        神户川崎造船所

起工        大正十一年八月四日

下水        大正十二年十二月八日

竣工        大正十四年七月三十一日

基准排水        5195吨

全长        162.46m

全幅        14.2m

速力        35.3节

航续力        14节/时5000浬

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七门

        7.6cm40倍径高角炮二门

        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一机

        滑走台一基

丧失:昭和18年(1943)七月十二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神通川,源流于岐阜县的飞驒山脉,流经富士平野后注入富山湾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河西虎三        (海兵42期)        昭和15.10.15

藤田俊造        (海兵42期)        昭和17.12.26

佐藤寅治郎        (海兵43期)        昭和18.2.12

 

 

那珂号

Naka

  

      轻巡洋舰那珂号是长良型改良型的川内型的一舰,僚舰有神通号和川内号.本级舰的特征就是在锅炉和机关部配置的改变,而使得烟囱变成了四根.另外,本级舰中的两只拥有日本五千五百吨级轻巡罕见的向上展开的钳型舰首.

      那珂号的身世可以说是十分的"坎坷".在横滨船坞建造,即将下水的那珂号,刚刚好碰上了惊天动地的关东大地震,结果,那珂号就这样的在船台上燃烧起来.最后只好解体重新起工,这使得那珂号在下水和竣工上都比姊妹舰晚许多.但也因为如此,使得那珂号在竣工时就拥有了向上展开式的钳型舰首,有别于以往轻巡的直线型舰首,这种新型舰首能增加船舰舰首的耐波性,波浪也较不易打击甲板.

      不幸的劫难尚未结束,昭和二年(1927)八月二十四日,那珂号在著名的"美保关事件"中又遭逢不幸.当时舰队正在举行大规模的演习,于当日在美保关附近进行夜间演习,没想到却发生了撞船的意外事件.轻巡洋舰神通号和驱逐舰蕨号相撞,两两重伤,而那珂号也撞上了驱逐舰苇号,并切断了舰尾.

      在太平洋战争开战时,那珂号担任由西村祥治少将领导的第四水雷战队的旗舰,出动支持了菲律宾攻略作战.接着在昭和十七年(1942)二月二十七日的泗水海战中和重巡洋舰队合作击沉了荷兰的轻巡洋舰爪哇号和德.勒伊特号.但是在当年四月一日,那珂号却在圣诞岛附近遭受美潜舰的雷击而重创,伤重竟花费一年的时间才得以治愈.因为如此,所以在中途岛大海战中,第四舰队旗舰就由轻巡洋舰由良号代替.

      在那珂号重复归战场后,后辈的新型轻巡如能代号,矢矧号等纷纷出笼,而身为五千五百吨轻巡最后一舰的那珂号也只好解除水雷战队旗舰的任务退到二线去.昭和十八年(1943)四月本舰编入第十八战队,从事中太平洋的输送作战.最后在昭和十九年(1944)二月十七日的土鲁克大空袭中遭受美国舰载机的雷击,舰首惨遭切断,沉没.

建造所        横滨船渠

起工        大正十一年六月十日

下水        大正十四年三月二十四日

竣工        大正十四年十一月三十日

基准排水        5195吨

全长        162.46m

全幅        14.2m

速力        35.3节

航续力        14节/时5000浬

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七门

        7.6cm40倍径高角炮二门

        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一机

        滑走台一基

丧失:昭和19年(1944)二月十七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那珂川,源流于厚木县的那须岳,流经茨城县,留贯水户市,那加凑市后注入鹿岛滩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田原吉兴        (海兵43期)        昭和16.8.11

中里隆治        (海兵39期)        昭和17.7.10

高木伴治郎        (海兵39期)        昭和17.10.1

今和泉喜次郎        (海兵44期)        昭和18.3.25

末泽庆政        (海兵48期)        昭和19.1.7

 

 

夕张级轻巡洋舰

Yubari Class

夕张号

Yubari

      轻巡洋舰夕张号,本来是跟长良级,川内级一样的五千五百吨级轻巡洋舰,但是由于军缩条约的原因,只好建造成一艘不满三千吨的超小型巡洋舰.但是在造船官平贺让大佐的建议下,打算在其上施以与五千五百吨级轻巡同等的武装.由于是一艘小舰,建造速度十分快,一年之中就建造完毕.虽然是一艘小舰,但是在武装上比起五千五百吨级的轻巡洋舰来却一点也不逊色.

      该级没有同型舰,夕张号算是一艘技术验证舰,也是日本海军巡洋舰建造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首先,他的鱼雷发射管都位于船身甲板中线,以前的五千五百吨轻巡大多分在在两舷的四座连装发射管中,左舷的只能左舷用,右舷的只能右舷用,而如果配置在中线,在两舷都能灵活的运用.另外,以前的轻巡主炮都是东一门西一门的单装炮,不管在火炮控制管理或是射角控制方面都十分不便,而在夕张号上则搭载了两个连装炮塔.夕张号炮塔配置方式十分奇特,舰桥前的三门炮从舰首算起是单装和连装,连装炮的高度较高,而舰身后部主炮的配置和前部对称,另外,在连装主炮前设有防波板.

      夕张号在外观上和旧轻巡的差别除了连装主炮,叠式配置外,最醒目的就是他的烟囱了.以前的轻巡烟囱多是三四只有如行道树般行列在舰身中,十分占甲板空间.而夕张号则实验将两个烟囱结合成一个,可以说是也后建造的重巡古鹰级,妙高级的始祖.虽然本来限制在三千吨以内,但是夕张号在竣工时已达三千四百多吨,因为如此,续航力也大幅下降,只有约三千三百浬.

      没有姊妹舰的轻巡洋舰夕张号自然只有担任水雷战队旗舰一途.他在开战时属于第四舰队,担任第六水雷战队的旗舰.初次出击就是威克岛的攻略,但是却损失了麾下的两只驱逐舰疾风号和如月号.之后,夕张号转战南方,支持了新不列颠岛的腊包尔,新几内亚的拉埃,萨拉摩亚的登陆作战.在昭和十七年(1942)八月八日的第一次所罗门海战中隶属于第八舰队,向美军重巡文森斯号发射鱼雷,最后文森斯号在日军两翼夹击下终于沉没.另外,在九月四号于隆加湾还击沉了三艘运输船.

      虽然有如一个小小兵,但是却十分活耀的夕张号,最后在昭和十九年(1944)四月二十七日,向帛琉群岛输送的归途中遭美潜舰击沉.

建造所        佐世保海军工厂

起工        大正十一年六月五日

下水        大正十二年三月五日

竣工        大正十二年七月三十一日

基准排水        2890吨(计划)3141吨(公称)

全长        138.99m

全幅        12m

速力        35.5节

航续力        14节/时5000浬

兵装        14cm50倍径连装主炮二座

        14cm50倍径单装主炮两门

        61cm鱼雷发射管连装两基共四门

        7.6cm40倍径单装高角炮一基

丧失:昭和19年(1944)四月二十七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夕张川,源流于北海道中央的夕张山脉,向西流至石狩川合流,在日本军舰中取北海道名字的,仅此一舰.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版匡身        (海兵42期)        昭和15.11.1

平井泰次        (海兵43期)        昭和17.8.15

船木守卫        (海兵48期)        昭和18.5.3

大江贤治        (海兵47期)        昭和19.1.20

奈良孝雄        (海兵49期)        昭和19.2.20

 

 

阿贺野级轻巡洋舰

Agano Class

阿贺野级共有4艘,分别是阿贺野号、能代号、矢矧号和酒勾号。

阿贺野号

Agano

  

      轻巡洋舰阿贺野号是为了提振日本海军不足的轻巡洋舰兵力而建造的强力新型轻巡洋舰.日本海军上一次大规模的轻巡洋舰建造就是在八八舰队计划的时候,当时连续建造了包括球磨级五艘,和其改良型的长良级六艘,川内级三艘总共十四艘,有别于之前"最初"的两艘三千吨级轻巡,这十四艘轻巡又被称为"五千五百吨级".而在这五千五百吨级轻巡的建造后,日本就没有再大规模的建造轻巡洋舰.在这段期间建造了实验性超小轻巡夕张号,和为了鱼目混珠重巡假装轻巡的最上级四艘,但是日本海军的轻巡洋舰战力还是那十四艘五千五百吨级.

      自从八八舰队时期开始,日本就十分重视雷击战,而雷击战的主角自然就是由轻巡洋舰领导驱逐舰群的水雷战队.日本在战前对于驱逐舰战力有着十分大幅的进步,但在轻巡洋舰方面却仍是使用五千五百吨级的老旧轻巡为主力.为此,在昭和十四年度的第四次舰船补充计划中摆了六艘新型的轻巡洋舰,其中四艘是水雷战队旗舰阿贺野级,两艘是潜水战队旗舰大淀级.

      以水雷战队旗舰为任务的阿贺野级,在性能上十分具有独特的个性.因为要领导的是一群驱逐舰,所以它具备了较小型的外型,和五千五百吨级老舰相差不多,这是为了能与驱逐舰一起执行各种转弯疾行等复杂的水上格斗技能.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他的鱼雷兵装,一改旧式轻巡运用困难的连装四基两舷分列式的鱼雷发射管,阿贺野级装用了两基四连装的鱼雷发射管,两机都位于中线,能向两舷发射,而且还具备了次发装填装置,能迅速的再装填.

      首舰阿贺野号竣工的时候,已经是昭和十七年(1942)十月,此时,具决定性的中途岛大海战早已结束,日本海军正向失败之路蹒跚的迈进.竣工后的一个月,阿贺野号就出动代替长良号担任第十战队的旗舰,开进土鲁克基地支持新几内亚西岸的韦瓦克攻略作战,和新不列颠岛腊包尔附近的输送作战.之后,从昭和十八年(1943)十一月一日起开始参加了一无所获的布干维尔海空战.五日,在腊包尔吃了美军机动部队一颗炸弹造成轻伤,而又在十一日的空袭中吃了一没鱼雷,受到重创.为此,由姊妹舰能代号拖曳至土鲁克岛进行应急修理.但是却在昭和十九年(1944)二月十七日,载往本土的回航途中,于土鲁克岛北方约一百六十海里处受到美国潜舰的雷击,在四枚鱼雷的打击下,给短命的阿贺野号画下了生命乐章的休止符.

建造所        佐世保海军工厂

起工        昭和十五年六月十八日

下水        昭和十六年十月二十二日

竣工        昭和十七年十月三十一日

基准排水        6652吨

全长        174.5m

全幅        15.2m

速力        35节

航续力        18节/时6000浬

兵装        15.2cm50倍径主炮连装三基共六门

        7.6cm65倍径连装高角炮二基共四门

        次装填装置付61cm鱼雷发射管四连装二基共八门

        25mm三连装机枪两座共六挺

        水侦二机

        射出机一基

丧失:昭和19年(1944)二月十七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阿贺野川,源流于尾濑原的只见川和数条支川,在会津盆地河流后注入日本海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中川浩        (海兵42期)        昭和17.10.31

松原博        (海兵45期)        昭和18.8.5

松田尊睦        (海兵45期)        昭和18.11.17

 

 

能代号

Noshiro

  

   轻巡洋舰能代号是新型水雷舰队旗舰阿贺野型轻巡洋舰的一舰,此型轻巡洋舰是新时代的产物,在外观上和武装上都和以往的五千五百吨级轻巡洋舰大有不同.从外观上大致来说,五千五百吨形的轻巡看起来类似是"大型的驱逐舰",而阿贺野级看起来则像是"小型的重巡洋舰".

  在轻巡洋舰夕张号的试验后,日本的轻巡洋舰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以阿贺野级为例,再也没有"多的烦人占尽空间还大小长短不同"的烟囱群,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只合并的后倾烟囱,再也没有"矮小四方"的丑舰桥,取而代之的是有如重巡般英挺的新舰桥,再也没有"东一条西一只单装单装前后乱装"的主炮,取而代只的是十五点二公分连装主炮座三基,再也没有"两舷分列连装四基"的鱼雷发射管,取而代之的是"中线回旋发射次装填装置付四连装发射管两基",再也没有"后来加装有如违建飞机只能一架停上面"的弹射器.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的飞行机整备甲板,足以多搭载一架水上侦察机.

  虽然身为倍受期待的新型轻巡洋舰,但是能代号服役的时候已经是战局有如乱吹的雪花般的昭和十八年(1943)六月,中途岛惨败已有一年,而南方战线正处于一片愁云惨雾之中.日本海军自开战来相继损失了重巡三隈号,加古号,衣笠号,古鹰号,而轻巡方面则是损失了由良号和天龙号.

  肩负着众人的期待,能代号于竣工后马上到土鲁克岛报到,代替于十八年(1943)七月沉没的神通号,出任第二水雷战队的旗舰.然后在十八年十一月支持陆军对布根维尔的上陆作战,回途中顺便拖曳了受伤的阿贺野号回吐鲁克.

  昭和十九年(1944)一月,能代号在新几内亚东北部的卡比延(Kavieng)港受到敌机的攻击而受损,但是不碍大事.六月的马里亚那大海战中,能代号担任前卫,率领着第二水雷战队上下十四只驱逐舰出击,姊妹舰矢矧号也率领着第十战队的十五只驱逐舰一同出击.

  接着在同年十月的莱特湾大海战中编入了栗田舰队,参加了二十五日的萨摩岛海战.虽然在当日炮击美国护卫空母的活动中大为活跃,但却在隔日向西回航圣贝纳迪诺海峡时遭受美军舰载机的攻击,再挨了鱼雷一条,炸弹三发后终于沉没,只在世上活了短短一年又四个月.

建造所        横须贺海军工厂

起工        昭和十六年九月四日

下水        昭和十七年七月十九日

竣工        昭和十八年六月三十日

基准排水        6652吨

全长        174.5m

全幅        15.2m

速力        35节

航续力        18节/时6000浬

兵装        15.2cm50倍径主炮连装三基共六门

        7.6cm65倍径连装高角炮二基共四门

        次装填装置付61cm鱼雷发射管四连装二基共八门

        25mm三连装机枪两座共六挺

        水侦二机

        射出机一基

丧失:昭和19年(1944)二月十七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能代川,源流是严守线西北的米代川,在横断奥羽山脉,出羽山脉后通过能代平原,注入日本海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田原吉兴        (海兵42期)        昭和17.10.31

尾原季义        (海兵45期)        昭和18.8.5

 

 

矢矧号

Yahagi

  

      轻巡洋舰矢矧号完工之日是昭和十八年(1943)十二月二十九日,此时正是在太平洋之上连连传来海军陆军惨败的消息的时候.

      矢矧号竣工后,在昭和十九年(1944)三月一日编入了新编成的第一机动舰队的中心-第三舰队,代替在二月沉没的姊妹舰阿贺野号担任第十战队的旗舰,率领麾下十五只的驱逐舰,与姊妹舰能代号一起出击马里亚纳海战.接下来,在雷伊太大海战里率领着水雷战队编于栗田舰队中.姊妹舰能代号在此役中遭击沉,而矢矧号本身则是受到若干伤害,自行航行到文莱泊地.

      之后,在昭和十九年(1944)十一月十五日的再编组中,担任第二水雷战队的旗舰,率领着第十七驱逐队(浦风,滨风,矶风,雪风)支持对雷伊太岛的输送作战,并且担任对在莱特湾海战中受伤的战舰大和号,金刚号和长门号护送回国的护航任务.而自己也回到吴港接受修理.

      昭和二十年(1945)四月,美军登上冲绳岛,联合舰队派出最后一只兵力打算执行自杀性的特殊攻击,以巨大战舰大和号为中心的特攻舰队将图入冲绳海域,并尽一切能力消灭所看到的敌人,最后还要搁浅在岛旁,全员上陆继续进行战斗.而轻巡洋舰矢矧号也在其中之一.除了大和号,矢矧号之外,剩下的只有八艘驱逐舰,联合舰队的悲凄由此可见一斑.四月六日,特攻舰队浩浩荡荡的由德山湾出击,并在隔日七日遭受到有如云彩般波波袭来的美军舰载机的攻击,矢矧号身中八枚鱼雷,炸弹二十发,于午后二时和巨舰大和号一起沉没在九州外海.

建造所        佐世保海军工厂

起工        昭和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下水        昭和十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竣工        昭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基准排水        6652吨

全长        174.5m

全幅        15.2m

速力        35节

航续力        18节/时6000浬

兵装        15.2cm50倍径主炮连装三基共六门

        7.6cm65倍径连装高角炮二基共四门

        次装填装置付61cm鱼雷发射管四连装二基共八门

        25mm三连装机枪两座共六挺

        水侦二机

        射出机一基

丧失:昭和20年(1945)四月七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矢矧川(现改作矢作川),源流是木曾山脉的南部,与足助川合流,贯穿冈崎平原后,注入知多湾.p.s:矧读音沉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吉村真武        (海兵45期)        昭和18.12.29

原为一        (海兵49期)        昭和19.12.20

 

 

酒勾号

Sakawa

  

      日本海军最后建造完成的一艘"军舰",就是这艘轻巡洋舰酒勾号(日本海军军舰的定义是在舰首拥有皇室菊花标志的舰艇,所以是在巡洋舰以上的等级,驱逐舰和潜舰并不算)在他竣工的昭和十九年(1944)末,日本海军已经溃不成军,接连着爆发的马里亚纳海战及雷伊太海战把日本海军的主力部队都消耗殆尽.在这段到战争结束的期间中,海军唯一可以称的上是作战的就只有大和特攻,但是酒勾号也没能赶上参加.就这样,酒勾号在战争中根本没有上战场的机会,一直到终战以前都未能出过外海.

      酒勾号是轻巡洋舰阿贺野级的最后一艘.阿贺野级本来是日本海军寄望甚大的新锐水雷舰队形轻巡洋舰,他的特色是装用了八门置于中心线上的鱼雷发射管,还采用了再装填装置.此外,更尽一步强化了水上侦查能力,架设了水上机甲板.另外,还加强了通信能力,而这一切都装在一个只有六千吨级的舰身上,是一艘极为理想的水雷战队旗舰,但他的弱点在于防空武力的薄弱,另外,使用人力装填而使得射速极慢的主炮亦是为人诟病的所在.

      不管怎样,海战已经不是水雷战的天下了,虽然在战争初期和中期,日本海军的水雷战队都曾有过出色的表现,但是在战争后半段的时候,制空权掌握了一切.海战的中心已经由战列舰队和水雷舰队转移到航空机的身上了,水雷舰队在战争后期可以说是一点用处都没有.酒勾号在昭和二十年(1945)一月编入舰队,担任第一水雷战队的旗舰,但是是属于待机部队,一直停泊在吴港.后来因为美军对吴港的空袭转为剧烈,所以酒勾号就疏散到日本海侧的军港舞鹤去,结果就在那里迎接战争的结束.在战争结束后毫发无伤的,就只有酒勾号这一艘了.

      没没无闻的诞生,没有一次作战经验的轻巡洋舰酒勾号,其下场却是十分的凄惨.在被美军接收后,酒勾号被拉到比基尼环礁去做海上原爆试验.昭和二十一年(1946)七月一日,酒勾号和其它的原爆试验舰一起接受了恶魔兵器的考验.同席的有战舰长门号,美军空母萨拉托加号,和德国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七月二日,酒勾号的身影消失于太平洋中,短短的生命还没来得及看看这世界就殒落消失.

建造所        佐世保海军工厂

起工        昭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下水        昭和十九年四月九日

竣工        昭和十九年十一月三十日

基准排水        6652吨

全长        174.5m

全幅        15.2m

速力        35节

航续力        18节/时6000浬

兵装        15.2cm50倍径主炮连装三基共六门

        7.6cm65倍径连装高角炮二基共四门

        次装填装置付61cm鱼雷发射管四连装二基共八门

        25mm三连装机枪十座

        25mm单装机枪十八挺

        水侦二机

        射出机一基

丧失:昭和21年(1946)七月二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酒勾川,源流是静冈县富士山东麓,最后注入相模湾。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吉村真武        (海兵45期)        昭和18.12.29

原为一        (海兵49期)        昭和19.12.20

 

 

大淀级轻巡洋舰

Oyodo Class

大淀级是日本海军中除最上轻巡外最大的一级轻巡洋舰,只建了1艘大淀号。

大淀号

Oyodo

  

   轻巡洋舰大淀号,是日本海军中及副特色的一艘轻巡洋舰,而且没有任何的姊妹舰,可说是独一无二,而他也因为具有这种独一无二的特色,所以历经了一段和其它船舰不同的生命周期.

  日本海军为了填补从大正时代到昭和时代的一段轻巡洋舰兵力缺陷,在昭和十四年度的第四次舰船补充计划中摆了六艘新型的轻巡洋舰,其中四艘是水雷战队旗舰阿贺野级,两艘是潜水战队旗舰大淀级.相对于体型娇小的阿贺野级,大淀级就显得十分的雄壮.阿贺野级是为了能跟驱逐舰同一作战而采用小型的船体,而大淀级则是为了能和日本海军独步全球,拥有超长续航距离的巡洋潜舰配合作战,所以使得他的排水量逼近八千多吨,这在日本海军中也是除了昙花一现的最上级轻巡外最大的轻巡洋舰.

  如前所言,大淀级在构造上极具特色.这是因为它是一艘潜水战队的旗舰.日本海军对于潜舰的用兵思想自成一派,认为应该将潜舰集体用于舰队决战,在日本海军原始的对美作战构想九段作战中,潜舰扮演着在中太平洋消耗敌人舰队兵力的重要角色,因为如此,日本潜舰的发展方向就朝着大型化,续航距离强化的方向进行. 

    但是我们再谈到潜舰集体对舰队作战的运用,为了能有效截击敌人舰队,潜水战队必须拥有强大的索敌能力,否则要在广大的洋面上寻找敌舰队无疑是大海捞针.为此,日本在某些潜舰上搭建了小型水上飞机机库和弹射器以当作战队旗舰,但是仍感到索敌能力差强人意.除了索敌能力外,各潜舰间还要具备紧密的通信,如此在作战时才能协同攻击,否则无疑是各各送死.但是潜舰身型低矮,桅干也不高,以这种微薄的通信能力来说,要集体作战恐怕十分困难.

  为此诞生的就是任务取向十分明显的大淀级轻巡洋舰.他具备了旗舰的舰桥设施,高耸的桅干,强力的通信能力,而且还具备了极为强力的索敌能力.由于是一艘潜水战队旗舰,所以并不强调他的雷击能力,所以他是日本海军重巡洋舰以下难得一见的未搭载鱼雷舰.另外,也不强调他的炮击力,所以主炮采用了从大和级战舰上淘汰下来的十五点五公分三连装主炮,和最上级轻巡相同,但只装备了两座(最上级有五座),而且完全都配备在舰首.这是因为在舰尾必须装备完善的水上飞机兵装的缘故.

  主炮射击时候发生的震动和冒出的烟尘,对于搭载的飞机来说都是一大伤害,为此,许多新世代的军舰都做了防备措施.如意大利的维多利奥.韦纳多号,将后部的第三炮塔提高到与前部叠式炮塔的二号炮塔一样高来减少主炮对舰尾飞行机整备场的影响.更如法国的敦克尔克级巡洋战舰,黎希留级战舰,或日本的利根级巡洋舰把主炮都布置在舰首,如此一来对飞行机整备场的影响将可以减到最低.

  大淀级的主炮都位于前部,并在后部布置了一个格纳库,这使得他的水侦搭载能力较侦查重巡利根级更上一层楼,因为在海战中不管是流弹破片或是水柱都是水上机的大敌.不只如此,大淀号还配备了大型的弹射器,能把水上侦察机一架接一架的弹射出去.大淀级预定搭载的水上侦察机是强力的新型水侦紫云,是一架拥有许多新颖技术的新锐水侦,但是由于开发不顺利,所以没有实际的配备.

  另外,大淀级还配备了和秋月级防空驱逐舰,航空母舰大凤号一样的十公分长炮身高射炮,这种新型高射炮是日本海军中性能最佳的一种,不管是在射高或射速上都比传统的十二点七公分连装高射炮来的优秀.大淀级身为潜水舰队旗舰,虽然舍弃了雷击能力和较强的炮击力,在防空能力上却不输任何一艘日本巡洋舰,装备了连装高射炮达四座.

  本来预计建造两艘大淀级轻巡洋舰,但是由于开战的原因,二号舰仁淀号的建造计划被迫放弃.而极具特色的大淀级巡洋舰也就只有首舰大淀号一艘,可谓之空前绝后.在大淀号竣工的昭和十八年(1943),日本已经将潜舰拿来对南洋各岛执行运输作战,战前预计的集体潜舰作战计划可谓烟消云散.而只有一只的大淀级巡洋舰,在搭载机开发失败和战局不利的情形下,在竣工之后的五个月内都在内海执行训练.之后曾到腊包尔等南方地域担任运输任务.

  昭和十九年(1944)五月,由于战舰群相继遭击沉,这只拥有强大通讯能力的失职潜水舰队旗舰被日本海军相中,担任军舰引以为最光荣的职务-联合舰队旗舰.但是这艘旗舰并没有上到前线去,而是停在千叶县木更津外海对于在南洋苦斗中的军舰们发布施令.为此,将巨大的飞行机库内部改装成为舰队司令部.

  但是这段虚荣的岁月并没有维持太久,当年九月,联合舰队司令部决定"登上陆地",转移到神奈川县的日吉去.因此,解除联合舰队旗舰大任的大淀号就被编到捷号作战中小泽机动部队里.在莱特湾大海战中,小泽舰队成功的引诱了猛牛哈尔西北上,但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在四艘航舰相继沉没后,小泽治三郎司令官辗转移到驱逐舰若月号,最后在大淀号上升上了将旗,率领残余舰只北撤.

  在惊天动地的莱特湾海战结束后,大淀号还曾在昭和十九年(1944)十二月的礼号作战中突入明多罗岛的圣荷西进行炮击战.并在回途中前往新加坡载运贵重物资回日本本土.之后,就被编入练习战队,停泊于吴港.在昭和二十年(1945)三月十九日的吴港大空袭中遭重创燃烧,虽然免于沉没,但却在七月二十四,二十八日的吴港空袭中翻覆,就以此姿态迎接了战争的结束,在战后被捞起,在昭和二十三年(1948)八月一号解体.

建造所        吴海军工厂

起工        昭和十六年二月十四日

下水        昭和十七年四月二日

竣工        昭和十八年二月二十八日

基准排水        8168吨

全长        192m

全幅        16.6m

速力        35节

航续力        18节/时8700浬

兵装        15.5cm60倍径主炮三连装二基共六门

        10cm65倍径连装高角炮四基共八门

        25mm三连装机枪六座共十八挺

        水侦六机

        大型射出机一基

丧失:昭和20年(1945)七月二十八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大淀川.以宫崎县都城盆地附近为源流,在和数条支流会合后注入日向滩.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田原吉兴        (海兵43期)        昭和17.12.31

富冈定俊        (海兵45期)        昭和18.1.20

筱田盛清        (海兵44期)        昭和18.8.29

阿部俊雄        (海兵46期)        昭和19.5.6

牟田口格郎        (海兵44期)        昭和19.8.15

松浦义        (海兵49期)        昭和20.2.25

田口正一        (海兵49期)        昭和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