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主力战舰资料(重巡洋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2:17:32

二、重巡洋舰

古鹰级重巡洋舰

Furutaka Class

古鹰级共2艘,分别是古鹰号和加古号

古鹰号

Furutaka

      古鹰号和加古号是日本海军中最早装备二十厘米炮以上的主炮的重巡洋舰,在当时,七千九百吨的排量,二十厘米单装炮前后各三基,还有六十一厘米鱼雷发射管共十二门的重装备,可以说是世界第一了. 本舰的炮塔配置十分有趣,和日本海军后来的其它重巡洋舰一样,极具日本军舰的特色,前后各三门二十公分单装炮,采用了奇特的配置方法,大约是如此:第一炮塔和第三炮塔位于同一个水平位置,第二炮塔高起来,而第三炮塔则是炮口向后,构成了十分雄壮的外观.昭和十二年(1937)四月开始,本舰也进入了现代化改装,首先是撤除了二十厘米单装炮,改用二十厘米连装炮塔,以前两基后一基的方式配置,然后,将鱼雷发射管减少了四门,以强化对空兵装和弹射器,并增加了搭载的水上侦察机的数目.

      在太平洋战争开始时属于日本海军名参谋,井上成美司令官率领的南洋部队第四舰队第六战队(古鹰号,加古号,青叶号,衣笠号),参加了关岛攻略战和第二次的威克岛攻略战.昭和十七年(1942)一月后,随舰队转战所罗门群岛,支持各地的攻略作战,在参加了五月的珊瑚海海战后,于六月被编为中途岛作战的支持部队,但却未能上阵.在中途岛败北后,舰队进行重编,而古鹰号被编到新设置的第八舰队中,司令官为三川军一中将.同年八月七日,美军奇袭登陆瓜达卡纳尔岛时出动,翌日发生了史称第一次所罗门海战的战斗,古鹰号和僚舰加古号,青叶号,衣笠号等大展身手,共记击沉美军重巡洋舰三只,澳军重巡巡洋舰一只,并击破美军重巡洋舰一只,得到了辉煌的战果.

      二个月后的昭和十七年(1942)十月十二日,日军派出舰队炮轰在美军占领之下的瓜达卡纳尔岛机场,然后发生了和美军舰队之间的沙弗岛夜战,在这次的战斗中,古鹰号遭受到拥有雷达的美军舰队的集中炮击,舰上发生大了火灾,于午前零时四十分沉没.

建造所        长崎三菱造船所

起工        大正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竣工        大正十五年三月三十一日

排水量        7950吨

全长        185.17m

全幅        15.77m

速力        34.5节

航续力        14节/时7000浬

兵装        20cm主炮六门

        8cm高角炮四门

        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

        水侦一架,滑走台一基

近代化改装

昭和十四年一月三十日改装完了

排水量        8700吨

全长        185.17m

全幅        16.93m

航续力        14节/时7000浬

速力        33节

兵装        20cm主炮六门

        12.7cm高角炮四门

        25mm机枪八挺

        13mm机枪四挺

        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两机

        射出机一基

  

丧失:昭和17年(1942)10月12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重巡洋舰,所以依山名来命名.其由来是位于江田岛海兵学校旁的古鹰山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荒木 传        (海兵45期)        昭和16.11.28

图片说明:早期型的古鹰,此时装备的是单管炮

 

加古号

Kako

      重巡洋舰加古号在最初计划时是一艘轻巡洋舰,由其名称即可看出,加古取名于加古川,但是日本海军的重巡洋舰应该是以山名来命名的,至于河川名则是二等巡洋舰的命名法.加古号在开始建造之前的大正十一年(1922)十月九日紧急改成为一等巡洋舰.其原因就是当时正在进行的华盛顿军缩会议.

      本舰和姊妹舰古鹰号的设计者就是鼎鼎大名的海军造船中将平贺让中将.拥有二十厘米主炮六门,还有取代以往五十三厘米口径的六十一厘米口径鱼雷发射管十二门,是日本空前的重武装巡洋舰,在本级舰的带领之下,以后日本海军的重巡洋舰都往世界一流的水准发展.本舰在舰体上有突破性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到以往的巡洋舰如天龙型,长良型,或是战舰金刚型,伊势型,长门型等,他们的舰首甲板都是平平的,而加古号,古鹰号的前部甲板是第一次采用波型甲板,所谓波型甲板就是从舰首看起来是高高的翘起来的,此种翘起的甲板拥有良好的耐波性,而在本级舰之后的一万吨级巡洋舰如妙高型,高雄型,或是新锐的战舰大和,武藏都有着相同的特征.本舰的改装工事进行的比姊妹舰古鹰号还要早,将六门二十厘米单装炮换装成了三座连装炮塔,此外,裁去了四门鱼雷发射管,加强了防空兵装,并增大了水上侦察机的空间.

     在太平洋战争开战时,和僚舰古鹰号,及后出的青叶号,衣笠号共同编成第六战队,参加了关岛攻略,威克岛攻略,珊瑚海海战,及出动支持中途岛海战等重要的行动.昭和十七年(1942)八月八日,因为美军奇袭登陆瓜达卡纳尔岛,所以第六战队在三川军一中将的领导下,出动攻击美军舰队.因为当时美军握有当海域的制空权,所以三川中将就决定来一次夜袭,结果大获全胜,击沉美澳联军的四艘重巡洋舰,并中破一只重巡洋舰,史称第一次所罗门海战.但是因为害怕美军机动部队的攻击,所以未能对脆弱的登陆船团加以攻击,这正是航空至上的时代中,重巡洋舰队的无奈.   

      昭和十七年(1942)八月十日,正是第一次所罗门海战后第二日,加古号在回归基地的途中,于午前七时十五分在新爱尔兰岛北方遭到美军潜舰S-44的雷击而沉没,是接着再中途岛海战沉没的三隈号之后,第二艘被击沉的日本重巡洋舰.

建造所        神户川崎造船所

起工        大正十一年十二月五日

竣工        大正十五年七月三十日

排水量        7950吨

全长        185.17m

全幅        15.77m

速力        34.5节

航续力        14节/时7000浬

兵装        20cm主炮六门

        8cm高角炮四门

        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

        水侦一架,滑走台一基

  

近代化改装

昭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改装完了

更改的要目

排水量        8700吨

全长        185.17m

全幅        16.93m

航续力        14节/时7000浬

速力        32.95节

兵装        20cm主炮六门

        12.7cm高角炮四门

        25mm机枪八挺

        13mm机枪四挺

        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两机

        射出机一基

  

丧失:昭和17年(1942)8月10日

舰名由来:一般来讲,重巡洋舰应以山名来命名,但本舰原本规划为轻巡洋舰,所以是由河川名来命名,由来是位于播磨平原上的加古川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高桥雄治        (海兵44期)        昭和16.9.15

图片:单装炮时代的加古

 

 

青叶级重巡洋舰

Aoba Class

青叶级共建2艘,分别是青叶号和衣笠号

青叶号

Aoba

      本舰以及及其姊妹舰衣笠号是重巡洋舰古鹰型的改良型,而且也是日本军舰中最早装上弹射器的一批,本级舰和古鹰型的最大差别是,在建造之初即是装用二十厘米连装炮塔三基六门, 而新型的连装炮塔也采用了新型的炮弹装填方式,其方式是弹丸由弹药库经由一支纵的圆筒上升至炮塔内,即是所谓的向上式扬弹装置,而且,导入了自动化的装填机,使得青叶号和衣笠号在炮弹装填时间上大为缩短.本舰在外观上和古鹰型也有稍稍的不同,青叶型的舰桥更加的大;弹射器置于后樯和第三炮塔之间,而古鹰型则是布置在后樯和烟囱之间,也可以说是两型舰的后樯位置不同.

      于昭和十二年开始的近代化改装的重点在于船体强度的强化,和船体的复原性.将中甲板的鱼雷发射器删除,减少了四门发射管.所谓的复原性指的并不是船舰被破坏之后的修复性,而是船重心的高低,会影响到军舰在海上航行的稳定度,由于种种的军缩条约的限制,不能建造太多军舰,所以就强化所建造的军舰的武装,来扳回在数量上的劣势,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日本军舰都是满载着过量的武装,但是超载的武装将导致重心偏高,使得军舰的复原性低下,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悲惨的友鹤事件,友鹤号是一艘不满六百吨的水雷艇,但却被施以和二等驱逐舰相当的武装,结果在昭和十年三月十二日的恶劣天气中翻覆沉没.自此以后,日本海军开始检讨有关新造舰的复原性问题.

      太平洋战争开战时,本舰是第六战队的旗舰,率领着僚舰古鹰号,加古号,衣笠号参加了威克岛攻略战,珊瑚海攻略战等行动.昭和十七年七月七日,第六战队归于由三川军一中将麾下的第八舰队,在第一次所罗门海战中大显神威,和僚舰一起并肩作战,获得击沉美澳联军重巡洋舰四只,击破一只的辉煌战果.但是在昭和十七年十月的沙弗岛夜战中受到美军重巡洋舰的雷达射击,舰桥遭受破坏,第六战队司令官五藤存知少将当场战死.

      之后,本舰于昭和十八年四月三日在新爱尔兰停泊中遭到敌机的攻击,机关室正上方的上甲板遭到直击弹的攻击,发生了大火灾,但是凭借着其强韧的生命力,参加了十九年十月的捷一号海战,在马尼拉湾口遭受雷击,造成航行不能的惨况,被曳航至本土修复.在昭和二十年七月的空袭中,青叶号的船尾被炸段,大破着底,结果只能这样迎接终战,于战后解体.

建造所        长崎三菱造船所

起工        大正十三年一月二十三日

竣工        昭和二年九月二十日

排水量        7100吨

全长        185.17m

全幅        15.83m

速力        34.5节

航续力        14节/时7000浬

兵装        20cm主炮六门

        12cm高角炮四门

        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

        水侦一架,射出机一基

近代化改装

昭和十五年十月三十日改装完了

排水量        9000吨

全长        185.17m

全幅        17.56m

航续力        14节/时8223浬

速力        33.43节

兵装        20cm主炮六门

        12cm高角炮四门

        25mm机枪八挺

        13mm机枪四挺

        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两机

        射出机一基

  

丧失:昭和20年(1945)7月28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重巡洋舰,所以依山名来命名,由来是位于军港舞鹤市北东的青叶山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久宗米次郎        (海兵41期)        昭和16.7.26

荒木 传        (海兵45期)        昭和17.11.10

田原吉兴        (海兵43期)        昭和17.12.31

山森龟之助        (海兵45期)        昭和18.2.24

山澄忠三郎        (海兵48期)        昭和19.6.4

村山清六        (海兵42期)        昭和20.1.1

图片:1945年状态的青叶

 

衣笠号

Kinugasa

      本舰和青叶号同属重巡洋舰古鹰型的改良型,对于日本海军来说是第一批装备二十厘米连装炮塔的巡洋舰.本来,衣笠号和姊妹舰青叶号是设计为轻巡洋舰,但是,由于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搭载二十厘米以上的军舰应该列属重巡洋舰,所以,这两艘船就变更等级,转而成为重巡洋舰.我们可以看到青叶号还是以河川名来命名,但是到了衣笠号又改为依山名来命名了.

       在太平洋战争勃发的时候,衣笠号属于第四舰队第六战队(古鹰号,加古号,青叶号,衣笠号)连续参加了关岛攻略作战,第二次威克岛攻略作战,珊瑚海海战,支持中途岛海战,真是马不停蹄的奔命.后来,在昭和十七年(1942年)七月转隶于三川军一中将麾下的第八舰队,和第八舰队旗舰鸟海号及第六战队的僚舰古鹰号,加古号,青叶号并肩作战,获得了击沉美军重巡洋舰三只,中创一只,击沉澳军重巡洋舰一只的辉煌战果。接下来,在昭和十七年(1942)十月十一日的萨摩岛夜战中,第六战队的旗舰青叶号遭受到近四十发的近距离炮击,陷入了无法作战的惨况,而古鹰号则是接受了弹雨的洗礼和雷击而沉没,在这时,衣笠号正向左回旋转舵作出U-turn的动作,但是还是在劫难逃,接着衣笠号向接近中的美军驱逐舰邓肯号发射鱼雷,随即轰沉这艘可怜的驱逐舰,之后又重创了一艘美军轻巡洋舰,还与重巡洋舰盐湖城号发生激烈的炮击战,最后只能负伤离去.

       十一月十二日,衣笠号又卷入了第三次的所罗门海战,丧失了主力的三艘重巡洋舰(青叶,古鹰,加古)的外南洋部队,也就是第八舰队,只剩下旗舰鸟海号,重巡洋舰衣笠号,轻巡洋舰五十铃号,和四艘朝潮型的驱逐舰.在十四日早晨被哈尔西的机动部队发现,遭受舰载机的攻击,使得鸟海号轮机室大火,而衣笠号则身负重伤,最终沉没在萨摩岛海域.

建造所        神户川崎造船所

起工        大正十三年二月四日

下水        大正十五年十月二十四日

竣工        昭和二年九月三十日

排水量        8300吨

全长        185.17m

全幅        15.83m

速力        34.5节

航续力        14节/时7000浬

兵装        20cm主炮六门

        12cm高角炮四门

        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

        水侦一架,射出机一基

近代化改装

昭和十五年十月三十日改装完了

变更的要目:

排水量        9000吨

全长        185.17m

全幅        17.56m

航续力        14节/时8223浬

速力        33.4节

兵装        20cm主炮六门

        12.7cm高角炮四门

        25mm机枪八挺

        13mm机枪四挺

        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两机

        射出机一基

  

丧失:昭和17年(1942)11月14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重巡洋舰,所以依山名来命名,由来是军港横须贺的旧城址,德山的高越山的别称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泽 正雄        (海兵41期)        昭和16.8.20

 

 

妙高级重巡洋舰

Myoko Class

妙高级共有4艘,分别是妙高号、那智号、足柄号和羽黑号

妙高号

Myoko

      重巡洋舰妙高号是于大正十二年(一九二三)开始生效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下的产物,是所谓典型的条约型重巡洋舰.在华盛顿条约的限制之下,日本海军建造了八艘的一万吨级重巡洋舰,他们就是妙高型的妙高号,那智号,足柄号,羽黑号四舰及高雄型的四舰.在这些一万吨级重巡洋舰之中最先开工的就是这艘妙高号.

      虽然妙高号的建造直到下水之前都尚称顺利,但是中途却因为预算缩减的关系而使得进度大幅脱节,结果反而在后来陆续开工的那智号及羽黑号之后完成,是妙高级的第三艘完成舰.在历经第一次,第二次的武装强化之后,排水量增加了约三千吨,而速力却相对的降低了.

      在太平洋战争开战时,本舰担任第五战队(妙高,那智,足柄,羽黑)的旗舰,带领战队参加菲律宾攻略作战,在达佛湾遭受美军重轰炸机B-17的水平轰炸,造成了一点损伤.

      在这之后,在泗水海战中,和僚舰足柄号等一起击沉了英国海军重巡洋舰埃克塞特号及两艘驱逐舰,在连续参加了珊瑚海海战,中途岛作战之后,转向所罗门方向,参加了南太平洋海战,布根维尔海战等作战,并在布根维尔附近挨了一枚至近弹,更糟糕的是在遭受如此大的损伤之后又不幸和驱逐舰初风号冲撞,造成了中度破损。接着,妙高号参加了马里亚那海战,后来在雷伊泰湾海战中在西布亚海遭受雷击,撤退到帛琉基地.后来妙高号开到新加坡作应急修理,而再度出击,但却在昭和十九年(一九四四)十二月十三日午后十时,于西贡南西海域遭受美军潜舰的雷击,使得舰尾被切断.最后,妙高号被拉到新加坡港内,就这样系留至终战.

建造所        横须贺海军工厂

起工        大正十三年十月二十五日

下水        昭和二年四月十六日

竣工        昭和四年七月三十一日

排水量        10940吨

全长        203.76m

全幅        19m

速力        35.6节

航续力        14节/时7000浬

兵装        20cm50倍径主炮十门

        12cm高角炮六门

        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

        水侦两架,射出机一基

近代化改装

昭和十年二月一日第一次改装完了

昭和十六年四月三十日第二次改装完了

排水量        13000吨

全长        203.76m

全幅        20.73m

航续力        14节/时7463浬

速力        33.9节

兵装        20.3cm50倍径主炮十门

        12.7cm高角炮八门

        25mm机枪八挺

        13mm机枪四挺

        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十六门

        水侦三机

        射出机二基

  

丧失:昭和19年(1944)12月13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重巡洋舰,所以依山名来命名,由来是位于新舄县的妙高山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山澄贞次郎        (海兵44期)        昭和16.8.11

高桥雄次        (海兵44期)        昭和16.9.15

三好辉彦        (海兵43期)        昭和17.5.23

中村胜平        (海兵45期)        昭和18.3.2

石原聿        (海兵46期)        昭和18.12.5

小野田舍次郎        (海兵48期)        昭和20.1.5

加贺山外雄        (海兵45期)        昭和20.3.22

图片说明:妙高级4舰全家福,近处为妙高

 

 

那智号

Nachi

       在妙高型的四艘重巡洋舰中,那智号是最早下水的一艘.为什么呢?因为为了赶上昭和三年十二月在横滨举行的昭和天皇即位登基大礼的大观舰式,所以才匆匆忙忙的竣工,本舰也是姊妹舰里面唯一有此殊荣得以参加大点的一艘.

      妙高型的重巡洋舰是日本最初拥有的一万吨级条约重巡洋舰,所谓的条约就是华盛顿海军限制条约,其中规定重巡洋舰的定义是一万吨以下,主炮口径是二十点三厘米(八吋炮)水准的军舰.本级舰拥有傲人的火力,搭载二十点三厘米主炮达十门,分别装设在五个连装炮塔之中,而这五个连装炮塔是以前三后二的方式来布置,前面三个炮塔的配置是一,二炮塔向前,第三炮塔向后的方式.

      在太平洋战争开战之初,那智号是属于南方部队,跟姊妹舰羽黑号,妙高号一同编成第五战队,先是支持了菲律宾攻略战,后来在泗水海战中和僚舰一起摧毁了由多尔曼海军少将率领的美英荷澳连合舰队.然后在昭和十七年(1942)六月的中途岛之战中,担任北方部队(阿留申攻略部队,长官细萱戊子郎中将)的旗舰,跟高雄号,摩耶号重巡一起编成重巡第四战队,参加了阿留申的作战,占领了阿图岛和吉斯卡岛.接着参加了阿图岛海战,吉斯卡撤退作战,活跃于北面的海域.昭和十八年(1943)三月二十六日,以原来第五舰队的重巡那智号,摩耶号为中心,率领着轻巡洋舰多摩号,阿武隈号和驱逐舰四只,替往阿图岛的运送部队护航.而美军在察知情报后,由马克莫里斯少将麾下的重巡盐湖城号,轻巡里奇蒙号及四艘驱逐舰出战.虽然日军拥有着压倒性的火力,但是盐湖城号命中弹四发,驱逐舰两发,而那智号却受了七发的命中弹.

      在这之后,向南方转进的那智号加入了由志摩清英中将率领的第二游击部队,参加了莱特湾海战.在这场惨烈的大海战中,那智号却存活了下来.最后是在制空权尽失的昭和十九年(1944)十一月,在马尼拉湾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建造所        吴工厂

起工        大正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下水        昭和二年六月十五日

竣工        昭和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排水量        10940吨

全长        203.76m

全幅        19m

速力        35.6节

航续力        14节/时7000浬

兵装        20cm50倍径主炮十门

        12cm高角炮六门

        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

        水侦两架,射出机一基

近代化改装

昭和十年十一月七日第一次改装完了

昭和十五年三月三十日第二次改装完了

排水量        13000吨

全长        203.76m

全幅        20.73m

航续力        14节/时7463浬

速力        33.9节

兵装        20.3cm50倍径主炮十门

        12.7cm高角炮八门

        25mm机枪八挺

        13mm机枪四挺

        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十六门

        水侦三机

        射出机二基

  

丧失:昭和19年(1944)11月5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重巡洋舰,所以依山名来命名,由来是位于和歌山县东南的那智山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清田孝彦        (海兵42期)        昭和16.8.20

曾尔章        (海兵44期)        昭和17.11.16

涉谷紫郎        (海兵44期)        昭和18.9.10

鹿冈元平        (海兵49期)        昭和19.8.20

 

 

足柄号

Ashigara

      在日本海军著名的军舰之神-平贺让中将设计的妙高型重巡洋舰四只中,本舰是最晚竣工的.而在这四艘一万吨级条约重巡洋舰的姊妹舰中,足柄号跟妙高号设有舰队旗舰的设备,而那智号和羽黑号则是设有战队的旗舰设备

      在这妙高型重巡洋舰建造期间的昭和初年,正好碰上了日本前所未有的经济大恐慌,而倒霉的正是正在建造足柄号的神户川崎造船所也快撑不下去了.所以黔驴技穷的海军也只好以设置一个所谓的"舰政本部临时舰船建造所"来替神户川崎造船所撑场面.如此,本舰才得以无事的竣工.在历经第一次改装后的昭和十二年五月,在大英帝国国王乔治六世的加冕仪式纪念大观舰式上,本舰担任日本舰艇的代表前往欧洲参加仪式.

      在太平洋战争开战之初,本舰属于第三舰队旗舰,在高桥伊望中将的带领下支持菲律宾作战和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作战.然后在昭和十七年(1942)二月二十七日的泗水海战中升上了长官旗,跟僚舰一起跟美英荷澳的多国舰队展开了战斗.之后,原属于南西方面舰队旗舰而活跃于南洋的足柄号,在昭和十八年(1943)移到了第五舰队,从事着阿图岛-吉斯卡等的北方作战.昭和十九年(1944)十月,为了追击台湾近海航空战中的美国机动部队而南下.接着就和僚舰那智号一起编成第二十一战队,成为莱特湾海战中志摩清英中将率领的第二游击部队的主轴.在惨烈的莱特湾海战结束之后,足柄号从事着由新加坡基地向印尼方面的补给工作.最后,在昭和二十年(1945)六月八日午前零时三十七分,遭受英国潜舰的攻击而沉没.

建造所        神户川崎造船所

起工        大正十四年四月十一日

下水        昭和三年四月二十二日

竣工        昭和四年八月二十日

排水量        10940吨

全长        203.76m

全幅        19m

速力        35.5节

航续力        14节/时7000浬

兵装        20.3cm主炮十门

        12cm高角炮六门

        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

        水侦两架,射出机一基

近代化改装

昭和十一年三月三十一日第一次改装完了

昭和十五年六月二十日第二次改装完了

排水量        13000吨

全长        203.76m

全幅        20.73m

航续力        14节/时7463浬

速力        33.9节

兵装        20cm主炮十门

        12.7cm高角炮八门

        25mm机枪八挺

        13mm机枪四挺

        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十六门

        水侦三机

        射出机二基

  

丧失:昭和20年(1945)6月8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重巡洋舰,所以依山名来命名,由来是以金太郎故事著名的箱根连山足柄山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一宫义之        (海兵44期)        昭和16.7.5

阪匡身        (海兵42期)        昭和17.9.25

三浦速雄        (海兵45期)        昭和19.1.30

 

 

羽黑号

Haguro

      本舰是妙高型一万吨条约重巡洋舰的一只,在太平洋战争开战时跟姊妹舰妙高号,那智号一同属于第二舰队第五战队.开战时,被派往菲律宾支持登陆作战及对于达佛的空袭和勒加斯比(Legaspi,菲律宾,13N 124E)的攻略战.

      在昭和十七年(1942)二月二十七日的泗水海战中,以那智号及羽黑号为主力,共计重巡洋舰两只,轻巡洋舰两只,驱逐舰十四只的日本舰队,遭遇到英美荷澳的联合部队,该部队在海军少将多尔曼的指挥下,拥有重巡洋舰两只,轻巡洋舰三只,驱逐舰十只.双方于是展开了激烈的海战.午后六十三十八分,羽黑号的二十厘米炮弹命中了英国重巡洋舰埃克塞特号,炮弹从高射炮台贯穿到火药库,发生大爆炸.然后羽黑号的鱼雷只用了一发就轰沉了荷兰驱逐舰可尔提诺号,接着跟僚舰那智号一同放出鱼雷击沉荷兰巡洋舰戴路特号和爪哇号.

      在昭和十八年(1943)的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之后,羽黑号因为机械故障而回到佐世保修理,然后因为阿图岛的救援行动而向阿留申方面出发.后来又南下参加了布根维尔海战.在这次海战中,羽黑号虽然负伤累累,但仍与妙高号一起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炮击战.

      羽黑号在参加了马里雅那海战后,被编入了栗田舰队,加入了莱特湾海战,在萨摩岛附近逼近美军护卫空母群,展开果敢的炮击,但是自身也遭受舰载机的攻击而重创.之后回航至帛琉基地.昭和二十年(1945)五月,在向安达曼群岛运送物资的途中,于麻六甲海峡遭受英国机动部队的轰炸和鱼雷攻击而沉没.

建造所        三菱长崎造船所

起工        大正十四年三月十六日

下水        昭和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竣工        昭和四年四月二十五日

排水量        10940吨

全长        203.76m

全幅        19m

速力        35.5节

航续力        14节/时7000浬

兵装        20.3cm主炮十门

        12cm高角炮六门

        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

        水侦两架,射出机一基

近代化改装

昭和十一年三月三十一日第一次改装完了

昭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第二次改装完了

排水量        13000吨

全长        203.76m

全幅        20.73m

航续力        14节/时7463浬

速力        33.9节

兵装        20cm主炮十门

        12.7cm高角炮八门

        25mm机枪八挺

        13mm机枪四挺

        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十六门

        水侦三机

        射出机二基

  

丧失:昭和20年(1945)5月16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重巡洋舰,所以依山名来命名,由来是所谓出羽三山中位于山形县的羽黑山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森友一        (海兵42期)        昭和16.7.25

鱼住治策        (海兵42期)        昭和17.10.20

杉浦嘉十        (海兵46期)        昭和18.12.1

 

 

高雄级重巡洋舰

Takao Class

高雄级共有4艘,分别是高雄号、爱宕号、摩耶号和鸟海号。

高雄号

Takao

      在日本众多重巡洋舰中,若说外观上最典雅的是妙高级,那最为雄伟壮丽的当属高雄级.事实上,重巡高雄级的基本规格,性能及武器配置都跟妙高级差不多,但是因为要在里面设置舰队旗舰设施,所以舰桥容积一举增加为三倍,而显得十分的巨大.看过高雄级雄壮的舰容的人都有一个同样的感想,那就是舰桥在乍看之下,跟今日美国海军的宙斯盾巡洋舰提康德罗加级有神似之处.

      高雄级重巡洋舰总共建造了四艘,分别是高雄号,爱宕号,摩耶号,鸟海号.跟妙高级一样同属一万吨级条约型重巡洋舰,在妙高级建造完成的四年后相继开工.跟妙高级所不同的除了舰桥以外,还把鱼雷发射管由原来的船体固定式移到甲板上,更改为连装回转式发射管四基(后来增加到十六门,妙高级后来也如此改装),并且在建造时就装上了两架弹射器,搭载的水上侦察机也增为三架(妙高级在改装之后也增加为两架弹射器).

      在太平洋战争开战时,高雄号担任由近藤信竹中将率领的第二舰队的旗舰,是南方部队的主力,并也参加了达尔文港的攻击行动.之后,转移到细萱戌子郎中将领军的北方部队,和姊妹舰摩耶号一起编入了第二机动部队中的重巡洋舰第二战队(此战队还包括了重巡洋舰那智号),参加了对阿留申群岛的攻略作战.在中途岛海战后,高雄号再度回到南方部队,这次加入了姊妹舰爱宕号一起编组为第四战队,接连着参加了南太平洋海战及第三次所罗门海战.在昭和十八年(1943)十一月五日的腊包尔大空袭中受损,修复之后在昭和十九年(1944)参加了马里亚那大海战.    同年十月,美军登陆莱特岛,日军发动捷一号海战,而高雄级四艘同型舰高雄号,爱宕号,摩耶号,鸟海号齐聚一堂,共属于栗田舰队的第四战队,由婆罗乃湾出击,直奔莱特岛.但是在舰队通过巴拉望水道时,却遭受美军潜舰海鲫号及鲦鱼号的袭击,高雄号被海鲫号发射的两枚鱼雷击中,大破,结果在应急修理之后在两艘驱逐舰护卫之下返回婆罗乃.最后在昭和二十年(1945)七月三十一日回航到新加坡的途中,遭受英国潜舰的雷击而失去了行动能力,结果就这样在海上漂浮着直到战争结束.

      重巡洋舰高雄级外观雄壮宏伟,素有日本重巡之王的称号,但是最后的下场都十分悲惨,四艘中有三艘是在莱特湾大海战中沉没.爱宕号和摩耶号在巴拉望岛遭潜舰击沉,鸟海号则在萨马尔海战中遭空袭重创后自沉.而高雄号的命运可说是姊妹舰中最凄凉的吧.

建造所        横须贺工厂

起工        昭和二年年四月二十八日

下水        昭和五年五月十二日

竣工        昭和七年五月三十一日

排水量        11350吨

全长        203.76m

全幅        19m

速力        35.5节

航续力        14节/时8000浬

兵装        20.3cm50倍径主炮十门

        12cm高角炮四门

        40mm机炮两门

        次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三架,射出机二基

近代化改装

昭和十四年八月二十一日第一次改装完了

变更的要目

排水量        13400吨

全长        203.76m

全幅        20.73m

航续力        18节/时5049浬

速力        34.25节

兵装        20cm50倍径主炮十门

        12.7cm高角炮八门

        25mm机枪八挺

        13mm机枪四挺

        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十六门

        水侦三机

        射出机二基

  

丧失:昭和20年(1945)7月31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重巡洋舰,所以依山名来命名,由来是位于京都近郊的高雄山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朝仓丰次        (海兵44期)        昭和16.8.15

猪口敏平        (海兵46期)        昭和18.2.23

林汇亦        (海兵45期)        昭和18.10.28

小野田舍次郎        (海兵48期)        昭和19.8.29

石阪竹雄        (海兵50期)        昭和20.3.22

 

 

爱宕号

Atago

      重巡洋舰爱宕号是一万吨条约型重巡洋舰高雄级的二号舰,高雄级可以说是妙高级的改良版,除了在高雄号简介里谈到的改善点如舰桥,鱼雷外,还加厚了装甲,舷侧装甲中火药库外的装甲从原本的一英吋增加到五英吋,还采用了英国制的钢材.妙高级的设计者是平贺让海军造船中将,在他设计完妙高级后,于大正十三年到访英国,并且搜集英国造船界的最新技术.结果诞生了重巡洋舰高雄级.

       高雄级最大的特征就是他那庞大的舰桥,但这一点也受到了内外一致的批评.对此,高雄号以及爱宕号在昭和十三年于舞鹤工厂展开了改装,将前舰桥降低,并将后桅竿向后移,使得舰载水侦能有较大的空间来运作.

      开战时的爱宕号是属于南方部队,由近藤信竹中将领导的第二舰队.在中途岛海战时本舰跟姊妹舰鸟海号同属于攻略部队指挥官近藤中将直率的本队.在这之后本舰陆续转进到所罗门海域,参加了南太平洋海战,后来和战舰雾岛号,僚舰高雄号一起参加了第三次所罗门海战,击破了美军战舰南达科他号.(但是雾岛号亦遭美军战舰华盛顿号重创,于隔日凌晨沉没)

      位居联合舰队的中坚主力,爱宕号在参加了马里亚那海战后,在莱特湾大海战中担任栗田健男中将率领的第二舰队的旗舰,带领着高雄级的同型舰三艘,由婆罗乃泊地出击.结果在巴拉望水道遭受美军潜舰鲦鱼号的伏击,命中四枚鱼雷,而在二十三分钟后沉入海底.

建造所        吴工厂

起工        昭和二年年四月二十八日

下水        昭和五年六月十六日

竣工        昭和七年三月三十日

排水量        11350吨

全长        203.76m

全幅        19m

速力        35.5节

航续力        14节/时8000浬

兵装        20.3cm50倍径主炮十门

        12cm高角炮四门

        40mm机炮两门

        次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三架,射出机二基

近代化改装

昭和十四年八月二十一日第一次改装完了

变更的要目

排水量        13400吨

全长        203.76m

全幅        20.73m

航续力        18节/时5049浬

速力        34.25节

兵装        20.3cm50倍径主炮十门

        12.7cm高角炮八门

        25mm机枪八挺

        13mm机枪四挺

        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十六门

        水侦三机

        射出机二基

  

丧失:昭和19年(1944)10月23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重巡洋舰,所以依山名来命名,由来是位于京都近郊的爱宕山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伊集院松治        (海兵43期)        昭和16.8.11

中冈信喜        (海兵45期)        昭和17.12.1

荒木传        (海兵45期)        昭和18.11.15

 

 

摩耶号

Maya

      摩耶号是重巡洋舰高雄级的三号舰.同级的姊妹舰高雄号,爱宕号都在昭和十四年完成了大改装,但是摩耶号及四号舰鸟海号却没来得及进行改装工事就带着这巨大的舰桥突入了太平洋战争的风暴之中.

      开战的时候本舰属于南方部队的第二舰队第四战队,支持了菲律宾攻略战,在第一段作战(南洋作战)结束后,摩耶号就跟高雄号一起转移到细萱中将率领的北方部队,并且参加了阿留申群岛的攻略战.

      昭和十七年(1942)八月,美军登陆瓜达卡那尔岛,所罗门海域战云密集,而摩耶号也告复归第二舰队.在南太平洋海战中,本舰跟妙高号重巡洋舰一起组成第五战队,然后在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中加入了由西村祥治少将率领的第七战队,跟重巡铃谷号,轻巡天龙号一起杀入瓜达卡那尔岛的隆加泊地,对岛上的汉德森机场实施夜间舰炮射击.

      昭和十八年(1943),摩耶号再度编入北方部队的第五舰队,支持对阿留申群岛的物资运输作战,并于当年三月二十六日参加了阿图岛海战(柯曼多斯基群岛海战).日军的运输护航舰队-拥有重巡摩耶号,那智号,轻巡多摩号,阿武隈号及四艘驱逐舰,遇上了由美军少将麦克莫里斯率领的两艘重巡里奇蒙号,盐湖城号和四艘驱逐舰,随即展开长达三个半小时的猛烈炮战,结果重创了美军的盐湖城号重巡及一艘驱逐舰,但是输送任务也因此告吹.

      在这之后,又再度转进到南洋,在昭和十八年(1943)十一月五日,在腊包尔遭受美军机动部队舰载机的攻击而导致损伤,判为中度损伤,结果被拉回到内地修理.在修理的途中也顺便进行了武装的大改装.撤去了第三炮塔,加上了多数的机枪,而十二点七公分高射炮也增加到十二门,这种改装正反映出航空战已经日趋激烈化.修理结束后,摩耶号还参加了马里亚那海战,最后突入了捷一号海战(莱特湾海战)。昭和十九年(1944)十月二十三日凌晨,就当栗田舰队沿着巴拉望岛北上杀入菲律宾群岛时,潜伏以久的美军潜舰鲦鱼号,海鲫号对这支舰队发动了伏击,海鲫号位于日军舰队的前方,一连发射了十枚鱼雷,旗舰爱宕号随即中雷,鲦鱼号则对重巡羽黑号和摩耶号发动攻击,向两舰各射出六枚鱼雷,羽黑号发现了鱼雷航迹,因为规避得当,得以逃过一劫,但当摩耶号发现鱼雷航迹正向她直奔而来时,舰长下令右满舵规避,但航海长却误认为左满舵,结果马上中四枚鱼雷,结果在僚舰爱宕号沉没后的十二分钟也沉入大海.

建造所        神户川崎造船所

起工        昭和三年十二月四日

下水        昭和五年十一月八日

竣工        昭和七年六月三十日

排水量        11350吨

全长        203.76m

全幅        19m

速力        35.5节

航续力        14节/时8000浬

兵装        20.3cm50倍径主炮十门

        12cm高角炮四门

        40mm机炮两门

        次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三架,射出机二基

近代化改装

昭和十九年四月九日第一次改装完了

变更的要目

排水量        13400吨

全长        203.76m

全幅        20.73m

航续力        18节/时5049浬

速力        34.25节

兵装        20.3cm50倍径主炮八门

        12.7cm高角炮十二门

        25mm机枪三十九挺

        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十六门

        水侦二机

        射出机二基

  

丧失:昭和19年(1944)10月23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重巡洋舰,所以依山名来命名,由来是跟神户市的六甲山连成一脉的摩耶山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锅岛俊策        (海兵42期)        昭和16.8.11

松本毅        (海兵45期)        昭和17.9.30

加藤与四郎        (海兵43期)        昭和18.10.16

大江贤治        (海兵47期)        昭和18.12.26

 

 

鸟海号

Chokai

      鸟海号是一万吨条约型重巡洋舰高雄级四艘中的一艘.在四艘高雄级中,高雄号跟爱宕号都在昭和十四年(1939)完成了大改装,摩耶号在战争后期改造成防空强化型,而鸟海号却连一次接受改装的机会都没有.

      开战初期,鸟海号就担任小泽治三郎司令官率领的第一南遣舰队的旗舰,参加了马来半岛,印度洋的作战.南云中将率领的夏威夷袭击机动部队由前线归来后,进击印度洋,击沉了英军的重巡洋舰康沃尔号,多赛特郡号和轻空母哈密斯号,此时,由鸟海号率领的南遣舰队则击沉了盟军的十六艘商船.

      在中途岛海战中,本舰跟爱宕号组成第四战队第一小队,属于由近藤信竹海军中将率领的攻略部队本队.在中途岛大败之后,舰队实施重编,昭和十七年(1942)七月十四日,鸟海号被任命为由三川军一中将率领的第八舰队旗舰,派往所罗门海域.第八舰队包含了两艘古鹰级重巡古鹰号,加古号,和两艘青叶级重巡青叶号,衣笠号.

      同年八月八日半夜,往所罗门进击的第八舰队和美澳合编的舰队发生了遭遇战,这就是史称第一次所罗门海战的战斗.身为旗舰的鸟海号下令全军突击,全军在极远的距离即发射大批致命的九三式氧气鱼雷,然后发射照明弹,探照灯全开,美澳联合舰队此时方才发现大难临头.结果击沉了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重巡坎培拉号和美军的重巡文森斯号,阿斯托利亚号,昆西号,重创美军重巡芝加哥号,堪称是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最漂亮的一役.

      之后鸟海号参加了第三次所罗门海战,战舰比睿号和雾岛号在此葬身海底.然后又参加了马里亚那海战,著名的马里亚那猎火鸡.最后在昭和十九年(1944)十月突入了捷一号海战(莱特湾海战).鸟海号在此时终于跟三艘姊妹舰团圆,组成了第四战队.但是,姊妹舰三艘相继在巴拉望水道成了美军潜舰鲦鱼号和海鲫号的饵食.而鸟海号自身则是在萨马岛海战中遭受敌机的攻击而沉没.

建造所        三菱长崎造船所

起工        昭和三年三月二十六日

下水        昭和六年四月五日

竣工        昭和七年六月三十日

排水量        11350吨

全长        203.76m

全幅        19m

速力        35.5节

航续力        14节/时8000浬

兵装        20.3cm50倍径主炮十门

        12cm高角炮四门

        40mm机炮两门

        次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三架,射出机二基

丧失:昭和19年(1944)10月25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重巡洋舰,所以依山名来命名,由来是位于秋田,山形县境内的鸟海山,标高2230米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渡边满七        (海兵42期)        昭和15.10.19

早川干夫        (海兵44期)        昭和17.4.25

有贺幸作        (海兵45期)        昭和18.3.1

田中穰        (海兵47期)        昭和19.6.6

图片:鸟海号的舰桥特写

 

最上级重巡洋舰

Mogami Class

最上级共有4艘,分别是最上号、三偎号、铃谷号和熊野号。

最上号

Mogami

  重巡洋舰最上号其实原本并非重巡洋舰,我们可以从她的舰名看出.最上取名自日本的最上川,所以依照日本海军的命名规则来说,应该是一艘轻巡洋舰.事实上,最上号本来是一艘轻巡洋舰,后来才换装主炮,摇身一变为重巡洋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形呢?

    在华盛顿军缩条约的限制下,日本建造了八艘条约型重巡洋舰,他们是妙高级和高雄级.而伦敦海军军缩条约则限制了小型舰的建造,在此条约的限制下,日本建造了四艘新轻巡洋舰,他们就是最上型轻巡.在军缩条约中对于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的规定如下:两种舰种的排水量都必须在一万吨以下,而两者的差别在于搭载六点一吋(十五点五厘米)主炮的算为轻巡洋舰,而搭载八吋(二十点三厘米)主炮的算为重巡洋舰.日本既然在军缩条约中主力舰的建造上处处受限制,当然想尽一切方式来增加主力舰的数目.于是就把脑筋动到了最上级轻巡上.

      最上级虽然是一级轻巡洋舰,但是它的舰体却跟重巡洋舰不相上下,排水量也跟高雄级,妙高级同等.因为舰幅十分宽广,装置十五点五厘米连装炮塔似乎觉得可惜,于是就装上了三连装炮塔.结果竟然装上了多达五座,总数十五门的主炮.这个十五点五厘米三连装炮塔是日本海军第一次使用的三连装炮塔.以前三后二的方式布置,高雄级,妙高级的前面三个炮塔是以金字塔型来配置,而最上型则是以渐高的方式来配置,第一炮塔跟第二炮塔一样高,而第三炮塔高起来.即使装上五个三连装炮塔,整艘船看起来也不致拥挤.

    除了主炮之外,最上级还配备了十二点七厘米高射炮八门,六十一厘米鱼雷发射管竟达十二门,比改装前的高雄级还强,另外拥有弹射器两具,水上侦察机三架,都是重巡级的装备.如此来说,最上级可说是日本的轻巡之中最强的一级.

    当然,这么强的轻巡洋舰是依重巡洋舰来建造的,日本海军的本意是要把他们改造成重巡洋舰.昭和十二年(1937)军缩条约失效之后,这四艘轻巡就被换上八吋主炮,偷偷的变身为重巡洋舰.六点一吋三连装主炮五座倍换成八吋连装主炮五座,炮塔布置方式没有改变.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最上号和她的三艘姊妹舰组成了第七战队,隶属于小泽治三郎中将率领的南遣舰队,参加了马来半岛攻略作战,和巴达维亚海战.第七战队击沉了攻击日本登陆部队的美军重巡洋舰休斯顿号和澳洲皇家海军的轻巡洋舰珀斯号.在这之后转向印度洋攻略,从事于商船破坏战.获得了很很大的战果.

    昭和十七年(1942)六月的中途岛大海战中,重巡洋舰第七战队被编入由近藤信竹海军中将率领的攻略部队中,在栗田少将的率领下担任护卫登陆攻略部队的责任.在四艘日本空母含恨沉入大海后,第七战队回航归国,却在途中发生了撞船的悲剧.当时正是凌晨时分,熊野号发现了美军潜舰,全战队随即紧急回头规避,没想到最上号竟然跟三隈号发生碰撞,结果损失了十二公尺的舰首,速度只剩十二节.栗田少将留下两艘驱逐舰和三隈号陪伴最上号,但是在后来的空袭中三隈号却被击沉,而最上号则中了六枚命中弹.舰运强盛,最上号安然的回到威克岛.

      最上号在昭和十八年(1943)撤去了后部炮塔,将位于后部桅竿和后部炮塔群之间的水上机整备甲板延伸到舰尾,延长了飞机搬运轨道,增设了转向点,成了一艘能搭载十一架水上机的航空巡洋舰.跟伊势型航空战舰同属日本海军的怪胎.但是最上号航空巡洋舰的目的并不是要形成一支空中打击力量,而是善尽巡洋舰的本职-充当舰队耳目,加强侦搜能力.

    但是最上号仍难逃一沉.她的最后一战就是莱特湾大海战.最上号此时属于西村舰队.十月二十四日七时,西村命令最上号弹射水上侦察机起飞前往雷伊泰湾侦查.西村舰队拥有战舰扶桑号,山城号,重巡最上号,和四艘驱逐舰,力量薄弱,而且速度有如龟步.侦察机回报发现战舰四艘,巡洋舰二艘,运输船八十艘,苏利哥海峡发现驱逐舰四艘,鱼雷艇若干.这是日本海军在这场战役中获得唯一的,极为重要的雷伊泰湾中美舰的情报.栗田舰队的参谋长小柳中将曾说:"这是整个作战中栗田舰队收到的关于敌情的唯一一份情报" .

    虽然知道局势对自己不利,但在这场日本海军最后的决战中,西村祥治将军选择了依原计划突入莱特湾,结果,在苏利哥海峡遭到美军大批军舰以逸代劳的围攻,舰队一去不返.美军在奥登多夫少将的率领下,拥有战舰六艘,重巡洋舰四艘,轻巡洋舰四艘,驱逐舰二十一艘,当最上号跟扶桑号冲进海峡出口时,美军的战舰老早就排成一列,形成一个圆弧,而焦点正落在只能以舰首炮门反击的日舰上.扶桑号战舰被炸成两截,而最上号成了一团在海上漂浮的火球.

      后来志摩舰队擅自赶到湾内,看见断成两节的扶桑号还以为那是山城号跟扶桑号两艘战舰,悲伤不已,当时正是二十五日凌晨.四时三十分,发现了在前方八浬处有敌方舰队,又在右前方发现了正在燃烧的最上号,志摩下令舰队右转发射鱼雷,结果在发射完以后,那智号重巡回头撞上了最上号,最上号左舷被撞出一个大洞,伤势更重.最上号上正忙于救火的官兵见着了不禁破口大骂"混帐!看不见着火的军舰么?!".

      志摩舰队在射完鱼雷五分钟后,一边放着烟雾一边撤退.奥登多夫舰日舰逃去,派出两艘巡洋舰和三艘驱逐舰前往追击,遇到了在海上挣扎的最上号,再给她一击,使得刚刚控制好的火势又在度复发.但是最上号脾气固执,历经战舰炮击,友舰冲撞,再加上这一记回马枪,仍不肯沉没.

       天亮了,恶梦尚未结束,美军机大批来袭,舰载爆击机和B-24大型轰炸机接踵而来,伤痕累累,处于弥留状态的最上号又再次面临死亡危机.在一阵猛烈的攻击后,最上号失去了航行能力.在自军鱼雷的面前咽下她最后一口气.

建造所        吴工厂

起工        昭和六年十月七日

下水        昭和九年三月十四日

竣工        昭和十年七月二十八日

排水量        1,1129吨

全长        200.6m

全幅        18.22m

速力        36.5节

航续力        14节/时8000浬

兵装        15.5cm60倍径主炮十五门

        12.7cm高角炮八门

        25mm机枪八挺

        13mm机枪四挺

        次发装填系统附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

        水侦三架,射出机二基

主炮换装

昭和十五年四月十二日主炮换装完了

换装后的要目

排水量        12400吨

全长        200.6m

全幅        20.51m

航续力        14节/时7463浬

速力        35节

兵装        20.3cm50倍径主炮十门

        12.7cm高角炮八门

        25mm机枪八挺

        13mm机枪四挺

        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

        水侦三机

        射出机二基

航空巡洋舰改装

昭和十八年四月三十日航空巡洋舰改装完了

换装后的要目

排水量        12200吨

全长        200.6m

全幅        20.51m

航续力        14节/时7700浬

速力        35节

兵装        20.3cm50倍径主炮六门

        12.7cm高角炮八门

        25mm机枪三十挺

        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

        水侦十一机

        射出机二基

丧失:昭和19年(1944)12月13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原本计划为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川名来命名,由来是位于庄内平原的最上川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曾尔章        (海兵44期)        昭和16.9.10

佐佐木静吾        (海兵45期)        昭和17.11.10

相德一郎        (海兵45期)        昭和18.4.14

藤间良        (海兵47期)        昭和19.4.10

 

 

三偎号

Mikuma

      重巡洋舰三隈号是最上级的二号舰,跟最上号同期建造.但是因为在建造的时候发现了舰体强度不足的问题,所以三隈号跟最上号在试航之后接受了大改装,使得实际的就役时间大幅的拖后.

      在昭和十二年(1937)伦敦军缩条约失效后,也就是所谓的无条约时代来临后,三威号跟姊妹舰三艘都将五座三连装十五点五厘米主炮塔换成五座连装二十厘米主炮塔而变成了重巡洋舰.从最上号跟三隈号拆下来的三连装炮塔被利用作为巨大战舰大和号跟武藏号的副炮.两艘战舰总共装用八座三连装十五点五厘米炮塔.

      太平洋战争开战时,三隈号跟三艘姊妹舰编成重巡洋舰第七战队,在栗田健男少将的带领下,隶属于小泽治三郎中将的南遣舰队,而陆续的参加了在南洋攻略战中的大大小小数场战役.其中值得一提的便是巴达维亚海战.

      昭和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夜间,重巡洋舰第七战队正担任日军爪哇岛攻略部队西路登陆船团的护航任务.却遭遇到美军重巡洋舰休斯顿号跟澳大利亚轻巡洋舰珀斯号,第七战队奋起抗敌,美军舰队势单力薄,根本不是四艘重巡洋舰的对手.结果双双被击沉。在海战中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件,由三隈号向休斯顿号发射的鱼雷航道走偏了,没有击中休斯顿号,但是日军的六十一厘米口径九三式氧气鱼雷,也就是令美军惊恐万分的"长矛"鱼雷,向来以射程超长著称,结果这几枚射偏了的鱼雷一路窜到日军登陆船团处,轰沉了四艘运输舰.其中还包括了陆军第十六军司令官今村均中将的座舰,害得他变成了落水狗.后来驱逐舰第五战队司令吉川中佐被推去向今村中将道歉,但是今村的参谋长悄悄的告诉他:"请回去吧,别张扬,中将以为是遭到美舰的鱼雷击中"结果日美两方的战斗纪录上都记载着那些鱼雷是美军休斯顿号发射的.在保罗.甘乃迪的著名大作-血战太平洋(Pacific Onslaught)里也写到:珀斯号和休斯顿号在万丹湾击败日军登陆部队后被击沉.

      如果说重巡洋舰最上号是一艘舰运强势,脾气固执的军舰的话,那三隈号就可以说是一艘倒霉歹运的军舰.昭和十七年(1942)五月二十八日,第七战队担任中途岛占领部队的护卫任务而由关岛基地出发.第七战队本来的任务是在登陆作战进行之前炮击中途岛,在凌晨两点时接续潜舰伊一六八号炮轰的任务,但是中途岛作战失败,四艘日军空母被送入海中,山本总司令也就取消了炮击的计划.栗田少将接到炮击任务取消的电报时,四艘最上级重巡只离中途岛约八十浬,但是却只能回头逃遁.舰队以二十八节的速度向西北驶去,旗舰熊野号位居舰列之首,后面跟着铃谷号,三隈号,而最上号居末,后面跟着两艘驱逐舰荒潮号跟朝潮号.凌晨两点十五分,熊野号发现右舷舰首前有一艘潜舰浮着,随即下令"左四十五度一齐回头".在最上号上,航海官山内正己少佐正在*作着这个紧急的动作,他看到前方的三隈号,觉得距离太大,于是就稍稍转向右转舵,但是一艘巨大的舰影却突然出现在眼前,他大吃一惊,赶紧下令"左满舵!....倒车!"但是已经太迟了,一阵剧烈的碰撞,最上号的舰首撞进了那艘船的左舷舰尾.原来山内当初看到的三隈号其实是排在纵队第二的铃谷号,而三隈号在转弯时位于较后面,结果最上号舰首损失了十二公尺,而三隈号只有一处油槽破裂.    最上号因为舰首被撞歪了,速度大减,只有十二节.栗田少将不愿耽误时间,因为天亮后他们将暴露于美军空中攻击之下,于是就留下两艘驱逐舰护航,自己则率领熊野号跟铃谷号疾速驶离去跟山本本队会合.早上六点三十分,美军水上侦察机发现了这两艘行进缓慢的重巡洋舰,随即派出战机追击.八点零八分,美军陆战队的SBD俯冲轰炸机开始攻击,虽然没有命中弹,但是一架报复式轰炸机在飞轰炸航路时起火,结果撞毁在三隈号的后炮塔上.这架勇敢的美机造成了三隈号的大火灾,火势延烧到轮机室的进气口,黑烟被吸下舱里,闷死了轮机室的人员.结果连三隈号也不得不以慢速前进.    但是三隈号的灾难尚未结束,当日中午十二点三十分,由美军航舰大黄蜂号起飞的二十六架俯冲轰炸机和八架战斗机以及由航舰企业号起飞的三十一架俯冲轰炸机,十二架战斗机和三架鱼雷攻击机杀到.第一次攻击中,三隈号的舰桥就被击中,舰长崎山释夫大佐重伤,由副舰长高木中佐代理作战.第二次攻击命中了五枚命中弹.最后引起了鱼雷库的爆炸.三隈号就如此痛苦的带着破裂扭曲的舰体在大火中缓缓沉入大海.

建造所        三菱长崎造船所

起工        昭和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下水        昭和九年五月三十一日

竣工        昭和十年八月二十九日

排水量        1,1129吨

全长        200.6m

全幅        18.22m

速力        36.5节

航续力        14节/时8000浬

兵装        15.5cm60倍径主炮十五门

        12.7cm高角炮八门

        25mm机枪八挺

        13mm机枪四挺

        次发装填系统附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

        水侦三架,射出机二基

主炮换装

昭和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主炮换装完了

换装后的要目

排水量        12400吨

全长        200.6m

全幅        20.51m

航续力        14节/时8000浬

速力        35节

兵装        20.3cm50倍径主炮十门

        12.7cm高角炮八门

        25mm机枪八挺

        13mm机枪四挺

        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

        水侦三机

        射出机二基

丧失:昭和17年(1942)6月7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原本计划为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川名来命名,由来是位于福冈县境内筑后川的上游-三隈川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崎山释夫        (海兵42期)        昭和15.11.1

 

 

铃谷号

Suzuya

      重巡洋舰铃谷号是最上级的三号舰,但是也有人称较晚建造的铃谷号,熊野号为铃谷级.为什么呢?因为最上级的前两艘-最上号跟三隈号,在公试运转时发现了复原性有问题(重心过高的问题)以及部分的舰体强度不够.这些问题的起因大概是因为搭载了过多的火炮而来.最上级搭载了十五点五厘米三连装炮塔共五座,虽然在外观上看起来仍很宽敞,但是在主炮试射的时候发现若是全炮门齐射,后座力太大,会使得舷侧的焊接部分的强度产生问题,所以最上级的前两艘都在试航后进入船坞进行大改造.而急遽的改变即将完工的铃谷号,熊野号的设计.所以这两艘在设计上跟前两艘不同,也有人称之为铃谷型.

      因为改良了最上级的缺点,使得铃谷号重量增加.对外发表的轻巡洋舰铃谷号重量是八千五百吨,但是实际上却超过了一万两千吨.此外,舰幅也比最上级来的宽.跟其它姊妹舰一样,在军缩条约失效后换装上二十点三厘米连装炮塔五座.而从四艘最上级换装下来的二十座三连装十五点五厘米炮塔该怎么办?日本海军预定要利用这些炮塔装设在四艘大和级巨大战舰上当副炮,每艘战舰装上四座,共用去十六座,而剩下的四座就运用在两艘新造的大淀级轻巡洋舰上,每艘两座.但事实上大和级战舰完工的只有两艘,三号舰信浓号被改造成航空母舰,而大淀级中只完成了大淀号,二号舰仁淀号没有造出来.

      太平洋战争开战时,铃谷号跟姊妹舰三艘一起组成重巡洋舰第七战队,隶属于小泽治三郎中将的南遣舰队,支持马来作战,并参加了巴达维亚海战,击沉美澳的轻重巡共两只.后来也参加了中途岛海战,隶属于近藤中将的攻略部队.在中途岛战后,损失了僚舰三隈号的第七战队被编入了新规西村祥治少将的第三舰队.连续参加了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东所罗门海战)以及南太平洋海战(圣克鲁兹海战).在南太平洋海战中,铃谷号跟熊野号跟随着空母翔鹤号,瑞鹤号出击,击沉了美军航舰大黄蜂号.此外,铃谷号也曾执行过对瓜达卡那尔岛亨得逊机场的夜间炮轰.

      到后来铃谷号参加了马里亚那大海战,隶属于由栗田健男中将指挥的第二舰队第七战队,第七战队包括了铃谷号,熊野号,以及利根级的两艘,而最上号则是因为被改造成航空巡洋舰,编入第二舰队替第二航空战队护航.铃谷号所在的第二舰队拥有战舰大和号等战舰四艘,重巡八艘的有力传统水面舰队,配备三艘轻型空母,作为机动部队的前卫队,而并非如同中途岛海战一样作为主力部队放在后面,这说明了日本海军作战思想上的转变。但是日本海军派出的四百架战机却遭到猎火鸡式的屠宰.

      铃谷号的最后征程是在莱特湾大海战中.铃谷号和熊野号同属于栗田舰队,而都能撑过西布雅海的空袭,最后终于到达命运的萨摩岛,发现了美军的空母群.栗田中将将这些空母群当作是美军正规大型空母群,但实际上这些只是担任护卫工作的塔飞三号轻空母群.栗田一发现敌航舰,马上就下令正处于防空环型阵的舰队杀过去,结果,因为队形散乱,天候不佳,再加上美军战机起飞攻击,以及美军驱逐舰视死如归的勇敢攻击,日军只击沉了甘比亚湾号轻型航舰以及三艘驱逐舰,却损失了四艘重巡洋舰和三艘驱逐舰.铃谷号因为中了数枚至近弹而陷入航行不能的惨状,后来遭受美军战机三十架的攻击,引爆了正在装填中的鱼雷,发生大爆炸,引发了全舰的火灾,最后由己方的鱼雷带入海底安息.

建造所        横须贺工厂

起工        昭和八年十二月十一日

下水        昭和九年五月三十一日

竣工        昭和十二年十月三十一日

排水量        1,2000吨

全长        200.6m

全幅        20.2m

速力        35节

航续力        14节/时8000浬

兵装        15.5cm60倍径主炮十五门

        12.7cm高角炮八门

        25mm机枪八挺

        13mm机枪四挺

        次发装填系统附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

        水侦三架,射出机二基

主炮换装

昭和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主炮换装完了

换装后的要目

排水量        12400吨

全长        200.6m

全幅        20.2m

航续力        14节/时8000浬

速力        35节

兵装        20.3cm50倍径主炮十门

        12.7cm高角炮八门

        25mm机枪八挺

        13mm机枪四挺

        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

        水侦三机

        射出机二基

丧失:昭和19年(1944)10月25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原本计划为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川名来命名,由来是位于桦太岛(今日的库页岛)中部向南流的铃谷川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木村昌福        (海兵41期)        昭和15.10.15

大野竹二        (海兵44期)        昭和17.11.24

高桥雄次        (海兵44期)        昭和18.9.4

寺冈正雄        (海兵46期)        昭和19.8.29

 

 

熊野号

Kumano

  重巡洋舰熊野号是重巡洋舰最上级的四号舰,如果细分的话也算是重巡铃谷型的第二艘。在四艘最上级的三四号舰铃谷号和本舰熊野号开工的时候,发生了震惊全日本的友鹤事件,所以这两艘正准备建造的重巡洋舰就得以重新修改建造图,以改正复原性上的缺失。在完成前,又爆发了第四舰队事件,所以这两艘重巡又加强了船体强度。另外,铃谷级的锅炉配置也跟最上级有所不同。

  重巡洋舰熊野号也跟他的姊妹舰一样,是以轻巡洋舰的姿态竣工,而在进入无条约时代后,就换装了20.3公分的连装炮塔,成为名符其实的重巡洋舰。但是,事实上原本采用的15.5公分三连装炮塔是一款十分优秀的炮塔,长度达六十倍径,超过各国惯用的15.5公分舰炮许多,虽然在穿甲力上略输20.3公分炮一截,但是也不会相差太多,在两万米时,这种15.5公分60倍径炮的贯穿力是100mm装甲板,而20.3公分炮的贯穿力则是125mm。在射速上,这门炮的威力就得以展现,以改装后的最上级装备10门20.3公分来算,每分钟能击发30发炮弹,但是如果像原来装备15.5公分炮15门,每分钟则能击发75发炮弹。加上炮弹散布性能和*作性能都十分优秀,让许多炮术研究者在本级舰换装20.3公分炮时都感到十分可惜。

  熊野号在太平洋战争开战之初,与其它三艘姊妹舰编成巡洋舰第七战队,隶属于小泽治三郎中将的南遣舰队。战争初期他随着南遣舰队支持了南洋的大小攻略作战,如马来登陆战、巨港攻略战、爪哇攻略战、北苏门达腊攻略战等。昭和十七年(1942)3月5日,熊野号进入新加坡整备,并在3月9日随舰队出击,支持安达曼群岛攻略战,并在随后进入孟加拉湾进行通商破坏战,击沉商船多只,在这个时候日本海军的机动部队也进入印度洋,获得了辉煌的战果。

  在印度洋作战之后,熊野号回到本土进行整修,并在5月4日完成,随即准备参加对于中途岛的攻略作战。在中途岛海战中,熊野号隶属于近藤信竹中将的攻略部队,并担任其中支持部队栗田健男少将的旗舰,统领其它三艘姊妹舰支持作战。在四艘日本航舰惨遭击沉后,栗田本来受山本长官之命,于夜间接近中途岛并炮轰之,但却半途收回,没想到在这时候旗舰熊野号突然发现美军潜舰,一时阵势大乱,发生了悲惨的碰撞事件,最上号与三隈号相撞,损失严重。栗田少将只好留这两艘受伤的重巡,自己率领熊野号向西方遁去。结果第二天三隈号被美机击沉,最上号也受到攻击,几乎变成废舰。

  1942年8月,熊野号在回国整备后又再度出击,这次他被编排在新成立以航舰为主的第三舰队中,跟姊妹舰铃谷号一起编成第七战队,担任空母的护卫任务。8月24日,他随舰队参加了第二次所罗门海战(美方称东所罗门海战),虽然在航舰战斗上日军并未获得什么战果,而且还损失轻航舰龙骧号,但是总算是把登陆部队陆军川口支队的4500人送上了瓜达卡纳尔岛。之后,他也随空母部队参加了南太平洋海战(美方称圣塔克鲁兹海战),但是这次第七战队被拆散,熊野号被派作航舰的近卫舰,而铃谷号则是与两艘高速战舰编组,担任前卫工作。在这场作战中日军击沉了美国航舰大黄蜂号并重创企业号,但是自己的战机及飞行员却受损严重。

  1942年底一直到1943年中,熊野号除了一度回航本土进行维修以外,都在西南太平洋地区执行护航及运送的任务。1943年7月20日,熊野号在从腊包尔往寇隆班加拉航行中遭受到美国鱼雷机的攻击,右舷后部中雷一枚,随即返回腊包尔进行应急修理,然后经土鲁克一路回到本土完成修理工作。9月4日,熊野号在吴工厂完成修理作业,随即返回前线,在中太平洋一带巡逻。12月26日,熊野号从土鲁克岛出发,准备替一批船团护航至卡比延,但在发现美军战机后即回航,直到31日才到达卡比延。接下来,熊野号多在土鲁克─帛琉一带进行训练及巡逻,并在1944年2月进入新加坡的林加泊地,并一直待在那里进行训练。

  1944年5月,熊野号随舰队从林加泊地出击,在塔威塔威待机,并于6月19日参加了马里雅那海战。在这场海战中,熊野号与姊妹舰铃谷号、利根型重巡的利根号和筑摩号编成第七战队,在白石万隆少将的率领下隶属于栗田健男中将的第二舰队,担任航舰部队的前卫任务,该舰队亦包括了战舰大和号以及武藏号,是一只十分有力的舰队。但是,有在强的水面舰艇,空中作战一但失败也只有急速逃离战场的份,在小泽机动部队攻击队惨遭全灭,只剩下空空的空母向西逃回后,熊野号也回到了日本本土。

    1944年7月,熊野号再度从日本本土启航至林加泊地待机。10月18日,他从林加出击,并在文莱加入了前往莱特湾征讨美军的栗田舰队,同属于跟马里雅那海战中一样编制的第七战队,并担任旗舰,第七战队隶属于铃木义尾中将率领的第一游击部队第二部队,该部队以战舰金刚号等为主,与栗田直率、拥有战舰大和号等的第一部队一同穿过了菲律宾中部的西布扬海,在那里他们遭受到美军战机猛烈的攻击。但是熊野号在西布扬海战中并未受伤,并随舰队参加了萨摩岛海战。10月25日,栗田舰队在萨摩岛附近突然发现美国航舰,随即全速追击,但是在美军驱逐舰拼死护卫以及空中敌机威胁始终无法消除的情形下,战果与自身强大的兵力不成比例。在追击战中,熊野号舰首中了一枚敌军驱逐舰施放的鱼雷,造成舰首切断的惨况。后来栗田舰队突然回航,熊野号也只能拖着损失舰首的舰身,以12节的速度慢慢逃回。

  在熊野号经过圣贝迪诺海峡时曾遭到敌机攻击,在10月26日,经过民多罗岛南方的时候又遭受美军机攻击,舰桥左舷下部和烟囱附近命中三枚炸弹,炸烂了他的烟囱,并让他的速度又降到只有10节。在到达马尼拉后,熊野号进行了轮机的应急修理,但是由于舰首遭切断,航行阻力极大,他的速度也只提升到十五节。

  1944年11月5日,熊野号在重巡洋舰青叶号及几艘海防舰的陪伴下,护卫六艘商船从马尼拉航行至高雄。6日,熊野号在行经菲律宾的圣塔克路兹(并非南太平洋的圣塔克鲁兹,而是位于菲律宾的同名地名,北纬16度、东经120度左右)时遭受美军潜舰的伏击,一枚鱼雷击中已经希巴烂的舰首,造成第一炮塔以前完全切断,一枚鱼雷则是击中了动力舱,造成熊野号失去航行能力。身受重伤的熊野号只好由商船拖曳,在努力了二十个小时后进入了圣塔克路兹港,在港中经过舰员死命的修复,一度恢复了自力航行六节的速度。

  但是,11月25日大批美机攻击圣塔克路兹,熊野号遭受约三十架的美军战机集中攻击,命中炸弹四枚、鱼雷五枚,终于沉没在港里。从莱特湾海战中第一次受到驱逐舰雷击以来,熊野号总共承受了八枚鱼雷、十枚炸弹,以十分痛苦的方式,满身疮痍的沉没。

建造所        神户川崎造船所

起工        昭和九年四月五日

下水        昭和十一年十月十五日

竣工        昭和十二年十月三十一日

排水量        1,2000吨

全长        200.6m

全幅        20.2m

速力        35节

航续力        14节/时8000浬

兵装        15.5cm60倍径主炮十五门

        12.7cm高角炮八门

        25mm机枪八挺

        13mm机枪四挺

        次发装填系统附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

        水侦三架,射出机二基

主炮换装

昭和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主炮换装完了

换装后的要目

排水量        12400吨

全长        200.6m

全幅        20.2m

航续力        14节/时8000浬

速力        35节

兵装        20.3cm50倍径主炮十门

        12.7cm高角炮八门

        25mm机枪八挺

        13mm机枪四挺

        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

        水侦三机

        射出机二基

丧失:昭和19年(1944)11月25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原本计划为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川名来命名,由来是位于纪伊半岛,注入熊野滩的熊野川.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田中菊松        (海兵43期)        昭和16.5.24

藤田俊造        (海兵42期)        昭和18.2.17

人见铮一郎        (海兵47期)        昭和19.3.29

 

 

利根级重巡洋舰

Tone Class

利根级共2艘,分别是利根号和筑摩号

利根号

Tone

      重巡洋舰利根号跟筑摩号是日本海军最后建造完成的重巡洋舰,但是依照他们的名字来说,应该是属于轻巡洋舰的名字,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其实,利根级重巡洋舰在计划阶段是一艘项最上级轻巡洋舰一样搭载十五点五厘米三连装主炮的轻巡洋舰.在伦敦海军军缩条约的限制下,日本海军计划建造四艘最上级轻巡洋舰,但是依据有关轻巡洋舰方面的条约限制,日本还剩下一万六千九百五十五吨的剩余可造舰吨数,于是就决定建造两艘比最上级还来的小的轻巡洋舰,最上级公布的排水量是八千五百吨,而预定建造的轻巡洋舰的排水量则是八千四百五十吨.

      当然,最上级和利根级的吨数都不只如此,还大大的超出许多,这只是日本海军精心营造的一个骗局.最上级建造出来以后装上了条约规定的十五点五厘米主炮,但是没两年等到无条约时代来临后就换上二十点三厘米主炮,升格为重巡洋舰.而利根级的两艘在船体下水之后就迎接了无条约时代,所以是装备着二十点三厘米主炮,以重巡洋舰的姿态竣工的.以轻巡洋舰法则命名,而以重巡洋舰姿态竣工的巡洋舰,在日本海军来说还有一艘加古号.

      利根级拥有着十分罕见的舰容,全部的主炮都位于前部,而后部则布置了宽敞的水上飞机作业空间.日本海军在建造途中要求加强利根级的水侦搭载能力,以便跟随舰队作战,充当舰队的耳目.于是利根级就放弃了传统的火力布置构型,将全部的主炮都放到了舰桥之前,而将船身后部装备成水上机作业的场所.日本海军自从妙高号以来建造的十二艘重巡洋舰都装备了五座二十点三厘米连装炮塔,而利根级则是放弃了一座炮塔以增加空间来搭载水上侦察机,这使得利根号能搭载六架水上机,比以往的重巡洋舰都多上一倍.

      重巡洋舰利根号在竣工完毕以后的三年就爆发了太平洋战争.跟姊妹舰筑摩号一起构成了重巡洋舰第八战队,隶属于第二舰队.两舰跟随着南云机动部队参加了偷袭珍珠港的行列.因为拥有特殊的能力,所以两舰在大战中多半都跟随着空母机动部队,执行护卫、侦查的任务.在珍珠港大捷之后,利根号参加了威克岛的攻略作战,然后越过了赤道,跟随空母群袭击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

      关于利根号的话题中,最熟为人知的,就是中途岛之役中,那要命的三十分钟故障,和那架有名的"利根号第四号侦察机".昭和十七年(1942)六月,山本五十六长官带着几乎是半个日本海军,向中途岛杀去.在主力舰队前方,正是意气风发的南云机动部队,他们负责消灭中途岛上的部队,也负责消灭任何一支出现的美军舰队-尤其是那剩余的几艘美军航舰.但是日军完全不知道美军已经破解了他们的密码,现在美军对于日军的一举一动已经有了透彻的了解.日军的战略是先攻击中途岛,以引出停泊在珍珠港的美军航舰加以消灭,但是日军哪里想得到美军舰队已经在中途岛严阵以待。 虽然如此,但是南云舰队仍在六月五日早上四点三十分放出了七架侦察机去搜查美军舰队的存在与否.其中最慢起飞的一架,就是重巡洋舰利根号搭载的利根号第四号水上侦察机.为什么是最后一艘起飞的呢?当时重巡洋舰利根号奉命弹射两架-一号跟四号-两架水上侦察机起飞,但是因为弹射器故障,所以整整迟了半个小时才将第四号侦察机弹射出发.起飞的时候已经是早上五点钟了。南云舰队在这一天早上放出机队去攻击中途岛基地,但是因为美军早已知晓日军将来袭,所以日军攻击队吃了个空城计,没能将中途岛的航空兵力摧毁.带领攻击队的友永大尉回电旗舰赤城号要求进行第二次攻击.这时南云手中仍握有一支具有相当攻击力的机队,预备在发现美军舰队时能在第一时间出击.但是现在看起来中途岛的航空兵力尚未被彻底摧毁,南云这时陷入了两难的地步,侦察机关于美舰队的消息却迟迟未回报.结果,南云下令攻击机队换装对陆爆击用武装.就在这时,利根号第四号侦察机才传来接敌报告-发现美军航舰部队。但是此时机队已经换装对陆作战用的装备,要出发攻击美军舰队还要换上鱼雷跟穿甲弹才行,结果,在一阵忙乱中,美军又一波的攻击队在此时杀到.结果,三艘珍贵的空母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报销了,而第四艘-飞龙号也在奋战之后于隔日沉没,日军在这次大战中可说惨败而归.华德劳特写的"难以置信的胜利-中途岛之战"中写到:"如果南云忠一哲学家的成分较多,他或许会想到是命运要利根号的侦察机比预定计划落后了半小时;如果弹射器没有故障-如果飞机能实时起飞-他就会在友永要求对中途岛在度攻击以前,就晓得这支美国舰队,那么毫不踌躇,他的行动方案就是:立即攻击敌舰".

      已经发生的事是无法挽救回来的,或许是天注定要日本在此役失败.利根号在中途岛大惨败之后,编入了新规的第三舰队,仍跟着南云机动部队四处征战,历经了第二次所罗门海战(美方称东所罗门海战)和南太平洋海战(美称圣克鲁兹海战).在之后的马里亚那海战中,利根号并没有跟主力空母群-在当时是小泽舰队-编组,而是编于拥有战舰大和号以下四艘战舰八艘重巡以及三艘轻空母的前卫队.因为马里亚那海战是以小泽精心策划的航距外攻击为计划,而前卫队的任务即是吸引美军注意力以及侦查敌军动向,而重巡第七战队因为损失队员舰一艘而被拆散重组,其中两艘最上级重巡跟利根号、筑摩号重新组成第七战队.

      马里亚那海战在一片悲惨的气息之中结束,攻击队遭受击机围剿,几近全灭.日军此时已经在太平洋上失去有利的决战机会.最后,利根号也参加了绝望的莱特湾海战.告别了相伴已久的机动部队,利根号被编到栗田舰队之中.在萨马岛海战中,发现了敌机动部队的栗田舰队大举发动攻击,因为事出突然,整个舰队以极为混乱的状态冲入敌阵,各舰以近似单独战斗的情形进入作战状态.利根号一马当先,冲到极为深入的地步,将美舰往西南方赶去,切断了美舰的退路,给栗田造就了极佳的攻击机会,但是由于场面混乱,作战行动完全无法统合.结果,僚舰筑摩号被击沉,而利根号也受了重伤,最后带着伤势回到内地疗伤.

      但是在莱特湾海战之后,日本海军已经无力再战.利根号也就这样停泊在母港吴港里,最后在昭和二十年(1945)三月十九日和七月二十八日的大空袭中沉没着底,就以这样的姿态迎接战争的结束.

建造所        三菱长崎造船所

起工        昭和九年十二月一日

下水        昭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竣工        昭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基准排水量        1,1213吨

公试排水量        1,4070吨

全长        201.6m

全幅        19.4m

速力        35节

航续力        18节/时8000浬

兵装        20.3cm50倍径主炮八门

        12.7cm高角炮八门

        25mm机枪十二挺

        次发装填系统附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

        水侦六架

        射出机二基

丧失:昭和20年(1945)7月28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原本计划为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川名来命名,由来是由群马县流到千叶县铫子的利根川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冈田为次        (海兵45期)        昭和16.9.10

兄部勇次        (海兵45期)        昭和17.7.14

黛治夫        (海兵47期)        昭和18.12.1

冈田有作        (海兵47期)        昭和20.1.6

图片:美机轰炸下的利根,注意前后部的伪装网

 

 

筑摩号

Chikuma

      利根级重巡洋舰拥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外观。其全部火炮配置在前部,而后部则布置成水上飞机作业区。这在当时是相当前卫的。日本海军中拥有类似设计的还有大淀级轻巡。这种配置方法的好处在于能够大幅增加水上飞机的搭载量,并使飞机的起飞作业更加方便。此外还可以避免主炮发射产生的火焰和烟尘对飞机的影响。

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筑摩号和它的姐妹舰利根号共同组成第8重巡洋舰战队。由于其独特的性能,两舰一直陪伴机动舰队行动,先后参加了空袭珍珠港、威克岛攻略、空袭达尔文港及印度洋海战等。在中途岛作战中,筑摩号没有受损,后来加入第3舰队,参加了南太平洋海战(圣塔克鲁兹海战)。该战役中筑摩受到美国舰载机的攻击而受损。修复后于1943年到达土鲁克支援作战,并在腊包尔附近受到美国飞机攻击再度受伤。

马里亚那海战中筑摩和利根一起编入第二舰队。后来随舰队在新加坡的林加锚地进行整训。筑摩号的最后一战是莱特湾海战,他被编入粟田的舰队,经西布扬海杀入莱特湾。在10月25日的萨摩岛海战中,筑摩号的舰尾被航空鱼雷击中,造成舵机损坏,舰尾下沉。最后在日军撤退时因无法航行而自沉。

制造所          三菱长崎造船所

开工             昭和十年十月一日

下水             昭和十三年三月十九日

完工             昭和十四年五月二十日

基准排水量    11213吨

公试排水量    14070吨

全长             200.6M

舰宽             19.4M

速度             35节

续航力          18节时8000海里

武器             203毫米50倍径主炮8门

                   127毫米高射炮8门

                   25毫米机炮12门

                   610毫米鱼雷发射管12门

                   水侦6架

                   弹射器2座

丧失:昭和19年(1944年)10月25日

舰名由来:因为原本计划为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川名命名。筑摩川是信浓川在长野县境内的名称。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古村启藏   (海兵45期)   昭和16.8.11

荒木传      (海兵46期)   昭和17.11.10

重永主计   (海兵46期)   昭和18.1.20

则满宰次   (海兵46期)   昭和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