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多媒体报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7:06:17
“5684”开创安全生产新局面
点多、面广、战线长、环境恶劣,高度流动、高度分散、且跨行业作业的四川省地矿局及31个下属单位,近三年来,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目标任务,2007年,全局范围内未发生一起死伤人的责任事故,创历史最好水平,被评为四川省省属重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得到了省政府的表彰。全省地矿局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三年大变,他们的经验是什么?
致胜法宝“5684”
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打乱了人们平静的生活。在这次大地震中,省地矿局下辖的30个地勘单位有2/3的生活基地处于这次地震区域,地震造成该局直接经济损失近2亿元。
从2008年5月14日开始,省地矿局利用专业优势,集中30多名地质遥感技术人员,连续3昼夜奋战,解译重灾区航片430张,解译面积8600平方公里,完成了紫坪铺电站—汶川段公路、汶川—茂县段公路及北川县唐家堵灾情、平武县城灾情、茂县遥感解译图等,为各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提供了科学、安全的决策依据。
与此同时,省地矿局成立以副局长范崇荣为组长的抗震救灾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华地公司、省地勘院、四川地调院等10个单位265名技术骨干,冒着险情不断等各种危险,分赴北川、汶川等12个重灾县市,开展地质灾害巡查、技术指导和22个县的临时安置点地灾危险性评估。4天时间共巡查排查隐患点1525个;完成1576个临时安置点、754个永久安置点的危险性评估工作,拟安置点28万余户、366所学校、122.9万人。
在近3个月的抢险救灾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过程中,整个省地矿系统杜绝了次生灾害的发生,没有发生一起伤亡事故。谈起这些,副局长范崇荣说:这都得益于认真贯彻落实局安全生产总体构想和“5684”安全生产工作思路。
“5684”的思路内涵丰富
四川省地矿局所属各单位均属于安全生产的高危行业,2003年—2005年,全局安全事故居高不下,2004年还突破了省下达的控制指标。2006年初,为了扭转安全生产工作的被动局面,省地矿局把安全生产列为构建和谐地矿的重要切入点,提出了全局安全生产总体构想和“5684”安全生产工作思路。
“5684”安全生产工作思路的具体内涵是:
处理好“五种关系”,即:安全与危险并存的关系、安全与生产统一的关系、安全与质量同步的关系、安全与速度互相促进的关系、安全与效益同在的关系。
做到“六个坚持”,即:坚持管生产同时管安全、坚持目标管理、坚持预防为主、坚持细节管理、坚持过程控制、坚持持续改进。
经常性地开展“八大检查”:查思想、查制度、查设备、查设施、查培训教育、查操守行为、查防护用品使用、查事故处理。
始终如一地把握好“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员工及责任人不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隐患不整改不放过、事故责任人不处理不放过。
范崇荣说:他们要求每个下属单位认真抓好 “八大检查”,按照国家《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暂行规定》的要求,以隐患排查治理作为落实预防为主、遏制安全事故的切入点,在深入开展隐患治理工作的基础上,着眼长远,集中力量、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力度,排查和消除隐患,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牢固树立起“治理一宗隐患等于防范一起事故”的理念;将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和经常化,各单位结合实际,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隐患有奖举报、隐患挂牌督办等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数据库;与此同时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既组织专家参与,更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从业人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积极组织他们全面细致地查找身边各种事故隐患,积极主动地参与隐患治理;隐患排查认真仔细,不留盲区和死角,做到隐患不遗漏,事故苗头不放过;整治工作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并认真做好“交叉查”、“回头查”。
落实安全不能有丝毫犹豫
范崇荣说,他们对安全事故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有一个正确的界定。所谓偶然,是指该单位长期以来安全工作依照法律、法规做了大量必要的投入,在某个过程中,因作业人员的个别偏差和环境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的一般性伤亡事故。所谓必然,是指单位长期忽视安全工作,制度欠缺,监管机构形同虚设,安全措施不到位,如此情景下,不发生事故是偶然,发生事故则是必然。
为此,该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局安全生产总体构想和“5684”安全生产工作思路,强化目标管理,深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局属31个单位均建立了局、队、二级实体(项目)、班组和个人五级安全责任体系,做到了安全责任全覆盖,安全任务量化落实;该局依照法律法规和省政府的有关决定,理顺安全监管体制,建立健全安全监管队伍,恢复了技术安全处,并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使安全管理回归到以技术为支撑的轨道。局下属从事矿山、地质工程施工的单位不仅成立了独立的技术安全机构,主要实体还成立了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重点工程项目配备了专职安全员。随着《四川省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四川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规定》及“一岗双责”的贯彻落实,2007年该局又进一步明确了行政一把手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通过几年的努力,该局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各职能部门及责任人齐心协力共同抓的强有力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形成安全生产工作管理的新格局。
推进安全质量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长期以来,在地质灾害治理决策方面(包括应急抢险),该局与基层地勘单位华地公司、省勘院、矿产公司、区调队、省勘院、川西北队、四0三队、109队等,坚持对重点项目进行全过程监控,专家组多次深入施工现场办公,做好施工项目,尤其是边坡和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安全风险的动态评估评价,并对项目的危险源进行科学、系统地辨识,主要危险源上墙、挂牌明示;各基层单位更加重视事故预警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对已经实施的项目,局、队齐心协力,强化措施,确保这些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杜绝了较大以上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与此同时,他们在一、二级应急救援体系基础上加紧建立并完善了三级(项目、现场)应急救援体系,强化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的完善与演练,加强项目和班组安全质量规范化、标准化工作的管理。
3年来,他们不断加强项目和班组安全质量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如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标准化、场地标准化、操作行为标准化、着装标准化等等,做好灾后恢复生产的安全工作。与此同时该局在部分有条件的单位积极稳妥推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着力避免认证走形式,克服“两张皮”现象,保证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运行的有效性。一些项目还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与HSE管理模式相结合,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让“5684”管理模式叫响全川
3年来,省地矿局采取7条措施贯彻落实“5684”安全工作思路,实现构建“和谐地勘”的要求,逐步建立起具有地勘特色的安全文化,最终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现代安全管理机制,扭转了全局安全生产工作被动局面。去年11月24日,省安监局副局长苏国超在听了他们的介绍后认为,这七条经验简明易学好操作,要让“5684”这种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叫响全川。
思想认识警钟长鸣。该局要求各级领导必须对全局安全生产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坚持安全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全局总体战略,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对此局党委对安全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表明落实安全发展观的历史责任感和坚定的决心。
制度保证严密有效。该局制定的安全生产制度,容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建设、监管体制、教育制度、安措经费制度、应急预案以及一系列有利于安全生产的政策规定;强调“细节决定成败”,要求全过程、各方位、各环节、各细节无缝隙、无疏漏;坚持贯彻“五级”责任制度,积极吸收先进经验和科学方法,真正把预防为主落到实处,倡导建立OHSMS体系,把其先进的管理模式切实运行到生产过程中,不断防范和化解安全风险。
技术支撑坚强有力。近3年该局每年用于安全生产的经费达5000多万元,各单位、各项目、各实体都按要求提取安全费用,并做到专款专用;借鉴和吸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模式,不断探索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安全技术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技术规范,重点在矿山作业、工勘施工、灾害和边坡治理这些高危作业的技术规程方面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在技术规范上不留有空白,同时在重点工程和项目从设计到施工等工艺环节上,大力推广安全防范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从工艺流程上实现了本质安全。
安全教育持之以恒。他们首先是依法对“三证人员”(单位负责人、安监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全面通过省有关部门的考核持证上岗,同时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地对一线作业人员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岗前及日常教育培训。该局还有计划地进行在岗技安专职人员的大专学历和大升本及研究生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强专职人员的素质教育培养,建立起一支作风正派,业务精良的技术安全队伍。
监督检查严格细致。抓安全检查不流于形式,在严和细上下功夫;在每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中,该局都要组织领导与专家开展多层面交叉检查,防微杜渐,确保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监督只盯着“烟头问题”,检查变成观看,监督效力微乎其微的华而不实的现象。
严肃认真事故处理。他们坚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查处各种级别的生产安全事故。凡发生死亡事故,他们坚持实行一票否决,不仅依法接受政府职能部门的查处,同时本局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行政责任,决不护短。同时做到举一反三,警钟长鸣。
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该局党委、行政、工会组织对安全生产工作十分重视,在全局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职能部门及责任人齐心协力共同抓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他们还借助省安监职能部门以及社会中介组织的力量,形成内外合力最大化,不断创新,勇于探索,依靠各方面的共同参与,保障安全发展。
范崇荣副局长说: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永远也没有终点。省地矿局及所属各单位将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不断开创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