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〇后的困惑和机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7:14:04
七〇后的困惑和机遇(2009-08-18 00:58:12) 标签:七〇后 八〇后 自有标准 国际惯例 商业精英 财经  分类:经济

    “七〇后”是指现今30—40岁的一批人。当“八〇后”、“九〇后”频频亮相的时候,“七〇后”像一个被人遗忘的群体。我的不少朋友都是“七〇后”,前一阵,他们中的一位到我家来聊天,说起这个话题。他说,现在的“七〇后”普遍有一种焦虑和困惑,具体表现为,他们对自己的事业缺乏方向感,正值年富力强的时候,却有浑身力气无处使的感觉。我的这位朋友是商界人士,我们的谈话内容主要在商业领域。
    七〇后之所以重要,因为这些人很多都事业初步有成,不久的将来,他们很可能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但是,他们面对当今社会,面对他们自身,产生了困惑和焦虑,事实上就是对个人前途的不确定感,这种不确定感的深层含义,实际上是对国家经济前途的困惑。
    我对我这位朋友说,分析一下在你之前,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商界英雄的人物,大概对你自己的判断会有好处。如今的中国,成功的商业人士,一般都是五〇、六〇的人物。从他们“成功”的领域看,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房地产,二是IT,三是金融。这三个领域简称“房信金”,其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是近几十年向国外学习的结果。如今,在国际经济领域,这三个方面都出了问题,因此,中国目前在在三个领域的商业精英也遭到不少批评。我认为,“七〇后”未来出现的商业英雄,将较少出现在这三个领域,即使在这三个“舶来”领域出现,其行为方式,必然要与已经功成名就的那些“精英”有很大的不同,要从根本上改变当今商业精英囫囵吞枣、快速暴富的成功模式。否则,中国的经济很难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其实,与上述三个领域同时获得发展的,还有很大一批人并不都在玩“房信金”,他们中不少人在从事着制造业等其他实业,只不过,与“房信金”的成功精英相比,他们远没有那么出风头,远没有那么高的知名度。但是,他们要比“房信金”的精英们更踏实。我认为,“七〇后”真正的商业精英,将产生于这个领域。这并不等于说“七〇后”的商业精英要排斥“房信金”。我举一个例子。我与一位“五〇后”的上市公司老板,有很浅的交情,我不太看得起他。他从炒股票起家,买下了一家国营陶瓷企业。但是,他没有在这家陶瓷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换代、企业经营等方面有过多少投入,他只是把这个陶瓷企业当成股市坐庄的概念,炒作股价,玩弄股民,自己发财。我对我的这位朋友假设性地说,如果有朝一日你的实力足够买下这家陶瓷企业的大部分股权,你应该做的是,从核心部分开始壮大中国的陶瓷企业,以一千年的历史优势,提高中国陶瓷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并创造中国陶瓷的独特产品和品牌,让中国陶瓷再次成为世界一流品质的象征。放眼全世界,只有中国有条件、有资格做到这一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不需要拒绝金融手段,只是要明确,金融到底是为了干什么。
    再比方说,从事电视工作这么多年,我对某件事情一直耿耿于怀。电视行业的专业产品,几乎清一色都是日本产品,日本实际上已经垄断了电视专业产品的市场。以科研技术的水平来说,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难道研制不出技术质量不亚于日本的电视专业产品?我不相信。因此,我认为,这是发达国家瓜分国际市场的垄断分配行为。胶片领域更是一个典型,全世界只有美国和日本两大胶片品牌,原先德国还有一个,基本上退出了竞争。实际上就是发达国家在各个商业领域,按照分配原则,分别垄断,避免竞争,这是富国俱乐部的默契。中国未来要做的事情,就是打破这种垄断。而打破这一垄断的最佳办法,就是建立中国自己的技术标准。目前,在手机领域,中国已开始这么做,但遭到很大的阻力。中国自身的标准被很多资用文人描绘得一塌糊涂。然而,我认为,建立中国自身技术标准的做法,必须坚持下去。
    还是以电视专业产品为例,中国自己研制开发电视专业产品完全有可能,中国国内几千家电视台,已经保证了中国自身电视产品的潜在市场,这一点是所有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因为他们的本国市场太小。只要中国有了完全属于自身知识产权的电视专业产品,然后,以政府的行政手段规定,在中国销售的一切电视专业产品,都必须符合中国的技术标准,就此一项,就可以给奄奄一息的日本经济以痛击。加上中国产品的质量保证和价格低廉,中国自有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欠发达国家的潜在市场,中国制造才能真正所向无敌。家用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电产品,中国已经初步做到了这一点,在其他高端领域,中国未来也应该做到。
    再比如说,国外农产品对中国农民的威胁很大,我们目前对付国外农产品竞争的手段,就是像美国一样搞规模化生产,集约化加工。说实话,在沿袭美国方式的道路上,中国很难胜过美国,中国应该另辟蹊径。前几年,日本为在本国销售的农产品制定了全世界最严格的质量标准,某种程度上就是保护本国农产品的技术壁垒。这种方式应该成为中国今后保护本国市场的重要借鉴。我认为,中国就应该明确规定,限制所有转基因农产品的销售,美国政府不同意在商品上注明转基因食品,中国就应该反其道而行之,用行政手段规定,所有转基因食品必须注明。只此一项,中国广大的农民,就可以减少对美国农产品的惧怕。中国必须意识到,巨大的国内市场,是我们最有力的资源之一,用中国特色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来保护中国国内市场,将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出路。
    这种思路在五〇后、六〇后那里很难产生。这批人都有特殊的个人经历,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崇拜,已经难以改变。西方搞了一个ISO系列,中国人就忙不迭地交钱,要求达标。对于“七〇后”来说,崇洋媚外的心理会少一些。在ISO之类的问题上,我认为“七〇后”应该建立这样的思维:与其按照外国标准搞一个ISO系列,还不如中国自己搞一个标准。虽然在起始阶段,我们为了进入世界市场,不得不加入外国标准,但是,未来很明显,这种态势已经开始转换,外国纷纷要求进入中国市场。那么,为了保护中国国内市场这个最重要的资源,中国应该尽量排除外国的干扰,为自己的国内市场,独立自主地建立行业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这些标准来自于中国的现实,来自于中国企业。它首先是为了保护自己,下一步的目标,就是把中国的标准变成世界的标准。当年,中国的陶瓷、茶叶、丝绸行销全世界,其实就是中国在全世界建立了这些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标准。直到英国人将标准掌握到他们手里,中国的这些产品才在世界市场上萧条下去。
    如果说,古代中国人是无意识地把自己的产品标准变成了世界标准,那么,现代中国人所需要做的就是,在西方法律体系框架内,有意识地在中国的优势行业,建立中国独特的产品和质量标准,并树立长远的目标,把这些中国标准最终变成世界标准。发达国家为了轻松赚钱,把制造业转移出本土,其实正好给了中国一个机会。有人说,世界上还有劳动力更廉价的地方,未来国际资本还会转移。对此我要说,只要中国强大的制造业牢固建立起自己的标准,根本不用担心这种转移。要实现这一点,“七〇后”企业家正当其时,借助金融手段,调节行业力量,统合行业资源,借助国家行政力量,早日实现中国优势行业自身技术标准的出现。这是中国制造的未来。这样一个伟业,远远超过靠金融概念搞出的十个涨停板。
    保护国内市场要靠国内企业团结起来,共同合作,形成国内自己的标准。进军国际市场则要靠真正的自主品牌。比方说汽车,中国国内绝大多数汽车都是外国品牌,汽车合资企业已经规定了这些汽车只能在中国销售,因此,中国生产的汽车即使价格低廉,也很难销售到海外。只有李书福这样的汽车企业可以躲开外国资本套在中国汽车工业脖子上的枷锁,可以将中国低价的汽车买到本土之外。这里的关键就是自主品牌。中国需要更多像李书福这样有骨气的企业家,而不应该和国外汽车资本、资用文人一起,打压李书福。中国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像李书福这样自主品牌企业。
    除了国内和国际市场,即便面对金融市场,中国也应该有充分的自信,建立自己独特的金融规则,而不是一味地搞“国际惯例”。对于美国来说,它的金融国内规则就是国际惯例。未来中国应该有信心、有底气,把中国的国内规则,变成国际惯例,金融领域也不例外。游戏规则的制定权必须拥有,建立自己游戏规则的捷径就是寻找自己的特色,而不是跟在别人后面。这种心态应该建立在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充分自信的基础上。只有中国的,才是世界的。只要是中国的,就一定要让它成为世界的。“七〇后”是一个重要的人群,他们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五〇后”、“六〇后”跟在西方后面照猫画虎地发展经济的方式,从“七〇后”开始应该改变,要形成独立自主的坚强自信,延续到“八〇后”、“九〇后”身上,这条道路将无比广阔。总而言之,中国必须借助自身的巨大市场,建立自己的标准,这是必然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