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图数据库会成为搜索的又一座金矿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4:05:26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7日 16:12 ChinaByte
作者:亦子剑
互联网每天都有新的创意,每天都有金矿被发现,但这些理论上的金矿却有很多都在实际的挖掘过程中被证实不过是一座空矿而已,那么,意图数据库呢?是座金矿还是一座空矿?它会成为搜索公司继竞价排名后又一座金矿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意图数据库?当人们访问Google或雅虎首页并键入关键字进行搜索的时候,这些行为暴露出人们内心潜藏的意图,经过搜索公司的整理和搜集,有意识地把这些意图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著名作者约翰·巴特利(John Battell)把它称之为“意图数据库”——这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人们的愿望、需求、喜好在这里都可以被发现、索取、存档、跟踪,并且最终以各种形式开发利用。他认为,用户在搜索过程中展现出的“意图”未来将会成为搜索公司们关注的焦点,并且这种搜索还将推动人工智能的向前发展。
不得不承认,这个想法非常有创意,而且对于搜索公司和希望提高广告投放准确率的广告商来说也确实很有吸引力,正是如此,所以已经有搜索公司迫不及待地对此进行研究和实践了:前不久,Google已经发布了其最新产品“Google Trends” (www.google.com/trends),将可以用图表的方式显示最热门的搜索关键字,据Trends显示,中国PC制造商“LENOVO”成为了印度最受关注的品牌; Google还透露,“Trends”提供的功能包括显示Google用户输入的关键字的全球搜索次数,此外它还提供条形图,显示哪个国家、哪个地区、使用哪种语言的人搜索该关键字的次数最多。——这即是意图数据库理论的有效实践。
有评论人士认为,商业角度上来理解意图数据库的话,推销者们和消费者们之间的信息对流渠道被直接打通,推销者们能够从消费者们搜索关键词的频率和数量上分析出近期的热点,从而制定营销战略。而过去,要完成这一过程需要进行大量烦琐的市场调研。而且,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市场调研来说,具有更高的可信程度,因为,一个是由几十个人甚至更少的调研人员所组成的小组,而另一个是成万上亿的互联网用户,两者间样本规模的不同决定了后者在最终形成的数据上具有更高的真实度。正因为如此,因此,很多人认为它足以推动整个广告产业为之变革,从而成为搜索公司继竞价排名后的又一座闪闪发光的金矿。
笔者同样认为,经过有效的挖掘后意图数据库会成为搜索公司的又一座金矿,但如今摆在搜索公司面前的是却是重重障碍,在这些障碍没有排除前金矿是不会自动显现的。
第一,意图数据库里的网民们的兴趣爱好是不是总能转化为实际的销售?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事实上,网民们的兴趣广泛而各异,不是任何意图都蕴藏着商机,搜索公司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搜集的意图数据库并不是都能转化为实际的销售,因此,搜索公司还必须剔除很大一部分对于商家没有意义的数据,而剩下的很有可能只是其中的少部分才能转化为实际的销售,问题是,这少部分能转化为实际销售的网民们的兴趣爱好还值不值得搜索公司为此劳师动众大花力气进行研究和搜集?毕竟任何商业实体的任何商业行为追求的都是利润,当成本大于所获取的利润的时候,搜索公司又该如何取舍?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第二,意图数据库会不会暴露大家普遍担心的隐私问题?搜索公司有了对网民兴趣爱好的广泛而持之以恒的搜集,在很好地把握了网民们的兴趣爱好的同时必然也会掌握大量用户的隐私,这在隐私问题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和保护的今天,会不会遭致众多网民的反对恐怕也是搜索公司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第三,意图数据库中的数据只对投放广告的广告商有用,对于普通网民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在关注用户体验的互联网时代,没有大量网民利益支撑的产品究竟能否成活下来也是一大疑问。有人或许会说,竞价排名也只对投放广告的广告商有利为何却可以风靡全球?其实,竞价排名是网民在搜索引擎上进行搜索的对价,所以它是有网民利益支撑的,但意图数据库却完全是网民搜索后留下的痕迹的大汇合,对于网民来说并无实际意义,所以,在没有网民支持和参与的情况下,怎样使之成活也成为问题了。
第四,被点击欺诈误导的广告商会相信意图数据库的搜集和分析吗?在搜索公司的竞价排名系统中,点击欺诈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广告商对此深恶痛绝,而各搜索公司对此则采取了遮遮掩掩的态度。虽然说搜索公司搜集的意图数据库的真实性相当高,但正如会有针对竞价排名的点击欺诈一样,黑客肯定也不会放过对意图数据库的攻击和破坏,他们的破坏可能会改变意图数据库所反映的网民的兴趣的真实性,那么,搜索公司如何让广告商相信它的真实性也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问题着实不少,但好在任何好的创意都不是从一开始就完美无缺的,因此,有了好的创意就应该马上付诸行动,否则竞争对手就会捷足先登,这或许是Google快速推出“Google Trends”的原因,但在实践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使之完善并解决上述笔者所提及的问题,只有如此,意图数据库方能成为搜索公司的又一座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