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 【新中国六十周年】“60年·60人·60问”系列专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4:25:41

放弃“全能政府”才能建设和谐社会

像放弃“全能经济政府”体制一样放弃 “全能社会政府”体制,开放社会给各类社会建设主体以生长空间,以此解“全能政府”之困,以此消弭社会问题。

李昌平 著名“农民思想家”,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昌平

30年经济建设的核心经验,可以抽象为一句话:放弃“全能经济政府”体制。

30年前,“全能经济政府”难以为继,党和政府在困境中开放经济(市场),各种所有制的经济建设主体成长,经济日益增长,同时也解了“全能经济政府”之危。

其原因何在?“全能经济政府”体制下的中国经济主体单一,自主性、创造性、竞争性被扼杀。开放发育了多元的、有自主性的经济建设主体,各类经济建设主体为积累经济资本而创造和竞争,就自然会有经济增长和物质丰富。

在经济繁荣的同时,不可忽视的是社会问题却在累积。无论是老问题还是新问题,都是与“全能社会政府”体制相伴而生的。政府将公共权力的触角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那些本应首先具备社会自治组织特征的团体被体制化和国家化,社会失去活力和自治能力。日益积累的社会问题不仅不可能依靠“全能社会政府”体制加以解决,且政府越来越陷于各类社会矛盾之中不能自拔,导致“全能政府体制”越来越难以为继。

借鉴近30年经济建设的经验,只有逐步放弃“全能社会政府”体制,不断开放社会,给各类社会建设主体生长空间,鼓励多元社会建设主体为积累社会资本而创造和竞争,以此不断消除各种社会问题,社会就会越来越和谐。舍此别无途径。如果社会建设主体多元,为社会资本积累而竞争,社会问题就会逐步得到消除和化解。社会建设主体的社会服务越来越好、社会越来越和谐,会反过来增强留住和吸纳财富和人才的能力,促进经济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会使经济建设更科学,更上一层楼。

30年前,邓小平同志开放经济(市场)是中国的第一次改革;30年后,当胡锦涛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时候,实际上是拉开了中国第二次改革——开放社会的序幕。开放社会既是建设和谐社会之必须,也是解救“全能社会政府”之必须。30年来,在开放经济(市场)的过程中,并不一帆风顺。例如当年的年广久,如果不是小平同志多次保护,早就被“收拾”了。小平救年广九,救的不仅仅是年广九一个人,救的是所有的市场经济主体,救的是市场经济建设。

自从锦涛同志吹响建设和谐社会的号角以来,各类社会建设主体的发育和成长之艰难和曲折,也丝毫不亚于年广九们。和1980年代初期一样,总有很多人动不动就像当年“收拾年广九”一样“收拾”各类和谐社会建设主体。如果说30年前,由于是“摸着石头过河”,“收拾”年广九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当胡锦涛发出建设和谐社会动员的时候,依然还有人阻挠和谐社会建设主体发育发展和公民社会建设进程,其认识和行为就落后于时代发展进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