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揭秘:毛泽东为何如此推重武则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5:46:13
历史揭秘:毛泽东为何如此推重武则天?(2009-02-25 09:05:15) 标签:文化 人文/历史 红色经典 历史揭秘 毛泽东 推重武则天 领导艺术 洞察力  分类:红色经典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她是唯一正式登基的女皇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的美貌、品性、智慧、狡诈和领导艺术、领袖魅力、卓越的洞见力,以及奢华糜烂的宫廷生活都为后世百姓和文人津津乐道,千百年来一直从无休止。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角度也各不相同。最早评价武则天的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他在起草著名的《讨武氏檄》,即《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中说:“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辟,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句句如剑,字字见血,这无疑是一篇严厉批判武则天的文章,言辞激烈,无可复加;讨伐之声,惊心动魄。

    在这以后的一段时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有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比较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到了两宋时期,北宋的司马光所编撰的《资治通鉴》,对武则天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到了南宋期间,朱程理学在当时朝野上下的思想观念上占据了主导地位,重男轻女的舆论甚嚣尘上,这无疑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负面评价。而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惟不可否认的是,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的认识水平早巳达到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程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既不可尽信,民间的传谣自然更有理由不可尽信了。也就是说,世人之于武则天荒淫无度的评断,或许是有失历史的本来面目。晚年的毛泽东,读史是他主要的兴趣之一,就是在他逝世前的1975年,同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时,还从评论《资治通鉴》开始,说到司马光、秦始皇、刘邦,最后将话题定格到武则天的身上。

    毛泽东就如何读书的问题说:“读书,一要读,二要怀疑,三是提出反对的意见。不读不行,不读你不知道呀。凡人都是学而知之,谁也不是生而知之啊。但光读不行,读了书而不敢怀疑,不敢提出不同看法,这本书还是白读了。”

    毛泽东说:“不要认为书上篇篇是事实。句句是真理。我们现代人写书时事实都有自己的选择。古人就那么客观?代代相传就不会走样?比如,写一个人,他的臣下往往说好话,甚至吹拜,他的敌人往往攻击。这一代人这样写,那一代人又那样写,言过其实的东西不少。都是白纸黑字,你信哪一个?所以需要怀疑,你怀疑。就要去找别的史料,对照一下,这是一常用的方法。”正因如此,对于众说纷云的武则天.毛泽东说:“武则天不简单,我也觉得她不简单.简直是了不起。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女人当皇帝.人们连想也不敢想。我看过一些野史,把她写得荒淫得很。恐怕值得商量。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上来又杀了的也不少。”

    由此可见,毛泽东对武则天,是持肯定之态度的,就连千古以来之于武则天“淫荡成性”的定论,毛泽东也认为“恐怕值得商量”,当然,毛泽东同工作人员的谈话,属非正式场合,他的这一番谈话中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应该是可以肯定的。事实上,抛开武则天的私生活不谈,只议她执政时期的各种策略与措施,还是有益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而且,武则天也有自知之明,她不让在她的墓碑上,刻上为她歌功颂德的文字,因为她经意识到,一个人的功过是非,不应自己吹,而是应该让后人去评说。

    其实,历史上推重武则天的,还是不乏其人的。在武则天的无字碑上,就有些密密麻麻的小字,这是宋、金以来人们因“无字”之憾而添补的题字。一位明代的佚名诗人在无字碑上题诗道:“乾陵松柏遭兵燹,满野牛羊青草齐。唯有乾人怀旧德,年年麦饭祀昭仪”。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式登基的女皇,武则天的一生可谓披荆斩棘、波澜起伏。她以女子之身位及九五之尊,治国安邦,后人对她的惊叹、敬仰、怀念,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她通往皇帝宝座的道路却是用众多的冤魂铺垫而成的,她将男尊女卑的封建伦理秩序彻底粉碎,这又足以令不少人对她极尽诋毁、批判之能事。历史虽已尘封,而后人仍在探寻,究竟这位女皇有什么功绩值得后人推重呢?如果要弄清这个问题,那就必须沿着历史的轨迹,去走近这位唯我独尊的一代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