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葬送了阿根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9:53:51
作者:河流凤凰 提交日期:2006-7-1 11:13:00

作为巴西球迷,看完这场比赛,我本应该幸灾乐祸一翻,但是我高兴不起来。一方面一个伟大的艺术足球代表的离开,本身就是世界杯的悲哀,另一方面,失去阿根廷的巴西,多少有一些兔死狐悲的感叹(早上看新闻,执法意大利对澳大利亚的主裁判指派给了法国对巴西这场比赛,卡洛斯表示了不满。)。
关于裁判问题
裁判在本场比赛中有几个判罚值得商榷。首先在一次阿根廷后场索林和奥东科的对抗中判罚索林犯规,但慢动作显示那个球索林成功抢断奥东科一脚踢空失去平衡摔倒的,属于误判,如果判罚奥东科假摔也不为过(我不知道禁区外假摔是否给黄拍,如果给的话,后面奥东科累积黄牌就下去了)。第二次是奥东科背后铲倒科洛奇尼,得到一张黄牌,这个球严格讲应该给红牌。第三个就是马克西的假摔。这个球这样讲,如果这个是假摔的话,那么意大利的那个点球就绝对是假摔,我们可以看到,拉姆确实有阻挡马克西的动作,应该判点球。再有,克洛泽小禁区内冲撞门将,应该判犯规。当然,公平的讲,裁判对于阿亚拉对巴拉克的诸多小动作也是视而不见的,如果我们不说裁判偏向东道主的话,那么他的水平实在不高。
关于主教练
佩克尔曼在下半场的换人引起了争议,实际上他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他的目的就是死守到底,用克鲁滋上场主要是为了增加高点,在防守中抵抗德国的高空轰炸,这个想法没有问题,问题就在于不应该同时换下里克尔梅,这意味着彻底放弃了进攻,如果说没有守门员受伤的话,这样换人没问题,一旦被扳平,可以换上艾马尔或者梅西加强进攻,但是只有两个换人名额的时候,这样换就是在冒险。我们看到,在守门员受伤之前,坎比亚索已经准备上场,估计是要换下里克尔梅,但这时候发生意外,再执行先前的战术就有些不知变通了。又或者换人申请已经递交,不能够取消?上半场里克尔梅看上去似乎没什么表现,但实际上上半场阿根廷的压迫式打法完全依仗里克尔梅的穿针引线,他从不粘球,快速出脚,保证了进攻的流畅,实际上他才是快节奏的保障。而且作为一名走着题球的球员,他的体力绝对没有问题。把他换下以后我们看到,阿根廷的进攻彻底失去了威力。特维兹拿球之后首先是盘带,完全带慢了节奏,这样浪费了不少进攻机会,在索林和克鲁兹位置好的时候他都没有直塞,而是横向带球找后拍插上的马克西,机会就这样浪费了,他的表现仿佛让我看到了另一个奥特加,同里克尔梅相比,他差的太远,再有就是阿根廷的定位球失去了威力。里克尔梅下场之后,阿根廷的进攻完全失去了威力。
关于点球
首先说阿根廷这边,从罚球球员来说,整场比赛他们经历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过程,心理上的压力增大了,自信心也严重不足,实际上点球比的是心理,心态不稳,怕守门员扑到就容易打飞,怕打飞,就容易被扑到,就是这么回事。从守门员来讲,黄健翔希望他成为另一个哥耶切亚,但这是不现实的,这个门将,根本没有热身,仓促上阵,压力巨大,我们可以看到他表现的很僵硬,而且基本判断错误。
再说德国这边,来曼并没有违反规则,守门员在点球开出之前移动是被允许的,本来扑点球就是要预判,等点球开出之后在判断就来不及了。而且他左右移动迷惑对方也是被允许的,最后他扑救时上前封角度,尽管规则不允许,但是基本上也是被默认的,大多数门将都这么干。
综观整场比赛,裁判多少有些偏向,但这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和韩国与西班牙那场比赛不能相提并论。而佩克尔曼在少一个换人名额的情况下不知变通,僵硬执行既定战术,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