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四倍:地震捐款成政府“额外税收”的依附性追问(南方都市报 2009-8-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2:35:51
地震捐款成政府“额外税收”的依附性追问类别:时事评论 作者:朱四倍 原创 浏览量:218  发布时间:2009-08-13
版次:AA30 版名:众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5·12“汶川地震之后,全国各地、各式各样的抗震救灾捐赠款物,截至今年4月30日,总数达到了767.12亿元,被公认创下“中国捐赠史的新纪录”。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一支团队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调研,称来自公众个人或企业腰包的钱,极可能80%左右流入了政府的财政专户,变成了政府的额外税收。(《中国青年报》8月12日)

    是什么导致八成地震捐款可能转入政府财政账户?从表面上看,是民间组织的弱小,其实,则是长期以来,民间组织依附性生存的必然。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政府对民间组织实行的是双重管理体制,民间慈善组织不但要到民政部门注册,还要挂靠一个业务主管部门。由于门槛过高,或找不到业务主管部门等原因,大多数民间慈善组织没有注册或只是进行工商注册,造成这些民间慈善组织大都没有正式身份,游离于现行的制度之外。

    由于我国政府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拥有了对慈善团体的强制性绝对管理权,使得慈善团体活动受到限制。一是慈善组织的数量少。我国的慈善组织至2002年共有100多个,而美国有100万个,数字显示,我国100多家慈善组织每年募集到的慈善款物约为50亿元人民币,仅相当于G DP的0.05%,与美国和日本慈善机构掌控着约占GDP8%到9%的慈善资源相距甚远,数量如此之少主要是由政府在慈善组织登记时手续繁多、审批严格造成的。二是慈善组织缺乏活力。资料表明美国家庭年均贡献志愿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为1200美元,占家庭总收入的2.36%,可见志愿者的服务所创造的价值是相当可观的。但在我国,志愿者服务并未形成规模以有效地进行社会服务。

    八成地震捐款可能转入政府财政账户,最有可能导致的问题是,公众对慈善组织普遍的信心不足。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提到慈善是最有效的分配方式,既可以促进社会福利的增加,又不会对社会效率产生损害。发展慈善组织正是当代社会得以化解诸多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因此,对八成地震捐款可能转入政府财政账户进行反思是必要的。   □朱四倍 http://gcontent.nddaily.com/7/af/7af6266cc52234b5/Blog/61b/14bb01.html 

民政部回应"8成地震捐款可能流入政府财政"

类别:国内新闻  作者:吕剑 原创 浏览量:27  发布时间:2009-08-13 08:33 编辑此文

此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南方都市报立场。

摘要:  新京报8月12日报道“我也看到了这个新闻,”昨日,针对有关“地震善款可能八成流入财政专户”的报道,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在电话中进行了回应。他说,公众把资金捐给慈善组织,但最后还是由政府来执行项目,这是个很现实的体制问题。

  新京报8月12日报道“我也看到了这个新闻,”昨日,针对有关“地震善款可能八成流入财政专户”的报道,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在电话中进行了回应。他说,公众把资金捐给慈善组织,但最后还是由政府来执行项目,这是个很现实的体制问题。

  政府拿善款体制上有尴尬

  王振耀坦言,目前没有统计有多少捐赠资金是由政府支配的。

  王振耀认为,为什么捐款最后还由政府来支配?现实是“一些NGO(非政府组织)公信度不高,回馈不明确,导致公众不愿意将钱交给NGO使用”。

  但是,交给政府,政府压力也很大,因为“体制上有尴尬”。“这些捐款都要纳入国库,使用国库就需要预算。(由于一些地区没有捐赠使用预算),就要重新补预算,调(捐款)出来会很难”。这套体制使得使用资金的时间相对比较长。

  捐款纳入国库也有优势

  不过,纳入国库管理也有优势,王振耀说,比如捐赠使用都有审计,不会出现挪用的情况。

  针对反馈不透明的问题,王振耀说,“谁接受捐款谁公示应该是未来的改革方向”,民政部也发布了相关公示捐款的文件,但是大部分慈善组织没有经验,政策贯彻并不到位。

  调查同时显示六成以上捐赠者不知捐款去向

  近日,一项来自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团队的调查显示,汶川地震募集的巨额善款中,大多数流入了政府的财政专户,变成了政府的“额外收入”,由政府部门统筹用于灾区。

  部分省份定向捐款划入财政

  昨日,“社会组织5·12行动论坛”在京举行,论坛发布了一组有关汶川地震募集善款流向的数据:

  据民政部门统计,汶川地震的救灾捐款超过760亿元,其中资金652.52亿元,物质折价105.3亿元。

  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邓国胜副教授领衔所做的一项调研显示,上述资金58.1%流向了可接受社会捐赠的政府部门,36%流向政府指定的红十字会和慈善会系统,只有5.9%流向公募基金会。

  据媒体报道,调查还显示,有些省份规定,非定向资金必须转入政府财政账户。有些省份,就连定向捐助资金也要强行转入财政账户,由政府按照捐赠人的意愿使用。少数承担了援建任务的省份,当地政府用于对口援建的资金中,有一半以上来自社会捐款。

  即便是那些允许大型公募基金会“自行安排使用”的善款,由于基层慈善组织执行能力弱,资金最终还是由地方政府支配。

  尽管没有更确切的数字,但据邓国胜估算,全国的抗震救灾捐赠,最后流向政府、由政府来使用的,极可能在80%以上。“至少在他调查的几个省份中,这个比例很高”。

  4.7%捐赠者清楚捐资流向

  另据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调查,在有效回答的1684份问卷中,只有4.7%的捐赠者非常清楚捐赠资金用到哪里,有50.8%的捐赠者不大清楚,16%的捐赠者根本不清楚资金去向。

  邓国胜表示,调查中发现,公募基金会对捐款的去向交待不多,使用的效果效率如何,几乎没有一家公布。“一些公募基金会发布的报告,连专家都看不懂。有的报告关于资金去向就一句话‘全部用于灾区’”。

http://gcontent.nddaily.com/2/41/24146db4eb48c718/Blog/715/92bc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