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首次回落 引发经济二次探底隐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6:46:11

固定资产投资首次回落 引发经济二次探底隐忧

2009年08月12日06:13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肖明

  投资减速,对当下的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

  安徽发改委系统的官员们,正在被一些令人不安的迹象所困扰。

  他们发现,巢湖当地一家化工行业的上市公司,最近在耗资数亿元建成一条生产线后,却没有让它投产。    

  “他们生产的化工产品出厂价比去年同期低了50%,生产得越多亏得越多,就只好停了,一些后续投资也暂时不敢投了。”安徽发改委的一位人士对记者说。

  终端市场低迷,地方配套资金紧张,银行收紧信贷,多种原因导致的投资梗阻比比皆是。安徽省经委的统计表明,今年上半年,巢湖市工业完成投资68.57亿元,同比仅增长了0.3%。

  不止一个巢湖,在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也出现了减速的态势。

  国家统计局8月11日公布数据显示,1-7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5932亿元,增长32.9%,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的首次回落。

  “7月份投资的实际增幅可能只有28%,比6月份缩窄。”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周景彤说。他预计全年的投资增幅可能在30%左右,低于上半年的增幅。

  在出口大幅萎缩和国内消费持续不振之下,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列车主要仰赖政府4万亿计划所释放的天量投资拉动,如今,投资的发动机出现减速迹象,是否意味着下半年宏观经济将出现“二次探底”?

  经济专家们目前对此问题仍争议不一,但这一迹象本身已引起宏观决策层高度关注。据本报记者了解,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一份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试图通过鼓励民间投资入场,来支撑政府投资效应递减后中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

  在全球经济复苏背景下已连续5个月回升的出口贸易,也被寄予厚望。

  投资马车发软的马蹄

  巢湖市发改委投资科的王伟,前一段一直在忙着配合上级部门对巢湖投资项目的检查。他说,当地投资增长遇到的一大难题是,诸如保障性住房、农村基础设施、水利、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中央投资民生项目,地方的资金配套压力比较大。

  此前,安徽经济研究院投资所所长夏兴萍在调研后发现,安徽省内部分财力薄弱的地方,一些保障性住房项目因为地方配套资金不足,可能不得不压缩投资规模。

  为此,国家发改委和安徽省发改委已经多次派人到巢湖检查和调研地方配套资金不足的情况。最近的一次是,国家发改委稽察办特派员卢卫生带队于7月30日至8月7日,对安徽省的合肥、阜阳、淮南、安庆、芜湖、宣城6市前三批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开工情况三个“百分之百”(100%开工,100%地方配套资金到位,100%整改到位)考核目标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而王伟他们正等待通知,准备新一轮的检查。

  “现在我们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已经把该配套的资金都到位了,但是压力还是很大。”王伟说。

  而有的地方是挪用了别的方面的投资来保配套资金。江西省某县水利局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诉记者,当地有几个中央投资的水坝电站加固项目,目前地方配套资金已经到位,但是以牺牲当地的其他项目为代价的。

  困扰投资增长的不仅是配套资金问题。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处长谢枫告诉记者,预计安徽全年的投资增幅在30%左右,比上半年的32.7%增速有所降低。原因之一是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下半年有所减少。

  安徽的情况在全国具有代表性。根据央行8月11日公布的数字,7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3559亿元。这与上半年平均每月新增贷款上万亿元的盛况形成巨大反差。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判断,预计下半年银行信贷会大幅减少,这将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上半年要低。

  “二次探底”之忧

  投资放缓的迹象,引起了部分市场人士的忧虑。他们担心,10年前上一个经济周期时因为信贷放缓、投资退潮而导致经济二次探底的局面,将可能重演。

  10年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启动加快基础设施投资的政策。199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4.1%,当年经济增速为7.8%。但1999年,因为银行贷款放慢,全社会投资比上年仅增长5.2%,导致GDP增幅下滑至7.6%。

  对此问题,诸建芳持较为乐观的看法。他认为,这次不会出现上一次的情况。

  “即便是下半年每月的新增贷款在2000-5000亿之间,新增贷款也有2万亿了,那么全年的新增贷款将在9-10万亿,全年的投资增幅也会维持在25%左右,考虑到去年基数低的原因,经济增幅仍可以达到8%以上。”诸建芳说,“1998、1999年时银行坏账率高,比较惜贷,而现在国内金融业的情况和10年前完全不同。”

  同时,还要考虑到一种情况——由于去年的投资基数很低,导致今年的投资同比增幅很高,但环比增幅会减缓,相应地,下半年经济环比增幅也不会很高,甚至出现负数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这并不影响经济同比增长居高。

  诸建芳还对经济增长的另两驾马车寄予希望。他预计下半年外需转好后,出口对经济的负面贡献会逐步降低。此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虽然迄今尚无大的起色,但还算比较稳定。

  海关总署8月11日的初步数据显示,7月份当月出口值今年以来首次突破千亿美元,为1054.2亿美元,同比下降23%,环比增长10.4%。这是出口自去年10月份开始经过5个月下滑后,从今年3月份开始连续第5个月反弹。

  “一般讲,新出口订单指数变化,在3个月后会体现出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认为,考虑到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的分项指标——新出口订单指数也从6月份的51.4%升至52.1%,为连续第三个月保持在50%上方,因此预计不久海关的出口数据将会转为正数。

  在此情形下,出口回升能否一定程度上抵消投资放缓的效应,避免经济二次探底,也受到各方注目。

  民资新政胜负手

  目前,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每季度都会召集各个工业行业协会和物流联合会的人士,对经济形势进行研判。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片复苏声中,电力工业协会、钢铁工业协会,物流工业协会等人士,都判断实体经济尚未有明显回暖。最显著的标志是物价,无论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还是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增幅仍是负数。

  根据国家统计局8月11日发布的数据,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8%,比上月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8.2%,降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后者是导致工业投资增幅放缓的原因之一。

  鉴于实体经济复苏态势仍不明朗,上述行业协会人士认为,目前不宜对银行的信贷规模实施大的紧缩。

  这一建议基于一种担忧,即7月份经济数据出炉后,管理层是否会因为对复苏态势过于乐观而导致调控政策出现反复,从而影响复苏?

  对此,央行副行长苏宁在8月7日表示,现在还不存在通胀问题。下一步央行不会采取规模控制的办法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但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会有所减少。

  “(央行)‘微调’不是对货币政策的微调,是对货币政策的操作、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节奏进行微调。”他强调说。

  苏宁说这话的当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结束调研从外地回京。“我在外地期间经常受到追问,说中央的刺激经济政策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为什么要改变呢?”他说,地方上都希望已有的既定的调控政策能保持和延续下去。

  “事实上,央行只要管好物价就可以了,对于信贷规模可以不加控制,目前物价是负数,所以投资规模不该有一个限制,特别是对民间投资,更应该放开。”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罗云毅对本报记者评价说。

  鼓励民间投资入场接棒,以支撑政府投资效应递减后经济增长的大局,的确已成为管理层的共识。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制定完成了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已经经过了几次讨论,形成了一些初步意见,将会尽快出台,以便扫除阻碍民间投资的一些体制和机制障碍。”国家发改委一位知情人士说。

  此外,尽管被普遍认为近期难有大起色,提振消费这驾最弱的马车,仍然被认为是避免“二次探底”的根本出路所在。

  “要解决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问题,还是要依靠出台有关促进国民收入分配改革的意见,以便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周景彤说,“只有解决收入差距较大,多数居民收入增长有限等深层问题,才能使经济获得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