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古观 人间烟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3:31:45
发布时间:2009-07-13
来源: 广州日报 2008-1-6
沧海桑田三元宫
都市中的“洞天福地”

三元宫大殿前的石狮子。
应元路是一条有紫荆花开放的小路。虽然被车水马龙的解放北、东风中和小北路团团包裹,应元路却有一种奇异的幽静,时间经过这里,似乎都变得沉静起来。
三元宫就位于这条小路的一隅。
三元宫刚刚落成之时,周围是人迹罕至的林木,肃然的道观依山而建,以后历经一千三四百年,广州城虽然经过宋代扩建并修筑三城,但该地一派郊野风光并无改变。三门宫的山门外,不是今天的平地马路,而是一个大鱼塘。清代中后期时,宫内的园林景致,跟东面的应元宫、菊坡精舍、龙王庙、学海堂的园林连成一片。
相形之下,三元宫周遭如今的变化,足可以用沧海桑田来形容。不过,仍旧有些东西是从未改变的,比如当你走近它的时候,那份突然变得平静的心情。
这是一个平常的午后,三棵大榕树掩映下的三元宫显得很幽静。宫外正在进行例行维修,透过高高的支架,“三元古观,百粤名山”两联苍劲楷书赫然入目。
三元宫的知客彬彬有礼,有问必答。这些道长的年轻出人意料。宫里除了一位八十多岁的老道长,其余的道长年龄都在三四十岁之间。知客说,明清之后广州道士即可婚娶,所以现在三元宫里的道长不少有自己的家庭:“不过还是要经常回观内打坐,静修。”知客告诉记者,三元宫还招聘过道士,“包食宿,有月薪,条件是大专以上,会粤语,否则在经忏方面会有障碍。”
很多事情已经变得跟过去不一样了,但有些事情似乎从未变过。比如每到三元诞就蜂拥而至的人潮,缭绕的香火,虔诚的祈祷……三元宫里里外外流传的神奇故事数不胜数:比如门口那棵古老的大榕树:抗战期间,纪念堂一带受到日军的疯狂轰炸,有一枚炸弹就落在了三元宫山门前的榕树上,奇怪的是,炸弹并没有爆炸,后来道士小心翼翼地把炸弹从榕树上取了下来。
这样的故事无论听上去有多么不可思议,世世代代的老百姓却大都愿意采取相信的态度。在广州人的心目中,用“洞天福地”来形容三元宫并不为过。时至今日,大年初一,老广州人有不少是要去三元宫上香的。以前犯过太岁的,要来这里许愿,之后还犯的要再来许愿以示心诚,之后没再犯的要来还愿……说来说去,世世代代的老百姓的愿望是那么的统一而朴素:岁月静好,安稳绵长。
热热闹闹三元诞

三元宫的老道长。
三元宫的得名是由于供奉了三元大帝。今天我们去三元宫,宫中主殿三元殿的正中,那个正襟危坐、头顶平王冠、手执玉圭、微微含笑的就是三元大帝。
在道教典籍中,天、地、水为世界的三元。所谓“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气,生成人伦,长成万物。”
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分别是上元天官、中元地官和下元水官的诞辰日。传说在混沌未开的某一天,元始天尊(道教最尊的神)闲来无事,将始阳九气、清虚七气、晨浩五气一起吸入口中,经过九九之期,也就是无穷无尽的岁月,将这三种气融会贯通,结成灵胎圣体。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他分别从口中吐出第一、第二、第三个婴儿,他们长大以后分别便是尧、舜、禹,治理天下均有莫大之功,于是就被封为了三官大帝——天官能赐福,地官可赦罪,水官会解厄运。天、地、水三官成为了主宰人间祸福的大神。
文史专家冯沛祖说,天官的形象深入到百姓生活的程度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深。你的童年里是否曾经见过这样一幅年画——一个一品大员模样的大官人,身穿大红官服,龙袍玉带,手持如意,面容慈祥,他的身后还有几个活蹦乱跳的童子——这早已深入人心的形象便是天官,年画的内容叫“天官赐福”。
历代的君王和老百姓,大都信奉三元。唐代的时候,在三官大帝诞生的三元节里,要断屠三日。宋朝的时候,三元节期间停止对死刑犯人的审讯与执行。
三元宫一年四季香烟缭绕,到了三元诞的日子,这里更是人声沸扬,香火鼎盛,善男信女来此参拜神仙,保佑平安。
三元诞日中以正月十五的上元诞最为热闹。根据旧方志文献记载,每到正月十五那天,一大早,广州及附近各县的善男信女便会从四面八方涌来,聚集在三元宫的门前。当年的民俗是,谁能上到“头炷香”就最为有福,最可能得到神灵的保佑,于是竟有人在前一晚就留守在宫门外等待,祈望能第一个冲进宫去。等到天快亮的时候,三元宫门前的人已经越聚越多,熙熙攘攘,比农村赶大墟还要热闹。等到宫门一开,大家便蜂拥而入。不用多久,宫内就人山人海了。大家烧香的烧香,进献贡品的进献贡品,一个个对着三元殿供奉的三元大帝跪拜磕头,虔诚祭祀。活动从早到晚,进香叩头者络绎不绝。当年还有妇女在宫前的空地前露宿过夜,以祈求得子的民俗。烧香后多带大香或纸做风车回家。所以三元宫前卖“风车”、卖香的小贩也特别多。
三元诞的第二诞是中元诞,日子是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又叫中元节。这一天是中元天官的诞辰,老百姓认为这天是地官赦免人间罪恶的日子。而这一天还是很热闹的盂兰节,佛教俗称这一天为“七月半”,阎王爷在这一天会把所有的饿鬼都放出来,让他们回家享用供品。广州城每到这一天,都会设所谓的水陆道场,以超度和施舍一切无主的游魂。陆上道场多设在华林寺,举行盛大的“盂兰节万人缘会”,元宝香烛褚帛烧得烟雾弥漫。
三元诞的最后一个诞是下元诞,时间在农历十月十五,又称下元节,是下元天官的诞辰。道教认为这一天是水官解难救厄的日子。这一天同样有很多人聚集到三元宫朝拜三元大帝,以祈求福禄。
三元诞的风俗和活动在“文革”期间,门庭冷落鞍马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三元宫重新开放。冯沛祖回忆,1986年的上元节空前的热闹。他亲眼所见,等待进宫的人龙,从宫门口一直排到了解放路。应元路的西段为之堵塞,要出动警察维持治安秩序。后来的报纸报道,那一天进三元宫的人数是七万人次,创下了广州寺、观诞日上香人数之最。
注:感谢冯沛祖提供部分原始资料
内行看门道:三元宫一瞥
三元宫坐北朝南,地势北高南低,从正门三元殿到旧祖堂、老君殿,地势逐级升高,使整座古建筑高峻轩昂,气度不凡。
登上40余级石阶可达山门——文史学者冯沛祖告诉记者,按照道家的说法,这一步就意味着进入了仙界。
山门面阔5间,进深3间,山门正上方有“三元宫”三个大字,门两旁的石刻对联是“三元古观,百粤名山”,笔法洒脱雄浑。门前立着一对巨大的石狮。门内是灵宫殿,供奉有护法神王灵官。山门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同治二年(1863年)重修。前檐石柱上刻有楹联:“地接玉山,百粤灵光高北斗;水通珠海,千秋道气洽南溟。”
进入山门,正对着的是三元宫的主殿(正殿)三元殿,这是全宫布局的中心。殿面阔五间20.07米,进深五间16.85米。布瓦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梁架为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殿前拜廊为卷棚顶,拜廊两边为两层的钟鼓楼。该楼层较矮,卷棚与拜廊连成一体,并跟三元殿前檐相接,与山门连在一起,成为整座建筑物的核心,风格十分独特。这在广州古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
山门殿里,抬头一看,你可以看到一位身披盔甲的金身将军,这是道教中的护法神韦驮。通常,在道观的第一道大殿里都要供奉他,以“扶正压邪,安稳诸方”。
山门左右是东西廊,前方的空地上是一个大香炉。继续拾级而上,就是宫中的主殿“三元宝殿”。三元大帝的塑像并不大,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并排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金色的身子,黝黑的长须,头顶平天冠,双手捧圭。
三元宝殿之后是老君宝殿。老君就是太上老君,而太上老君的原型其实就是春秋时代著名的哲学家李耳,即老子。张道陵创立道教的时候,抬出了这位古代圣贤来作祖师爷,并得到了公认。
传说中,老子眼见周朝的衰落,最终乘一头青牛从函谷关绝尘而去。
站在老君宝殿之外,回头俯视,你会看到山门、王灵官殿、三元宝殿依山麓而建,殿殿高升。在这条中轴线的两侧,错落着其他的配殿。老君宝殿西侧紧邻的配殿是关帝宝殿,金身的关羽在里面手捋美须,左手举书。它的西侧紧邻的是天后宝殿。门前的对联表达了人们的愿望:“天佑善良,祖种福田留厚德。后人信仰,一帆风顺报平安。”
天后庙的西南方向是鲍姑宝殿。
大殿的东北面还有吕祖殿。吕祖是吕洞宾,道教八仙之一。
冯沛祖说,过去三元宫中还有的景点包括鲍姑井、雨仙祠、祖堂、八仙殿、栖霞洞、五老洞等,现在都没有了。全宫面积比过去缩小了很多,游人通常会觉得宫中殿堂建得太过密集,一间连着一间,层层叠叠,空间不够开阔。他认为,宫中令人最触目的是那几乎无处不在的对联和匾额。三元宫里,几乎是有柱的地方就有对联,对联上多有匾额,一排排的对联,一排排的匾额,这样的密度在广州其他的寺庙也是见不到的。如果谁对道家的联语、匾额感兴趣,这便成为三元宫很值得欣赏的地方。
链接:广州道教景点:
1.浮邱丹井:相传为葛洪取水炼丹处,旧羊城八景之一,在今中山七路和光复路口附近的浮邱山上。据载:“浮邱在城西一里,邱下有井,晋葛稚川炼丹于此,尝饮斯水,而井遂以丹异焉。”
2.白云仙馆:位于今白云山脚麓湖公园。相传,葛洪曾在此炼丹,并筑台讲道,遍植草药名木,为民治病。葛洪羽化后,其弟子及乡人便在其地建“葛仙道院”以祀。本世纪初,由道侣信众募资重建,改名为“白云仙馆”,供奉葛仙、吕祖。抗战时复毁。1946年,由道侣重建。
3.云泉仙馆:位于白云山麓,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始建。咸丰年间,毁于战乱,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重建,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建成。1931年曾重修,后改为白云酒家。
4.纯阳观:位于今海珠区五凤村漱珠岗。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由道士李明彻创建,道光六年竣工,道光九年立碑。观建成后,香火日盛,骚人墨客挈侣登临,清末画家居巢、居廉曾入道纯阳观,该观遂为一时名胜。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陈树人也常到此雅集,吟诗作画,今仍留有“梅社”、“介石为俦”石刻。抗战期间,该观遭到严重破坏,后修复,1963年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5.黄大仙祠:位于今芳村区花地大凼尾,据说始建于咸丰六至八年(公元1856~1858年),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进行大的修复扩建,极为宏伟壮观。因黄大仙祠香火鼎盛,后来在长林公园(今松基直街)另建新庙,称为新黄大仙庙。建国后,新庙陆续改为民房,旧黄大仙祠在上世纪20年代改为孤儿院,抗战期间,旧黄大仙祠充作日本宪兵司令部,1947年复建孤儿院,1952年改为儿童教养院,后废置,改为广州包装制品厂,今复建,名为黄大仙祠。
撰 文:金  叶
摄 影:黎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