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调研“十二五”规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0:59:04

发改委调研“十二五”规划

“6个小时后,它将到达上海!”

随着一声响亮的鸣笛,“和谐号”动车缓缓驶出福州樟林站。十月份才正式运营的“温福铁路”日前已经进入技术测试阶段。福建省发改委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过去福州到上海需要14个小时车程,温福铁路试运营,标志着福建铁路结束了只有单线、低速铁路的历史。

四年前,“海峡西岸”作为一个概念出现“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作为海峡西岸建设的重点项目,“温福铁路”是 “五年规划”(2005年前为“五年计划”)的受益项目,从动工到运营,用了不到四年时间。

对不少项目来说,进入“五年规划”就意味着能在未来五年内资金和投入将不再是问题。因为规划目标能否完成,是衡量过去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如今,新一轮的“五年规划”前期调研工作经悄然开始,各地方政府也“摩拳擦掌”,希望自己的“构想”能和国家规划接轨,本地的项目也能拥有“温福铁路”速度。

忙碌的还有国家发改委派出的“十二五”规划调研组,从年初开始,他们就已经分赴各地调研。日前,国家发改委提出了一个包含8个领域39个题目的“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选题指南,召集社科院、国研中心等专家召开“十二五”规划前期讨论会,并成立了课题组。

“西三角经济圈”或入“十二五”规划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徐逢贤告诉记者,按惯例,地方先初步完成其规划,然后统一到中央,编制全国“十二五”规划。“十一五”规划制定时,各地总共上报了500多个申报课题,最终入围初稿的有56个。

各地方政府中,西部的四川、重庆、陕西三个省市最为活跃——分析人士认为,在中国提出“西部大开发”政策10周年之际,中央一定会给西部送出“大礼”,并且在“十二五”规划中体现。

6月份,四川省政协牵头组织专家撰写的《关于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的调研报告(征求意见稿)》出炉,成渝经济区要争取纳入“十二五”规划。“成渝经济区”曾被写进“十一五”规划初稿中,成为惟一一个西部入围项目,但之后正式出台的“十一五”规划却没出现成渝经济区,一度让两地为之抱憾。

而重庆则提出更大的“西三角经济圈”的概念。今年两会期间,重庆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抛出了以重庆、成都和西安三个城市为龙头的“西三角经济圈”,并语气中肯地“恳请全国人大督促国家发改委等部委深入论证,并将其纳入国家的‘十二五’规划。”

7月份,三地发改委已经形成具体工作方案,三省市政府也将在9月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并委托国家发改委编制“西三角”发展规划,该规划已经进入前期实操阶段。他们的目标是将西三角打造成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但是“成渝经济区”与“西三角”的规划范围存在交叉,到底哪个设想最终会出现在“十二五”规划中,形势还不明朗。在徐逢贤看来,这两个设想目前还只是处在前期调研规划阶段,只有先形成区域合作发展纲要,上报国家发改委或国务院批准后,才能进入“十二五”规划正文。

“与成渝经济区、西三角相比,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早就形成区域合作,海峡西岸经济合作区运作也很成熟,这四个(区域)肯定会写进‘十二五’规划。”徐逢贤说。

据徐透露,“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四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也不会改变。此外,作为中国-东盟10+1框架下新的次区域合作,环北部湾经济合作区也有望写入“十二五”规划。除了已经在“十一五”规划中出现过的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外,其他5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会体现。

地方竞夺“十二五”规划项目

相对应的,不少省市提前筹备“十二五”规划项目,拿出国务院十大振兴规划的“地方版”,以增加入围概率。以海南省为例,该省发改委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该省与广东共建的琼州海峡跨海通道项目建议书日前已经递交国家发改委。6月,海南省省长罗保铭称,该项目规划即将通过,力争能够列入“十二五”规划。

地方如此重视“十二五规划”与目前的财税制度有关。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财税体制实行“财政大包干”的承包制。这种制度妨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致使区域发展差距迅速扩大。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后,中央财政基本实现了占全国税收的60%的目标。

但分税制也留下财力分配的不合理因素。有分析认为,现行财税制度主要是在生产领域征税,“哪个地方工厂多,哪个地方的财政收入就高”,这种财税制度必然导致地方政府的项目与政策争夺战,未被中央财政眷顾的省市地区自然颇为不平。

“地方的争先恐后不是坏事”,徐逢贤认为成立区域发展协调机构才是当务之急,此举可以增加区域经济的辐射作用,增强区域间的协调能力。

在目前这种体制下,各省争资源争政策扶持的情况暂且不会改变。如同2007年各省市争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名额、2008年四万亿刺激经济大单抛出后国家发改委门前的门庭若市,争取入围“十二五”规划的新一轮“竞赛”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