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公司:收之东隅,失之桑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9:05:23
中投公司:收之东隅,失之桑榆崔宇

近日,“生不逢时”的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投”)终于公布了首份年度财务报告。2008年,尽管中投的全球投资组合回报率为-2.1%,但凭借旗下全资子公司中央汇金公司(以下简称“汇金”)投资国内金融机构的高额投资收益,2008年中投公司资本回报率达到了6.8%,在海外主要主权财富基金均大幅缩水的背景下,中投公司似乎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表面上看,中投依靠汇金赚足了面子,但这只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因为中投公司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通过境外投资提高外汇储备的收益率,如果“境外损失境内补”,还以“现金为王”为荣,那么中投公司就没有必要存在了,还不如让外汇管理局管理,何况去年外汇管理局管理的外汇储备都获得了正收益。

更重要的是,尽管中投多次标榜“投资活动基于商业目的”,但如果中投过分依赖汇金为其资本金还本付息(尽管目前是中投向财政部上缴利润由财政部负责偿还利息),将导致中投和汇金之间的关系继续“剪不断理还乱”,未来将难以避免境外投资环境的持续恶化,而投资活动受限、收益率也就无法保证。因此,对于中投来说,不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而是“收之东隅,失之桑榆”。

值得注意的是,中投资本回报率的计算方法有待商榷。中投财务报告中指出资本回报率是“按照注册资本2000亿美元计算”,但资产负债表中显示中投的所有者权益为2887.56亿美元(这里面包括汇金的账面资本)。这就意味着在计算收益时考虑了汇金,但计算资本时却忽略了汇金,将带来一定程度的高估,尽管中投表示没有按照会计收入准则计入所有的汇金收益(否则资本回报率会达到11.7%)。

另外,即使如中投那样选择性的计算资本回报率,尽管数字比较漂亮,但似乎也无法证明中投能弥补当年的资金成本。因为中投的2000亿美元注册资本金,是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向央行置换的外汇储备,其利息在4.3%-4.69%之间,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由于中投要用美元资产偿还人民币债务,除了利息成本,中投还要承担人民币升值的成本,2008年人民币大致升值了6.9%左右,因此至少10%才是中投资本回报率的底线,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过去20多年的年均收益率仅为5.8%,中投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因此,中投才不得不在成立之初就将“不差钱”的汇金公司并入中投,但二者定位的矛盾也就开始浮出水面。由于汇金承担了国有银行改制的政策性任务,属于准政府机构,但为了避免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中投却不得不标榜商业化运作。由于中投的董事会、监事会和执行委员会基本都是出身于财政部、外管局和证监会的行政官员,这已经让中投的政府背景十足,如果再通过行政之手把汇金嫁接到中投,就更容易留下口实,中投总经理高西庆去年底就表示中投面临的海外投资环境非常扭曲,部分西方国家出于政治方面的顾虑设置了严格的监管规定。

由于汇金同时持有多家国有银行的股权,美联储等海外金融监管机构认为,作为母公司的中投应该算是金融控股公司,其海外投资需要接受美国《银行控股公司法》的监管和限制,比如在全球范围内不得收购从事非银行业务的公司5%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份、需向美联储提交定期报告、维持规定的资本充足率等。尽管最终美方对于中投和汇金在《银行控股公司法》下给予了豁免,允许其在全球范围内投资非银行业务,但也附加了许多不利条件,比如中投和汇金的主要业务必须继续在美国境外开展、不得直接或间接控制一家在美国开展业务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其它金融企业等等。这也是中投最近不断声称“作为财务投资者,不寻求通过投资对企业或行业进行控制”,以及投资英国酒商、澳大利亚房地产信托公司和加拿大矿业公司的缘由。

总之,尽管中投一直在千方百计“去政府化”,但中投目前相当于财政部注资的国有独资公司,而且财政部还要为其资本金偿付利息,因此中投的成立与其说是财政部替外管局排忧解难,还不如说是财政部抢了外管局的饭碗,因为外管局其实可以自己成立以获取高收益为目的的投资公司。这样看来,中投未来最大的对手除了自己,也许还有中国的国家外汇管理局。

(本文作者崔宇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个人观点。您可以写信至yu.cui#dowjones.com与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