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刘邦与朱元璋的两种创业风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6:31:55
倬云:刘邦与朱元璋的两种创业风格2009年08月07日 13:44天益网【 】 【打印】 25位网友发表评论

原标题:刘邦与朱元璋:两种创业的风格

现代资本主义市场机制下,企业管理是重要的强项。过去,投资与经营都可由一个人(或少数人)直接处理。一个自然人可以全凭自己的意愿,驰骋于市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并不需要管理理论。但是,今日的市场是许多「法人」角逐的竞技场。如何组织高效率的团队?如何筹募最佳的策略?都是这些企业群体盈绌成败之所寄。而不论组织,抑是经营,这一群体的决策中枢,亦即领袖的领导功能,尤是举足轻重的因素。

本刊改版,主编托人邀稿,指定的题目从历史前例,讨论领袖的领导功能。其选题的着眼点,毋宁即是出于上述的考虑。商学院与管理学院的管理学教材,一向是从企业群体的「企业文化」撷取经验,这次问道于历史学的工作者,当是由于借鉴于他山之石。

本文作者曾在这一方面,与企业界人士有所讨论,并且出了几本演讲纪录,则是因为历史上的国家治理,又何尝不是在处理群体组织和资源运用的方式?近代以前,资本主义市场的企业还未出现,然而一个皇朝、一个国家其开创与守成,又何尝不是经营与管理两个领域的操作?我自己的一些想法,不仅见于台北洪建全基金会的「从历史看XX」系列,并且在改版前的本刊,曾由柯恩先生浓缩为文,刊登于哈佛商务评论(中文)2004年二月分的本刊。为此,我不须再从头追叙曾经刊布的拙见。

本文仅由本刊主编列出的若干问题,于领导功能,尝试有所申论。拙论取材,大多是从历史中引述,或为典章制度,或为人物传记,却不拟涉及今日管理理论。这种作法,别出蹊径,只能算是一番尝试,提供管理学专家们参考。

管理一词,应当包含经营与组织两个项目:经营部份,既有开拓的宏规,也有风险的处理;组织部份,也兼具结构与运作两个方向。领导者在经营与组织双方,都必须注意,方能成事。

中国历史上,皇朝起伏递嬗。以皇朝兴衰为基本数据,则开国时的创业,当然是经营的现象,其领袖(开国君主)必须有所筹措;开国以后,继之垂统的君主,也时时必须面对种种问题,例如天灾人祸、内忧外患,……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也是经营。凡此均可与现代企业的创业人及后续董事长的功能相似。兹将凡此经营简约为一个方程式R(h?m)=E。此处的R是资源,其中包括人力资源(h)及物质资源(m),经过h将m运用,转化为能量(E),而能量既是能力(C),也可转化为权力(P),而在市场机制下的企业,P只可部份转化为金钱(M)。但在皇朝的经营形态下,P是权力,已足够表示资源转化的力量。

人力资源比较复杂,既指涉可以运用的人力,包括劳力及智力;也可以表示领袖及其所有依其驱策的人士(或人群)的诸项因素(例如性格),及其可能呈现的制约限度(例如因个别人士的性格及彼此关系引起的正面或负面后果)。这一方程式是示意的,其中诸点较不易量化测度,是以也不能进行精确计算。

此处将考察领袖的性格与作风,以觇见其应具备的质量。事实上,在人间不可能有完美的人物,足以代表上述应予具备的质量。我只能从中国皇帝中挑选比较成功的个例,以讨论他们在历史上呈现的特质。同时,为了逆证,我也将挑选若干失败亡国之君,作个比较。

中国开创皇期的君主,全无凭借、白手起家的例子,只有汉高祖刘邦与明太祖朱元璋二人。李世民的表现也不恶,但是他有北国世家大族的身份,又有李渊在太原的资源,因此不能算是白手起家。至于失败亡国之君,刘邦的对手项羽与明代的崇祯皇帝(思宗朱由检)是可为领袖品质的逆证。

汉高祖出身为农家,为诸子中的老么,在年轻时无所作为,父亲太公曾经指斥他不治生业。他曾担任亭长,地方上的基层管理人员;在押送戍卒时,戍卒逃亡,他干脆释放所有戍卒,自己也逃亡大泽中,后来则据沛县起兵,参加了推翻秦代政权的活动。天下各路人马在项羽领导下,与秦军作战,刘邦偏师疾驰于关中,秦孺子婴投降。项羽进入关中,据说违背了「先入关为王」的誓言,只封刘邦于汉中,刘邦在汉中休养生息,渡陈仓出谷据有关中。在这一战刘项对决中,刘邦遣韩信取得齐地,北联张耳、陈余,南结彭越、英布,诸军会合,大败项羽于垓下。刘邦的开创汉朝,是一个辛苦的过程。

史称刘邦豁达大度,不拘小节,从他微时作为看来,他是从江湖上混出来的人物。这种人物,善于结交朋友,对朋友也有一定的义气,有时为了充阔气,有时也由于自信,会大言不惭,更有孤注一掷的勇气。刘邦以地方小混混,混到亭长职位,逐一结识了县中的小吏(如萧何、曹参),在学会招待故人吕公时,刘邦不名一文,却敢于冒称赠送厚礼,居上座狎侮宾客,居然虏获吕公欣赏,将女儿下嫁刘邦。刘邦以武力据沛,则是由于获得萧何曹参诸人的支持。──凡此早年事迹,足以说明刘邦敢于一搏胜负的勇气,而他可以凭借的资源,仅是自己的人脉,得到朋友的支持。当时秦人暴政,已到人民难以忍受的地步,刘邦并不是唯一站起来反抗的人物;因此,刘邦起兵是有胆,但未必是由于其见识过人。

在反秦与对抗项羽的过程中,刘邦几次关键性的决定却不能说是凭血气之勇。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力量时,刘邦接纳了不少人才:张良与韩信是其中最称佼佼者。他听取伙伴的建议,信任他们的能力。在诸军忙于战争时,刘邦疾驰入关;又听取萧何建议,获得当时全国的户籍、赋税档案与舆图。这一大批数据,使刘邦对全国形势及资源,有了全面的信息,为当时其他武装集团所未有。

<< 上一页12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