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力—认识自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5:00:45

一、前言

我们自己到底有多聪明?你可能会以考试或读书有关的各种能力为标准;或许你有做过杂志里十分钟的小测验,也许你在学校里曾经做过某种智力测验,但这些就代表所谓的智商吗? 

许多人对“智商”或“智力”这些字眼都敬畏有加。一个人若是智商低,很可能被冠上“智能不足”、“低能”、“白痴”、“智障”或者是更糟的名号。相反地,一个人若被封为『资优』或『天才』就能享有社会为那些出类拔萃的人所提供的奖赏=明星学校、高深学位、优惠待遇..,等等。因此难怪有许多人会夜不成寐地思索自己的智商究竟是多少?

二、Gardner 的多种智慧理论

智慧,不是某种神奇的,可用智力测验测量出的脑物质。(Thomas Armstrong,1994)一个人有无智慧,端看他如何解决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状况、各种考验和各种须求,而非智商高低、大学文凭和有无声誉能决定的。

(一)理论依据:

心理学家 Gardner 的“多种智慧”理论,向传统的聪明智慧定义出了挑战。他认为我们一直太注意语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也就是典制中智力测验所测试的能力,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智能。Gardner 并非第一个提出“多种智慧理论”的人,但是他以许多不同学术领域内的研究结果来支持他的说法。Gardner对理中的每一个智慧都有明确的基本条件:

1. 每一种智能都能藉由符号表达/人类的智能在于有能力以符号达意,也就是藉图像、数字或文字来描述思考意念和生活经验。且不同的智慧可藉由不同的符号表达。

2. 每一种智慧都有它的发展历程/智慧不是从出生时就固定,而且终生不变。每一种智慧都在幼年时期的某一时点萌芽,而后在生命历程的不同期茁壮,再随着各人的年岁增长而老化。每种智慧都各有其独特的衰退形式,有的呈逐渐衰退,有的是急遽衰退。

3. 每一种智慧都会因脑部某些特定部位受伤,而遭受损害/多种智能理论认为,脑部系统可区分为七个颇为独立的部分;而藉由脑部受损,可以将各种不同的智慧区分开来。 

4. 每一种智能都具有文化价值/具有智能的行为,可由人类文明的“最高成就”呈现出来,而不是由

(二)七种智慧解析

1、语文的智慧

2、数理逻辑的智能

3、感受空间的能力

4、动作灵敏的智慧

5、音乐的智能

6、人际交往的智慧

7、认识自我的智慧

也许你有一种或两种智慧特别突出,但我们每个人都具备有这七种智慧。因这七种智慧在我们个人身上显现的方式不同,我们每个人也就各具特色,与他人不同。

三、认识自我的智慧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是无形的,认为自我只不过是一张非常复杂的心理地图或是一系列的背景知识与经验,而借着这样的地图或以往的知识、经验,使我们认知周遭环境的心理活动,能进行的更有条理。

威廉詹姆士说:“我常觉得,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出这个人自认为,当持有那样的态度或观点时,自己最有作为、最有精神的那种心态或道德观。在此刻,内心中会有一个声音说:『这是真正的我』。”

根据《找寻真实自我》一书的作者,心理学家詹姆斯马斯特森的研究,真实的自我包含下列成份:(p171-173)

●能够在充满活力、激昂兴奋,和自动自发的情况下,去深刻体验各种不同情绪的能力。

●有自信、能坚持己见。

●有自尊。

●能够缓解自己痛苦的情绪。

●做事为人肯担当、重然诺。

●有创意、能与人深交。

●有独处的能力。 

马斯特森特别强调,这一真实自我并不因时空而改变。他说:“无论得意或失意,心情好或是心情差,是成或是败,一个拥有真实自我的人,他的本性永不改变,即使在他成长时,也仍旧一样”。

影响这一自我发展的关键时刻,似乎是在一个人的年幼时期。一个婴儿,若能在生活中得到关爱、鼓励,并有足资表率的对象供他学习模仿,以及能从他人眼神中看到适当的“反映”(母亲眼中的光芒在说:“你来到世上了,我可爱的小宝贝!”)那么这个婴儿对于自我就会产生正面的印象,并且他的真实自我也不断地得到肯定。反之,一个幼儿若生长在一个充满恐惧、沮丧、憎恨、冷漠的家庭中,就会形成负面的自我形象。此一负面形象并将尾随进入他的成年生活中,带给他许多痛苦,这种情形会造成一种“虚假自我”;这是一层僵硬或是凡事都要求其完全的面罩,他戴上这面罩,作为他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缓冲,或是使他不会受到无价值感,或无力感这些情绪的干扰。 

再以一个极端的情况为例,一个幼儿若曾遭遇非常严重的身体或心理伤害,就会造成自我的断裂,而导致深度的自我分裂,形成多重人格的精神异常症状。但是,即使是正常人,在幼年时期形成几个“次自我”,以应付成长中不可避免的压力,也是很普遍的现象。不同的心理学派,以不同的方式标明这些自我的特质;完形心理治疗学派称之为“优胜者”和“失败者”;沟通交流分析学派将这些不同的自我,区分为孩子型、父母型和成人型;而心理分析学派则认为,人格基本是由本我、自我、超我,及完美的我四部分所构成的。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究竟何在,因为他们并未注意到认识自我的另一重要内涵:认识一个人的精神生活。Gardner视这种自觉力为构成自知之明的最重要核心。 Gardner认为,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会先分辨自己各式各样的情绪,而后一一标明,用符号表示这些情绪,“并藉这些情绪来了解己和指引他自己的行为。”心理治疗专家、睿智的长者,以及作家都是这一类拥有自知之明的人。法国小说家蒲鲁斯特在他的成年岁中花去了大半时间躺在床上,一点一滴地沉思缅想过生活,他这样自省的结果,写成了一部西方文学名作《追忆似水年华》。弗罗伊德自三十九岁起,每天做半小时的自我解析,认识自我,建立了心理分析理论。静坐、写日记,和分析梦境,这些发掘自我的工具,能使我们体验到一些自己从未料想到的、对我们的自我概念提出异议的经历。正如荣格所说:“大部份的人常将『自我认识』与对有意识的自我人格的认识,二者混为一谈。”荣格所指的自我,含义较广。他的这种自我概念包含了他所谓的“集体无意识”,也就是一个人储藏人类所共有的原始样式的符号和形象的地方。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廉詹姆斯,当他在思考这一广义的自我概念时写道:“我们正常的、清醒的意识,只不过是一种特别的意识,而在它的四周,被最轻最薄的帘幕与它区隔开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潜在形式的意识。”通常,拥有这种认识自我智慧的人,多半从事心灵指引的工作,他们将其它的人带领到人类心灵的边陲地带。因此,神父、牧师、预言家、巫师、术士、有灵通的人、宗教大师、圣徒,以及一个民族的先知,都应属于具有这类智慧的人。

四、观察我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我试着以《人生的七大智慧》一书中的各种的调查表有关认识自我方面来了解自己。

多元智慧调查表(p32-p33):

□我经常独自沉思、默想或是思考重大的人生问题。

□为了更进一步的自我了解,我参加过心理谘商或个人成长之类的讲习。

□我的见解与众不同。

□我有一项独特的嗜好或兴趣。

□我经常会思考一些重大的人生目标。

□我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长短(可由其它数据来源证实)。

□我宁可独自在林中小木屋度周末,而不愿到一处熙熙攘攘的游览胜地度过。

□我认为自己是个意志坚强、个性独立的人。

□我写日记,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记录下来。

□我自己开业,或至少认真想过自行开创一份事业。

学习困难调查表(p229-p230

□我的自我价值感很低。

□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大体上不太留意自己日常的感觉。

□我时常担心,那些我所亲近的人会遗弃我或吞噬我。

□我不喜欢独处。

□有时,我有种不真实感-彷佛我并未完全真正地活着。

□在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事,常会令我觉得惊慌不安。

童年各项智慧调查表(p203

□我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小孩。

□我有许多一人独乐的消遣或休闲活动。

□我有一处秘密所在地-一处当我想要清静时,便会去到那里的地方。

□我经常在想,长大以后要做什么。

□我花许多时间独自思考、体验生活中所发生的事。

□我小时候曾在宗教方面、心灵方面、或美感方面,体验过一些我无法与人分享的特殊经历。

□我很小就体认到自己与别人不同之处。

荣格曾说:“儿童是潜在的未来。(我们内心中的)『孩子』,在为日后人格的变化做准备。”除了以上的调查表外,还可以用:

1. 面谈:和父母亲戚就他们记忆所及,谈一谈自己的在儿时所展现的特殊能力。如:我很小就会走路、说话或阅读、从小我在美术方面表现就很好。

2. 记录:重访儿时旧游之地,看看儿时的一些照片,重温一些儿时所做值得论道的事,也许都能提醒你一些已被自己遗忘的才能。如:我曾做过一张全开的孔雀开屏纸雕、我曾参加苗栗县自然科学竞赛得到第五名。

3.梦境:记下你的梦境,并且想想它们的意义。如:梦中有无任何事牵涉童年的意义。如:我常梦见我是一个大将军,领导大家生存下去我想是阅读了三国志、水浒传﹒﹒等的影响,想要学习他们。

4.游戏:看孩子们玩游戏,并且自己也怀着游戏的心情。如:我从小就喜欢打电动,直到现在也是。

汤姆克兰西说:“梦想是真实的。世界会改变,但你的梦想不会变,各种羁绊你的责任,未必能将它抹去;各种缠绕你的职务,也未必能使它黯淡。因为,梦想在你心中,任谁也无法夺走。”所以回到童年寻找各种智慧的端倪。

五、如何认识自己的方法

也许你会对如何认识你自己感到犹豫,提供以如何认识一些自己的方法:

(一)自我拼贴画

请先找出一些做拼贴画的材料,像是胶水。剪刀、颜料、蜡笔、铅笔、旧杂志、旧报纸,和一大张白报纸。然后画出你各个不同层面的面貌,写下你所见到的自我,并将这些自我的画像粘贴到纸上。(你也可影印一些自己在不同年龄所拍摄的相片,一并贴到纸上。)将描述你真实自我的文辞与图像-也就是当你觉得自己最有精神、最有活力时的那个自我,放在这张纸的正中央。然后找出你的次人格,或是所谓的“小自我”,并将描述这些次人格的文辞和图像,放在你真实自我图像的四周。

这一练习可帮你认清你的自我.并可在你培养自我感的过程中,提供一张蓝图。大多数研究自尊的心理学专家都认为,若要培养一个正面的自我形象,通常都要经过一段使自己从小自我的束缚中释放出来的过程。(如“坏孩子”、“事事都要求完美的人”、“懒惰的女孩”等等小自我)而后逐渐认同自己真实的自我。下面的这几点建议,可帮助你迈向正面的自我形象:

●请勿以负面的自语贬抑你自己。

●每日做一件能促进自己人格成长的事。

●写下二十句有关你自己的正面话语,并且固定每隔一阵子便念给自己听一遍。

●在脑中想象你的真实自我。

●使你自己与一些具有良好自我形象的人生活在一起,并以他们为学习模仿的对象。

●阅读一些自我开拓的书籍,以巩固你那已经显露的正面自我。

“你的自我形象-你认为自己是这样的一个人-实际上是你把别人如何看待你,以及你将自己与别人看待你的态度比较之后所得的结论,是你将二者包装在一起的结果。」如果你的眼神只注意你那最有精神、最有活力,和最有创意的自我,那么你就能逃离负面自我形象的樊笼,而得以在一个更宽广的自我中自由遨翔。

(二)写日记

现代人常觉得写日记是帮助他们探索心灵的好方法。我们除了可抒发情绪外,也可透过它来做自我探索。

纽约市的一位心理学家伊若普洛果夫,他将许多种别具特色的日记写法合并为一种。这种方法人人都能学会,并且可用来认识自我。这种日记是采用活页的形式,并按各种不同层面的内心探索,而将日记分作几部份,包括:

●梦境

●白日的幻想

●个人的生活史料

●与密友所作的内心交谈

●与自己及自己的工作的内心交谈

●日志

一般而言,每个人大致都是从这种日记的某一部份开始记载,而后当这一部份的日记引发了对其他事物的联想时,就会转移到其它的部份继续记录。譬如,在日志的部份所写的事情,也许会引发对某一梦境的联想,因而就要在梦境的部份记入这一梦境的回忆;而这一梦境的回忆又可能引起对某一幼年时发生过的事情的联想,而言一幼年的回忆,就可记入个人生活史料的部份。普洛果夫认为,用这种较具变化的方法写日记,可以挣脱传统日记形式的局限;传统的形式太过静态,而无法让人”松种内心世界的土壤」。

(三)静坐冥思

如果你不愿受文字束缚,静坐冥思可能是认识自我的最佳途径,也是历史最久的一种认识自我的方法。静坐时,无论是全神贯注看着烛火,或是背诵一段咒语,或仅是观察自己的心思意念,我们都可在很清醒的状态下,观看自己那经常被忙碌的生活所掩饰的内心感受。正如写作《如何静坐》的精神病学家劳伦斯乐山所说:“我们静坐冥思,是为了找出、为了寻回、为了回到那彷佛是我们的自我,我们曾经一度隐隐约约地、含含糊糊的地拥有这个自我,而在尚未弄清楚这个自我究竟是什么,究竟我们在何处、何时遗失它之前,我们就已失去它了。”静坐是取法于佛教的禅坐顿悟。

(四)梦境分析

弗罗伊德称梦境为“通往无意识的快捷方式”。记住你所做的梦,并且设法了解这些梦。梦,可释放被压抑的情绪、可挪移被遗忘的记忆、可启动创造性的意念,并且可使我们对生活及自我产生新观点。罗伯强森是荣格派的心理学家,著有《心境》一书。他说:“梦境是富于变化的镶嵌图画;那些蕴藏在我们的无意识中的各种伟大精神能量,全都在梦境里自由活动、相互作用、彼此冲突,以及茁壮成长。”为了记住梦境,你可在床边放一个录音机或一本记事簿,无论是半夜或清晨,睡醒时就立刻将你所做的梦录下或写下来。对于梦的解释,强森提供了一套包含四个步骤的做法:

●自由联想:对于在梦境中出现每一形象,你都尽量想象与它有关的事物,并将这些联想写下来。例如,一块空地的形象,也许会使你联想起空虚、潜力、自然生长、小时候你在那里玩耍的一块空地,或是无用。

●将梦中的形象与你内心中的感受相结合:使梦中的形象,与那些在你实际生活中所发生的事,彼此关联起来。例如,“我觉得我正穿越一块在我梦境中的空地。”

●解释:将第一个步骤中的梦境联想,与第二个步骤中的梦境与实际生活的关联,二者合并起来,再自整体的角度,审视梦境的意义。例如:这个梦告诉我,我有一些潜力尚未发挥-我得探究这份潜力。

●演习:做某件具体的事,使你的梦,由想象的世界进入真实的世界。例如:到附近的一块空地上走走,想想看,究竟你的哪一部分需要发挥。

(五)其它

●请专业人员以个别咨询或心理治疗的方式,为自己解决心理问题。

●研读西方心理学或东方哲学,以探讨自我。

●学习静坐。  

●听一些有关行为动机的录音卡带,或观看这一类内容的录像带。

●写自传。

●自己创作一套探讨自我的固定程序。

●经常记录并且分析自己的梦境。

●阅读一些自我开拓的书籍。

●在家中辟一静室,作为沉思自省之用。

●学习一些新事物,譬如一种技能、一种语言,或你有兴趣研究的某一类知识。

●自创事业。

●培养一种个人性、毋须他人参与的兴趣或嗜好。

●选一门讲授如何训练决断力和培养自信心的课程。

●参加性向测验,以评估你在各方面的能力。

●为自己订立短程与长程的目标,并且朝着目标努力。

●参加研究班,学习有关自我的知识(例如,精神合成治疗法、沟通交流分析治疗法、心理演剧治疗法、完形治疗法,或其它心理学理论)。

●写日记;将你的思想、感情、目标和回忆全都记录下来。

●阅读那些个性坚强的伟人的传记。

●每天都做一些提升自尊的举动(例如,说一些自勉的话,肯定自己的成就)。

●固定参加宗教活动。

●每天至少做一件事自娱。

●找出你想象中的自我,并将它活出来。

●随身带一面镜子,当你情绪发生变化,心境不同时,就照镜子,看看自己的模样。 

●每晚花十分钟,回想这一天你所有的思想与情绪。

●与那些心理健康、肯定自我的人为伍。

六、我认识我自己的活动、记录

【一】阅读伟人传记:10/11,附件一。

【二】写自传:10/17,附件二。

【三】人生盾牌:10/25,附件三。

【四】咨询:11/07、11/14、11/21、11/28、12/05至学校辅导中心进行生涯谘商。

【五】阅读自我开拓的书籍:11/10,人生的七大智慧〔方智〕12/02,人际沟通分析〔老师〕

【六】讲授:11/25讲授师大小区服务队列会“认识自我”的课程,附件四。

【七】修习“咨询”这门课

【八】每天做一些提升自尊的举动:每天早上我出门之前,会对镜子说:“新的一天,新的开始,努力的未来多彩多姿”

七、心得感想

在进行这一份报告的同时,自己不断的在进行“认识自我”的尝试。在【阅读伟人自传】的同时,我思考了我崇拜这位伟人的动机及价值观;在【撰写自传】时,我第一次认真地想到自己是如何过这二十年的、我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转变、及其影响;在做【人生盾牌】时,我澄清了一些自己的价值观;【谘商】也让我对未来生涯更加的明确;【自我开拓的书籍】沉浸了我的心灵;【讲授】的准备、过程,让我对“认识自我”的涵义、内容更加的清楚;【修习咨询】这门课,这学期以来对我个人帮助很大;【每天提升自尊的运动】对我一天的心情、及各方面的确有帮助。多元智慧理论伟大的贡献之一便是它为每个人都提供了一个展露才华的机会。在此做完认识自我的练习之后,我发掘出一些我以前曾拥有过,却已忽略多元的才能;我会想要增强自己的优点,改进自己的缺点,对于自己的短处,抱持较乐观的态度,因为我更了解自己。

由于我们的社会鼓励培养某些才能,但却封锁压抑另一些才能,最后你就在社会大众共同经验、共同愿望的床上,形成了你自己,而非真正的我。

经过这一段历程后,我觉得多种智慧理论应该成为拓展人生视野的媒介,而不是将我们的眼光只局限在“我们擅长什么”或我认为社会对我们的需求为何的一种手段。因此,勿将你的赌注放在任何一种智慧上-因为当你精通此道时,它很可能已经“过时”了。

“我了解我自己,我就能了解你;我们都是对方的一部份”& 为自己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