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回归新闻,更要回归人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1:11:07

《新闻联播》回归新闻,更要回归人民

陈坚

昨天看《联合早报网》,看到一条《央视〈新闻联播〉有新闻,国家领导人新闻没出现》的新闻。好长时间没看《新闻联播》了,因为我觉得《新闻联播》没啥好看的;看了《联合早报网》的这条新闻后,昨晚七点钟我特地看了一下《新闻联播》,果然不假,确实没有国家领导人的新闻,也没有会议新闻,说明了中央电视台对《新闻联播》的改进确实已经动手了。这是值得欢迎的一件事。

今年3月“两会“期间,淅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允若曾写了一篇题为《两会:〈新闻联播〉无新闻》的文章。我不知道中央电视台有没有看到张教授的这篇文章,但他们改了,总算是虚心接受了群众的意见。我认为《新闻联播》减少了领导人的新闻和会议新闻,首先是在解决一个新闻报道的眼睛向上,还是眼睛向下的问题。本来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20年来,我们的新闻报道实际上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突出地为领导服务。张教授的文章说:“应该说,它(指《新闻联播》)有过不负众望的年月,那主要是万象更新思想活跃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而在八十年代末那次有名的事件之后,情况大有变化,虽然不能说这里全无新闻,但是真正有新闻价值的、公众‘应知而欲知’的新闻确实不多。而在每年‘两会’期间,这里更是充斥着套话、空话、场面话,新闻性几乎降到了零。今年‘两会’期间,这种令人生厌的程式又推上了新的高峰,让人不能不作出‘新闻联播无新闻’的论断。”根据我的记忆,自从提出了“核心说”,我们的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在新闻报道中就拼命地报道“核心”,来显示他们对党、对党中央、对各级党委的忠心。中央有核心,地方也有核心,核心就是地方党委的常委领导班子,特别是书记。以一个整版或较长的播放时间来报道领导人的活动,无非是一个目的:就是宣扬领导人的功绩,要人们对他感恩戴德。对上则是要引起上级的注意,好提拔他。媒体这样做,说得难听一点,是拍领导人的马屁。这样新闻能在群众中有威信吗?只能引起群众的反感.(记得胡锦涛同志刚当总书记的时候,曾有过一个少报道领道活动的通知,但是后来不知怎么的,又不执行了,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要改变是要下很大的力气的。)

根据我的记忆,上世纪的50年代的风气比较好,1956年报纸谈新闻改革,《人民日报》的改版在我国新闻史上堪称典范,可惜被后来的反右派打下去了。同样,在上世纪的80年代,新闻界也出现了一个活跃期,但又被那个风波打下去了。新闻界为老百姓讲话,有些记者明知对个人有风险,还去摸了老虎的屁股,我认为我们的党中央应该支持他们,这样才是真正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事实证明,媒体的公开的舆论监督是既得利益集团的尅星。现在腐败越来越严重,党中央不下狠着子是不行的,在狠着子里,就应该包括放开新闻自由。

在我国的新闻理论上,有个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个错误的理论,那就是党性大于人民性,党性里已包含了人民性,不再需要提人民性的伪理论。且不说经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检验完全证明它是错误的,而现实生活也完全证明它是错误的。现在有一个过去从来没有有过的普遍的现象,就是既得利益集团无一不是打着党的旗号来谋取私人的利益的。常为既得利益集团打掩护的党性,还能完全包括人民性吗?作为一个执政党为了巩固党组织,当然要提加强党性,但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应该承认是先有人民性然后才有共产党的党性,人民性就是大于党性,如果党性与人民性有了冲突,应该是党性服从人民性,而不是人民性服从党性。对于这个理论上的颠倒,现在应该把它再颠倒过来了。

现在回过头来再说《新闻联播》,减少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只是它的新闻改革的微小的一步。要真正地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四权”——知情权、参与权、发表权、监督权——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还要作很大的努力。要真正地做到“三贴近”,真正地站到老百姓的一边,就要勇敢地参与到反腐败和反对既得利益集团的斗争中去。《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最受观众欢迎的栏目,它的特点是敢于进行舆论监督。《新闻联播》虽然与它有所分工,但是作为一个综合性的频道,也是应该有舆论监督的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