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李鸿章为何“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7:43:26
[转帖]李鸿章为何“只能干一代人的事”(2009-05-25 11:20:00) 标签:股票  《走向共和》观感六:李鸿章为何“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有一句台词影响很大。退休后的李鸿章对渴望立宪的梁启超,意味深长地说: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言下之意,是承认民主、宪政不是西方所独有的,属于普世价值,但在中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去慢慢实现,当下这一代就别指望了。

许多人听到这句话,对李鸿章便多了几分同情,对这番道理多了很多认同。但实际上,对于这句看似精辟实则讨巧的话,恐怕多数人也是似懂非懂。

对于李鸿章,还是梁启超比《走向共和》的编剧认识得更深刻。李鸿章去世后,梁启超曾撰《李鸿章》一文,评价他:
“是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也。”
至于不能“造时势”的原因则是:“有才气而无学识,有阅历而无血性。”

这个评价对于李鸿章应该是中肯的,不过更深层的原因,梁公此文中未有更多的剖析,这也就留给我们更多的空间去思考。

其实在晚清这样一个极权体制内,不能“造时势”恰恰是李鸿章存在的理由,怎么可能会容许一个有能力、有学识、有血性,足以“造时势”的人物居于那样的高位呢?要知道,专制集团对于可能危害自己统治地位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是格外敏感,且毫不容情的。君不见,尊贵如光绪帝,一旦试图政治改革,都被慈禧太后囚禁至死么?

所以,极权体制内,选拔人才的首要标准就是忠心于统治集团,而不是才干杰出,“宁保大清不保中国”。而且,越有才干的人,越容易有“独立思想”,对于统治集团的忠诚就越靠不住。《走向共和》中,大臣瞿鸿禨在反腐失败后,就悟出做官的要诀是:“政治上永远正确。”反之,有“不正确”、“造时势”隐患的人,早就在一级级的官员遴选程序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给“逆淘汰”下去了。

清朝的制度,已经是皇权专制体制的巅峰。官员遴选的结果,自然是平庸者成为统治集团的中坚,其中最杰出者,也不过稍过于中人之材。“有才气而无学识”如李鸿章者,就已经是清廷能接受的底线了。

梁启超所说的“学识”“血性”,还包含着救国救民的理想主义精神。任公先生确是这般伟大的爱国者,但对于李鸿章大人,这个标准就是苛求了。哈耶克有一个结论叫做“最坏者当政”。他解释说:“要成为一个对极权主义国家的运行有用的助手……充当他们的工具的人就绝不能有自己的道德信念。他们首先必须无保留地委身于领导者本人;除此而外最要紧的是,他们应当完全没有原则,并且名副其实地做到不择手段。……由于有些需要做的工作本身就是坏的,是所有受到传统道德教育的人所不愿做的,因而愿意做坏事就成为升官得势的门径。”

几年前,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去世,司马璐先生悼念时如此评价:“他也犯过罪,在那个体制里,能到达那样的高位的人,都有过罪。”这说的也是类似的道理。

一个真正有着高尚品格,不甘同流合污的人物,是不可能在一个成熟的极权体制内长期存在,并爬上高位的。他们可以再民众面前标榜自己的理想,可以教导民众为了某种理想而奋斗,而他们自己的思想,是不会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芒的。顶多是少数人修炼还不到家,偶尔灵魂深处一闪念,但也会立刻扼杀住自己的理想和良知,依然按照符合集团利益的既定的规则来行事,否则很快就会被抛弃于体制外了。

而李鸿章,本身就是一个对“杀降”满不在乎,对承诺弃若敝屣,对说谎习以为常,对外交“打痞子腔”自得的人物,有何高尚、理想可言?

寄望于这样一个人,舍大清这个“小家”,为“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岂不是缘木求鱼?但是,李鸿章已经是高级领导人中最开明的一位了,梁启超要搞和平演变,搞不流血的宪政,就只能寄望于这一个人。这就是梁启超的可悲,也是中国的可悲,但却是大清体制的胜利。

再回头看李鸿章“一代人干一代人的事”,就有欺骗的意味在里面了。其实他知道,自己只应该做修修补补的事,做有益于本集团的事。危害本集团既得利益的事,他是不会做的。而下一代的李鸿章,自然还是会做这些事。否则,他就不是李鸿章,也就不可能出现在那个位置上了。

想起柏杨先生说的:爷爷跟父亲说,中国就靠你们这一代了;后来父亲跟自己说:中国就靠你们这一代了;再后来自己对儿子说:中国就靠你们这一代了……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实际上,却成了体制内人物不思进取的借口,有识之士守株待兔的幻想,整个民族安于现状的理由。这一点,就是《走向共和》这部电视剧的不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