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从培养孩子的情商开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4:59:22
15岁之前,是情商能力培养及形成的重要时期。家长若能积极地进行情商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情商能力,就能让其心理免疫力大大增强,得以应付学习和生活中的低潮与挑战,让孩子有能力去经营一个成功与快乐并存的美好人生!
◎ 情商是什么?
“情商”(英文简称EQ),又称“情感智力”,因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的《情感智力》一书而风靡全球。它主要指人类了解、控制自我情绪,理解疏导他人情绪,通过情绪的自我调节、控制以提高生存质量和决定人生未来的关键性的品质要素。具体来看,情商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自动自发
高情商者做一切事情的动力来自于内部,有很强的自觉性、主动性。决定做一件事后,没有完成是不肯罢休的。做任何事情,都动机明确、兴趣强烈、独立积极、不甘落后,而且有勇气,自信心强。一个情商高的孩子,懂得自动自发,自动做事、自动读书、自动做功课……因此,就算他的智商不比别人高,但成绩也可以比别人好。
● 目光远大
高情商者目光长远,不沉溺于短暂的利益之中,他们想问题、做事情眼光放得远大,不会满足于眼前的一点点欲望。 一个例子是:研究者告诉孩子们说:“这里有糖,你们可以马上吃,但如果等我出去办完事回来再吃,你们可以得到双份的糖。”跟踪实验的结果表明:那些有耐心等待的孩子,长大后比较能适应环境、讨人欢心、敢冒险、自信、可靠;而那些只满足眼前欲望的孩子,长大后各方面的成就都不高。
● 控制情绪
高情商者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任何时候都能做到头脑冷静、行为理智,能抑制感情的冲动,克制急切的欲望,及时化解和排除不良情绪,使自己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心情开朗,胸怀豁达,心理健康。一个情商高的孩子,懂得适时调控自己的情绪,遇到烦恼的事情能自己化解,绝不会做出极端的事情来。
● 认识自我
一个人总有某些连自己也看不清楚的个性上的盲点,高情商者常常自我反省,并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具有自知之明,为自己正确定位。因此,他能够处理好周围的一切关系,成功的机会总是比较大。一个情商高的孩子,会很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既不会因为成绩好、受老师赏识而自傲,也不会因为自己在某方面不如人而自卑。
● 人际技巧
高情商者善于洞察并理解别人的心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领悟对方的感受,尊重他人的意见。因此,他们善于人际沟通与合作,人际关系融洽,在复杂的人际环境中游刃有余。一个情商高的孩子,在集体中有好人缘,容易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和欢迎,很少感觉孤独。
# 小测试 你有一个高情商的孩子吗?
问 题:
1.每次学校或班里有集体活动,孩子宁愿一个人闷在家里也不愿参加吗?
2.有了一件新玩具,孩子喜欢一个人独自玩而不愿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吗?
3.换了一个新环境,孩子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或心神不定?
4.在家或在外,当孩子的意见被否定时,他的反应是否总是愤愤不平?
5.与家人一起做游戏时,如果孩子输了,他是否沮丧不堪不想再玩下去了?
6.去客人家吃饭时,孩子是否像在家里一样,不征求大人的同意,菜一端上来自己夹了就吃?
7.孩子晚上独自在家时突遇停电,他通常的反应是否会打电话找父母或跑出去找其他大人来解决?
8.当身边的亲人生病时,孩子是否会表现出关心、焦急、难过的情绪?
9.放学回家后,孩子会不会给您多讲他在学校中经历的快乐事而不是不高兴的事?
10. 您买了一大盒巧克力准备送礼,恰好您的孩子非常喜欢这种巧克力,但您警告他不准偷吃。 当他独自面对那盒巧克力时,他是否会紧记着您的话而对诱惑无动于衷?
评 分:
如果您对1、2、3、4、5、6的答案为"否",7、8、9、10的答案为"是",说明您孩子的情商发展良好。如果有两项以内(包括两项)问题的结果与给出的答案不一致,则说明孩子的情商尚在发展中,需要家长的进一步引导。如果两项以上结果与答案不一致,说明孩子情商发展的某一方面有所不足,您就要注意对孩子情商多加培养了。
分 析:
这10道测试题的目的在于测试孩子对自身情绪的认知以及调节能力。具体涉及孩子的性格倾向、人格特质、心理适应性及自我控制力等几个方面的内容。问题1、2:考察孩子的合群能力; 问题3:考察孩子对陌生事物或者环境的适应能力;问题4、5:考察孩子克服挫折与困难的心理承受力;问题6:考察孩子的个性成熟度,即孩子是否已具备基本的大局意识,懂得做事的做事的计划与条理,知晓基本的礼节;问题7:考察孩子对意外事故的反应能力;问题8:考察孩子的品德特性,即孩子是否懂得宽容、关心、爱护他人;问题9:考察孩子的性格倾向性,即孩子的个性外向还是内向、乐观还是悲观;问题10:考察孩子的情绪、意志控制能力。
◎ 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良好的情商是完全可以习得的。我们教给孩子恰当的情感调节技能的时间开始得越早,这些情感调节技能就会越快地成为他们全部生活技能的一部分。0-8岁是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期,在这期间,如果不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培养和情商开发,将会坐失良机。
培养孩子情商的方法有许多个方面,但核心的无非是引导孩子准确地感知并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对自身的情绪具有了敏锐的感知能力,就能为自己准确定位,而不会为一时的环境所左右,就能理智地控制情绪,从而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家长,必须注意纠正自己不当的教育方式,尽早教孩子学习情感调节技能。
# 家长的错误态度和不当行为
当孩子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时,大部分家长的错误处理态度或不当的行为反应不外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 交换型,即用有吸引力的事物使孩子终止某些消极的情绪。
如见到孩子悲伤时,马上去买孩子喜欢吃或玩的东西,只要孩子停止那种消极的情绪,什么条件都答应;或者不管孩子的情绪如何,刻意压制其情绪的爆发,甚至对他们说:"如果你想别人看得起你,最好把这些不好的情绪埋在心里。"
● 惩罚型,即用责备、恐吓或打骂来终止孩子的消极情绪。
这类家长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情绪或发泄情绪的行为上,不去深究孩子产生情绪的原因,甚至动辄以批评的态度对待孩子产生的情绪。就算有时主动了解原因也只是为了作出反应:"合理"的原因会得到谅解,稍微"不合理"的原因会受到责备,而非常"不合理"的原因会受到严惩。
● 冷漠型,即虽接受孩子的情绪表现,却不作出积极的反应或加以引导。
这类家长不关心孩子情绪的变化,常会让孩子感到孤独和无助。
● 说教型,即不注意孩子情绪或行为的原因,反复埋怨或罗罗嗦嗦地说教一番。
这类家长的行为极易引起孩子的反抗或厌恶心理。
以上4种处理方式,都对孩子情商的发展不利,必须加以克服。要想妥善处理孩子的情绪,提高孩子的情商,家长必须善于通过情感上的共鸣或移情作用培养孩子感觉他人情绪的能力。如看到孩子流泪,就能设身处地地想像孩子的处境并感受其悲痛;看到孩子生气,则感受到其失败或愤怒。家长接受并与孩子分享这种感受,会使孩子更有信心面对困难,因为孩子感到身边有可信赖之人的支持。家长不责备孩子,不嘲笑孩子的情绪,不主观地否定孩子的意向,不拒绝他们的要求,孩子就会让家长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只要孩子觉得家长与自己的立场是一致的,就愿意与家长一块解决问题,接纳家长的意见。
# 小测试 你是一个高情商的父母吗?
问 题:
1. 家里遇到重大变故,您会故意避免让孩子知道吗?
2. 您会因为自己存在某些问题,因此就认为孩子的类似问题也可以容忍吗?
3. 孩子解决不了某个问题,您马上就插手吗?
4. 孩子拒绝对您谈论使他生气或烦恼的事情时,您会置之不理吗?
5. 您教过孩子如何放松身体以对付压力、病痛和忧虑吗?
6. 您帮助孩子交友吗?
7. 您对孩子是否坦率 即使是涉及病痛或下岗失业等痛苦话题?
8. 孩子抱怨某事太难或已经失败后,您仍然让他坚持试下去吗?
9. 您相信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总有解决办法吗?
10.您是否曾在孩子面前谈论过自己的失误?
评分:
如果您给出的答案是1、2、3、4(否定),5、6、7、8、9、10(肯定),说明作为父母的您在培养孩子情商发展的做法上是正确的。 如果其中有某一项或几项与答案不符,说明您的教导方式还有些误区,需要改进或修正。
分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处世的方式、教育的方法往往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巨大的影响。以上10道测试题主要涉及父母如何引导孩子控制、调节情绪,教育孩子形成乐观、自信、勇敢、奋斗等良好的品格。这些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但每个父母的应对几乎都不一样,父母们可以以此测试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确。
# 正确提高孩子情商的做法
所以,正确地提高孩子情商的做法应该是:
▲ 捕捉沟通良机
家长要善于捕捉孩子情绪的变化,并抓住时机与孩子进行语言和心灵的沟通。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女孩子,某一天回到家里后什么话都不说,只是坐在沙发上默默地流泪。她妈妈看到了,什么也不问,只是轻轻坐在她身边,温柔地揽住女儿的肩膀。过了一会儿,女儿微笑着对妈妈说:"谢谢妈妈在我身边安慰我,现在我没事了。"这位母亲的做法很好地疏解了孩子的情绪。
▲ 分担内心感受
家长要善于问清孩子发生的事情及其原因,让他们自己说出内心的感受。这需要一些问话的技巧,家长可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特征来把握。如对一个敏感的孩子,家长要从孩子的角度感受他的情绪,用语言表示理解或分担孩子的看法、感受,然后再去找寻他情绪变化的原因,而不能直截了当地询问甚至逼问。
▲ 避免大包大揽
家长不应轻易对孩子的感受下结论,不要对他们的每个问题都提供答案,不要让他们以为家长有义务为他们修补或处理任何问题。如孩子在外面受了小朋友的欺负,希望回到家里寻求支持,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能轻易替代孩子解决他所遇到的麻烦,而应引导他自己面对问题。
▲ 寻求解决办法
家长应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与孩子一同弄清问题的症结,启发他们理解人生未必事事顺利,不如意事常八九。同时一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一同讨论将来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