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大产油国威胁:美国患石油歇斯底里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4:20:44
亚洲时报在线Peter Kiernan撰文/油价上涨、产油国家局势动汤、中国崛兴渴求能源、恐怖主义威胁,以及“资源民族主义”(resource nationalism)重新抬头等,最近都成了华府大谈“国家安全受到无限制石油消费所削弱”时频频引用的“证据”。曾被认为是“美国世纪”主要驱动力量的石油,如今已开始被一些议员、决策者和专家视为美国寻求维护其全球主导权的最大弱点。(chinesenewsnet.com)
相关的署名文章(不少均为新保守主义者所撰),可谓层出不穷。这些文章都认为,在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的今天,美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令到那些对美国利益不利的产油国受惠,而目前油价高企,更让产油国更能发挥运用他们的市场话事权。还有人警告,中国的“能源重商主义”将撒下中美冲突的种子。 (chinesenewsnet.com)
在今年1月的国情咨文讲话(State of Union Address)中,总统布什指出“美国太依赖石油,而这些石油很多都是从不稳定的地区进口的”。他誓言将通过推广替代能源,使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变为历史;布什的这一表态,获得了两党人士的强烈支持。即使是1973-74年的石油危机,也未令美国产生如此高的警觉。(chinesenewsnet.com)
在目前原油价格达73美元/桶的环境下,再加上俄罗斯、伊朗和委内瑞拉等产油国越发敢于向美国说不,华府日益感觉到美国的战略脆弱性。很多人声称,若非国际油价这么高,若非这三国有这么大的能源储量,普京(Vladimir Putin)、内贾德(Mahmud Ahmadinejad)和查韦斯(Hugo Chavez)就很难如此公然挑战美国。 (chinesenewsnet.com)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近日报道了一份由美军南方司令部(Southern Command)所撰写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拉美国家加强能源国有化的趋势,“将使增加长期(石油)供应的努力受到影响”,来自“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和墨西哥的长线能源生产供应现时都濒危”。(chinesenewsnet.com)
一些民主共和两党议员对目前石油市场发展趋势对地缘政治的冲击,都引以为忧。为此,他们起草了一些旨在减少石油消耗的法案,内容包括提高汽车的燃油效能标准,鼓励使用替代能源(如乙醇),扶持在研发混合能源及电动汽车项目上的投资,加强同其他能源消耗大国的沟通。(chinesenewsnet.com)
美国寻求摆脱依赖进口能源的努力,有多大机会成功?这能对产油国和国际石油市场产生预期的效果吗?美国的人均石油消费量远高于其他工业国家,而且该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还在不断增加,现在才来审视这些旨在减少石油消耗,并能令美国在环境、经济和地缘政治上受益的措施,真的似乎晚了一点。但同样的重要是,必须现实地认识到,扭转美国原油需求日涨趋势的艰巨性,认清近日经常提到的能源安全威胁之说到底有多准确。(chinesenewsnet.com)
去年,美国每天消耗2,080万桶原油,约占全球每日消费总额(8,370万桶原油)的25%。美国能源资讯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表示,其中的58%来自进口,并预测这一比例在2025年将上升至70%;届时,进口能源的总量,将相当于今天的总消费量水平。该机构认为,欧洲和日本的原油需求,从现在到2030年期间将保持平稳,但美国却将出现37%的增长。(chinesenewsnet.com)
是以,要推出各种有效措施来减少未来20年的能源进口,需要很强的政治意志。无论对国会还是对白宫而言,推行一些强硬措施,如徵收高额燃油税和推行更严格的汽车燃油经济标准,都意味可能要付出很高的政治代价。(chinesenewsnet.com)
目前的建议方案,包括推广使用乙醇燃料,扩大混合燃料汽车的比重,进行新的能源勘测生产以增加国内石油供应等;但对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上,这些“处方”的效力相当有限。美国能源资讯署最近表示,国家压抑石油消费的措施,要在5-10年内才会稍现成绩;要取得较明显效果更要假以时日。(chinesenewsnet.com)
石油是一种可替代商品(fungible commodity)。彻底取代从外国(如中东地区)进口的唯一办法,就是扩大国内生产的供应。在实现供应本地化后,进口石油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就可大为减少。但美国的石油生产增长缓慢,远落后于能源需求的增幅。只要美国还进口石油(这种趋势显然还将延续一段时间),就必然会有来自中东地区的石油。美国法律禁止石油提炼商从伊朗购买原油,但这个伊斯兰共和国的石油已源源不断地流向中国、日本、印度等亚洲国家和欧洲的市场。(chinesenewsnet.com)
即便实现了“能源独立”(energy independence)的目标,美国依然会受到产油国局势紧张,以及敌对国家(尤其是在中东的)行动所影响。美国对波斯湾石油的依赖性,虽比欧洲和日本低,但行经霍尔木兹海峡(Strait of Hormuz)的油轮,始终是牵动着全球经济的命脉。纵使美国不进口任何原油,都不会改变这一事实。这也是美国寻求主导波斯湾的关键动力。(chinesenewsnet.com)
亚洲(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能源需求增长,为石油储量占全球三分之二的波斯湾产油国提供了一个财源滚滚的新市场。美国能源资讯署预计,2003至2030年之间的43%能源需求增长,将来自亚洲国家;与此同时,欧佩克(OPEC)的波斯湾成员国(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沙特和阿联酋)将满足31%的全球原油增长需求。(chinesenewsnet.com)
是以有需要认真了解,到底怎样才能大幅减少美国对进口能源的依赖,以及更好地认识那些旨在维护能源安全的措施有何局限。在油价高涨和市场供不应求下,很多媒体都夸大了产油国(给美国)带来的威胁,这些有问题的观点,包括:1、高油价将使得产油国变得激进、民主倒退,对石油消费国更咄咄逼人;2、“资源民族主义”是一种新现象;3、美中两国将要爆发能源争夺战。(chinesenewsnet.com)
尽管油价高企增强了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石油出口国扩大地区影响的能力,但从更多产油国的情况看,他们并没有因为油价高企而调整地缘政治思维:一些产油国进一步限制公民自由,但也有一些国家继续推进民主改革。(chinesenewsnet.com)
如果说油价是影响产油国政治决策的唯一因素,利比亚就不会在油价出现前所未有的高涨之时,寻求走出国际孤立;沙特和科威特等国也不会对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6月呼吁欧佩克减产的提议不理不睬。伊朗在核计划上摆出强硬态度,不仅因为油价高涨令美国伤透脑筋,也因为伊朗相信美国因为伊拉克战争而遭到削弱。在80年代油价较低时,伊朗也同现在一样被认为是个极度激进的伊斯兰国家;沙特也并未因担心王室丧失民心而走向民主。(chinesenewsnet.com)
关于某些专制国家如何因各种原因而进行政治改革的学术文章可谓汗牛充栋,在此无庸赘述。人们要观察产油国的政策,往往需要从很多因素中下手;单单归结为受到油价上涨影响,似乎牵强得很。(有些人现在提出“资源民族主义”,试图指出现在国际石油市场倾向有利卖方而不是买家。但资源民族主义并非什么新生事物,只是油价高涨使人们对它抱有越来越多的忧虑。在俄罗斯、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能源企业或被收归国有,或被抽徵高税,因而常常被批评鼓吹“资源民族主义”。(chinesenewsnet.com)
原油涨价时,由国家掌管能源的产油国自然较不倾向对外资开放;他们宁愿获得更大收益,也不愿增加产量,而这反过来又可能令到市场供求继续紧张,使燃油涨价的局面持续更长时间。(chinesenewsnet.com)
目前,仅有17%的世界石油储量接受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式为独立投资或与该国的国有石油公司合营。《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指出,按占有石油储量的多少来排名,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委内瑞拉的国有石油企业分别居世界前5位。(chinesenewsnet.com)
产油国希望在油价上涨时实现更多利润;世界各地,特别是中东地区,石油储备一般都属于国有。70年代,中东地区就开始刮起石油资产国有化的旋风。近来,一些小国也开始了能源国有化进程,例如玻利维亚便将天然气资源收归国有。厄瓜多尔尽管是南美洲第五大产油,但其石油产量在全球占不到1%;相比下,俄罗斯和委内瑞拉的发展,会被较密切地关注。(chinesenewsnet.com)
中国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的角色,同样令人们异常关注。这几年,中国超越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去年,中国每天消费原油660万桶。与美国一样,中国的石油生产趋向平稳缺乏增长,但能源需求却持续上升。中国的国有石油企业已迈上了海外并购之路,足迹出现在中东、中亚、非洲和拉美;人们纷纷猜想,中国四处出击,是为实现成为超级大国加“油”。(chinesenewsnet.com)
不少人认为,中国积极拉拢与美国有着直接利益冲突的伊朗,将难免引发与美国的龃龉。还有人表示,中国甚至有可能挑战美国在中东的霸主地位。美中关系异常复杂,但他们都依赖进口石油,故确保石油供应的稳定,绝对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事实上,它可成为两国合作的切入点;除了兵戎相见外,两国并非毫无其他办法解决各自的能源需求。(chinesenewsnet.com)
中方的一些能源并购,也许并非完全从经济考虑出发,但如果这一说法属实的话,中国将不得不付上惨重代价。另外,中国对海外油田的开发,将加大国际原油供应量。因此,中国多从国际市场获得一桶原油,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就少了一桶。总的来说,中国的能源政策本质上仍较属守势,并非有意同美国对着干。但美国若不明白这一点,总认为北京咄咄逼人,最终就真的可能使两国走向对抗。(chinesenewsnet.com)
有关石油依赖和国家安全的辩论无可厚非,但需要从客观角度分析问题,并清楚地理解所需采取的措施。虽然油价高涨且供不应求,但没有必要走向极端。(chinesenewsnet.com)
chinesenewsnet.com)
本文作者Peter Kiernan是华盛顿一名中东和能源分析专家,文章英文标题原为Petro-hysteria grips a super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