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代人荒废了什么? - 雪堂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20:27:03
那一代人荒废了什么? 2009-07-22 21:05
分类:默认分类
字号:大大 中中  小
——读陈丹青的《荒废集》
陈丹青这本新书叫做《荒废集》,在序言里说这个题目是书临交印前最后一刻心一横做的了断。我看来看去,感觉这个书名里的“荒废”,更多还是在说“被人为荒废”。
那一代人荒废了什么?陈丹青曾经在很多场合都自称“就是一个老愤青”。意思是年纪不小,对社会和时代的批评也一点不少,没有因为时代过去就妥协、去尝试着改变自己。仿佛那些许多的酱缸没有熏陶过你,保持着与国情的隔膜,保留着从娘胎或是国外带回来的个体的差异。
在我看来,这一代人确实赶上了最好和最坏的年代,但是那些最坏的记忆也最后也成了宝贝,最丰厚地回报了他们。在《幸亏年轻》这篇文章里,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沪上青年在漫长的特殊年代的身影。同以往一样,这次又是由无数的记忆碎片构成的。你按照这一个一个点去看,很多历史事件似乎也清晰可辨。看得出来,陈丹青妄图在一个场合之下梳理十年最难以言说的时光。但是临下笔时,这十年的一个年代整体的东西却遍寻不着,手头的便都是这样散碎的记忆。虽然散碎,却像弹片一样嵌在骨头里,无法磨灭。这可能就是这一代人的思想最大的特点。这篇文章收入本书时部分有删节,足本已经在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十年代》里收录。这样一来,使得这样的记忆碎片更加破碎,时代,是时代,使人总是永远无法还原那个完整的当年明月。
整本集子,除了继续谈鲁迅的文章外,别人用“忆旧”的概念来打量,往往认为那篇《幸亏年轻》最重要,我却觉得最好的是写关于当年“星星画展”风云旧事的文字。因为,这才是决定动笔的艺术家该写的东西,而且作为叙事者,陈丹青在这篇文章把主角的场合留给了“星星画展”的几个代表人物,他自己老实地甘居次席,使得这种叙事具有了史料意义,陈本人在文字中属于太抢镜头的那一类,可能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这次着力通过这种主体的变幻,才真正能够表现对一个时代的追溯,对一代人寻求意义这种行为方式的价值认同。这便是人们在《荒废集》里看到的《依然在野》这篇纪念文章以及后面的相关的一个访谈。
陈丹青把“星星”看作是“在野画展”,那么“星星”的代表人物自然在当年都是在野画家了。朝野之间,替代了被人用滥了的主流与边缘的概念。在野,这样的说法我每次目之所及都感觉到一种无端的优雅,仿佛这个语词与一种上古的风度有着关联,不知何故。关于“在野”,陈丹青说:
“‘在野’一词早已不再被使用,或为煞有介事的暧昧词语——主流、非主流、体制内、体制外——所替代。惟1979年,‘在野’二字确曾闪烁一时,获得真实的价值。那不是词语,而是活生生的人。眼下除了农民工,文艺圈哪来真的草寇?谁敢大庭广众朗声叫骂:‘你们完了!就知道他妈挣钱!’”(见本书206页)
其实在“星星画展”之前,已经有一些人在民间通过诗歌和美术表达了“冲破”的呼声,但是陈丹青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只有“星星画展”那种极端的方式才具有开风气之先的精神魂魄。他说:“历史地看,星星画会更关键,是他们率先撞开了1949年到1979年文艺专制的缺口,从此再也无法愈合。没有这一缺口,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不可想象的。……而‘星星’成员做得最早,他们是破题者,更勇敢,更具有决定性。”(见本书215页)
第一届“星星画展”,当年在中国美术馆外面形式粗粝而生命短促地开展,这件事很多人是从近年来南方报系的文字中第一次有所了解的。对于一个对那段历史完全没有概念的时代里出来的人,这件事本身大概是有点匪夷所思。一群年轻的民间画家,无法得以进入国家最高级别的美术馆陈列自己的作品,于是直接在它的外面做起街边画展来。这多么具有对峙对抗的象征意义啊,那真是一个叫年轻人着迷的年代。一个人的青涩年华往往是最珍贵的,一个社会还没有变得完全老滑和世俗之前发生的一些故事,在多年之后再来看,往往也具有恒久的魅力,因为它年轻。现在很多人说,我们老了,无所谓了。这是典型的老滑社会的特征,而那样的年代里,很多人在没有变老之前就把事情做了。做了,且无悔。据说,“星星画展”在当年在客观上确实一头撞破了旧的“主流美术界”,开创了一系列崭新的局面。真的是这样的吗,今天的情况是当年的发展,还是当年的倒退?我们无从验证。我们离美术界很远,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而且对新枷锁取代老镣铐这样的国情早就绝望。但是,我们对“星星”所具有的超越时代的价值,从开始就没有绝望,没有估值过低的情况发生。
对于陈丹青来说,他其实是“星星画展”这一整个故事和它代表的时代的一个旁观者。看得出来,他对“星星”这一拨人的当年作为是深深认同的,不过更认同的是他们当时的身份,因为与当时的他自己是一样的,这些人都是搞艺术专业的社会青年,对于“星星画展”他似乎有一种心理参与。在书中他谈到对这些同龄人的艺术印象,语言是极有特点的陈丹青式的叙事风格:
“我记得他们最激烈的作品。王克平的木雕在当时绝对挑衅,可比正面吐来的唾沫,没商量。马德升的小木刻粗粝而纯真,画自己在斗室画画,与民国左翼木刻神似。我记得凝视这张画时怎样感动,想起我正在美院磨素描,心里觉得可耻。”(见本书203页)
在最近新出版的丁东、谢泳两位先生的“对谈录”中也谈到了“星星回顾展”的话题,并且对当年“星星画展”的出现和那一拨的在野艺术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他们当年办画展的主要价值也在于打破了当年僵化的艺术界既定的格局。(《星星的启示》见《文化十日谈》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版)从年龄上来看,陈丹青和丁东是五十年代生人,谢泳是六十年代初生人,他们基本上是在一个相近的年龄时面对过一个同样的时代场景。他们赶上了比较特殊的年代,早年的经历给他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这记忆里可能最深刻的部分就是他们遇到了个人发展受限的局面,而且不是某一个单位,一个地方,而是大面积的。他们那些当年的年轻人,其实和我们现在一样,总是感觉很多领域的局面已经既定,没有机会展示自己,没有机会去做事,不能获得自己热爱的事业给予的那种成就感和充实感。所以才对具有“冲破”意味的历史事实印象极深。
那一代人走过来了,我们铭感他们度过的岁月,他们当年曾经努力想做的事情,正是我们今天要去努力做的。因为我们也不甘心就这么完成自己的时代,也要同被人为的荒废掉搏上一搏。
2009-3-1于核桃书屋
相关日志
·引用 引用 (转)走向堕落的中国当代艺术
那一代人荒废了什么? - 雪堂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那一代人的上山下乡 什么都能查!太实用了!! - 理睬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什么都能查。 - fs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关于西方那一套 - wagangshan128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男女那点事 - 史晓萌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如何办理专利申请那? - 专利信息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潘鹂声你在那 - ytm6ytm6ytm6@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人死后的36个小时内发生了什么? - 阿弥陀狒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看看吧,母亲的一生为我们做了什么? - 哥们干杯!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输什么也不能输了心情 - 刘老师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太恐怖了!什么都能查!! - 小白杨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高院副院长一夫四妻,说明了什么? - 笑看天下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引用 引用 引用 引用 太恐怖了!什么都能查!! - 萧萧夜雨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钓鱼岛风波警醒了中国什么? - 关注中国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公开课堂对中国教育提供了什么启示 - 薛涌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用電飯鍋煮菜不轉也太惜了 - 一帘幽梦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这厮太狠了 - 李红豪的日志 - 网易博客 10年高考作文 你看出了些什么 - 成都商报记者博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大学生带电脑干这些才算值得,大家不要荒废了自己的电脑 - Qzone日志 真正的我是什么? - 慧林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看看我们身边的造假高手们,都做了些什么!! - 乾坤狼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赚大钱究竟靠什么 - wjg931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重建道德靠什么 - 《书屋》杂志的日志 - 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