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教授举报长江学者造假事件调查(中国青年报 2009-7-2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7:59:17

    

戈弋摄

    

    老教授们正在向记者讲述举报材料和他们的经历。

    本报记者 雷宇摄

    7月21日清晨,古城西安。在碑林区人民法院一间简陋的审判庭内,西安交通大学81岁的退休老教师陈永江早早地出现在被告席上,他是以“侵犯名誉权”被告上法庭的。

    和他一同成为被告的,还有两位年过古稀的老同事——郁永章和杨绍侃教授。他们3位,都曾在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以下简称“能动学院”)工作过多年。

    而状告他们的,也都是来自同院同校的同事,由于共事多年,相互之间的关系早已不只是同事那么简单。原告之一的教授、博导李连生,长江学者,既是这3位被告的后辈,也是在郁永章教授门下读的硕士和博士。而另一位原告束鹏程教授,还曾担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10余年。

    上午9时,庭审准时开始。3位老教授意外发现:作为原告的李连生和束鹏程的身影迟迟没有出现,只有其代理律师只身前来。

    已退休多年的3位老教授怎么会被自己的学生和同事告上法庭?他们因何而惹上名誉权官司?

    获知申报部委奖励项目后,六教授拍案而起

    “你这种材料,把什么都说成你的,人家告了我们怎么办?如果这种风气不刹住,专业声誉怎么办?年轻教师、学生怎么办?”

    作为我国首届压缩机专业本科毕业生,73岁的杨绍侃曾担任西安交大动力二系主任,后来又曾担任过陕西省科委(现为科技厅)副主任。

    2007年年底,一个教育部的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公示让长期从事压缩机技术教学科研工作的杨绍侃感到很惊讶:能动学院李连生教授申报的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是“往复式压缩机理论及其系统的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

    “我心想,他没有搞过往复式压缩机,不会突然弄出这么大一个课题吧?!”杨绍侃说。

    心怀疑窦的他向校领导反映情况,然后从学校科研处(现已更名为科研院)获得了该奖项的申报材料,看过之后,“感觉有问题,全是假的东西”。

    随后,杨绍侃找到多位曾经的老同事,包括郁永章教授、陈永江副教授、林呆呆教授、冯全科教授和屈宗长教授,一起来讨论这个事情。

    这5人中,有3人已年过古稀,且退休多年,但他们都是我国压缩机研究领域的专家。如81岁的陈永江副教授,195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长期在西安交大压缩机系任教。76岁的郁永章教授,1957年参与筹建我国首个压缩机教研室,还曾担任过西安交大压缩机教研室主任和化工学院院长。73岁的林呆呆教授,曾任压缩机教研室副主任。

    举报者中还有两位仍然在职的教授,屈宗长和冯全科,也都年过半百。56岁的冯全科教授历任压缩机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与冯全科同龄的屈宗长教授,历任压缩机教研室副主任,西安交大万宝压缩机工程中心副主任、主任。

    这6人中,有5人曾有过担任李连生所在本科班教学或毕业设计指导的经历,惟一例外的是陈永江副教授,他是李连生博士生导师的老师。更为例外的是郁永章教授,他是李连生硕士、博士期间的指导老师。

    郁永章教授的回顾,大致还原了李连生的经历: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河南南阳钢铁厂工作,其后报考交大压缩机专业硕士研究生,未被录取,其时郁永章教授正受命筹备化工学院,于是将李连生调剂到自己手下读研。毕业后,李连生留校在教研室工作。不久后,李连生又考取了博士,但由于当时郁永章不是博导,就挂在了当时已经成为博导的束鹏程教授名下。实际上,李连生仍是在作为第二导师的郁永章指导下完成学业的。

    郁永章教授说,李连生在读硕士和博士期间,都是研究涡旋压缩机的。

    西安交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网站的教师信息中显示:李连生现在是能动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创新研究团队带头人。记者了解到,李连生还曾担任能动学院副院长、分党委书记和学校人事处处长。

    “大家都是拍案而起呀!”81岁的陈永江至今清晰地记得当时6人看完报奖材料时的情景。

    陈永江说,西交大的压缩机专业是中国的首创,1957年成立压缩机教研室,郁永章是元老之一,下来就是他、杨绍侃老师,接下来是屈宗长老师和冯全科老师。“我们这几位老人,遵循认认真真、有什么说什么的原则,一看报奖材料都火了!毁了我们压缩机专业好不容易挣来的声誉怎么办?你这种材料,把什么都说成你的,人家告了我们怎么办?如果这种风气不刹住,专业声誉怎么办?年轻教师、学生怎么办?”

    6位老教授一致认为,项目申报人是在将他人成果任意为其所用,如沈阳气体压缩机厂(现归沈阳鼓风(集团)有限公司)研究者申报的“4M50型压缩机研制”项目在1998年就已经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但这型压缩机却成为李连生教授等人申报奖项的主要成果。而且,除此之外,他们认为申报材料中许多关键理论和技术中所谓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都是国内许多人采用的常用方法。

    在详细审阅报奖资料后,2008年1月2日,6位教师中的4位向校方提交了评议意见。冯全科教授在评议意见中写道:“本项目推荐书中存在荒唐漏洞的地方太多,无法一一阐述列举……主要申请人的态度极不严肃,逻辑混乱。”

    评议意见中,他还对作假手段进行了推断:“自己针对关系户单位的产品,编造所谓往复压缩机理论和关键技术——让关系户开具经济效益证明,让关系户的用户出具经济效益证明——并注明是交大的理论和关键技术的应用成果——把相关关系户的人员纳入报奖成员,互惠互利——找外行和熟人作为鉴定会成员……”

    西交大已将李连生的一等奖申报撤回,并免去相关职务

    评议意见提交54天后,6人等来了学校的首次通知。

    2008年2月26日,分管科研的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科研处副处长前来,称受命交换意见。

    陈永江回忆说,当时,3位领导的意思是学校地处西北,学校科技排名比较靠前来之不易,希望大家慎重对待,同时希望不要激化矛盾。

    3月17日,6人向西安交大党委、纪委等多个部门发出第一封公开举报信,举报李连生报奖造假。

    几天后,他们接到了校学术委员会的通知,让他们及李连生等人在不见面的情况下各向学校学术委员会作陈述,由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投票决定。通知的人还表示,陈述时间双方各30分钟。

    3月27日,会议在学校行政楼举行。

    杨绍侃说:“先是我讲了13分钟,然后是陈永江老师讲了17分钟,但1/3的举报内容都没讲完。随后我们离开,李连生等人讲了30分钟。两个30分钟后,学术委员会委员们开始投票。”

    他们后来了解到的投票情况是:20个委员,9票弃权,6票支持举报者,5票支持李连生等人。

    据杨绍侃回忆,3月31日,6人接到科研处通知,李连生的一等奖申报已从教育部撤回!然而,6人要求查看校方去函及教育部回文,遭到拒绝。

    不久,他们于3月17日发出的公开举报信出现在了以学术打假著称的“新语丝”网站上,使此事的影响面由学校内扩散到了学校外。

    2008年9月,能动学院出台文件,鼓励凡3级以上教授都可以自行组成科研团队,并且注明:凡学术造假者不能组成科研团队。在学院组成的科研团队领导小组中,李连生教授位列其中。

    李连生教授主持了制冷低温学科科研团队的组织工作,并在本学科指定4人作为科研团队负责人,屈宗长和冯全科都是3级教授,但被排除在外。屈宗长和冯全科教授要求组织团队,但被拒绝。

    此后他们一直不断举报,并在今年3月开始在“科学网”建立“陈永江博客”,发表署名文章进行举报。

    今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成立专门调查小组,调查6人举报的问题,冯全科教授作为成员之一参与调查。

    4月22日,陈永江等被校方再次约见。校方询问对此事的处理意见,6位教师仍然要求严肃处理。

    5月,李连生教授的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职务被免。

    亏损企业何来新增产值

    “国家的巨额投资几乎损失殆尽”

    陈永江说,在提供给教育部报奖的申报推荐书中,很多造假显而易见:把上海压缩机厂1965年的大型机身整体铸造技术,说成是他开发的;把沈阳鼓风(集团)有限公司1998年和2001年已经获奖的两种压缩机产品,都说成是采用他的理论和技术研发的,且由沈阳鼓风(集团)有限公司开出了经济效益证明9700万元用于报奖。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申报推荐书中,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网页上摘录了一幅LHC螺杆活塞串联压缩机的图片,贴在推荐书上,并称之是他们研究团队为我国海军舰船开发的高性能空气压缩机,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军事封锁,陈永江说,但实际上,这个机器并非由他们开发,且根本不能用于海军舰船。

    随着6人调查的深入,对于李连生获得的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李连生、束鹏程2005年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也发现重重疑团,这些疑团集中在经济效益的证明材料上。

    6位举报人从学校查阅了李连生教授等人获得陕西省一等奖的报奖书,从报奖书中看到,开发成果及效益证明主要来自于西安泰德压缩机有限公司。

    泰德公司是1998年由陕西省计委立项成立的企业,专门用于开发涡旋压缩机,其中,西安交大李连生等人的技术成果作价400万元入股。

    2003年,李连生凭借《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申报并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该项目的陕西省科技技术奖推荐书中,应用证明一栏注明:“2001年度新增产值(产量)599万元,2002年度新增产值(产量)1250万元,2003年新增产值(产量)4092万元。”

    然而,西安交通大学调查小组前往泰德公司所形成的调查会议纪要却显示,该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刘新友和技术顾问亢长生说:“由于企业资金链断裂,致使公司无力购买专用设备,加工产品有时出现性能不稳定,导致企业压缩机项目2005年终止。”

    刘和亢认为:“李连生老师涡旋式压缩机项目在技术上是成功的,企业最终转型主要是由于涡旋式压缩机项目所需资金量太大,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最终重组,前期所做的压缩机项目积累了经验,为企业在汽车空调项目上所取得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然而在庭审中,被告律师高健安出示的一份来自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的资产评估报告书显示:泰德公司成立后的1998年至2000年之间没有生产。

    2001年,泰德公司开始生产销售,当年实际产值468万元,营业额96万元,亏损148万元;2002年产值、营业额均为 258.81万元,亏损307.28万元;2003年产值、营业额均为48万元,亏损384万元;2004年元月停产。停产避免了损失扩大。

    就在停产的2004年,国家计委批复投入国家资本金1000万元,省属一国有独立公司再投入国有法人资本金700万元,共计向泰德公司继续增加出资1700万元,这样,泰德公司资本金增加为4500万元。

    但增资并未改变泰德公司的颓势。2004年,公司产值、营业额均为99万元,亏损273万元;2005年营业收入142万元,亏损528万元。

    高健安律师说,该报告显示,以2005年11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泰德公司的净资产仅为868.50万元,其中涡旋式空调压缩机和旋叶式汽车空调压缩机因技术设计和规模的原因均已停产,故按零值评估。

    他据此认为:“原告的技术没有产生他们自称的效益,却引起高达82%的亏损,国家的巨额投资几乎损失殆尽。”

    也就是这一年,李连生、束鹏程教授以“涡旋式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项规定,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必要条件是,在关键技术或者系统集成上有较大创新,市场竞争力较强,成果转化程度较高,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有业内人士就此解读:“这意味着在科学技术奖评选中,科技成果的应用效果如何,占有相当分量。”

    郁永章教授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坦承,其实在6人举报的2005年国家进步二等奖中,自己是第七完成人;屈宗长是第四完成人。

    郁永章教授说,当时,李连生找上门来要材料,都是师生、同事,就直接交出去了。两人能保证所提供的材料没有骗人,但当时对报奖材料的其他内容却并不知情,“没有看过整个材料就签字了,因此我们也是有责任的。将来要处分,我们也有一份。”

    “贡献突出”的合作者原来是李妻

    在21日的庭审中,原告律师叶子丰称:从2008年1月份开始,在新语丝、中国科学网博客发表的《揭露长江学者李连生剽窃和侵吞他人成果的第五个罪证》等一系列署名文章中,借批评“造假”为名,没有任何事实根据地污蔑原告“剽窃”;侵害原告的名誉权,将原告丑化为“硕鼠盗贼”、“无所不偷”、“学术腐败”、“道德堕落”、“黑帮老大”。

    起诉状中,李连生、束鹏程要求被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还分别提出了赔偿15万元、12万元精神抚慰金的诉讼请求。

    但郁永章认为,原告在起诉状中写道,三被告是借批评造假为名,没有任何事实根据地污蔑原告剽窃,“我们不是没有根据,我们是有根有据地进行批评”。

    被告代理人高健安也认为,如果被告的评论是有依据的,就不能认为他们的说法是诽谤,于是,他把庭审中的辩护方向放在了李连生等所申报的2007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所获得的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否造假上。

    原告律师叶子丰称,两大成果先后获得了陕西省科技厅、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取得科技成果鉴定证书。由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也由国务院组织过专家鉴定。

    对此,被告律师高健安予以反驳,两个证书并不能掩盖原告造假的事实。根据《科技成果鉴定办法》第四条规定,科技成果鉴定只是评价科技成果质量和水平的方法之一,国家鼓励科技成果通过市场竞争,以及学术上的百家争鸣等多种方式得到评价和认可。“显然,科技成果鉴定作为评价认可科技成果的一种方法,并不能排斥市场竞争实践对科研成果所得出的评价,以及根据其他事实作出的评价。”高健安说。

    事实上,在6位教授举报后,根据科技部、陕西省科技厅要求,西安交通大学正在进行调查。其中,对于6位教授提出的李连生之妻——熊春杰学历造假一事,西安交大已作出处理。

    6人在2008年翻看李连生2007年教育部一等奖申报书时发现:项目第14完成人熊春杰是李连生的妻子,其对该项目的主要技术贡献为:“负责成本分析工作,在提高产品性价比方面贡献突出。”然而,6人获得的一份评审表中,熊春杰在其间的主要工作却是“实验”。同时,项目完成人情况表中,熊春杰的学历赫然填写“1995年深圳大学本科学士”。

    当年让还是临时工的熊春杰进入学校工作的郁永章教授记得,“那时的学历栏填写的是专科!”而在熊春杰2003年申请“工程师”职称述职时,也明白无误地自称“大专”学历,并通过了能动学院的工程师职称评聘,随之,熊春杰的职务和工资得到晋升。

    西安交通大学人事处的一份调查情况显示,熊春杰学历造假一事已有定论:“认定熊春杰使用虚假本科学历,并获取利益,属违纪行为……决定给予警告处分……取消熊春杰因使用虚假本科学历所获得的一切利益。目前,人事处正在组织人员对其所获个人利益逐项进行调查,待核实无误后即会作出相应的处理。”

    利益之争还是学术道德之争

    “你们还年轻,不要牵扯进官司来”

    庭审中,原告律师叶子丰还认为:原被告之间存在商业利益关系。

    他提出,郁永章是浙江强盛公司总设计师,该公司和温州固耐公司处在同一地域,生产同类产品,是商业竞争关系。同时,在此期间,陈永江不时致电温州固耐公司,要求与其合作。“所以,这不是单纯的学术之争,也是利益之争。”叶子丰说。

    束鹏程教授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事涉及商业利益之争。

    他说,这几位老教师虽然退休多年,但一直都在工作,要不在企业兼职,要么自己开公司,“这就产生了一种矛盾”。

    对此,郁永章表示,强盛公司的产品是给出租车提供加气的小型压缩机,固耐公司则是生产大型压缩机,并非同一领域。陈永江也声明,自己是全国55家化肥厂40年的顾问,不存在胁迫一家公司与自己合作的可能。

    几位老教授郑重要求,学校领导能否组织一场由校学术规范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能动学院学位委员会、压缩机方面的全部教师全体研究生参加的“辩论会议”,让双方面对面地澄清事实。

    “我们的学校113年了,不能容忍有不正之风!”6位老教授如是说。

    庭审结束后,中国青年报记者找到原告代理律师叶子丰。但他表示,此案还在审理中,不方便发表任何看法。

    7月23日上午,中国青年报记者在西安交大工程馆308房间找到了李连生教授。

    对于记者的采访请求,李连生教授表示,“现在正处于起诉阶段,不合适”。

    李连生教授说,几位教授所举报的问题现在解释没有意义,“快了,这个你放心,会有机构来说的。咱们有学术机构,对吧,还有科技厅和科技部”。

    记者问:“对于6位教师的举报,您是否做出了回应?”

    李连生:“已经向相应的学术机构提供了证据材料。”

    记者问:“这些证据是否可以向媒体提供?”

    李连生教授的答复依然是:“不合适。”

    对于自己妻子的学历问题,李连生教授则表示,“这是另外一回事情。”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同一层楼的束鹏程教授办公室。

    束鹏程教授称:“我本来是安心做业务工作的,反正也快退休了。为了维护学校的利益,让我们搞这摊子。如果在网上发表一篇两篇,我都不理他了,但是发了几十篇,大概有四五十篇,点击数有7万左右,影响比较大,这种情况下,没有办法(才起诉)。”

    在束鹏程教授看来,报奖有几个单位合报,“有他的名字,不存在偷窃,(他的)思路要深一点”。

    他同时提醒中国青年报记者,“事情太复杂,你们还年轻,不要牵扯进官司里来”,“你们即使有录音我也可以不认的。”

    7月23日,西安交大校长助理、科研院院长席光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电话采访时称,2007年年底学校接到举报后高度重视,学校学术委员会专门展开了相关调查,由于举报涉及内容复杂,目前还在进行中。

    对于举报中涉及的2007年度教育部报奖一项,席光介绍,当时学校接到举报后,鉴于存在争议,经调查后给教育部去函建议暂时不评。

    席光还证实,今年初科技部在接到举报后,专门发函给陕西省科技厅,学校正在调查中,很快就会有结果上报回复科技部。

    记者拨通西安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虞烈的手机后,他也表示“对此不发表任何看法”。

    据了解,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公开表示,“现在整个知识界的价值取向太功利化了,做学术做科学太功利化是有问题的,现在有些人突破了道德底线,情况比过去要多,在我们学校对这种事情处理得很严厉。比如说有研究生,他的论文有抄袭的情况,即使他毕业了,我们也要把他的学位证追回。我们早就声明,只要有教师搞学术腐败,我们就要把他从教师队伍中清除。这种事情在我们学校很少,但只要有一点点,我们都会采取措施。”

    经审理,法庭宣布:将在7月31日再次开庭审理此案。本报将继续关注。

    本报西安7月23日电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7/24/content_2771431.htm

六教授举报长江学者造假事件调查(中国青年报 2009-7-24) 西安交大六教授联合举报长江学者造假 西安交大六教授联合举报长江学者造假 清史名教授被举报事件调查 郑大一副院长评职称涉嫌造假事件调查(中国青年报 2009-7-3) 王波:成崇德回应举报事件(中国青年报 2009-7-15) 西安交大教授举报学者造假续:两被举报人遭免职 西安交大6名老教授联名举报学术造假事件始末(图) 西安交大六教授举报博导造假遭校方数次劝阻 西安交大六教授举报博导造假遭校方数次劝阻2 西安交大六教授举报博导造假遭校方数次劝阻3 西安交大六教授举报博导造假遭校方数次劝阻 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内幕调查(中国青年报 2009-5-7) 中国留学生“造假门”事件调查 鹿永建:且看民族成分造假事件处理向何处去(中国青年报 2009-7-3) 【教人[2010]5号】教育部关于公布2009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和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奖者名单的通知 任明超:海南大学一博导被举报学术造假(中国青年报 2009-4-1) 6名教授网上实名举报博导涉嫌学术造假 南京大学教授被举报学术造假 回应:系个人恩怨 李连达造假事件工程院应调查 井冈山大学教师学术造假事件调查 刘芳:女教授联名举报大学校长博士论文抄袭(中国青年报 2009-6-18) 沈笃:一起侵犯商业秘密罪事件调查(长江商报 2009-9-4) 阜阳“白宫书记”“举报”举报人(中国青年报 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