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公车“腐败”应该“零容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9:33:32
 对于公车“腐败”应该“零容忍”        浙江省杭州市自5月起推行市级机关公车改革,市局(副厅)级以下一律取消专车,大部分公车都向社会公开拍卖,让公车回归“工作车”的本色。如此大规模、高级别的“车改”在全国尚属首例。但与此同时,杭州发放“车贴”的政策,也引发了不少议论。(2009年06月24日  新京报)         公车“腐败”被誉为行政浪费四大“公”害之一,国民无不深恶痛绝。杭州市的改革应该称之为顺应民意。至于杭州发放“车贴”的政策,也引发了不少议论之说,恰恰体现出对杭州“车改”不彻底的的批评。也可以视之为能不能对于腐败现象“零容忍”的试金石。        根据2007年中纪委、公安部、监察部、审计署对全国公车使用情况的调查统计,到2007年11月30日,我国公务车约为522万辆。以一辆公务车一年全部费用(含司机工资福利费、车辆保养维修费、道路通行费、燃油费、折旧费等)约6万~10万元计算,全国每年公车开支在4000亿元以上,成为政府行政成本的一个“大漏斗”。郑州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一位司机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差不多每人一部车,1/3用于公务,1/3领导私用,1/3司机私用,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2009年04月01日 来源:半月谈)         对于腐败现象,不论是公共部门,还是社会公众,正确的态度只能是“零容忍”。这是国际惯例,想必也应该符合中国国情。如果人们不能正视“零容忍”,所谓反腐败,大多只能是口惠而实不至,轰轰烈烈开场,偃旗息鼓收兵。其效果可想而知。例如,杭州发放“车贴”引发的议论,不外乎如此。        发放“车贴”的政策,可以视为“赎买”政策。官员们不坐公车也没有太大损失,反而得到了一笔丰厚或者不太丰厚的稳定收入。这很难说是合法的,更不消说是否合理。作为国家公务员,本身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勤务员,作为国家公务人员,其工资待遇稳定而有保障。退一步讲,如果对于高于大多数人的工资待遇还不满意,不妨辞职另谋高就。没有必要再把特权转变为合法的个人收入。假若这种“车贴”是合法的,腐败是不是也成了“生产力”?        明朝朱柏庐《治家格言》有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国家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还有许许多多人民群众在为了生计而奔波。天上不会掉馅饼,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作为国家公务人员,怎么能利用人民群众授予的权力去奢侈浪费,地方政府怎么能把纳税人的钱用来赎买工作人员“屁股底下的腐败”呢?        据报道,印度总统的“座驾”也不过是“大使”牌国产车,档次相当于中国的夏利车。一些国家虽然汽车业发达,但是想在大街小巷轻而易举看到公务车实为难事。这和中国各地几乎随处可见公务车招摇过市成了鲜明对比。事实上,靠赎买政策是买不来廉洁奉公的。要想反腐败,只能在制度上对腐败现象“零容忍”。否则,按照全国每年公车开支在4000亿元以上的说法,再把这些钱用来支付“养廉银子”,岂不是腐败合法化,那还反腐败干什么?!        今年是建国60周年,是我们党成立88周年。因质问记者“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而引起舆论一致谴责的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目前已被要求停止工作,接受调查。中国官方的这一顺应民意之举再次告诫各级干部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权力来自哪里,不能忘本。        同样,对于腐败现象也只能“零容忍”,而不是所谓的禁不如疏。对于腐败的仁慈即是对人民利益的犯罪,官员们也不会领情。例如对于杭州发放“车贴”的政策,就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局级领导透露,现在自己成了司机,会不会因为要花很多时间在找车位上而影响办事效率,会不会因为出去应酬不能喝酒而影响“饭桌上的友谊”?(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