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胸验肺”给我们留下多少问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6:08:53
“开胸验肺”给我们留下多少问号?

最近一条新闻,引起了不大不小的声浪。这条新闻说的是:新密市一企业工人张海超工作3年多后,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尘肺,但企业却拒绝为其提供相关资料,在向上级主管部门多次投诉后,他取得了去做正式鉴定的机会,但郑州职防所为其做出了“肺结核”的诊断。为寻求真相,28岁的他跑到郑大一附院,不顾医生劝阻,坚持“开胸验肺”,用一个人的无奈之举,揭穿了谎言。张海超的举动令人同情,也让人感叹。

“他一个人在战斗”,张海超的这句话,给我们留下一个一个的问号?

职防所仅仅是“误诊”吗?

张海超经几家医院的检查,诊断为尘肺,但是郑州市职防所出具的结论,是“无尘肺0+期合并肺结核”。我们没法理解,因为这里面充满了矛盾,什么叫“尘肺0+期”,我们请教了一下医学专家,他说有了,但还没有到1。但是前面又加了“无”,到底有还是没有,没有给一个明确的答复。“无尘肺0+期肺结核感染”,在最后诊治的方案里面建议按照肺结核来诊治,这又是一个矛盾。这样一种情形就很难让我们去相信这样一个诊治机构到底是不是在按照良性、按照医生的职业道德做出这样的诊治。

有人说,职防所可能是误诊。会是误诊吗?因为两个不同的病症相差甚远。从目前的报道来看,非也!从张海超的个案中,张海超如果对郑州的职防所所出具的诊断不服,本来制度上也有所谓的鉴定。首先第一次的鉴定到市一级的卫生行政部门,就是郑州市卫生局,但事实上郑州市卫生局的鉴定委员会和职防所就是所谓的两个机构一套牌子,在这种情况下鉴定可能对张海超来说就没有公信力了。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谁来监督职防所,谁来维护公平?因此来说,郑州地方当局的职防机构不仅仅是失职所能解释清楚的!

“企业家”的血管里还有道德的血液吗?

张海超开胸验肺的沉重经历暴露出职业病患者维权的艰难处境。事实上,这个例子仅仅是揭开了我国职业病患者现状的冰山一角。2008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显示,我国职业病危害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目前我国约有2亿劳动者受到各种职业病危害,其中农民工职业病问题尤其突出。

企业在获取利润最大化的时候,考虑过创造利润的工人的利益和生命吗?目前来看,有多少企业家把工人当人看待。难怪最底层的劳动者发出了这样的呐喊:把我们当人看待就知足了!不少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企业老板为得到他们上百万的年薪,迫使工人加班加点拼体力,连轴转拼设备,每月享受用血换来的微薄薪水。我们不禁要问:企业家的血管里还有道德血液吗?

本来企业富有各种各样的保护职工的义务,因此要防止职业病的发生,预防它的发生,根据职业病防治法,我们企业有很多的义务,比如要对有些有职业病危害的岗位进行申报,向卫生部门申报,但是很多时候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我干吗要去申报,因为申报了以后马上就要有设备,有各种防护措施,有各种各样的培训,甚至还要有定期的检查。这些只是纸面上的东西,执行的企业有多少呢?2006年的时候,陕西就曾发生过一位患有职业病的矿工,在省政府门前广场采取自残抗议地方防治所的诊断,最终换得了一份尘肺一期的诊断。

我们的企业必须要关注劳动者,关心劳动者的健康。企业的盈利和对职工正当利益的保护之间必须同时兼顾,如果没有这么做,不仅仅是违背了良心,也是违背了今天我们所讲的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

当然我们不能够完全靠企业去自律,法律上的监管,我们在《职业病防治法》当中规定,如何保证政府有效的监管到位,去迫使他去履行,这是一个关键。

工会咋做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

张海超是一种极端的方式为自己维权,怎么能够用一种平和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可是,就张海超的职业病问题,发展到开胸验肺的地步还不能解决。当医生拒绝给他开胸的时候,张海超说,“我是一个人在战斗”。就是这句话,一附院的医生被他的不幸遭遇感动,同意开刀。

通过这件事,联想到山西黑砖窑事件,以及连续发生的职工的群体上访事件,工会在干什么呢? 难道工会不应该反思、不应该问责,如何做到在职工维权的整个过程中能够为他们提供切实的支持。

按照我们工会法的规定,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和维护者,工会本来应该在职工权益的保障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张海超这个个案中,我们也注意到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全国总工会是在事后关注和介入这件事,那么地方当局的工会组织干了些什么?工会不是在喊要“当第一责任人,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要维护职工的权益吗?张海超这个个案,再一次暴露出地方当局工会存在的问题,不仅是缺位,也不仅仅是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