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仁:牛田洋历险记(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4:13:58
陈树仁:牛田洋历险记(一) 2009-05-20 17:02
分类:追思与怀念
字号:大大 中中  小
 
谨借此文,深切悼念1969年7月28日在汕头牛田洋抗风抢险中牺牲的解放军官兵和大学生们!  ——陈树仁
1969年7月28日,强台风大海潮正面袭击汕头市。当时,正在解放军部队牛田洋生产基地接受再教育锻炼的大学生,其中有西牛田洋0492部队大学生二连的两个排共40人(其中解放军3人,隶属55军219师657团)跟其它连队一样,奉命前往5号水闸大堤抢险。在抗击风浪中,因大堤经受不住巨浪冲击,全线发生崩溃,抢险人员均被卷入狂涛怒海中。在经过一整天出生入死的漂泊,只有李幸宝(北航)、林全使、黄伟明、叶立益(北体)、陈树仁、蔡小伟、叶正繁、李思浩、朱林辉(华农大)等9位大学生幸存活着归来。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人们,都会清楚地记起毛主席的光辉“五.七”指示,还有跟之而来的“五.七”干校,“五.七”农场。但是对于“五.七”指示的由来,就鲜为人知了。
红彤彤的牛田洋
1962年,广州军区陆军41军部队,在位于汕头市西方榕江口及韩江出海口的汇合处——牛田洋,进行围海造田、垦荒种植,解决了部队粮食自给问题。1966年,广州军区把此一事迹上报中央军委。当时,担任副统帅的林彪将这一报告转送毛泽东。五月七日,毛泽东在阅完材料后批示:“人民解放军应该是一个大学校,……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就在全国人民都要学习解放军的浪潮中,牛田洋就成了“五.七”指示的发源地,随之而来的“五.七”精神也迅速席卷全国。 就是在这个“五.七”指示发源地的牛田洋,有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被分配到这里接受锻炼和再教育。他们在这里经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磨练和出生入死的经历。从这里走出一批如: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中国派驻联合国副秘书长陈健,驻英国大使马振岗等十多位杰出外交家,以及在全国各地的党、政、军、企事业单位担任要职的成功人士。 也是在这同一地方,一场灾难吞噬了553位英烈的生命,其中有83位大学生精英,他们壮志未酬,却用青春、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悲壮篇章。 那一年,是一九六九年,七月二十八日,我会一直记得这一个日子,一场百年未遇的飓风夹带着暴雨,滚滚黑云、遮天蔽日、风速以每秒58米的速度(汕头气象台记录到资料、相当于18级台风)在南中国海狂奔直袭而来,飓风借助着农历六月十五大潮汛期,掀卷着排山倒海的巨浪,将汕头市及周边沿海数千平方公里的村镇、农田全数吞没。陆地上百年参天大榕树被连根拔起,高压线杆成排被折断,房屋倒塌无数,就连汕头市中心小公园百货大楼,也被水淹至二楼楼面。 海岸边的机帆船被狂风恶浪打得支离破碎,汕头港内一艘巨型货轮均被狠抛到一座小石山上,这个庞然大物歪歪斜斜地瘫倒在海面上,似乎在向世人诉说自己的悲伤。 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美丽海滨土地上勤劳、善良百姓对于每年经常出现的季节性台风,本来都是司空见惯,但这一次的台风却是特别的凶猛、险恶。以至人们还凭借着往早的经验看待大自然这股凶神恶煞的飓风、恶浪,顷刻就把还没来得及思考逃生的无数生命掳掠而去。往昔的乡镇、房屋、庄稼、土地全都淹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处在江河出海口低洼地势的牛田洋,是解放军围海垦荒造田的生产基地,在狂风巨浪扑袭而来时正是首当其冲,尽管部队指战员及全体大学生英勇奋力护堤抢险,但最终也没有抵御住这大自然的造孽。 这是牛田洋遭到强台风大海潮袭击的时刻。也许这是一个灾难的日子,七年后的同一天,唐山大地震发生了。地震摧毁了一座几十万人的大城市,夺走了十多万人的生命。历史上发生大灾难的日子,为何竟是如此巧合? 随着年纪增长,当年的记忆越来越深刻地浮现在眼前。那一天的狂风,暴雨,排山倒海的大浪,在风浪中博击与死神战斗的场景,已经和生命融合在一起。我想,我要记下这一切,这是对牛田洋的永远纪念。
——题记
发布日期:2006-3-24 12:53:01
原刊《新潮人》  见http://www.xolala.com/mingren_show.asp?id=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