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的前途究竟在哪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0:49:33
中国农民的前途究竟在哪里?

近期看了很多随笔,也做了简单调研,对农民的处境感受颇深。真的需要写点东西,表达自己的矛盾也说明农民的困惑。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农民一直处于一种向外流动的状态。他们的价值观念、生存模式等都在转变,也逐步脱离了土地对他们的束缚,开始从“离土不离乡”到“离土又离乡”。这一转变要求我们要重新认识中国农民,中国农村社会。


自在上世纪90年代起,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形成了前所唯有的“打工潮”。出现这种现状,一是由于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城市逐渐吸纳农民。另一方面务农收益太低,加上税费负担过重,一些农民去开始城市寻求赚钱的机会。这个时期,农民的大量流出,农村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由于税费收取过重导致的干群关系紧张、农民上访问题、土地抛荒现象等等,这些问题的示范效应较大,大量的农民表示出对农村现实的不满,有些人开始怀念毛时代,越来越多的农民“逃离”乡村。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由于农村问题逐渐成为严重的政治性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于是国家从税费改革到一举免除延续千年的“皇粮国税”,这一举措使乡村的政治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其实取消农业税前,农民虽然离土,但是离开的只是家庭中的部分成员,他们仍然把土地、把家乡作为自己生存的根基。这是因为,一方面,缴纳税费的义务仍然难以抹去,他们已经内化到自己的生存理念中;另一方面,土地仍然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载体。城市的生活毕竟离他们过于遥远,又过于奢华。乡村中有着自己的妻儿老小,有自己的感情寄托,其实这一时期的乡村仍然是“被土地束缚的乡村”。农民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里,知道乡村仍然是自己安身立命的场所,外出务工的收益仍然是要留在家乡的。


自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的生存模式发生了极大改变,给农民自己和研究者的感觉都在变化,当我们对农村充满期待,希望农村建设能够彻底改善农民生活的同时,一些负面问题也不断呈现出来。


土地束缚的能力减弱,农民不再把土地当作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种地的收益非常低,单纯的种地,一年的辛苦,几年的轮回也不会有一丝积累,因为生活消费太高、农业生产成本太高。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轻人,他们基本不愿意再从事农业生产,离开乡村或者准确的说是离开土地是他们的目标。在乡村的年轻一代离开乡村后,村里的老人生活问题,儿童教育问题等,都开始显现出来,老年人由于缺乏照顾,生活孤寂,一些宗教组织介入到农村社会中,宗教场所成为老年人的唯一归宿,他们把希精神寄托给了上帝。他们的未来已经不多,但是他们不明白自己的前途在哪里?他们究竟该怎么办?只有求助于未知的神灵。作为乡村的留守儿童,因缺乏家庭教育,对于学习生活都缺乏兴趣,他们或弃学或进城追随父母打工,有的甚至成为乡村混混。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的知识水平低,但他们是曾经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观念积淀的一代人,然而无奈的生存环境彻底改变了他们,乡村的传统正在被新兴的宗教信仰、价值观,甚至一些邪教所取代。同时,儿童与青年都在远离农村固有的尊老爱幼的道德观,乡村社会孝道衰落、伦理失衡的现实就是最好的写照。


呈现出的是农村的失序、农民精神的落寞,农村的这些弱势群体,他们更不清楚自己前途何在,道路何在?


近两年来由于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减弱,公共品供给不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再度较低,很多农民开始全家进城务工,有些地区甚至呈现出土地抛荒、住宅荒芜的现状。面对这些问题,“土地换社保”、宅基地换城市住房等一系列加速农民进城的方法很快出现,希望把城市当成农民发展的方向。然而当金融危机席卷中国时,尤其对沿海工业造成巨大冲击时,我们看到是大量农民的失业,是他们无助时候的返乡。在农民失业、收入较少的同时,我们感到一丝安慰的是农民还有自己的归宿:他们可以返乡。农民返乡之后,关于进城的言论逐渐被如何让农民返乡就业的言论所取代,如何培训农民、提供资金支持等技术性方针又大量出现。但是这种种做法也难以约制住农民进城的脚步,虽然金融危机没有过去,但是很多抱有希望的农民仍然在春后进城找工作。


在工作机会不多的情况下,农民进城的动力是什么?其实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高额的消费负担与面子情结,迫使他们进城;二是归属感与主体感的缺失,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归宿。从事乡村研究的人都会发现,现在单纯种地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件没有面子的事情,是要被村民骂为无能的,即使种地也要外出打工或经营其他小生意。在生存环境发生巨大转变的情况下,农民不可能仅依靠种地为生,教育、医疗开支巨大,他们只能外出务工。但是外出务工并不是长久之计,他们没有住房、没有生活保障,缺乏安身立命的场所,这种现实决定了他们在城市不会有精神的寄托,情感的归宿。即使年轻一代,也仅是把赚钱与消费连接在一起,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将来会是怎样。他们愿意进城,但是城市没有他们的安身之所,他们不愿回乡,但又不得不回去。“打工无前途,回乡无意思”,是他们自己对当前现实的一种真实体会,当农民在土地上的根被拔起后,他们只能徘徊在城市与乡村之间,他们不清楚自己将往何方?从各种异端文化与腐朽文化在乡村的盛行、从农民在进城与返乡之间的游离中,我们感受到的是无奈与困惑。针对这种现实,农民只能寄托于国家与社会的支持。当社会转型、制度变革,又经历了打工潮、税费改革、农民失业等一些列的变化时,我们都在为农村发展、农民就业寻找出路。但是这些思路都不是农民自己的选择,价值失序、精神失落的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的前途究竟在哪里?


当我们一直在纠缠于农村的变革问题时,或许我们应该听取农民自己的心声,去感触他们的实际需要,想办法让他们把握住自己的命运与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