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真正赢家居然是中国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4:25:12
美伊都没料到 伊拉克战争真正赢家居然是中国人? 多维社

记者林桂明编译报导/ 7月1日开始,就在美国军队刚刚撤出伊拉克城镇之后,伊拉克也开始了30多年来首次面向全球竞拍8个油气田的项目服务合同。当天,全球32家国际油气公司如期赴约伊拉克竞标。中国的三家最大的石油公司中石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都参加了竞标。

根据最新消息,当天,伊拉克8个油气田中唯一拍卖成功的一项,是中石油和英国石油公司(BP)联合中标了项目竞标中的第一项--鲁迈拉(Rumaila)油田,它也是伊拉克最大的油田。同时,其他7处油(气)田项目最后都因为伊拉克政府的将收回成本后每桶原油报酬压得太低而流拍,

参与竞拍并收购石油公司



今年3月,中国在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项目正式开工,中国武警在开工仪式上警戒(资料图片)

此次中国石油公司倾巢而出积极参与竞拍,通过联合投标形式分别参与了鲁迈拉油田(中石油),祖拜尔油田(中石化)、西古尔纳油田(中石油)、米桑油田群(中海油)、基尔库克油田(中石化、中石油)、巴伊哈桑油田(中石化、中海油)和阿卡兹气田(中石油)的竞拍,但最终都因为伊拉克石油部的对外资公司的利润大压价而搁浅。不过最后只有中石油对鲁迈拉油田竞标成功。这也意味著伊拉克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资产近40年来首次向外国勘探公司开放。

这个结果,就像西方媒体评论说的,伊拉克战争在打了6年后,美国人和伊拉克人都没有想到,就获取伊拉克石油资源而言,这场战争的真正赢家居然是中国人。今年,伊拉克局势也开始稳定下来了,美军在逐渐撤出伊拉克。这恰恰给中国人进军伊拉克的石油资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

在这次竞拍前,纽约时报刊登了记者基思·布雷沙(Keith Bradsher)一篇题为“伊拉克局势稳定,中国瞄准它的油田”(As Iraq Stabilizes, China Eyes Its Oil Fields)的报导。报导说,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同时也是需求量增长最快的石油消费国,对伊拉克,这个直到最近还似乎属于美国势力范围内国家的油田显示出与日俱增的兴趣。这次三家中国石油公司都积极参与竞拍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报导说,中国对伊拉克油田感兴趣的另一个迹象就是,中国原油加工巨人中石化已于6月24日出价72.2亿美元收购了阿达克斯(Addax)石油公司,这是一家瑞士和加拿大人合办的公司,在伊拉克的库尔德地区和西非都拥有油田。如果,阿达克斯的股东和加拿大的监管人同意本次交易,在阿达克斯董事会已经表示推荐的情况下,这将会是中国最大的一宗海外能源收购案。

今年春季就在伊开采石油

而且,中石化的竞争敌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石油)已经于今年春季就开始在伊拉克东南部的艾哈代布(Ahdab)油田开采石油。据中国媒体的报导,3月11日,中石油和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的下属合资企业绿洲石油公司和伊拉克北方石油公司合作的伊拉克瓦西特省艾哈代布油田项目正式开工。

艾哈代布油田被发现于1979年,位于伊拉克中南部,距首都巴格达约160公里,石油储量约为10亿桶。艾哈代布油田项目是伊拉克战后第一个对外石油合作项目,中方投资额约30亿美元,合同期限23年,并可依据实际情况延长。预计3年内原油日产量可达2.5万桶,6年内将形成日产11.5万桶的生产能力。

纽约时报的报导说,在6年战争后,很少有美国或者伊拉克人会预期中国将成为伊拉克石油的大赢家之一。但是,今年伊拉克局势显出逐步稳定下来的迹象,再加上美军按计划于7月1日撤离伊拉克城市,与此同时,恰好碰上中国积极展开购买或者开发海外油田的策略。

中国石油公司“一直都对伊拉克感兴趣,”香港科技大学的国际问题和中国自然资源政策专家崔大伟(David Zweig)说。“他们在战前就对伊拉克表示有兴趣,现在当地的局势多少有所改善,更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中国领导人被去年初的期货价格高升打了个措手不及,显露出中国庞大的制造业无法承受很高的原材料价格的弱点。在石油价格于秋季暴跌后,中国开始大量收购、进口和储备石油,促使世界石油价格在今年春季部分反弹。而且,中国加强了他们获取海外石油的努力。

也是外汇储备多元化的需要



伊拉克军队在守卫油田(资料图片)

纽约时报的报导指出,近几周,中国官员、经济学家和顾问几乎都异口同声地表示,他们国家需要把投资更多的放在自然资源上,同时,他们还对美国和美元购买能力的长远信用价值感到担忧。中国如今拥有2兆元外汇储备,大多数投资在以美元为基准的债券上,而且,一直在寻求逐渐改换资产,例如期货商品等,使其投资多样化的方式,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国政府顾问说。

中国人民银行于6月27日呼吁,发展除美元外的另外一种国际货币,认为它应当可以成为一个保护货币价值的宝库,这是中国寻求其他方式来投资和保存他们国际外汇储备的一个最新迹象。

苏格兰邓迪大学能源政策中心主任安德鲁斯·斯皮德(Philip Andrews-Speed)教授说,对中国和中国的石油业来说,伊拉克显然十分具有吸引力。

“所有,或者几乎所有拥有勇气的石油公司都想去伊拉克,因为那里拥有大面积的已证实的资源基础,而且,拥有新发现的资源潜力,”他在电邮里写道。“所以,从这种观点来看,中国是其中的一员。”

自从原油价格于去年夏季末期暴跌后,中国石油公司就一直对购买油田特别感兴趣,因为这也压低了油田的价格,安德鲁斯·斯皮德写道。而且,由于他们此前有在非洲一些最混乱的国家采油的经验,中国石油公司可能有能力来应对伊拉克的一些无法预期的状况。

“他们在管理这些风险上的能力并不比其他公司强,但是,他们看起来已准备好接受更高程度的风险,”他写道,并引用中国愿意在苏丹做生意为例。

推动中国兴趣的,是这个国家对石油无止境的渴求。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增长最快的石油消费国,所以中国对世界上的产油国具有越来越大的兴趣。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时,中国还是个石油出口国,石油产量主要来自中国东北的老化的油田。但是,从那以后,中国的石油消耗量就大幅上升,这要归因于国家经济增长,以及不断上升的汽车销售量。汽车的增加在导致了交通堵塞成为大城市日常生活的一个方面的同时,也增加了对石油的需求。而且,中国已经在今年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部分原因是中国在本次全球经济危机中的境况要比美国好;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的统计数据,中国的石油消耗量于去年就达到每天800万桶,与2001年相比增加了490万桶。如今,石油产量增产的速度已经慢了很多,随著旧油田慢慢被开采尽。新油田,要么在海洋里,要么在中国西部,完全无法代替它们。去年,中国石油产量为每天380万桶,比2001年的每天330万桶稍微增多,但是,使得中国仍然需要依赖进口石油来满足他们超出一半的石油消耗量。

风险依然很大

纽约时报的报导说,伊拉克拥有世界第三大的已证实原油储量,仅排在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之后。许多地理学家说,伊拉克的实际石油资源甚至要比正式统计数据所显示的还要多,因为伊拉克的石油业由于十多年的混乱和投资不足受到影响。导致许多油田都未完全开采。2008年的原油产量为日产约240万桶。为确保战后重建资金,伊拉克政府一直希望增加原油产量,但由于设备老化程度严重,因而开始尝试与拥有雄厚资金和先进技术的外资公司进行合作。

报导说,伊拉克油田资产,无论对于收购了阿达克斯的中石化,还是获得竞标的中石油,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同时又有很大的变数。阿达克斯公司在伊拉克北部库尔德自治区的塔克塔克(Taq taq)油田和Sangaw North油田区块拥有开采权,两者都离伊拉克第四大城市基尔库克(Kirkuk)很近,而且,他们的开采组已经在塔克塔克油田屡次发现大量原油。不过整个伊拉克的石油开发都伴随著许多风险:当地治安局势很不稳定,相关法规尚不健全,国内依然存在著反对向外资开放油田开发的意见。

伊拉克宣布将向外国公司开放投标8个油田和气田,最初有41家外国公司获准竞标。共同社报导说,此次竞标对象包括鲁迈拉和北部地区的基尔库克油田等6块已完成开发的油田,约占全国已探明原油储量(1150亿桶)的约三分之一;而两块气田则均尚未开发。此次参与竞标的有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等,日本的新日本石油公司、石油资源开发公司、国际石油开发帝石公司、三菱商事也获得了参加竞标的资格。

伊拉克希望通过此次油田开发,在2013年将日产量从240万桶提高至400万桶。如果该计划得以实现,或许会有助于稳定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

华尔街日报的报导说,伊拉克油田的外国投资者面临不确定的前景。伊拉克在石油方面没有明晰的法律框架,虽然已经针对一项石油法案进行了3年的讨论。任何交易都有日后被破坏的风险。许多民族主义议员对于无法就这些合约进行投票十分恼火,可能会试图以其他方式阻止交易。将于明年1月举行的议会选举加剧了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安全也是人们担忧的一大问题。致命的自杀性炸弹袭击事件依然频繁,而且越来越接近基尔库克这类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政府已威胁说,对于那些因担心安全而延误工程的公司,要取消它们的合同。

除了象征性的工程,要正式开工似乎不太现实。虽然本周即将达成的交易具有象征性的重大意义,但伊拉克石油生产的真正恢复看来还需假以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