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迫不及待上调油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3:54:14
 中国为何迫不及待上调油价? 6月1日和6月30日,国家发改委一个月内连续两次上调成品油价格,实属罕见。 6月1日的调整还情有可原,由于5月份国际原油价格涨幅较大,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的当月涨幅为25%。但6月份以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一直在66美元到73美元的区间内盘整,而且中国各地加油站还在琢磨如何降价促销,在这时突然上调成品油价格就显得出人意料,甚至给人迫不及待之感。

如果说是全球原油期货价格上涨迫使中国上调成品油价,这只是一个过于简单的解释。实际上,考虑到中国正在加紧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以及4月份以后原油进口的大幅度上升,“中国需求”成了是国际油价上涨的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中国政府提高国内成品油价格,可以降低投机者对于中国石油需求的高预期,从而为以低成本建立石油储备铺平道路。

但中国并不只是国际油价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国际油价变动的一个重要风向标,在全球经济低迷下的“中国需求”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回报预期。今年以来,由于国家战略储备和中间商的囤货套利行为,中国在铁矿石、铜、铝等原材料的进口量上创下记录,也相应推高了这些大宗商品的国际价格。

石油也不例外。据海关总署的数据,今年4月,中国进口原油1,480万吨,同比激增23%,今年此前的月份一直是负增长;而5月份,中国原油进口量达到1,709万吨,也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二高进口量。如果我们联想到5月份以来国际油价的爆发性增长,“中国需求”的因素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尽管原油进口近几个月不断扩大,但实际上中国实体经济的能源需求似乎并没有明显扩大,这从PPI数据可见一斑。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5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7.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10.4%。分品种来看,其中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0.6%,成品油中汽油价格上涨了4.7%,煤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32%和11.2%,汽油价格上涨可能是受到近几个月汽车销量增加的影响,而煤油和柴油价格的下降表明货用车对柴油需求量的下降,这表明了物流运输业的低迷,也从侧面验证了中国经济离复苏尚远。

对中国4月份以来原油进口的不断攀升的一个合理解释就是中国的石油储备计划。据路透社6月11日的报导,中国用了30个月的时间悄然完成了向第一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注油的行动,而且现在又在建造规模更大的第二期战略储备基地,这将给国际油价带来极大的支撑。

因此,中国此次火速上调油价可能考虑到利用之前制定的并不完全透明的成品油调整规则调高成品油的价格,而非刻意压低油价使其滞后于国际油价。可能的结果是通过价格杠杆,降低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这相当于“对冲”了中国政府加大石油储备的需求,进而打消国际投资者对“中国需求”的过度预期,延缓油价的上涨步伐,降低石油储备的成本。

另外,此时上调油价不一定是像以往大家认定的那样,由石油巨头“逼宫”发改委所致。由于经济不景气,需求本来就疲弱,价格再上涨势必挤压更多需求,石油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并不一定会上升,在油价上涨后也占不到太多便宜。据媒体报导,在6月1日上调汽油和柴油价格后,上海市内的中石油、中石化以及民营的加油站甚至还实施了价格优惠,一边涨价一边却优惠,说明了现有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无法反映终端需求,石油企业也未必能从此番涨价中得益。

据新华社主办的《中国油气新闻》报导,目前,中国包括国有储备和商业储备在内的原油库存为3,860万吨,而这仅仅满足中国1个月的需求,离国际上通行的3个月的战略储备目标仍有一定距离。因此,在国际油价超跌反弹的过程中,中国显然要加紧石油储备的步伐,并要尽量降低自己的成本。但要注意的是,中国庞大的物资战略储备计划,虽然保证了未来的资源供应,但也扭曲了正常的市场机制和价格信号。政府未来要避免成为最大的“做市商”,让消费者承担额外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