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当老师的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5:15:00
老外当老师的启示

    一定要有样子吗?

    在讲授“表达情绪”单词的课堂上,一位来自剑桥大学的学生让孩子们想象一些生活场景,并把它们画出来,要在画中本现情绪。令人惊讶的是,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问道:“老师,怎么画才算对呢?您先给我们示范一下好吗?” 

    老师再三强调可以随意画,只要能表达出一定的情绪,诸如快乐、悲伤、苦恼等等。可是,依然有不少学生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手。最后老师不得不手把手地给他们画出范例。

    这位老外很是奇怪,觉得孩子们怎么了?而我们不奇怪呀,因为在我们的教育中,就是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样子”,然后再要求他们必须如何如何去做。做到了就是好孩子;做不到就是有问题。听话、循规蹈矩在多数人的眼里就是好孩子的标准。由此我们就不难想象到,在这样的氛围中要想培养出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何等困难。

    金秋十月,是诺贝尔颁奖的时候了,每到这个时候总能触动国人的某些神经。而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教育理念上存在的不足。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佑寿曾指出:制约我们获诺贝尔奖的关键因素在于我们缺乏创新精神。而这种创新精神的缺乏是由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所决定的。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指标就是升学率。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学校的一切工作重心都是为了提高升学率,无论学生还是老师,对考试成绩的追求已达到一种疯狂的境地,死记硬背成了夺取高分的法宝。

    即使我国的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频频获奖,但那也是在预做了大量高难度的习题后的结果。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他们的创新思维没有得到任何提高,根本无法形成创新精神。因为我们的学生照“样子”做的太多了,已经做得他们失去了自我。

    学习是一种享受

    一位来自哈佛大学的女学生要讲授一些世界地理知识。首先,她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纸,让他们做一本“护照”,并告诉大家:“我们要去环球旅行了厂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

    接着,老师将“签证”一一发给学生,带他们到一个个“国家”了解风土人情。在教室的四周挂着老师课前精心准备好的手工粘贴画,上面有各个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等。介绍到法国时,老师拿出棉花糖和牙签,让孩子们想办法搭建艾菲尔铁塔。由于棉花糖很软,难以固定,孩子们需要充分开动脑筋并互相配合,才有可能完成任务。下课的时候,一座座“艾菲尔铁塔”耸立在桌上,映衬着孩子们满足的笑脸。

    在这样一节轻松愉快的课时上,学生们了解到了多方面的知识:出境旅游需要办理护照与签证,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特,色建筑等等。孩子们真正在享受学习的过程。

    虽然说享受学习还是个概念,但只要我们真正为学生的长远打算,也是可以在教育学习的过程中尝试着做的。现在正逐步推广的新课改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心”动之后的“行”动会有收获的。

让学生自我觉悟 

有一天晚上,夏令营的120多名孩子集中到一起开乡村舞蹈晚会。孩子们异常兴奋,久久不能安静下来。负责教舞蹈动作的牛津大学学生的讲解被大家的喧哗声完全盖住了,活动几乎无法进行。但老师没有大声维持秩序,而是停止讲解,静静地看着孩子们,直到孩子们意识到了什么,渐渐安静下来。老师对孩子们说:“以老师需要讲解时,都会等到每一名同学安静下来为止。如果你们一直不能安静下来,那我们的活动也就不用进行了,即使错过精彩也是你们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

    从此以后,每次的大型集体活动都在同学们的自觉配合下顺利进行。

    这位老外老师能注意到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本身是课堂主体,从而逐渐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使他们自觉遵守纪律。这样往往还能保持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不是说守规不需要,关键是最终的结果应该怎样让学生懂得规矩并自觉地去遵照执行,这就得讲究方法。牛津大学这位大学生的做法,就能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即相信学生,从他们自身利益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是一味地按照我们的所谓规矩去要求学生。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呀,一旦学生自我觉悟之后,就会形成一种行为定式,进而影响他们将来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