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北京流行的江湖黑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2:51:43
 犯照

  当年,在北京,如果俩人面对面走来,冤家路窄,互相看了一眼,想找岔的人就会停下脚步,头向对方一仰蹦出一句“孙子!你丫犯什么照!”这另一位若示弱就低头侧身而过,若也不是善茬儿,就会目不转睛的盯着对方的眼睛回骂到:“照的就是你小丫挺的,怎么着,挡横啊,照你?还抽你小丫挺的呢!”话说到这份上就难免一番恶斗。   

  当然也有双方势均力敌又都比较克制,但谁也不甘示弱的,可能的情况就是双方对视着擦肩而过。也有在擦肩而过的一瞬间,找茬儿的一方猛地撞对方肩膀一下,对方若息事宁人就不言语,踉跄一下走掉了事,当然背后会传来一阵得意的辱骂。

  拍婆子、砸圈子和雷子

  现在叫泡妞,那时叫拍婆子。管比较轻浮的女青年叫圈子,所以有时也叫拍圈子。说女的脸长得漂亮叫盘靓。比如说:“那(读内)圈子真盘靓!你丫敢拍吗!”或着说:“真晃眼!”晃眼也是称赞对方漂亮。

  现在称为嫖娼,当时叫砸圈子。不像现在的小姐按时、论次收费,那时的圈子好象多是比较风流的年轻女性,虽然性伙伴不固定,但也得看得上眼才成,并不专为了钱。作爱,那时的说法是“上杆”,风流一次说成“上了一杆”或“上了某某一杆”,和现在说“把某某放平了”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会儿把便衣警察叫雷子(此处子念作咂),要叫雷子抓住了,那叫折进去了。“折”在此处为平声稍微拖长一些,读音近似“蛰”。小流氓被称为小玩闹。某小玩闹被雷子抓进去,雷子也会用黑话和他沟通的:“你小丫的坑蒙拐骗抽,溜门撬锁砸圈子,无恶不作啊?”小玩闹一般会避重就轻回答:“我就撬了一次门,还没偷着什么,绝对没咂过圈子,不信您查,我还没开鞘呢?”没开鞘,说的是还没有褪包皮呢!一句话给警察逗乐了。那会不像现在,那时候砸圈子还是被认为比较龌龊的事。


  佛爷、争份和丫的定义

  那会儿,在公交车上偷钱包的人被称为“佛爷”。佛爷一般能偷不能打,象葛优说的是干技术工种的,而且一旦失手就会被革命群众痛打一顿扭送公安机关,不像现在割包成了半公开的了,周围没人敢管!那会,即使佛爷

得手,也常被比较横的主儿敲诈。为了避免血本无归,一般佛爷都投在某个帮派门下。保护佛爷的人就称为养佛爷,能养佛爷、吃佛爷的主儿都是称霸一方的人。早期,西四附近有五龙一凤,也就是五个男的、一个女的,后来新街口称霸的就叫小混蛋,还有贺兰山五兄弟,是从宁夏十三师回京的.比较有名的佛爷有一个外号叫“蹭身没”的。是39中的学生,还有一个叫北海小五的。

  各路豪杰总要比个高低,争个地盘,谁的地盘大,谁更横,就说谁的“份儿大”。“份小的”遇到“份大的”一般都认栽,但这份也是动态的,变化的,如果你灭了一个份大的,你就长份儿了。向份儿大的人叫板挑战那叫拔份儿。一般份大的遇到这种情况,第一反映就是要把挑战者镇住,他第一句话通常会这么说:“孙子,你丫想拔份啊?你丫也不打听打听老子是谁?”

  若被份小的给灭了,尤其当时就认怂了,那就叫丢份儿,或跌份。这份儿就和现代营销学中所说的市场份额本质上是一个概念。

  “丫“完整的表达是“丫头养的”,翻译成现代法律语言为“非婚生子女”。有人站在男性的角度说,性给人带来快感的层次是“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偷。”丫头就是婢女,丫头养的就连庶出都算不上,是没有名分的,算是一种侮辱人的称呼了.不过经过百多年的演变就剩了“丫”或“丫挺”了。丫,已成为现在年轻男性中几成通用的昵称,用来表示相互间熟不拘礼的亲密了.这种演变属于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了。

  关于份,还有一句忘了写,“戳份儿”。凡是提到份儿都是儿话音就像如今说“份儿钱”一样.什么叫戳份儿呢?帮别人戳份儿,就是给别人撑腰的意思,找别人戳份儿就是找靠山的意思。哪会儿打架,两伙人冷不丁的遭遇了,或老冒儿(老流氓的意思)遇到了楞头青,一般不会立马开打,也讲究个刀下不斩无名之辈。老冒儿一般会探一下虚实,以免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了。老冒儿会问:“谁给你丫戳份呢?”这愣头青若不想造次,一般会答“某某是我大哥”,这某某如果真是份儿大的主,这老冒儿接下来会问几句核实的话,如:“某某的婆子是谁?”如果这青格楞一定要拔份儿,他就会呛着来:“你丫管着吗!”没准接着一板儿砖就拍了过去。江湖上说,就怕那半生不熟的主儿,他老想拔份儿啊,规矩没弄清楚,还没分出敌友来就下家伙了。



  跑马、花和约架

  现在说的“手淫”,那时叫跑马。有个北京知青到内蒙插队,没事坐在蒙古包里和牧民聊天,北京知青问:“您一次跑马多远?”牧民答:“一百多公里吧!”知青笑了:“我最高能跑到蒙古包的天棚上!” 不过那时,年轻人没有太多的性知识教育,记得只有一本公开读物叫《赤脚医生手册》。是唯一可以获得异性生理结构图的合法读物。记得一个挺能打架的主儿,根本不知道阳萎是病,是男人的耻辱。听他大言不惭地向同伙吹嘘:“那圈子昨晚上攥了我老二一夜,哥们就是不理丫。”令人不解的是,阳痿的人打架时却还比较勇猛,后来见彭总一直无后,联想吴佩孚也是如此。想高等动物大概和一般动物就是不同,在动物世界中,性冲动和勇猛在雄性动物身上是统一的。

  那会儿打架时常说的一句话是“花了丫小丫挺的!”“花了”就是打出血来。和共军的“挂花”是一个意思。还有就是“封丫眼”指一拳打在眼睛上,若一击而中,则可以迅速瓦解对方的抵抗能力,相信看过拳击比赛的都了解这一点。一

般而言,被击中眼部的人都会弄个乌眼青,好多天不敢出门。

  有点尊严的老冒儿开始都讲究一对一的决斗,颇有点古风。开口的话这么说:“孙子,你丫敢单练吗!”这边厢也不示弱:“玩儿拳还是玩儿跤啊?”这叫约架,就是谈好了时间、地点、方式再打一架.要这么谈好了再打,一般比较文明,比得是个人的实力和技巧,一般比完了胜负,双方都会握手言和,败的一方叫甘拜下风。但也有比狠的,那就这样叫板了:“口里口外,刀子板儿带?”问的是咱在胡同里打还是在胡同外打呢,用刀子,还是用板带呀?这要是约好了,那肯定是打得头破血流。也有不守规矩,说好了玩拳,暗藏利刃。这样做的人一般会遭到疯狂的报复。文革后期就不那么文明和守规矩了,大多数人开始采取以多胜少,不宣而战,途中设伏的战略战术了。



  窜儿

  “给丫一窜儿!”68年在中学里常听到这么一句话。我原来一直以为“窜儿”应为“汆”字。一直难以理解这句话的实际音义和字面意义的联系,直到刚才

拼音输入打出同音的“窜”写这段时才突然省悟,应该是“窜”字才对。“给丫一窜儿”的意思是将双手张开,合在一起,二指和中指并在一起竖起来,作祈祷状,身体稍稍下蹲,站在一正在弯腰捡东西人的身后,瞄准那人的会阴部,突然用力将合着的双手猛力一戳,也不能过于用力,不然后果很严重。被戳的人受此突然袭击会本能地向前一窜。恶作剧在一片笑声中就算完成。除非那被戳的翻脸,否则通常是一场喜剧。

  当然,被戳的一般是弱者,没有弯腰捡东西的,也可以把他的东西弄掉,诱其弯腰,如此带来更大的欢乐。这种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他人痛苦之上的把戏里,被戳的肯定是男性,戳人的一般也是男孩。可也有例外。一日某个有历史问题的中年男老师不知为何恰好摆成了这种处于被攻击的姿势,路过的一个女生难以抗拒一戳之快的诱惑,嘴里念念有词地:“给丫一窜”。说时迟,那时快,那中年男教师应声来了个大马趴。目睹者无不瞠目结舌,那女子却满不再乎地浪笑而去。



  洗和刷

  “洗”和 “刷”这种咋一看和家务事连在一起的,可在那时却也是江湖上流行的黑话。“洗了丫的!”实际含义是抢劫的意思,但那时的“洗”的对象基本上是年轻学生,和真正意义上的抢劫还有点区别,更像现在的校园暴力的概念。被洗的一般而言,家里比较富裕一点,穿戴又比较时髦一点。哪会儿的时髦无非是军装,当然是指干部服,四个兜的,军帽,军挎(军用挎包),懒汉鞋,冬天的羊剪绒帽子,皮手套,回力牌球鞋等穿戴,最大件的是自行车,最常见的是香烟。哪会儿最好的香烟是中华、牡丹和大前门。中华可能卖一块多钱,牡丹5毛钱,大前门3毛钱。能洗到一盒刚抽了几根的大前门就算收获不小。一般而言也不会遭到太大的反抗。

  但比较横的主也有直接扒人衣服或扒人鞋。那会你可能会看到一帮孩子走到一穿着崭新的白回力球鞋的学生面前,其中一个人开口对同伙中的另一个人说,“你看他的鞋你穿上合适?”眼睛根本不看那被洗的人,就像现在到商场买东西似的,只当那被洗的对象是一个鞋的载体。

  这被问的主儿回答:“差不离儿。”为首的主儿这时才抬眼看那被洗的人一眼说:“哥们儿,跟他换换鞋.,语气极其温和平静,但又透着不容质疑的坚定。这被洗的主儿,要是识相点就乖乖地脱下鞋交换了事,或选对方阵营中脚上的鞋还看得过去的人说:“哥儿几个,你们也别太狠,我跟那哥们儿换成吗?”一般来说还是可以商量的。

  “洗”的另一类主要对象是“佛爷”。连读就是 “洗佛爷”,那就直接奔钱去了。要是这佛爷没有人给戳着,本身又是纯技术型的,那一般是谁见着谁洗。说来奇怪,人的胆量是可以分类的,敢打架的不一定敢偷钱包,敢拍婆子的不一定敢打架。当然也有那文武双全的,能偷能抢,能打架又会拍婆子。但一般偷和打架二者还是有一定分工的。你要去洗那被人养着的佛爷,那你就要冒着和他那武力后盾直接冲突的风险。

  “刷夜”也是当时小青年常说的话。或着说:“哥们在外面刷了好几夜了?”意思是整个夜晚没有回家,在外面睡了,那会当然不是旅馆了。大家都知道,现在北京城区的旅馆本地身份证是不让住的。谁敢“刷夜”,就意味着从好孩子到坏孩子完成了一个质的飞跃。首先意味着家里已经管不了他了,其次,意味着他在外面哥们很多,有住的地方,第三,还暗含着他可能有性经验了。总而言之,你若敢刷夜,你

在同伴中就上了一个档次。当然若是女孩那就降了个档次,就成了名符其实的圈子了。



  “盯茬辈儿”和“盯杆”

  这里的“盯”字有时刻警惕着的意思,有点英文中 “keep”的含义。常说的是“这茬辈儿哥们帮你盯着”,茬辈儿的意思就是积怨,已经发生但还没有摆平的冲突。盯茬辈儿就是我等着你丫呢,看你敢找上门来不敢。敢替别人盯茬辈儿的主,一般都是好勇斗狠的主,还得稍微有点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豪气.其中上档次的主,真有点虽百万人,吾往已的气势。你看他正在那放鸽子那,惶惶张张跑来一人冲他央求了几句,他转手把鸽子递给旁边的人,随意地说:“帮我拿着,我去帮他盯个茬辈儿。”也不用招呼谁,自然有一大群帮闲的人跟着他。当然比较大的茬辈儿是要精心准备,带上家伙,甚至先喝顿酒鼓舞士气,然后才奔赴战场。

  顺带说一下“盯杆”,或许不算江湖上的黑话,只能说是养鸽子人的流行语。但那时私人养鸽子的人一般也是提笼架鸟之辈,八成都有点前科。因鸽子而引发的战例为数不少。从盯杆到盯茬辈儿也是常有的事。盯杆其实就是在竹竿上绑一红布条,当鸽子飞起来时,站在自家院子里,不停地挥舞那竹竿,鸽子只要看见那红布条在不断的飞舞就会持续地在天空中飞翔。与盯杆相对应的惯用语是“给垫儿”,给垫儿就是用一只被绑着翅膀的鸽子来引诱飞临自家院子上空的别人的鸽子,落在自家房顶上。一般是看见鸽子远远地飞来,握住那当垫儿的鸽身,但别笼住翅膀上下一摆,那当垫儿的鸽子的翅膀就扑棱起来。天上的鸽子远远地看到有同类在召唤,有可能就冲着垫儿扑棱的地方飞过来,当看那空中的鸽子有点降落的意思时,要恰到好处地把垫儿鸽往天上一扔,那垫鸽由于被绑着翅膀,到达最高点后,必然降落,这就可能诱使天上飞过来的鸽子跟着降落。尤其被诱鸽是单飞的鸽子那成功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