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3:55:05
返回首页
关于龙源
客服中心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我的阅览室投稿中心荐稿中心热点专题名家名作主编访谈
   期刊主页->WTO经济导刊->2007年第1期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
王 凯 黎友焕
共2页 [1][2]
字号:【大中小】
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绩效与社会责任问题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十分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企业除了有股东的利益以外,还有受企业决策与行为影响的 人,即还有“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供应商、消费者的利益,乃至社区发展、环境保护的利益等等,如何满足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就成为企业社会责任 的一个主要问题。传统的企业都是立足于个人(股东)本位,以最大限度地营利实现股东利润最大化为惟一目标;而社会责任则要求企业除了实现股东利润最大化 外,还应该尽可能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这两方面经常地存在着某种张力,在相互约束的条件下实现各自的目标,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一种均衡状态。
杨瑞龙(2000)认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模型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公司的最高权力由利益相关者,不仅仅是股东的代表组成;第 二,公司的目标不仅是盈利最大化,而且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马力、齐善鸿(2005)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与管理道德密切相关的概念。企业的 利润目标和社会利益目标的冲突与平衡问题是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提出和建构的出发点和归宿。”田虹(2006)说:“企业的社会责任取决于它有哪些密切的利益 相关者,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是要满足这些利益相关者的愿望和要求,实现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满意。”陈立勇、曾德明(2002)认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断演进。从而企业与包括政府在内的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社会责任分工的边界也在不断调整。利益相关者管理不仅提高了 企业绩效,也使企业在解决失业、环境保护等过去普遍认为应由政府负责解决的社会问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为以历史、演进的方法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崔迅、刘广程(2005)提出:“企业的利润和良好的经营条件是与其为顾客、社会、股东和员工提供价值的交换结果。企 业价值是由其创造的顾客价值、社会价值、股东价值和员工价值所组成的有机的动态体系。这个价值体系决定了企业获得长期盈利和发展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把可持续发展纳入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已经成为一个共识,企业社会责任是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途径,它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声誉,企业的责任不仅仅在于追求利润,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承担合理的社会责任。 美国著名的经济伦理学家乔治·恩德勒(Georges Enderle,2006)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三个方面:经济责任、政治和文化责任以及环境责任。其中环境责任主要是指“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消耗较少 的自然资源,让环境承受较少的废弃物。”
田丰(2004)指出:“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一方面可以通过自己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体现企业存在社会之中心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得到社会的认同和赢得声誉,为企业发展营造更佳的社会氛围,使企业得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朱贵平(2005)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致性,因为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对环境保护和资源永续利用的要求与可持续发展理 念的一致性、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企业生存压力的一致性、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与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一致性,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企 业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金乐琴(2005)认为:“可持续发展构成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领域,企业社会责任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 的作用,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第三种力量,因为企业和政府都不能完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而企业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的缺陷,同时从 现代竞争趋势看,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石友蓉(2002)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成本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它与 可持续发展战略之间具有良性互动的关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成本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智力保证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提出了新 的要求。”
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
张维迎(1994)认为:“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的公司治理则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 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也是近年来我国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企业社会责任在现代公司治理中发 挥重要的作用。
刘连煜(2001)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道德性的抽象概念,要具体落实,只能落实到企业或公司治理环节中,公司内部治理模式的设计必 须以股东财产权为中心加以架构,在此基础上,以政府法规奖励负责任的公司行为,严惩不负责任的公司行为,以引导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卢代富(2002)认 为:“企业社会责任意味着需要改革传统的以股东为本位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让非股东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而且要求营造与社会责任相适应的公司运作外部 市场环境。”他还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意味着一种有调控的市场形态,其特点是:国家适度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以解决市场在保护非股东利益相关者利益上的失灵;赋 予公司高层管理者考虑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权限和责任,以促使公司承担其社会责任;强化非股东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内部治理,以弥补公司外部治理结构在非股东 利益相关者利益保护上的缺陷。韵江、高良谋(2005)基于整合和协同演化的视角将组织能力、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融合在一起,构建了三者的整合模型和演化 过程。他们认为:“组织能力、 治理结构机制和社会责任三者相互影响并实现着协同,公司治理与组织能力的重叠主要体现在总经理等高层管理者层面,而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机制也将与公司治 理、组织能力发生融合和交叉。”
小结
强化社会责任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面对全球化的浪潮,中国企业在积极参与全球生产体系的同时,也必须遵守国际准则和 全球协定,这是我们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中无法回避的。可以说,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已经同国际贸易问题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成为中国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必要环 节。为了既能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又能促进企业发展,中国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时必须把握好以下两点:第一,承担社会责任并非消极的只是一种负担,只要把握 和利用得好,完全可以转化为一种企业发展的机会;第二,承担什么社会责任、怎么去承担和该承担多少的问题要把握好,要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战略 的重要内容来规划。要把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变成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投资,而且要争取这种投资的效益最大化。
(作者单位:黎友焕,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凯,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
[ 上 页 ]
存入“我的阅览室”
龙源期刊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