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网_社会频道_社会透视_九成青少年不知“九·一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6:13:05
本报记者在街头随机调查40位不同年龄层次的市民

九成青少年不知“九·一八”

专家呼吁,重新审视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

来源于:中山商报 2006年9月19日 第 421 期 A2版   ■街头调查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Http://www.zsnews.cn
多数人不了解“国耻日”

  75年前,日本侵略者经过精心策划,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9月18日,是值得我们全民族永远铭记的“耻辱日”。
  近日,本报策划了一次面向部分市民的问卷调查,旨在了解不同年龄层次的市民对“九·一八”事变的认知程度。40名受访者要回答“九·一八”事变的主要内容、具体发生日期等问题,本报就调查结果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了分析。
  本次调查中,“13岁—21岁”的年轻人是主要调查对象。在人来人往的孙文西步行街,记者选择20岁的孙小姐作为首个调查对象。
  记者:请问你知道“九·一八”是什么日子吗?
  孙小姐:(犹豫很久)有点印象,好像在哪里看过。应该与日本侵华有关,是不是南京大屠杀?
  记者:“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打响侵华战争的第一炮。
  孙小姐:哦。想起来了,我好像去年在抗日战争60周年的纪录片上看到过。
  记者:你认为应该组织一些什么样的活动纪念这一天?
  孙小姐:纪念?我觉得这是很不光彩的一件事,没有必要大肆张扬。
  随后,记者共调查了40位不同年龄层次的市民,其中知道“九·一八”事变大概内容的市民有11位;能详细叙述“九·一八”历史事件来龙去脉的人寥寥无几。在20名13岁—21岁年龄层的受访者中,有90%的人不知道“九·一八”是什么日子,50%的人将“九·一八”和“南京大屠杀”事件混淆。
  街头随机调查
  调查内容:
  市民对“九·一八”事变的了解情况
  调查时间:9月15日~17日
  调查对象:
  “13岁—21岁”20名、“22岁—40岁”10名、“40岁以上”10名
  调查方法:街头随机问卷调查

(年轻人)
(所有受访者)
(所有受访者)
(所有受访者)   
■市民声音
年轻人:不光彩历史不愿提起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年轻人都曾在课堂上学过“九·一八”事变的历史知识,但只留下了模糊的印象,对事件的详细内容、历史意义一无所知。
  18岁的学生小林听完记者对“九·一八”事件的讲解后表示,“九·一八”已是陈年旧事,既然是中国人屈辱的日子,为什么还要纪念呢?打败日本侵略者才是我们的骄傲,才是值得纪念的事情。
  20岁的销售人员李小姐认为,让每个人都记住“九·一八”是不可能的。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可能会慢慢淡忘这段屈辱的历史,况且时代在进步,国家在不断壮大,就算每年都举行纪念活动,人们也不愿意揭这个伤疤,大家更习惯向前看。

退役军人:历史记忆不该被消磨

  56岁的退役军人凌先生是受访者中情绪最激动的一位。“‘九·一八’是我们中国人的大灾难,所有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一天,要有危机意识,记住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凌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更多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对民族、国家的前途考虑不多。有人说,中国是一个健忘的民族,其实教育、宣传少是导致我们淡忘历史的主要原因,对日本侵华历史缺乏针对性的教育,会令历史记忆随着时间推移而慢慢淡化。

媒体人士:记住伤痛教训才是重点

  调查结果显示,有50%的人把“九·一八”事变和“南京大屠杀”事件混淆。媒体从业人员黎先生认为,其实“九·一八”和“南京大屠杀”两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前者是日本侵华的开始,后者是日本侵华的高潮,因此,人们往往容易记住“南京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而淡化了“九·一八”事变,这也在情理之中,记住日本侵华的伤痛和经验教训也可以。
记者在街头调查。   
■观点碰撞
受访者各抒己见

  调查过程中,受访者除了回答调查问卷的内容外,对“九·一八”是否应该举行纪念活动、如何正确对待历史等观点各抒己见,并形成了争论焦点。

  焦点一:“九·一八”值得纪念
  针对部分受访者“不愿重提屈辱历史”的观点,律师陈先生接受调查时发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他说:“不光彩的历史,更需要正视,绝对不能回避。历史是前人用血泪凝成的经验教训,是最生动的借鉴。”
  陈先生认为,从历史中可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失败的教训比成功更有学习价值。“九·一八”国耻纪念日提倡人们记住的不是耻辱,而是要求人们从失败中吸取养分,把前人的教训作为警示和鞭策,时刻警惕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焦点二:要正确对待历史
  “我想举两个例子。在天津的时候,我曾去过一间酒吧,大门的地板砖上有日本国旗的图案,所有进入酒吧的人,都必须脚踏日本国旗,旁边还立着一个木牌告示:日本人与狗不得进入。还有我的一位好朋友,他排斥一切与日本有关的事物,不仅自己拒绝购买、使用日本生产的商品,并且要求身边的朋友和他一样。”机械工程师张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的中国人对待历史存在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一种是无动于衷,思想麻木;另一种是盲目、偏激,仇视心态。
  张先生认为,忘记历史固然不可取,但也不能盲目仇视,善于从自身寻找原因,正视历史、了解历史、借鉴历史才是正确的态度,记住“九·一八”这个日子,不是要我们去仇恨日本民族及日本商品,而是要记住教训,以史为鉴。
  
■专家访谈
爱国情怀不能丢

  针对调查结果,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人文社科系主任胡波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胡波教授表示,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年轻人对“九·一八”事件认识不多,有逐渐淡忘的趋势,形势不乐观。
  在老一辈中国人心目中,“九·一八”是一件印象深刻的大事,现在年轻人不知“九·一八”,是否说明年青一代的爱国主义思想缺失、民族意识淡薄呢?答案是否定的。胡教授认为,时代在变迁,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经济形势都发生了变化,人们关注的重点也在发生变化,这是客观事实。这并不能说明年轻人的民族意识、爱国情怀没有了,只能说年青一代爱国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他们对待失败的历史不一定表现出悲伤、惋惜、耻辱,更多的是铭记在心里,寻找祖国发展、壮大的机会。年轻人可以不知道“九·一八”是什么日子,但爱国主义的情怀不能丢。
  胡教授说,这次调查也折射出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应重新审视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教育关键要落到实处,不能流于形式。反观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习惯空喊口号,“爱国爱人民”、“我国地大物博”等教育内容空洞、抽象,青少年很难把所学的知识与国家、地方、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美国人纪念珍珠港事件、“9·11”事件,德国政府正视法西斯历史,这些注重传承性的爱国主义教育例子,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参观历史遗址、纪念博物馆,反复了解历史事件的细节,利用数据说话,这种直观的教育方式,会给年青一代留下深刻印象。
  针对年轻人淡忘历史的趋势,有社会学专家认为,注重经济效益的社会氛围直接影响了青少年的思想,建议在各大高校加强中国近代史的教育,培养青少年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忧患意识,激励年青一代团结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同时,政府部门也要重视爱国主义、民族意识的舆论宣传,给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关链接
  
  1931年9月18日,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炮击中国东北军的北大营并向沈阳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19日,日军侵占沈阳,几天之内又占领长春、吉林等地。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图为日军占领沈阳城(资料图片)。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