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聚焦“小升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4:34:34
  [视频]聚焦“小升初”[上]
[视频]聚焦“小升初”[下] 

CCTV 做出的值得尊重的节目之一:《聚焦小升初》,似乎在网络上已经被一定程度的封杀。

专题网址:http://news.cctv.com/special/jjxsc/shouye/

脚本全文:

聚焦“小升初”[上]

赵普:各位上午好,欢迎大家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今天上午时段的特别节目,今天上午我们要说的是一些朋友可能不熟悉,有一些朋友非常熟悉,而且非常为之烦恼的事情,那就是小升初,我是2006年的6月份到中央电视台开始工作,到今年已经整整三年时间了,在这三年时间里头我有两个节目是非常不愿意做的,一个节目就是去年的抗震救灾,因为我不愿意看到那样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在我们的眼前,另外一个就是今天上午我们要做的这个节目,小升初,如果对比之前的天灾的话,几乎可以说是人祸,我们知道万众瞩目的高考已经尘埃落地,但是和高考相比,这样一个小升初的事情,居然也让无数的人为之操心、为之烦恼、为之愤怒,那么今天上午我们要和大家聊的这件事很多的老师、学生、家长,还有社会各界的人士都说,这里边的弯弯绕很多,这里边的技术性的细节很多,所以在今天上午的这个时段的节目里头,我为大家请到了两位专家,我们来给大家做一个介绍。一位专家是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的特邀委员,也是一位老校长王晋堂,王校长,您好,王校长。

王晋堂:你好。

赵普:还有一位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陈建翔老师,陈老师你好。

陈建翔:你好。

赵普:今天上午我们做的这个节目,因为有大量的我们的记者采访,坦率地说这些采访播出之后,可能并不会令很多人感到舒服,所以今天上午的这个访谈,也可能会令很多人感到不愉快,特别是王校长,也有人这样评价过你,说您是一位安熟于中学教育的老校长,其实今天我们在这儿说的这件事,多少有一些自暴家丑的意味,也有人想通过我问您,您觉得今天上午这个谈话心里有没有底?

王晋堂:我心里还是有底的,因为我对小升初目前的这种现象不满意,但是我还是对解决它抱着希望。而且我觉得会解决的。

赵普:您相信最终会解决。

王晋堂:对,我相信。

赵普:陈老师呢?

陈建翔:我们这几年做家庭教育研究,所以跟家长有很多的联系,小升初问题使许许多多的家庭深受困扰,许许多多的孩子们感到很委屈,很不公平的一件事情,应当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我跟王老师一样,我觉得他还是可以解决的。

赵普:好,与此同时今天我们新闻频道的互动平台将继续为大家开通,如果您是孩子的父母,您的孩子在小升初的过程当中有什么特别的遭遇,如果您是老师,对目前小学教育、小学升初中的方式有什么样的看法,如果您是这个事情的知情人,您了解到什么样的内幕或者是您看到了我们节目之后对目前的小升初有什么不吐不快的话,或者说您对改变这种现状有什么样的想法和高见,都可以发短信给我们,发短信的方式非常简单,是免费的,英文字母N加上您想说的话到10666116,我们就可以和全国的观众一起来分享您的故事和观点了,我们在这儿也期待着大家的踊跃参与。说到小升初,现在是6月23日,咱们以北京为例,北京的小升初据两位的经验目前进行到什么样的阶段?

王晋堂:北京的小升初现在可以说比较尖锐的问题,比如说推荐生,确定推荐生和非推荐生,然后推荐生要进行一次派位,非推荐生进行一次派位,然后要甄别特长生,应该说这些阶段基本都过去了,剩下是大拨的事。

赵普:还没有最后的结果出来,但是有一些孩子的心里是有数了,应该说是吃了定心丸,但是还有相当数量的孩子现在心里是忐忑不安的,包括他们的家长。好,那么这样,我们今天上午整个的节目先从我们一个近在眼前的事情说起,我们知道按照义务教育法和北京市的相关规定,就是本月的下旬,北京市小学升初中的学生应该按照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其实就是四个字非常简单,一个是免试,不要进行考试,再一个就是就近。这样一个原则在户籍所在区域通过机派来录取,也就是说有一个电脑派位,然而就在前几天我们的记者就带北京调查的时候发现早在全市统一派位分配之前,很多所的名牌中学已经招满了初一的学生,也就是说您的孩子要想通过机选派位,通过电脑派位,进入到这些好学校基本没戏,可能有些朋友不相信我说的话,您看了下面的片子我们再来聊。

解说: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作为北京市的一所重点中学,每年负责接收大约四百名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由于该学校具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从而备受学生和家长的亲睐。按照北京市教委的时间表,小学升初中的学生六月下旬应在所在区域接受统一分配,然而当记者六月初来到理工附中时却发现,虽然距离小升初入学分配开始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但是理工附中大部分的初一班级却已经早早满员了。

培训部负责人:这里边猫腻、弯弯绕多了,不是咱们老百姓想象的那个。

记者:你赶紧给我上上课吧。

培训部负责人:因为这里边你看着我们能收十个班,十个班最后落到派位上只有六七十人。

记者:两个班都不到?

培训部负责人:不到。

解说:原本应该招收的400多名学生,在统一分配前却只剩下了六分之一的名额,理工大附中负责招生培训的老师给我们讲述了这些名额的去向。

培训部负责人:剩下的推优,特长没有,共建没有,你只能派位,你派位的话,如果你的孩子派位,80人再除去我们的子弟,我们就收70人,派70人。这70人里面咱们说句实实在在的话,还有个别同学人家跟区里头,跟招办跟各方面还有很多联系。

解说:原来按照今年北京市教委的规定,推优生、特长生,可以在统一派位之前被重点中学优秀录取,这也就是所谓的小派位,很多孩子也因此提前占据了理想的学校资源,仅以理工附中为例,在十个班级中推优生占35%,特长生占25%,共建生20%,而真正落到最后通过派位免试入学的学生,只占到该学校20%的比例。和理工附中一样,北京市很多重点中学早在统一派位之前就已经提前锁定了大量学生,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附属实验学校的老师告诉记者,除了提前录取大量推优和特长生外,与本学校存在共建关系的相关部门子弟,也占据了一定的名额,采取缴纳费用的方式提前招入该学校。

培训部负责人:哪个学校都有共建,你得说上话,派出所我们共建,我们周围的单位财政局,因为我们校区就在财政局的宿舍,你属于哪个单位,都不属于,你不能说想跟谁共建就跟谁共建。

解说:就这样,在小升初统一派位分配之前,推优生、特长生、共建生,就已经把这些重点学校的名额分得所剩无几,即使是这样,最后通过统一派位分配进来的学生仍然不能享受和提前录取学生一样的待遇。

培训部负责人:派位来的学生上普通班。

记者:派位来的都是普通班?

培训部负责人:对。

记者:你们这个,比如考试收的这些学生呢?

培训部负责人:那都是好班,过去说的实验班、提高班。电脑派位的学生属于家长都不管的,属于学习基础差的孩子,大放羊的这种,普通普遍这种情况。

赵普:我们从刚才这个片子里头,在小学升初中,这个小学生之前又加了若干的定语,比如说有推优生、特长生、共建生,还有派位生,刚才我们已经从片子里看到他们比例,所谓蛋糕切分,推优生占35%,特长生25%,共建占20%,真正通过机派入位的孩子只占到20%,那么在比较好的学校里,据您二位的观察这种现象普遍吗?

王晋堂:这种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因为你把学生分成两等,能够享受推优的和不能享受推优的,这本身就会造成很多矛盾,就像现在我给你拿了一筐苹果,您可以先挑,他得后挑,有违教育公平。所以我看刚才这片子,我不知道现在是不是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你进台的那个月,2006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出台》,到现在整三年,北京市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办法是在08年11月出台,今年3月1日实行,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情景,都是在这两个法进入实施阶段出现的,都是有违教育公平的,也有违这两个法的。

陈建翔: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我想应当是义务教育法制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成果,但是现在在实施过程中打了很大的折扣,刚才王老师都说到了,我觉得这个是一个,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它的根本点在于破坏了教育公平,使很多的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伤害,使很多的家庭受到了困扰。

赵普:刚才王校长也说到了,其实这是违法的行为,就是他根本就没有法律依据,但是还是会有那么多的学校乐此不疲地在派位之前搞所谓的推优生、共建生、特长生,就是叫小派位,您觉得这些学校做的原由是什么?

王晋堂:这样做的原由可以保护两个方面的利益,第一方面就是保护了那些想择优的学生和他们家长的利益,就是他们想进一个好学校,怎么办呢,能够推优的推优,有特长的利用特长,然后特用共建的关系,总而言之跳出五行外,不在三界中,能够逃离派位。另外一方面保护了谁的利益,保护了一些好学校的利益,因为这些好学校希望收一些好学生,哪些学生好,哪些学生不好呢,通过推优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等,他收那好的。另外比如共建还有其他关系,他还解决了他学校面临的招生的很多矛盾,所以当这两部分受益的时候,对于广大家长来说,尽管招生的时候比例占的很少,但是总体的人数和家长的人数要占多数,甚至绝大多数。这些家长是受损害的。

赵普:刚才我们在片子里也看到了,电脑派位在某些名牌初中已经形同虚设了,孩子和家长对于电脑派位的这种,最基础、最公平的升学方式,究竟是怎么看的,我们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把这个电脑派位看成了古代的充军发配,说如果被派了位,很多家长也会想尽办法把自己的孩子从不满意的学校捞出来。



解说:北京的小升初电脑派位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推优生在全市重点中学范围内进行首轮派位,通常叫小派位,第二次是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二轮派位,通常叫大派位。

记者:你知道你会去哪所中学去读书吗?

学生: 知道。

记者:哪所中学?

学生:四中。

学生:大概可能西外吧。

学生:大概是八中。

学生:应该是实验中学。

学生:我也差不多实验中学。

学生:我应该去清华美院附中。

解说:记者发现,北京的小升初电脑派位还没有开始,就有很多小学生已经找到了就读中学,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进入电脑派位中,那么为什么孩子不愿意选择电脑派位就近入学呢?

邵俊杰:大概有44人,就是没找到中学的大概也就是十几个人,因为如果要派位的话,我觉得派位的话后果不会很好,因为海淀区只能派到206、太中、育英,育英还算比较好的学校,但是育英他的派位派上几率很小,可能一个班只能派上一个,甚至一个年级只能派上一个,因为考上一个初中很重要,如果要说没有一个好的初中的话,那可能好的高中什么的就不用想了,所以说坚决不想进入派位。

解说:家住海淀的邵俊杰,最后被西城的月坛中学接收,那就意味着以后他每天往返学校就要近三个小时,邵俊杰告诉记者,电脑派位在小学生中还有另一种叫法。

邵俊杰:充军发配。

记者:为什么叫充军发配?

邵俊杰:因为过去就是打仗就是,满年龄以后要充军,发配到哪个地方打仗,我们现在就是发配到哪个地方去学生、奋斗。

杨东平:但是这个政策实行到现在已经名存实亡,差不多是三分之二以上的家长都用各种方式来为孩子择校,只有大概不到三分之一的弱势阶层的家长,最后服从电脑派位。

王晋堂:现在资源不均衡,所以你派到差的地方或派到好的地方差别太大,所以家长不愿意,派到差的地方不满意,好学校也不满意,这两种力量,也就是说派位受到严峻的挑战,怎么办呢?于是就用各种招,比如说有的学生数学好,奥数,那个重点校是数学班,英语好,公共英语,其实这是对成人的考试,进的英语实验班,特长生,我这儿学校有特殊的要求,文艺、体育、科技,另外还有一部分共建生,单位跟学校的交易,我那个学生得进你这儿,然后给你多少钱,所以在这几种口子下这个电脑派位,这个大坝千疮百孔。

解说:记者了解到,在电脑派位后一些家长为孩子再次择校的比例也很高,造成学生的二次流动。

王晋堂:你派位,每个学校都有一个学位在一所学校,就出现一种二次流动,千方百计地从差学校里,家长把他捞出来,塞到好学校,好学校也欢迎那些相对好一点的学生,然后能尽量排斥差的学生。

赵普:我不知道诸位在看我们这个时段直播的时候,当听到十一二岁的孩子从他们的嘴里,那种透着戏谑无奈,用古代这个所谓充军发配这个词来形容他们派位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样的感觉,反正我看了之后心里极不舒服,尽管孩子对充军发配的表述未尽准确,但是大体的意思是充军是一个受苦的事,发配是一个无奈的事,这种事情现在在学校是很普遍的吗?

王晋堂:因为派位的这个出现,总是有一些学生他得轮到,其他几个办法都没进去,推优不是、特长没有、共建的家长单位不是,他就必须享受派位。当然享受完派位以后,有两种前程,一种有些家长有招、有办法,当然也是被逼无奈,找关系、托门子、拿票子。还有一部分就搁到那儿了,像那孩子说的,充军发配,发配哪儿算哪儿。

赵普:现在我们采访的时候发现,大家就包括孩子本身也是认为,其实所谓电脑派位已经是名存实亡,在学校已经不存在这个制度。

王晋堂:还不能说名存实亡,还不能说完全不存在,因为这个学校不享受电脑派位或者逃出电脑派位的是一部分,普通校和一些薄弱校他们的特权,他们的专利电脑派位,都派他们那儿去了,跑不出去。北京电脑派位现在实行12年,1997年推出,到1998年开始全面实行,应该说头两年的情况,我那时候做家长,头两年的情况还是不错的,而且使一些薄弱校看到了一些希望,看到什么希望呢,一派位不是说好学生都被别人捞走了,他现在也有一些好学生,他就觉得他办学有希望了,我走过几个薄弱校,校长都有这种反映。所以在1997年、1998年的时候,应当说一开始还是有点意思,后来咱们市的领导去调研,去发现,派位之后二次流动,就是我刚才说的有些家长有招的把孩子捞出去了,于是他再看学生的学籍表的时候,家长连科长以上级的都没了。所以你就可见这种派位的这种逃离,其实反映了一种社会的不公平。

赵普:就是说在那些最后没有办法、没有门路的这些孩子里头,比到最后,就是你们没有办法逃脱被派位命运的,实际上家长,他的标准是家长,刚才王校长提的这个,我们在记者调查当中还没有发现这个细节,当你如果深入进去发现这些孩子的家长,就是既不是官员,甚至连科级官员也不是,也没有钱,也没有其他门路的时候,这个孩子就好像只有这么一条路可走,你就到所谓的差校去吧。

陈建翔:最后剩下的就是弱势群体,他倒是真正被派位了,但是他派位的结果就是进入了一些薄弱的学校,所以在现在这样一种制度的执行情况下,使弱势群体他进了一个薄弱学校,而薄弱学校没有得到好的生源,所以这就产生了一个越来越大的这样一个社会不公平。

王晋堂:在十七大的时候胡总书记有一句话,就是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现在我们从刚才的电脑派位的实施过程,这种推优入学就可以看到教育公平受到损害,也就是损害了我们的社会公平,对我们整个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是不利的,是一种逆动。

赵普:两位是经常接触学校的人,也有机会和小学生打交道,据你们最近几年的观察,从我们记者调查传回来的片子看,就是这些孩子在经历过小升初的这么一番历练之后明显早熟,这是第一。第二,那些被无奈,所谓派位到差校的那些孩子,明显地和社会有距离,和那些所谓好生,有权、有势、有钱的这些家庭保持距离,好像仇视社会的这种情绪,在这么大的孩子的心里就已经悄悄埋藏起来了。

王晋堂:孩子的这种早熟应该说是我们不想见到的,是一种悲哀,孩子现在应该有一个很阳光、很明朗,小学、初中,享受义务教育阶段这种学生的快乐,现在过早地来考虑很多社会的问题,而且是一些负面的东西,那么对孩子来说,我觉得让他们过早地承受了社会的负担。

陈建翔:所以现在他们就反映,就说我们成就了一些学校,但是败坏了一个城市,成就了一部分孩子,但是耽误了一代孩子,满足了一部分家长,但是搞坏了整个社会的风气。

赵普:我们来看看两条短信,河北秦皇岛尾号是2107的朋友,他说小升初的问题是中国教育的本质问题,包括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如果不进行教育体制改革,这个问题就不会消失,北京的3339说,我的一个朋友的女儿今年小升初,为了去五中上学,他不但花了六万,还要托人情,收去的钱据说学校和教育局平分了,当然,这里的腐败就不言而喻了。好,稍候我们将继续为大家聚焦小升初。

赵普:欢迎各位继续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今天上午带给大家的特别直播——聚焦小升初,今天我们在演播室里为大家请到的两位嘉宾,再一次给各位介绍,一位是来自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的特邀委员,也是北京一中的老校长王晋堂老师,王老师你好。

王晋堂:你好。

赵普:一位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陈建翔老师,陈老师您好。我们今天的节目是想为大家来理清一个脉络,那就是你要是想上到一所名牌的初中,那么家长到底有哪些途径,可以想哪些办法去实现。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就发现在北京您要想通过电脑派位这种最根本的方式去上好的初中,基本上已经不在家长的考虑范围之内了,家长和孩子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再来介绍一下,刚才我们已经提到的推优,顾名思义,推优是什么呢,就是在小学生当中推选优秀的小学生,给他们进入到好初中的这样一种特殊的待遇,北京市部分区县是去年推出了这样一个政策,有关方面就表示说,推优是为了给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小学生选择优质中学的机会,同时也是给一些优质学校来提供一个合法的渠道,获得相对优质的生源。那么今年北京实施推优的区县的比例,进一步扩大,不过家长们在渴望孩子被推优的同时,对于推优的这项政策也是怨声载道。

家长: 实际上是一个煎熬。小升初已经变成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了,潜规则太多。

记者:这就是北京市实验二小今天刚刚公布的,推荐派位名单,整所学校中只有72名学生有这样的资格参加推荐派位,究竟什么样的学生有这样的资格可以参加推荐派位呢?

解说:小升初推优是指小学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综合素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学业成绩等一定的标准,选出一些优秀学生向重点中学进行推荐,同时满足家长择校、中学择生的现实需要,因此学生要想上一个好的学生,第一步必须入选推优学生名单,试行推优入学的北京区县都制定了各自筛选优秀学生的方式。

学生:我没被推上当然不是很开心。

学生:我感觉有点不大公平,我希望同学们自己选,上课有点乱的一个男生推上了,我们班曾经当过班长的一个女生没被推上。

学生:推优不太公平,关键它太提前就把好学生和坏学生分开了,实际上好学生和坏学生没有太大的区别。

王晋堂:现在你一推优就把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至少是分成两等。推优生首先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而非推荐生呢就不能享受,道理何在呢?没道理,义务教育法不是这种精神,义务教育法是促进教育均衡,然后给适龄学生提供相同的教育资源。

杨东平:这种做法的背后的价值,实际上是面向少数优秀学生的,选拔激励少数优秀学生,但对于多数学生是一种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伤害。

解说:推优这个在学生和家长眼里可以决定孩子命运的棋子却不是落地有声的国家政策,去年北京西城区、海淀区等四个区首先试点推出,今年增加到了七个区,然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从去年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争议,教育专家认为,分层推荐虽然一定程度避免了这种评价的主观要素,但是客观上可能鼓励学生从小瞄着当干部努力,并将这视为获取升学特权的途径之一。在北京五一小学读书的邵俊杰,在六年级的一年里,就看到了身边的同学们为推优名额而做出的种种努力。

邵俊杰:爱告状的孩子已经不是特别爱告状了,还有爱得罪人的那些人,也不爱惹事了,推优以后同学们大部分改变都很大,竞争比较激烈,现在的考题我们都不互相告诉,有时候会传授考场的经验,面试的经验而已。

解说:王晋堂,北京一所中学的退休校长,多年来一直关注北京的教育发展,他称,自己是义务教育的义务观察员。

王晋堂:推优很多地方是不可信的,你比如说对学生的这种评价,谁来做呢,是小学老师在做,家长他为了自己孩子进小学校,他就要向老师公关,这种现象已经出现。

解说:目前北京推出推优的区县都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指标,但是部分家长对于指标中潜在的人为因素和不确定性提出了置疑。

刘女士:推优我觉得是非常不公平,都不知道教委怎么想的,有点思想的人就不会推出这种东西来,当年我们丰台推出推优的时候,我们家长就觉得推优简直是越来越乱的一种举措。不应该推优,越弄越乱,而且老师的权力很大,滋生了很多腐败现象,这是必然的。

杨东平:北京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差距、择校热、考证热、奥数热最严重的地方,义务教育气氛最不正常的一个地区,对全国起了很坏的示范作用。

王晋堂:北京是一个是全国的标杆,所以北京做的肯定很多地方要效仿。

赵普:出于保护我们受访者的目的呢我们对一些家长受访采取了逆光拍摄的办法,我们只能用他们的声音,相比之下邵俊杰小同学是正面接受我们采访,坦率说我也有些担心他,这个孩子会不会遭到报复呢,现在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在这儿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感谢这个孩子,对着我们的镜头讲出了他的真心话。刚才我们在片子的最后一个阶段,我们看到北京理工大学的杨东平先生他讲述了这么一段话,我也抄下来了。他说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差距、择校、奥数最严重的地方,是义务教育气氛最不正常的地区,对全国起了很坏的作用,我不知道两位是不是认同这种观点?

王晋堂:2009年3月1日北京市已经推出了实施义务教育办法,也就是说从06年义务教育法出台以后,到现在有将近三年的时间,这三年的时间我觉得我们应当致力的不是去推优,琢磨怎么推优,用什么招把学生分配,在什么阳光公示,不是这个,方向走错了。应该是致力于义务教育的均衡,为什么他要择校,是学校差别大,差别大是我们过去历史的、社会的各种原因造成的,同时也有人为的两极分化,我们政策的偏失。现在在义务教育比出现之前已经有了这种情况,义务教育法就是要纠这个偏的,现在有了义务教育法我们应当迅速地,使整个的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中学的教育资源均衡。

赵普:我们在做这一组片子的时候心里始终有一个疑问,因为大家都知道北京是首善之区,所谓首善就是什么你都应该走在前列,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可问题是我们发现北京相比较我们调查全国其他大城市,反而是这种问题最严重的。

陈建翔:这两年就是教育界做了一些糊涂事,背后的原因我觉得在于在做制度设计的时候,他这个设计的基本点出了问题,但他没有察觉到,比如说推优制度,推优制度实际上是严重地违反了我们教育上的一个重要原理,就是说不能对学生做,或者说应当减弱学生的这种同质性差异,应当增强他的异质性差异,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应当去提高他的这种个性化的发展空间,而不是去比较他的好坏,所以所谓的优秀生、差生,这都是同质化差异,这种事情应当是做得越少越好,而推有这个制度正好违背了这样一条教育学的原理。

赵普:现在看推优把孩子、学校都推到风口浪尖上,您二位从接触学校的老师和孩子来看,他们对这种推优是持什么样一个基本的态度?

王晋堂:我觉得刚才有一位家长,我不知道他学什么的,什么背景,实际上这个家长是很有代表性的,他反映了家长的整个嗅觉,很灵敏,你这政策一出台他们就觉得不对头,而且他们的孩子就卷到推优的链条里了,孩子、家长都苦不堪言,所以实践证明我们推优政策是不能再进行下去了,另外刚才陈老师讲,就是说从教育的原理上来说,你把这么小的孩子在很多地方非要制造出一种差别来,本身就有违教育的原理。另外我们这个义务教育阶段是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要点是均等化,现在你是继续在维持和继续加大这种不公平,这种两极分化,你把孩子分成几等,然后保证好的学校继续收好的孩子,你仍然在拉大学校之间的差距。第三就是违反义务教育法,所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说,不管是社会的反映,还有从理论上,从这些教育的基本原理,到我们均等化、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到我们的义务教育法,这个推优都完全是不能再继续实行。

赵普:所以我昨天我在自己的博文当中我也说了,现在的这种小升初的种种不公平,最后可能就会发展成一个撕裂社会的一个导火索,就是大家对这种不满会膨胀,会放大,我们继续来看片子,我们在策划这次报道的时候也采访了一些报道过小升初的我们其他的媒体同行,我们也请他们讲述在采访过程中他们得出的感受,这几位记者同行在采访推优弊端的过程当中,印象最深得是什么,就是这个推优制度对于孩子心灵的摧残和污染。

   樊未晨:推优或者说评选三好,其实是像个红包一样,我可以派送,到时候我这个包应该送给谁,那么可能是由能起到作用的人来说了算,我曾经听说有一个家长,班里面最后一步选三好学生了,其中有一个家长可能送了礼给老师,让这个班的学生今天都必须选出三好生来,其中有一个就包括他的孩子,在整个这个过程中,从上午就开始选,投票结果是这孩子一直不在名单当中,到晚上的时候老师说了,如果我们不选出来的话谁也不回家,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个孩子被选上了,其实他并不是一个大家真正民主选举或者真正因为他的表现,最后评出来的三好生,而真的是权、钱交易出来的结果。

孔繁玲:我曾经听说过一个孩子她没有当上班干,回家就哭,家长肯定着急,那么她的家长就找了班主任,谈了一次话,请了一些孩子在一个大饭店吃了一顿饭,不久他的女儿就当上了生活委员,当生活委员不够呀,因为有的时候推优必须是班长或者大队长、中队长,他这样开始一步一步做,据说是找了每个任课老师都谈了一遍话,又请了一些同学吃了一点饭,第二学期他的孩子就如愿地当上了中队长,很多孩子就会认为这样是不公平的。

解淑萍:学生其实挺讨厌请客吃饭的,因为他们会觉得那是一种不太光彩的一些事情。另外有的孩子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他没有这个推优资格,特长生也没选上之后,他父亲说我们还想给你选一个好学校,孩子就说是不是我能力不好,是不是我各方面都不好,人家学校不要我,就回来跟爸爸这么说,他爸爸心里特别不好受,又没法跟他解释,因为他还太小。

樊未晨:从学校到老师、到家长都会很痛苦的一个过程,其中我觉得最痛苦的就是家长,因为家长们,他们在整个过程中,小升初的状况把他们逼到一个疯狂的地步,那种境地,然后他们自己再逼着自己往更疯狂的境界走,就逼着下一拨家长就更难受。有的家长,我记得我采访的时候一个家长说,现在的小升初就是,五月份的时候考小子,就是小孩,他们就去考试,各种特长班,考各种实验班,六月份考老子,就是老子看看这些父母们有没有什么关系,那个时候可以共建、条子,到七月份的时候考票子,到七月份的时候所有的办法都用完了你就拿钱吧,所以整个的过程我觉得是相当痛苦,也相当地令人煎熬。

赵普:我们的记者在回来的时候也大量地说到,说他们在采访整个关于推优的过程细节的时候,就发现孩子心已经变了,大量成人世界里不光明的东西,大量的人情往来,甚至是尔虞我诈,都已经浸染到孩子的心灵。我觉得整个这个过程其实已经对孩子产生了影响,我不知道二位是不是认同我们记者这种观点?

王晋堂:所以这个不是一个入学办法的问题,现在是一个教育深层次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人,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现在你给孩子注入的是什么,你教了语文、教了数学、教了品德课,你是为了让他做一个正直的人、诚实的人,对社会有益的人。现在你的整个做法把他卷进来,这种实践的教育是更深刻的教育,你把他领偏了,刚才几位记者通过他们和家长的接触反映很多情况,应该说带有普遍性的。有一个记者跟我讲过,他说这孩子回来拿一个礼物,家长问他谁的,他说班长送我的,为什么送你礼物,他说班长今天过生日,家长就很奇怪,班长过生日应该你们给他送礼,现在班长给每一个同学都送了礼,你说这种事情说明什么问题。所以这种情况是对我们整个教育领域的一种污染。

赵普:现在甚至都有民谚,你看刚才我们记者采访总结,五六七三个月是最关键的三个月,说是五月考小子,考孩子,六月考老子,考家长,到七月份的时候考票子,这种现象,这种总结,陈老师如何看?

陈建翔:还有一种说法,叫四月比信息,五月比孩子,六月比大人,七月比钱财。

王晋堂:所以这种小升初的入学,表面上是孩子在那儿挑一个学校,学校是不是录取某些孩子,实际上背后是家长的权力和经济实力的一种角逐。

陈建翔:说到这儿我们都觉得很痛心,我们过去老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大家想象,太阳底下是什么感觉,白居易有一首诗,叫做东风不择木,吹煦长未已。他是不选择树木的,他是叫做一视同仁地吹大地。我们现在我们教育也是这个问题,在我们看来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天赋,都是天才。

王晋堂:都是祖国的花朵。



陈建翔:每一个孩子我们认为都是天才,只不过他的天分表现在不同的方面,有一个理论叫做多元智能理论,这个理论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就像天上的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一样,每一个孩子他都有他着色比较重的天分,但是现在我们人为地就规定这个颜色是人才、是好学生,那个颜色是差生,这个是非常霸道,非常不公平的。

赵普:听了两位的话,也包括前面我们看这个片子,我们可能每个人看完之后都会有这样一个深层思索,那就是问一问,教育的根本到底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教育的根本就是人,是培养出心理、生理都非常健康、乐观、积极的人,所有教育政策的结果最终影响的也是人,是人生的起点。而且刚才王校长、陈老师都反复提到,国家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九年义务教育应当是免费免试,全国取消小升初统考之后,各地教委也出台了各种政策来减轻学生的负担,但是在我们身边比大人累、比大人还苦的孩子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下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家住在北京,今年上小学五年级的一位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孙宁远,我们来看看他的故事。

孙宁远爸爸:起床了,起床了。赶紧刷牙洗练。

解说:他叫孙宁远,今年十一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早晨,从六点四十分开始,小宁远要在十分钟内完成洗练、刷牙、换衣服和吃早饭,这样他才不会错过七点一刻那班开往学校的公交车。经过四十分钟,小宁远准时到达的学校,开始了他一天的校园生活。

孙宁远:我觉得去学校是一种放松,在家里跟学校我感觉还是应该学校比较轻松,去学校就跟当娱乐了似的。

解说:放学对于小宁远来说是另一种学生的开始。

孙宁远:我点一份巨无霸套餐,把可乐给我换成咖啡。将近两年都是上完学就去上培训班,而且就是还得喝一大壶咖啡才能提神,要不然太劳累,太困了。

老师:先把讲义打开。好,听明白了。

孙宁远:我觉得学校里面现在学的东西稍微有一点点幼稚,奥数班都已经提前学完了,现在学校连圆都没有接触呢,现在奥数班已经开始接触3.14了,圆周率。但是有时候实在是感觉心里发毛,感觉太难了。

孙宁远妈妈:今天听懂了没有?

孙宁远:听懂了。

孙宁远妈妈:不懂的再问一下家教。

孙宁远:行,不过很难的奥数题,真的能难倒我那家教老师。

孙宁远妈妈:老师都不会?

孙宁远:对呀。

孙宁远妈妈:数学博士。

孙宁远:他说让我先想想,然后他过了十五分钟,一步一步推,终于推出来了,推出来之后我发现他都写满了一张A4纸了。

孙宁远:爸爸,回来了。

孙宁远爸爸:都学了什么?

孙宁远:今天是数学,学的是统计图。

孙宁远爸爸:语文呢?

孙宁远:语文今天学的是西门豹治邺。

孙宁远爸爸:讲的什么呀?

孙宁远:他有的时候太偏激了,对我施加压力太大了,然后偏得规定做完这些题目,而且他惩罚得也很严厉。

孙宁远爸爸:我们属于那种家长不牛的,那么只能逼孩子了,逼孩子变成所谓的稍微牛一点,能够看有没有机会有一张门票,有这张门票呢,我们好能去一个稍微好一点的学校。十点五分,按照新的作息表十点半开始计时,你还可以缓会儿。

孙宁远:太好了。

孙宁远爸爸:然后看看你的作业本,咱们尽量争取让你能有点时间玩会儿,我来抄题。

孙宁远:今天能玩半小时吗,假如快的话。

孙宁远爸爸:今天玩半小时,那你就十二点睡觉,你要觉得行你就试试。

解说:老孙抄的是今天奥数培训班上小宁远学的奥数题目,为的是让孩子重新做一遍,加深印象。

孙宁远:学奥数是为了能在杯赛上取得好成绩,然后拿这些好成绩来证明给那些好学校,然后就能得到好学校的认可,我就能上一好学校。

孙宁远爸爸:他是一个衡量你的尺子,为了把多余的人刷掉,所以他这个尺子就变得越来越苛刻,你为了能够通过这个尺子,你就不得不适应它,所以就越学越苦了。

解说:小宁远做完了小孙抄写的奥数题,可一道题目的答案却让父子俩发生了争执。

孙宁远爸爸:你较劲是吧?

孙宁远:画错了吧。

孙宁远爸爸:不管,反正时间是你的。

解说:夜深了,老孙在电脑前又忙着和其他家长交流起了小升初的经验。

孙宁远爸爸:我们每天特别关心政策,天天上网找政策,这不政策一天三变吗,当时是说,你在它那个培训班里,它收前130名的,到现在最新的消息是去年收前30名的,你说这个,那我们怎么办?又没办法,继续逼,我们家长也是尽了全力,孩子也尽了全力,还是未知数。

解说:为了能够弄到进入重点中学的门票,老孙还让儿子学习了一个特长——次中音号。

孙宁远:最开始不喜欢,感觉有点那什么,也是有一点枯燥,我感觉吹出来那声音就跟放屁似的,噗噗的。

孙宁远爸爸:它乐器冷,但是它这个方向热门,管乐,可是它在管乐里属于非常偏的一种管乐,冷热门,可是这冷热门就比较费劲了,学起来很难,就是学成了现在也没把握,也不知道人家学校给不给面子。

解说:前不久,北京市教委宣布,取消明年三好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在升学时优先考虑的规定,屡屡变化的政策让老孙忧心忡忡,他最担心的就是全家人这么多年来为了择校付出的努力最终付之东流。

孙宁远爸爸:不敢想这种事,真的,所以我这次接受就是这个访问,我也在QQ群里边跟好多家长也聊过,大家就是跟我说,说你啊,千万别接受访问,说你接受访问的结果无论怎么变,只能对咱们这种无权无势的人越来越没好处。



赵普:首先我要向这位孙宁远的父亲,在这儿可以称他为孙大哥,要向你致敬,因为你接受我们的采访其实发出了很多家长不愿意发出的心声,也许从你发出这声呐喊开始改变就已经启动。看了整个采访,两位心里,我的心里,观众心里都会很酸,说那么小的孩子,五年级,要喝一大壶咖啡才能维持他正常一天的学习和生活的运转,说他做的奥数题他的家教老师是数学博士,居然要十五分钟之后才能答得出来,这不骇人听闻吗,但是这样的事就发生在北京,发生在孩子的身上,这个减负嚷嚷了很多年,负怎么就减不掉?

王晋堂:因为我们很多减负令都是废纸一张,前不久有一个高一的学生,投诉教委,因为北京市教委在08年10月份下了一个文件,任何学校,中小学不得早于八点钟上学或者集体学习,这个孩子进了一个重点学校,每天要求他七点十分到,他住的家庭要达到七点十分,五点多钟就得出门,你想他几点睡觉。刚才我们看这小孩子也真是让人心疼,那么老晚了,真是披星戴月,为了上这学,家长呢为了给他攒点进门票的台阶,又学奥数、又学乐器,弄得孩子苦不堪言。

赵普:而且家长还在给他攒时间,攒什么时间,攒一点游戏的时间出来,家长代劳一部分 ,然后让他多一点玩,孩子说我就玩三十分钟,家长完全不同意,因为时间根本不够让你这么玩。

陈建翔:我想这就是教育功能的一个偏差,教育本质的部分异化,教育本来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现在却制造身心的分裂,教育本来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在制造了大量的社会矛盾。我觉得这样一种情况的出现,从根源上讲,还是一个教育制度设计的基础问题,就是说你用什么样的理念,用什么的道理来设计我们的教育制度,你有了这个东西才有了底下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现在是根源上出了问题,所以往下走一步一步都会出很多问题。

王晋堂:很多东西都是人为造成的,如果我们正常地做,比如学生评三好也好,有特长也好,或者是有些什么兴趣爱好也好,都非常正常,现在你把他和升学一挂钩马上功利化,马上产生异化。原来应该有的功能都给转移了,另外从刚才家长的谈话我也在想,我们现在教育要做什么,从政府角度要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想这位家长对现在的教育能满意吗?

赵普:孙宁远父亲发出的这种无奈的呼喊,我们另一路记者也采访到别的家长,基本和这位孙大哥的表述差不多,而且某种程度上他们比孙宁远的父亲还要更加无奈,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上一个好学校,他们甚至做出了一些让人难以想象的事情,比如说他们在名校附近买房子,或者把户口迁到远房亲戚,甚至根本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家等等,更有甚者,有的家长为了能够按照预想的顺利地来实现小升初,选择离婚。

解说:由于目前北京市实行的按片划分,就近入学的政策,因此在名校附近买房,就被不少家长视为孩子能够进一所好中学的首选。王晋堂,原北京市一中校长,作为长期同时小升初研究的北京市特邀政协委员,他告诉记者。

王晋堂:有的家长甚至不惜四年的时间买了五套房,就为了孩子小升初,还有的好一点的学校周围,很快这楼市就火起来。

解说:不过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这些名校周边的二手房就要数万元一平米,因此能够在名校附近购置一套甚至几套房子,家长必须要具备相当的经济实力才行,但事实上这样的家庭毕竟只在少数,对于绝大多数经济条件一般的工薪阶层的学生家长,如何才能确保孩子才能进到名校的概率更高一些呢?对此一些所谓小升初专业指导机构的专家们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网络视频:我建议对于明年小升初的孩子说,您现在最好赶紧找关系把户口挪一下。

解说:家在北京市石景山区的王女士,就是采取这种建议的一位学生家长。



记者:我手中拿着的就是王女士一家的户口本,王女士说为了孩子的小升初,原本在一个户口本上的一家三口现在却被迫分割两地。

王女士:我们都是在石景山,因为我们想在西城,在四年级上完以后我们就把孩子的户口和我的户口迁到西城区了。

解说:由于自己和孩子要落户的人家不是直系亲属,因此几经周折才最终把户口改迁成功,而丈夫的户口最终继续留在了石景山区。王女士说其实他们这样做,就是为了避免孩子在小升初时通过划片或电脑派位被分配到不理想的学校,但这种做法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烦恼。

王女士:第一给人家添了很多麻烦,第二可能自己在这方面,如果需要户口,也带来不便。比如说孩子,拿孩子来讲,参加考级,参加一些比赛需要户口的证件,所以对我们来说也带来一些不便,其实要想起来本来没有这个必要,但是为了孩子升学,可能麻烦一点也是觉得无可奈何吧。

解说:在采访中王女士还告诉记者,相对于她的一位同学,她家的这种做法和遭遇还可谓小巫见大巫,王女士所提到的这位同学,夫妻俩的户口分属于相邻的两个街区,别看只是一街相隔,但所属的学校却大不相同。

王女士:如果在母亲这边,孩子这个学校可能就稍微好一些,如果在父亲户口这边,可能学校相对来讲次一些,所以这种情况父母就办了离婚,这样孩子也就选择了对他来说应该是理想的学校,听了以后反正觉得挺,叫怎么说呢,不是滋味吧。

解说:王女士说,在这个孩子顺利进入理想学校的四个月后,他的父母又重新办理了复婚手续。

记者:就是家长为了小升初,能够做的能够想的任何招数都用了。

王女士: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真是这样。

赵普:我们在看这个片子以后,我们私底下在和编辑讨论,说现在家长都疯了,因为我们这拨记者编辑大部分都很年轻,都还没有到有适龄孩子的年纪。我们也在问,到底是谁把这些家长逼到这种程度,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家长现在已经到了慌不择路的这种境地?

王晋堂:现在一个是买房,一个迁户口,就为达到一个目的,使孩子进到好学校,家长备受其苦,备受煎熬。

赵普:您刚才说那五套房子,应该说那还是有经济实力的,或者说能够挪动户口的起码来说他还拥有一些社会资源。

王晋堂:我还看到有的家长,本来家里条件非常好,但是为上那个学校,在门口租一个房子,条件非常简陋,就是生活质量在往上走的时候,为了孩子自动地来减弱自己的这种生活,目的是就学,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的这种制度设计,两个字,折腾,折腾了谁,折腾了家长。现在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使家长能够不受这种额外的这种负担,这种压力。

赵普:但是也有一种观点,说目前这种困局,这种现象实际上是一些家长盲目追求名校的这种作为导致的,您同意这个看法吗?

陈建翔:我觉得有这个因素在里头,但是根本的原因不是家长的原因,家长是无奈的选择,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刚才我们讲的制度设计的不合理,其中入学标准是什么,标准不统一那么势必就造成了有钱的使钱,有权的使权,而普通的家长能做什么呢,做不了什么,他只能是尽自己的全力跟着去挣扎。

王晋堂:其实义务教育法,2006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于义务教育的发展设计了一个很好的蓝图,就是要达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它的硬件、软件和生源的均衡,是这么设计的,如果我们实现了这样一种均衡,家长何必舍近求远呢,求爷爷告奶奶,还得交钱,不必要了。有一个家长说,入学如进麦当劳,你要是现在打算吃麦当劳,下楼找一个麦当劳就行了,不用非得到前门去,说前门麦当劳比你复兴门的好,不是的,一样的。现在我们的义务教育应该有一个均衡发展这样一种规划,日本是这样的,韩国也是这样的,我觉得这个公立学校的均等化是体现教育公平,同时也体现社会公平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另外有些家长说,学校均等了我们现在要找名师比较多的地方,现在义务教育法里规定,要组织校长和教师的培训与流动,日本是这样的,教师要流动,几年一流动,校长也要流动。这个教育资源就没有太大差别了,这样进哪个学校,受到的教育,享受到的教育资源都是一样的,你就不用这么折腾了。

陈建翔:我觉得这里头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就是短期、中期和长期,短期的问题或者说比较直接的问题,就是一个标准问题。

赵普:什么标准?

陈建翔:小升初的标准这个要统一,或者以前采取的办法就是考试,考试算一个标准,但我们现在觉得考试不是一个好标准,不考试呢,考试他连的是择校,不考试你就不能择校,现在是不考试还要择校,这麻烦就多了,所以现在要解决一个比较统一的这样一个,比较适合于绝大多数家庭和孩子的这样一个标准的问题,这要重新判断择校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近的一个考虑。中期的考虑,刚才王老师讲了,就是一个教育资源的均衡化的问题,我觉得现在这个问题解决得进展非常缓慢,跟我们预期结果差很多,很多学校堆积了大量的名师、特级教师,但是很多薄弱学校一个特级教师都没有,我觉得这里头我们应当思考一下,制定一个游戏规则的合理性的问题,比如说中超乒乓球比赛,他挺给人启发的,像北京队员有张怡宁、郭焱等两个超一流选手,所以冠军老是北京队的。后来大家觉得这个不对了,所以必须拆开,把郭焱调到山西队。这样游戏规则合理以后,比赛就有看头了。NBA也是这样,在NBA有一个特殊的制度叫做奢侈税,如果你这个队里头拥有太多的明星,超级球员的话,你必须缴纳超过工资帽的那个奢侈税,就是说他用一定的办法来制止你在某一个地方聚集大量的资源,而其他地方资源贫乏。所以我觉得这个,我们应当有所考虑,比如说校长轮换制度。

赵普:您说的教育制度的设计,可能大家现在有很多的畅想,我们待会儿还可以继续畅想,但是就现阶段,比如说正在看我们节目的家长,他可能就会觉得,我们今天上午是在画一个“路线图”,当然这个路线图是画引号的。刚才我们已经画了这个图的两个站点,一个是电脑派位,一个是推优,这两种应该是进好初中的途径,前面我们也说到,电脑派位现在形同虚设,推优让家长是怨声载道,大家会问,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进入到好学校,好,我们接下来就看另外一种办法,这个办法很简单,叫做特长生,按照北京市教委的规定,一些文艺、体育、科技等方面专业优异的小升初的学生,可以被所报志愿学校优先录取,应该说这是电脑派位前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为了抓住这根稻草,那场面也是相当壮观,我们来看一看。

解说:这是不久前记者在北京市八一中学门口拍摄到的画面,画面上的这些人全是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家长,他们聚集到这里只为了一个目的,带着孩子,带着各种乐器或各类获奖证书,向这所重点中学毛遂自荐。



家长:有证书,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证书。

学生:把你所有关于舞蹈方面的证书,拿一个复印件给他就行了。

解说:按照北京市教委今年的规定,5月23日、24日两天,一些具有文艺、科技、体育等专业特长的学生,可以到本区内,所报志愿学校参加专业测试,成绩优异者将被学校提前录取。这就使得那两天北京很多重点中学门庭若市。为了抢夺生源,各大中学纷纷将专业测试时间定在了同一天,很多家长和学生为了能争取到更多的机会,纷纷轮拨赶考。北京的姜女士,就在23日这天,带着孩子折腾了好几所学校。

记者:当时小升初的时候带着孩子一共走过多少个这种学校?

姜女士:我走的可能还不是太多的,走了三所,特别茫然地,特别盲目,我觉得家长在给孩子小升初的这条道路上都是特别不畏艰险的。

解说:和不畏艰险的姜女士一样,除了北京,南昌、青岛等地小升初学生和家长,在专业测试那几天也都带着证书忙碌不断。

学生:我3S获奖的证书,钢琴考级的证书,还有我作文获奖的证书,优秀少先队员和三好学生的证书。

学生:我有青岛市华杯赛,决赛的第一名,初赛是满分,希望杯也是初赛满分,是青岛目前为止第一个满分的。

家长:我觉得孩子童年特别特别少,而且也很可贵,我们基本上周六周日都没有休息的时候,他也不愿意,可是没办法 。

赵普:我们现在反过来往回推,大家也会问这个特长生标准,咱们按北京市来算,大概是什么时候推出这个规定?

王晋堂:特长本来在中小学普遍存在,历史很长了,如果以改革开放三十年为例,各个学校都有特长,还有一些属于传统校,文艺特长,特长学校,学校办学的特色,才形成这个。假如不和升学挂钩,这些特长都是很正常的,现在一和升学挂钩,现在这个特长就变成了特长生的特权,变成敲门砖,其实,带着这特长的孩子为了进这学校,跨进这大门特长就把扔这一边了。

赵普:人家说了,特长生其实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我有特长可以让孩子全面啊。

陈建翔:这个没有问题,包括推优的优都没有问题,推优和特长,优和特长都是我们要鼓励的,但是就是不能跟升学联系在一起,不能跟功利的目的联系在一起,这是属于我们教育内部的事情,不要把它跟小升初这样一个决定孩子发展命运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一联系在一起它就变味了,它的政策导向就错了。

王晋堂:这个事情在北京市也有,今年有关“特长”的含义比去年缩小了,数学特长方面,奥数的成绩理论上是不看了,公共英语的成绩也不看了,现在还保留三项,分别是文艺特长生、体育特长生和科技特长生,其实这三项也是站不住脚的,我们中学生是做什么的,义务教育干什么的,基础教育的任务是什么。如果你确实有特长,我们有特长学校,音乐学院附中、舞蹈学校,各个区县都有体校,都可以发展特长,少年宫少年之家可以办大量的科技班,所以不要把它作为学校为了解决生源、为了择校这么一种途径。

赵普:我们的记者采访回来后还说这种情况,有的学校特长招收的种类总是在变,比如说今年我这个特长是古筝,明年就变成钢琴,变的根据很有可能就是根据那么几个甚至一个内定的指标所学的专业来进行变更。

陈建翔:这就说明人为的因素很大,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特别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制定某一项政策的时候,是不是比较多考虑到我们工作的便利,而很少考虑到这个事情在学生、在孩子身上引起的后果。比如说刚才这个特长生,他可能对解决某一部分工作的方面有益处,刚才王老师说到了,孩子是为了这样一个功利的目的去学习特长,他将来也许会非常地厌倦这个,非常痛恨他所学的东西,这对他的心理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王晋堂:很多特长,一旦染功利色彩、变成敲门砖之后,他就不会再成为孩子真心希望发展的、真正爱好的那种特长,所以一旦取消特长生,每一个孩子就都有了特长。有的学校过去是钢琴九级,小提琴九级,现在都不管用了,有的家长就说,我们家买一大钢琴干什么使,当写字台也不行。所以现在这种情况本身反映我们制定规则的人不懂教育。

赵普:刚才我们前面一个片子里面的情况,孙宁远的父亲根据自己网络搜索以及与有相似情况的家长聊天,得出一个他认为很智慧的选择,就是让孩子学那个好像是圆号的乐器,他判断那是一个冷热门,所以觉得这个中标的可能性很大,但实际上根据我们采访的情况,这个冷热门可能到最后完全没有用。

陈建翔:最关键的是孩子是否喜欢。这种功利目的的引导造成的后果就是孩子学了一门知识之后就会厌倦这门知识,掌握了一门技艺就会倦了这门技艺,所以所有的教育内容现在都变成了孩子厌倦的对象,关键就是跟功利目的联系得太密切了。

赵普:我们再来看看今天大量传回到我们互动平台上的一些短信,一位3845的朋友说,前一阵看了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的节目,今天我才看明白,万恶的奥数教育的根源是万恶的小升初制度。谢谢这位3845的朋友,再来看一条,北京3160的朋友,他说我是北京孩子的家长,也是一名教师,我觉得现在的小升初过程中,孩子累、家长累,结果还上不了想去的学校,孩子从小就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培训班,得到一大堆证书,但是升初中的时候这些证书一样没用。江苏扬州8903的观众说,在扬州根本没有电脑派位,有人你就上重点初中,没有人你就上差的学校,很悲哀,他说的这个人实际上就是关系了。陕西西安0069的观众说,西安的状况比北京还要严重,想要进一所好的初中没有几万块钱根本进不去,希望国家赶快解决这个问题。河南洛阳1978说,小升初问题的根源在于各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如果国家不在调节各校综合水准上下工夫,这个问题就不太可能解决,这其实是跟刚才两位的观点一致的。安徽六安2913说,我是安徽六安的初三学生,我在小升初的时候电脑派位就是虚设,公办学校教育资源较差,私办的人爆满,腐败也就习以为常了。广西桂林2180说,我是一名教师,城市中的学校都有如此巨大的差距,而我们的桂林市最差的公立小学都比我们乡最好的小学要好得多,每次去市里听课,都有一种心里极度不平衡的感觉。北京的朋友9318说,我是重庆人,在北京上班,我在燕郊买的房,孩子马上该上初一了,我在燕郊跑了几个学校,都说要交所谓的名额费。山西大同的0708说,我是山西大同的一个农民工,孩子上学真难,没有本市户口去哪个学校都不要,要不就让你掏五千到一万块钱,甚至更多的钱才能让你入学,不掏钱你就别想进学校,一般的学校都是如此,更别说是名校了。再来看北京的一位朋友2880,他说,现在的小升初就是让家长比拼钱和权力,有些家长暗地里跟学校联系,交钱走关系,还不如像以前一样报志愿,用真本事考中学。

赵普: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今天上午带给大家的是特别直播节目——聚焦“小升初”,由于我们上午谈的话题涉及到大量细节和技术环节,所以我们特别请到了两位专家。一位是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的特邀委员,也是北京一中的老校长王晋堂老师,王老师您好。还有一位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陈建翔老师,陈老师你好。

陈建翔:你好。

赵普:我们刚才已经介绍了升入好初中的三种途径,我也给大家画一个图,这种图我们把它叫做路线图,尽管这种图未必是您需要去走的图,但是我想这个图画完之后您可能会知道小升初现在大家走的都是什么样的路径。前面我们提到电脑派位形同虚设,推优让家长怨声载道,而入学特长生则是非常渺茫的一根稻草,那还有什么可以抓呢?我们再来看看第四种,第四种是什么呢,就是让你的孩子早早地去上培训班,不过如果您是家长的话,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没有目的的让孩子上培训班,一定要瞄准这个培训班后面的学校,那才是他的后台老板,我们来听一听重点中学的老师是如何给学生和家长指出所谓的这条明路的。



解说:北京理工附中培训部的老师告诉记者,对于那些没有被推优也不具备特长的小学毕业生来说,除了被动等待机选派位外,还有一条好路可供他们选择,那就是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班考试挤进学校。

培训部负责人:如果考试名次排在前面,在政策许可的情况下,学校会从共建生里挤一些名额,从培训班招一些学生。

解说:按照教委的规定,任何学校严禁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测试和面试选拔学生、收取报名费。然而每年理工附中培训班的报名都异常火爆,记者看到,在今年小升初尚未尘埃落定的时候,理工附中明年的小升初培训班就已经早早开始报名了,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已经有二十多名学生前来报名,所有参加培训班考试的学生,要经过层层考试筛选,最终才能确定录取名额。

记者:咱们现在通过考试能要的孩子有多少?

培训部负责人:很少,大概三五十个。

记者:参加考试的有多少人?

培训部负责人:八九百人。

记者:八九百人里边才要三五十个?

培训部负责人:能有三十五十就不错了。

解说:这位老师还告诉记者,为了选出这些仅有的三五十名学生,他们出的考题往往异常难做。

培训部负责人:平均分是34分,这是什么概念,得100的在一千名学生中就两个,我难点啊,我给你出难题行吗?

解说:然而,即使学生的考试成绩符合理工附中录取标准,也不能进入这所学校,这些分数合格的考生,还必须缴纳一定的特殊入学费用。

记者:比如在您这儿上培训班,就像今年收了30个学生,这30个学生交钱吗?

培训部负责人:交钱啊,每个人交一万五千。

记者:那这算什么钱?

培训部负责人:资助办学。

培训部负责人:现在没有不收费的。

培训部负责人:说实在的,能选上你,让你交三万,你就算是有福气了。您能进来就算有本事。对这些进来的孩子来说,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不是三好生,没有推荐的机会,又不甘心到差学校。交一万五到一个好的学校算什么啊,要不你上私立学校去试试,私立学校多少钱,和这儿比不了的,就这么回事。

解说:记者在理工附中了解到,以共建生的名义进入该学校需要缴纳三万元,通过培训班层层考试,最终选拔进入的学生需要缴纳 1.5万元,就这样,原本免试入学的义务教育,在这里却变成了不仅要考试还必须交钱才能有学校上。和理工附中一样,北京的很多学校也都在暗地里组织各种入学考试,并收取费用。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附属实验学校去年总共从850名考试学生中录取了100多人,除个别优秀生外,大部分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只有缴纳一定费用才能被该学校录取。

培训部负责人:前30名,前50名不用交钱,尖子生是不交钱的,剩下的还要交钱,每年不一样,政策不一样。

记者:交多少钱?

培训部负责人:不太一样,明年就交一万五。

记者:五十名以下的交一万五。

解说:为了让记者相信,学校的老师还特意拿出了今年的招生缴费名单。

记者:这些都是?

解说:都是,你看这个,这都是双免的,双免的都是前40名。

记者:这是双免的,这是交一万五的。

解说:记者为这两个学校算了两笔账,按照这两个学校的说法,今年参加其考试的学生,最低人数各800人,按照每人最低一千元的培训费计算,这两个学校仅培训收入就获利至少160万,另外,今年通过培训班考试,理工附中招收的前三十名学生和教师进修实验学校招收的第50到100名学生中都要向各自学校缴纳最低1.5万元的费用,仅这两所学校通过考试一项就有120万的收入,那么这将近300万的资金去了哪里呢?理工附中的老师最终说出了答案。

培训部负责人:其实说实在的,这钱还不是在学校,是资助办学,交教委。

记者:孩子们交的钱都交到教委?

培训部负责人:交教委的,一万五都不交到我这里,直接交到北京银行。

记者:这都是教委定的价吗?

培训部负责人:我能说教委定的吗?你自愿交的,你愿交,所以有些事我不能跟你说明白,说明白就麻烦了,有些事点到为止,你也不要弄明白,跟你没关系。

解说:由于北京市教委目前推出的小升初政策,让很多家长不愿意被动地选择分配,而想通过考试的方式抓住最后一根稻草,进入一所实力好一些的学校,这也就使得尽管有关部门虽一再出台文件制止考试招生,但是各大学校报名招生依旧火爆。

培训部负责人:正因为是人家愿意去好学校,家长给推起来了,不办都不行。

记者:不办不行?

培训部负责人:对。这些好学校当中,首师大附中办班,民大办班,我们这儿办班,北达也办班,清华附中、人大附中都办班。

赵普:对不住了这位老兄,因为我们采取了特殊的技术手段,把您的这些真实的声音、这些真实的内容都让全国的观众看到了。他刚才说了这样一句话,说其实这件事跟你没有关系。你说这件事跟我们去采访的这位记者有没有关系,我觉得不仅仅跟这个记者有关系,跟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关系,因为这涉及到一个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且他吐露出这个钱还不是交给学校,是交到教委那儿去了,我看完这个片子还纳闷儿,教育主管部门不可能收这样的钱吧?两位掌握这样的情况吗?

王晋堂:这是一个政府行为,不管以什么名义,刚才这位主任或者是学校的干部,我觉得他把大部分事实都披露了,而且说得很实在,当然其中有些地方有些技术层面他觉得别人听不懂,实际上大多数人都能听明白。现在我们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是国家为适龄儿童和少年提供的公益事业,要保证公益事业,也就是说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种费用应当由国家来承担,而不应由家长来承担,这是义务教育法很明确的一项规定,可是现在你看,实际上都是家长在交钱,而且刚才他说了,你能交上钱你还是福气呢,你提溜着猪头找着庙门了,还有好多家长想交交不来呢,所以这种情况本身就是违法的。因为不能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免费两免一补,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的义务,免费。那么现在你又设别的名目来缴费,刚才他说什么捐资助学款、赞助款等等类似这些名目,应该说都不是正常的或者有规定的、有法律依据的收费名目。

赵普:我们就会有疑问,在我们拍摄到的这个事件当中,作为行政管理部门,教委扮演的是个什么角色?

王晋堂:像刚才所在学校的区,我跟他的区长曾经有一次在媒体中有个对话。因为北京市朝阳区今年一月份宣布,义务教育阶段、甚至基础教育阶段的经费都由政府买断,这一说影响非常大,待会儿我再说影响怎么样。像这个区域呢,它的GDP占北京市总收入的25%。

赵普:那是相当高了。

王晋堂:对,一个经济大区,也就是说这个区也准备在今年之内把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买断。但是在三月份我和区长做这节目之后,不到三个月时间,这种现象还是存在,所以我就写了篇文章叫《义务教育何以姗姗来迟》。为什么政府要与民争利,你现在不让老百姓交,那就是政府投入,现在你交了我就可以少投入,就我们目前的政府经济状况来看,应该说不成问题,尽管刚才只算了280万,但就这一个区来说很可能有多少个亿,这多少个亿对财政来说也是区区小数,完全可以提前或者谨慎一点,我们应充分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的“免费”,因为这是法,如果我们不依法办学,不依法办教育,那么这个法的第八章还提到法律责任,要追究、要问责的,所以我觉得,与其说将来走到哪儿被问责后我们再做,不如我们现在就提前做。

赵普:好,谢谢王校长今天在我们的演播室里说出我们心里其实都有些担心的话,但是今天我们打开窗户说亮话,不是我们一家,而是所有媒体、同行都在做,我们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也在联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新闻纵横栏目,对小升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关注,同时我们还将通过央视国际、搜狐、新浪等网络媒体,与广大的网友进行互动,也欢迎大家留言、发表评论,或者是为我们提供新闻线索,倾诉您或者您的孩子在小升初过程当中的酸甜苦辣,我们有一个免费互动号码,您可以把英文字母N加上您想要表达的意见、看法发送到10666116,我们期待着您的踊跃参与。

关于培训班的这个话题,我还是推荐大家继续往下看片子,我们的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了一些重点中学违规举办各种小升初招生考试,收取费用之外,很多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也在打着相关学校的招牌组织各种各样的小升初招生培训,如果我们正常拿着摄像机去拍,是无法拍到这样的培训机构,迫于无奈我们只得采取暗访的方式来进行。

解说: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是北京市一所市级示范学校,每年有大量小学毕业生争相报考,在北大附中旁边有一家名为北大附中为明教育的培训中心,这家培训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他们都从这儿的培训班里为北大附中提供可供挑选的小升初的考生。

工作人员:我们这儿大概每年有两个班的名额。

记者:每年有两个班的名额?

工作人员:想进的孩子两千多。

记者:那你们和北大附中有合作吗?

工作人员:对啊,学校从这里招学生录取学生。

工作人员:我这里能给学校提供成绩,我这里有学生的任何信息,两千就是两三千人,绝对能满足学校的胃口了,您这一单个人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能提供给学校,你觉得学校选择你的机会大吗?



解说:北大附中为明教育培训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长期与北大附中合作,所以这所培训机构成为了北大附中唯一一所通过考试招生的培训机构。

记者:北大附中就认可咱这一个培训中心,还有其它机构被认可吗?

工作人员:没有。

记者:就是说你们这儿的成绩他都认。

工作人员:随便一个机构如果都能认可的话,这教委还查,如果那样的话,学校就别招了。

解说:和这里一样,目前社会上很多小升初培训机构都宣称一线教师授课,或者专门针对某重点中学小升初考试内容进行培训辅导,这些教学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他们和学校有着各种联系,因此学校小升初考试的一些题型和范围都会提前知道,这所名为博雅纵横的教育中心号称能够准确打听到人民大学附中考试的内部消息。

记者:考试的一些信息,比如考什么内容是吗?

工作人员:对,具体考什么范围,考什么东西我们都知道,会告诉你这种类型,这个题目怎么出,会在哪一块出。

记者:也是学校里老师跟咱们说的是吧?

工作人员:对,我们通过老师渠道了解的。

解说:而这所专门针对理工附中小升初考试的蓝翎博弈机构则宣称,每年他们都能押中大部分理工附中考试的题型。

工作人员:我们这里的老师以前一直在理工附中,给学生考试的时候出试卷或者判卷,他在理工学校里面待了八九年。09年考奥数的时候,他们考了十道题,其中七道题就是我们给他们补习过的。

解说:除考试范围外,个别培训机构甚至还能拿到重点中学小升初考试的真题。这家思创博林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就从里屋的保险柜里给记者拿出这样一份北京理工附中小升初的考试捐资。

工作人员:这是他最后一次考试的4月19日捐资,别人都拿不出来,因为我们这边认识老师,从他那里直接把卷子拿出来了,这卷子谁也见不着,家长也见不着。

记者:这是理工附中老师给的?

工作人员:对,这是我们校长从他们校长那边直接拿过来的。

解说:正是由于这些培训机构所宣称和重点中学的种种关系,使得大量学生和家长纷纷到他们那里报名上课,近年来这些培训班可谓生意兴隆,生财有道。

赵普:老实说这是一次很危险的拍摄,拍摄回来以后我们这位记者跟我聊,他已经接到恐吓电话,扬言要让他断一条腿,可见放出这种狠话的相关机构一定是觉得我们记者的采访触碰到了他的根本利益。

王晋堂:其实这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占坑,小学为了进某一个中学,你就要提前在他的培训学校入围,在那儿占一个坑,你不进这个圈就没有办法被人挑选,所以我们现在就会看到很多现象。为什么小学生负担这么重,除了参加奥数、公英、其它的特长班,还要到有些中学参加综合培训班,有的孩子小学六年级还没毕业就提前到中学上课。

赵普:我们原来以为,不就是考试吗,多一些门槛吗,我就去学,比如说你有奥数,有公英,公英是对公共英语的简称吧。

王晋堂:这是对成年人的。

赵普:对成年人的,好,那我就去学,结果发现学到最后学偏了,不是奥数本身学偏了,而是你上学上培训班的那个学校学偏了,结果学了几年你仍然考不上,你不要以为你掌握了一些奥数的本领就可以考到你想去的学校,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王晋堂:还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的命中率高一点,给孩子占好几个坑,就是说在几个学校里都要占一个坑,咱先不说花多少钱,你想想孩子会多累?

赵普:占坑真得去占吧,孩子真得去上课。

王晋堂:有的孩子去不了,家长还代孩子去记笔记,在我们二十一世纪教育中,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吗?

赵普:我很奇怪,刚才您也提到了,尽管我们是用暗访手段拍到的,但是他面对我们前去咨询的记者是一个正常来咨询的家长,其实就是刚才您说的,这是敞开了的、公开的秘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任何监管措施都没有吗?

王晋堂:我想记者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有的记者跟着家长和孩子到一个学校参加小升初的考试,到了门口当然门卫会说“奉令不能让记者采访”,那么记者就被拦在门外,由于学校不让带书包,孩子把书包交给家长就进学校了。记者当然不甘心,他一直在那儿耗了两个时辰等这孩子出来,等这孩子出来他问这孩子“进去做什么了”,孩子说考试,一节语文、一节数学,记者问“没看见你拿什么东西”,孩子就说学校发笔,有的题目是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就是变成这么一种博弈,规定不许测试、面试、考试,那么我换一个路子。其实媒体报道这种情况以后,有关部门应该给予重视。已经把铁证、把有声音有图像的画面给你摆在面前了,你说这还不容易查吗,其实就是不打算查。



赵普:但是说老实话可能有的部门即使看了我们今天上午这样一系列报道,一系列这样的画面,可能保不齐他仍然无动于衷。没关系,我们拭目以待吧。说完了派位、推优、特长生,还有刚才王校长说的蹲坑培训,这是北方的语言,好几种上好初中的路子,我们再来说一种,就是最近悄然兴起的新门路,叫做共建。这几年在小升初的过程中,由共建单位资助赞助引发的共建热正在不断升温,对于绝大多数非共建的孩子来说,这个共建是不是公平之路呢?我们来看一看。

解说:共建是指某些单位通过和一些优质中小学签定协议,在缴纳一定费用后,获得学校为单位员工子女提供的入学名额,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这一做法就在我国各地中小学中出现,并解决了那些由于工作原因无法照料孩子学习的家长们的后顾之忧。然而时至今日,共建却饱受诟病。

家长:共建生本质上是把家长的地位作为选拔标准,这肯定是不合理的,不公平的,因为大多数孩子可能没有共建关系。

王晋堂:电脑派位下攻坚的意义就跟过去不一样了,因为实际上共建可以跳出电脑派位,享受特殊化,学校也为了学校的利益。学校有什么好处呢,孩子进学校后,单位要给学校资助,不是白共建的,也就是说我给你一些名额,让你进学生,你给我点经济支持,解决我的自筹资金。所以共建已经变成一种互利。

解说:在不少网站论坛里,共建成了小升初家长热议的话题,这篇名为《为什么没有人批评一下共建制度》的帖子指出,这些共建生往往来自各大部委、各区机关,所谓的共建正是这些单位以手中的权利和学校进行交换得来的。另一位家长在跟帖中透露,一所区级重点中学就有62个共建单位,更别说那些市级重点中学了。

家长:我觉得这对家长来说太不公平了,因为本身一个学校招生就没多少人,一个学校就有60多个共建单位,每个单位就算他只有五个孩子进学校,总共至少也有300人,300人差不多将近五个班到六个班,这么多孩子名额已经没有了,然后你再刨掉一些边边角角的,人家不是共建,但是人家的路子比共建还狠,所以最后能够用来分配的名额很少,这么少的名额,家长能不去抢吗?

解说:在网上论坛里一些家长一边无奈地表示无法为孩子解答何为共建,一边眼巴巴看着某些有强势资源的单位,不仅有共建学校,而且还与四五所重点学校有着共建关系。

家长:经历过小升初家长大概都能了解到,在很多的强势部门,他们不光是在本区,包括跨区都能获得很多优质校的共建机会,这就是剥夺的其他区孩子的机会了。凭什么他们优质部门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不光在本区,而且跨区,只要是优质校他们都要占一把。

解说:一位家长向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份海淀区教委布置今年初中入学工作的会议资料,资料显示,2009年海淀区本市户籍学生有 1300多人,海淀区共有71所学校招收小学毕业生,可以满足全区所有小学毕业生就进升入初中的需要,入学工作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记者注意到,资料中初中入学方式的第五条是这样规定的,学校可按照相关协议接收共建单位职工子弟入学,由各中学按要求上报共建单位协议及共建生名单,并在区教委监察科备案,但对共建生资格认定、数量比例,以及监督方法并无具体表述。

家长:学校有多少个共建单位,他们做出哪些突出贡献,他们为什么应该共建,每年共建的多少,这个都不知道,这个和义务教育法里边,要求我们老百姓遵守公平、公正、公开,就近入学,这全风马牛不相及,这62个单位难道都在你们学校旁边吗?那他为什么不就近呢?所以这个你应该有一个,给老百姓一个知情权,小升初大家都说,小升初不是考孩子,小升初是考家长。

王晋堂:共建没有条文,什么样就能共建,没有严格的规定,所以就泛滥无边,只要需要就可以产生,说到底是一种交易,所以这对多数的群众、市民是不公平的,大家都是纳税人,凭什么你们这一块就能特殊,而其他那些孩子就不能特殊。尽管共建发展得很泛化,但是仍然是少数,能够享受共建的学生仍然是少数,所以实际上共建也是为少数人服务的,为少数人的局部利益服务,所以就要想一个办法,而且他违反义务教育法。

赵普:我们看到共建这个词,刚才陈老师也说,共建、推优、特长。

陈建翔:都是最美好的词汇,但是做得都是不美好的事。

赵普:刚才说了,共建可是出现在海淀区中招办的文件里,共建这两个字,就说明是在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里头实际上是完全可以放在台面上讨论和办理的事情,这在北京其实是普遍的。

王晋堂:现在共建是公开的,而且是实行了好多年,不是今天因为推优入学才产生的。

赵普:他是一个什么背景,真的学校需要这样的共建?



王晋堂:我觉得开始有它的合理性,比如有些涉外单位,他的家长都在国外,孩子入学得有点保证,还有一些比如说军民共建,军事单位,希望孩子得到一些照顾,有些地方仔细考虑起来有它的合理性。假如没有择校成风,这个共建没有造成这么大的社会反响。在择校的越来越尖锐化的时候,共建就被提到台面上,受到谴责、受到各种非议。所以现在共建变成了,因为你电脑派位,变成跳出电脑派位的一种特权了,而且它也是一种交易,那么这种情况下,共建能不能继续存在就应该认真地考虑了。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一出台,北京市有的媒体征集群众意见,群众意见最集中的反映其中就包括共建这一点,明显是社会的不公平。

赵普:哪些单位和学校发生了所谓共建关系,哪些单位的孩子就能够享受这样的特权,刚才说了,62家所谓共建单位都在学校周边,其实这个问题,这些孩子的家长心里非常清楚。

陈建翔:刚才我们讨论了推优、特长生、蹲坑培训,现在又涉及到共建问题,我觉得这个都是属于可以层出不穷,名目繁多的东西,如果我们不从根本的制度上去进行治理、进行改革的话,这些名堂会越来越多,而且打的都是最美好的旗帜,但是做的都是影响社会公平不美好的事情。

赵普:现在大家可能会问,共建最初,它用意是善良的,比如说针对一些的确需要关注的群体,刚才说一些军事单位,军人的孩子,军人岗位,比如说一些外事部门,的确需要照顾,而且大家也能够理解。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由头发生变化,刚才您说了,一和择校挂钩,他就变成另外一种路数了。

王晋堂:我们在讨论刚才这些问题的时候,各种入学办法的时候,有一个时间的拐点就是1997年,因为1997年之前北京市小升初就是统考,北京市的统考,语文、数学两门,然后按分数,一分定终生,跟中考高考一样,所以他没有这么些名堂,或者那些名堂派不上用场。从1997年取消统考以后,1997、1998年开始实行电脑派位,我认为初衷是良好了,因为你资源不均衡,你又不考试了,拿什么决定哪个孩子进哪个学校,抓阄吧,电脑派位就是洋抓阄,运用抓阄的办法来解决。但是电脑派位先天不足,后天失控。先天不足是什么呢,电脑派位抓阄的话可以,至少大体的学校条件相当,差别特别大,而且还有几年在加大这个差别,分化越来越厉害,派位就越来越费劲了。另外后天失控,你既然设了这么一个免试就近,电脑派位,结果这儿凿一眼、那儿凿一眼,千疮百孔,这电脑派位就形同崩溃了。电脑派位也没全崩溃,但谁使了呢,就是跳不出去了。所以现在的共建也好、特长也好、占坑也好,还是奥数也好,推优也好等等,根本要解决是要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以这就是义务教育法的里程碑利益。

赵普:截止到目前我们已经为大家介绍了五种升入好初中的路径,我们来盘点一下,派位、推优、特长生、蹲坑培训,还有刚才我们说到的共建,可以说每一种途径都是一场残酷的厮杀,是一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比拼,而且他的难度丝毫不亚于高考,而最让家长无所适从的是什么呢,小升初的政策还在不断地变化当中,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究竟应该按照哪个标准、哪个方向去努力,其实北京市关于小升初的原则简单地归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前面我们也提到了,那就是免试、就近。可是当我们真正了解和解读这个政策的时候发现,他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解说:尽管今年的小升初的工作仍然硝烟未散,但明年的小升初大战却已悄然打响,这是一场名为苦娃们的小升初的专题讲座,因为家长人数众多,必须要提前预约才能得以现场聆听,而前来的学生家长们最关心的,无疑就是明年的小升初政策会不会再有新变化。

主讲人:这个政策我想用一句诗来形容一下,叫做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句话的意思可能大家都理解,就是说天气变化非常的无常,小升初的政策其实也是这样的。

解说:对于像天气一样千变万化的北京市小升初政策,当了十四年中学校长,现为北京市特邀政协委员的王晋堂深有感触。曾亲身经历和见证这些政策不断调整的他,向记者介绍说,改革开放之后到1997年,北京小升初政策最初实行的打法是统一考试,重点学校根据分数进行选拔。

王晋堂:那时候小升初也很恐怖,进一个好的学校差不多语数两门要将近200分,考试,所以考试使小学生这么点小学术也苦不堪言。

解说:1997年之后,北京市小升初工作开始采用电脑派位,具体来说就是将一个区域内的学校招生名额平均分配,适龄学生进入哪所中学都是随机抽选的,电脑派位方式的本意是为了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实行就近免试入学。

王晋堂:大家高兴了两年,因为电脑派位真正推行了两年,然后就眼瞅着这电脑派位这点给开一个口,那点给钻一个眼,小升初的电脑派位和免试就近就等于形同虚设了。

解说:王晋堂说,取消考试这一方法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一方面家长怕把孩子派到一般学校去,于是想尽各种办法,千方百计地把孩子捞出来,另一方面,重点学校也开始另辟蹊径,争取多进一些成绩优异的好学生,于是奥数、英语等特长培训和考试,就成了电脑派位这座大坝上被打开的一系列口子。到了2005年,奥数全民化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疯狂状态,这一年参加北京市迎春杯数学竞赛的小学生甚至有四万多人,这种形势下北京市教委叫停了迎春杯奥数竞赛和由教委举办的奥数班,各种奥数培训开始纷纷转向民办,结果更为泛滥。为了限制跨区择校,2007年,北京市中小学开始实行学籍电子管理,每个孩子从小学入学时起将获得一个唯一的学籍号,学生小升初报到时必须持学生卡刷卡注册,大大限制了学生择校运作的种种环节。2008年,北京小升初政策再次调整,取消了实验班,西城、海淀等区引入推荐入学,推优的标准将参考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体制状况报告、日常表现等等,允许区域内跨片推荐入学。此举一出后再次引发争议,不少专家认为,这一政策的出台是为了给学校一个优秀选择好中学的机会,明显违背义务教育法原意。

王晋堂:2006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出台,到现在整整三年了,那么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头,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在小升初的可以说还没有动筋骨,所以到今年一直是推优入学,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你凭什么把一百个孩子分成两类。

解说:在种种争议之下,北京市教委明确表态,今后将不再推广小升初推优的做法,但现实情况却是,今年北京市小升初的推优做法在去年基础上增加到了七个区,推优比例也进一步增加。

赵普:刚才我们说到制度设计,刚才片子里头的政策,其实就是制度设计的一种,为什么这个制度设计其实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在推出各种各样政策的时候却如此之混乱呢?

陈建翔:我觉得现在小升初,他是一个系统问题,这个问题构成的因素很复杂,比如说历史上形成的各个学校教学质量和资源的不均衡,比如说我们家长出于无奈的这样一种盲目的跟风,比如说还有学校本位,为自己的利益去考虑,另外还有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当然最后还要着重讲是我们政策制定的一个缺少一个前瞻性,像这样一些复杂的因素裹在一起,一环扣一环交织在一起,所以它是一个系统问题。很难说某一个问题能够单独地择出来解决,所以这就是小升初问题的一个复杂性。但是说它复杂性不是说根本没有解决办法,我觉得还是有解决办法。



赵普:就是现在我知道两位,也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研讨会、见面会,甚至是和相当层级的领导进行直接对话。现在你们这一番下来之后,有没有得出一个可以让我们稍微安心一点的一个结论,就是如果我们破解小升初的这个困局从哪儿开始入手。

王晋堂:我觉得义务教育法已经把这个事说得非常清楚,主要是宣传不够,所以我参加有的讨论还在讨论小学中学的重点校重点班要不要保留,还在讨论,其实法里明确宣布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不得分为重点校、非重点校,学校内不得把班级分为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已经明确写上了还在那儿讨论。

赵普:一般人不熟悉义务教育法可能还情有可原,可是像你们接触的人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他们怎么会对义务教育法是说视若枉闻呢,还是说根本压根儿不知道。

王晋堂:有两种人,我在讨论中我发现,有一种被称为教育名家的,说的也不靠谱,完全和法两码事,还有一种是有些官员,不知法或者明知有这个法,却千方百计想办法绕着走,这两种情况都有。这个法里规定什么呢,我觉得义务教育,就是说小升初这么些现象怎么解决,其实从义务教育法来说他设计好这么一个途径,概括起来这样说,就是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是学校均衡,学校均衡的关键是教师均衡,教师均衡的关键是教师流动,教师流动的关键是教师待遇的均衡,这条线画得很清楚。我们首先要把教师工资不均衡解决了。

赵普:如果说我们把整个这样一个路线画的基点是教师待遇不均衡的化,解决教师待遇不均衡的症结在哪儿?

王晋堂:解决教师待遇不均衡就是我们前头,北京市所实行的教师待遇,实际上是两块,一块是国家给的,这块是均衡的,如果咱们三位都是高级教师,不管在哪个学校,工资是均衡的,不均衡产自于什么呢,产自于学校自筹资金,学校为什么要自筹资金呢,过去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为了保证教师队伍的安定,北京市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1987年、1988年学校自筹资金。

赵普:他是允许的。

王晋堂:是政策鼓励的。自筹资金开始就有的学校出租校舍,不管用什么方式,自筹资金,后来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的经济状况改善,家长对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要求越强烈的时候,然后又有了电脑派位,产生这种择校风的时候,他就放大了。这个时候就是不仅仅是学校说靠原来的传统方式创收校办企业呀什么,主要靠择校来创收,因为这个来得快,而且钱特别多。其实就是社会的财富通过要把他的孩子送进一个好的学校,所以这一块的收入是很可观的,也是很惊人的。于是学校里的收入陡然增长,但是你要知道,咱们三个学校可不是都那样干的,你那学校重点校,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条件。我们两个学校,薄弱校,收不到多少钱,这样我们这边学校老师的结构工资就有差异了。

赵普:这问题就来了,是谁来做这样一个“劫富济贫”的工作。因为我们知道自筹资金,资助办学是有历史原由的,而且一个时期还是政策鼓励的,现在已经形成了相当一个时期了,这部分钱还囤积在那儿,现在谁去做这个工作,说去均贫富吗?

王晋堂:不是均贫富,有人说不要杀富济贫,不要截长补短,是这个概念,是为了我们教师的均衡,有一个教师他在一个媒体做节目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他说教师工资待遇的均衡就是义务教育的均衡,我认为他说得非常精辟,说到根本了。现在七长八短的教师待遇,首先没有办法实行流动,在我这儿挣三千,到你那儿挣六千,我这孩子上你那儿当然愿意,你那老师怎么到我这儿来,得创造一个收入待遇的平台,这个收入的平台我觉得此当其时,今年1月1日国务院发布的文件,要实行中小学的绩效工资,借这个机会我们解决相当一部分地方教师工资的平均水平低于公务员的平均水平,这是义务教育法里规定的,也是教师法里规定的,不能够这样。

赵普:其实我相信在教育绝大多数的教育行政的管理者是有良知的,也发现了这些问题存在,而且我相信他们也有这样的勇气和胆识要来做这样的改变,刚才说到时机,其实今年一月份发布的文件应该说是一个利器,另外就是我们能不能够切实拿出措施来,和相关的各个部门,和相关的利益各方坐下来真正地研究和讨论这个事情。今天我们除了在演播室里给大家放这些可能大家不愿意看到的这些片子,同时我们也和大家在进行互动,我们互动的平台上接到了很多短消息,互动的号码是免费的,N加上10666116这样一个短信的平台,您就可以来和我们实现互动,看到您的消息了。另外刚才我们的节目里孙宁远的家长正在收看的节目过程当中,也给我们发来一条短信,他问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稍候回来给您做详尽的解答。

我们先来看看其他朋友发来的信息,山西太原0207他说,我认为解决的办法是打破重点学校和普通中学的师资差别,可以从制度上实行教师走岗制,每位教师带三年班就换一所学校,就像军人换房一样。

王晋堂:这个写在法里了,实际上义务教育法和北京市实施办法都写进去了,问题是执行,现在就是要启动这个工程的话,前期的铺垫就是教师工资,你把教师工资这个问题解决好,老师流动就没有障碍了。我就遇到一个重点学校的教师,是一位优秀教师,他这个学校可以说非常火爆,班额也很满,但是离他不远的一个学校,也是花园式的学校,硬件建得也不错,设置住校的学生可以四个人一个宿舍,比他那个学校条件还强,但是门庭冷落。

赵普:对,刚才王校长说的这个情况,稍候回来我们要继续和大家来详细地解读,十一点进入我们今天整点的新闻时段,稍候我们将继续和大家聚焦小升初。

赵普:各位上午好,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带给大家的特别直播——聚焦小升初,我们这个节目从今天上午的八点三十分开始到目前已经进行了差不多将近三个小时了,我们在短信平台上收到了大量的观众给我们的短信息,我们也谢谢这些观众的积极参与,因为你们的参与,我们对小升初困局的破解才有一点希望。接下来我们继续看看我们记者在最近一个时期拍到的这些片子,纵观近些年来北京市小升初政策的调整,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遗憾的是根本问题却依然没有得到遏制,那么在这个背后究竟有着怎样复杂的原因,对此相关的专家,还有北京市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表达了他们的观点。



解说: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尽管这些年北京的小升初政策不断变化,但择校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违规招生、隐形权力等行为也屡见不鲜,而被人们所诟病的所谓共建也依然没有被取消,小升初的乱和难,是受访家长反映最为集中的话题。

王晋堂:因为实际上任何一项改革都要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什么叫改革,改革就是利益的再分配,原来的重点校格局是保护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保护了重点校的利益,重点校体制后头有若干受益者,但是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利益,所以你现在要把这个改变回来,那就肯定有阻力。

解说:王晋堂说,当初取消择校和择生,就是要将原来少数人、少数学校所享有的权力和资源,公平地回归给社会和广大学生,对于近些年北京小升初政策的不断变脸和缓慢进程,北京市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呼吁,教育部门在制定小升初政策时,首先要考虑到这项工作的明确性和稳定性,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王晋堂:今年这么一招大家有意见,然后明天换一招。

解说:同时专家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要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法,以及抓好北京市现有小升初政策的落实和执行。

王晋堂:现在我们北京市好多地方还没有做得这么严格,所以有只有你设定了法,出了红头文件,但是你没有监督也不认真执行,如果教育行政部门再有放水的这种行为,那红头文件就形同废纸一张。

唐兢: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下去之后,他丝毫没有考虑后面的后果,他只出台这么一个令,而后面的后果都束手无策,我们都认为,政协委员还有人大代表,认为这是行政不作为造成的,很多不应该束手无策,不应该任其恶性发展。

解说:此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认为要从根本上治理小升初怪现象,关键还在于均衡现有教育资源的配制,最终取消重点校、重点班,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

王晋堂:入学如进麦当劳,假如我这个要进麦当劳,随便找一家就行了,因为硬件都一样,标准化,然后他的服务都一样,他有共同的规则,他的软件也都一样,各方面都一样,配制均衡就没有这种张力了,没有差别就不用争了。

赵普:今天上午的特别节目有一位出镜率特别高,那就是长期关注北京市小升初现象的来自北京市政协的特邀委员,也是北京一中的一位老校长,其实我是有点担心,因为我们的记者在进行各种各样的调查的时候,受到了恐吓,受到了威吓,我不知道今天您来演播室,今天说了这么多关于有可能让一些行政主管部门难堪、尴尬的话,会不会对您今后带来不便?

王晋堂:我觉得我心里很坦然,基于这样几点,第一我实时感到一些家长、一些群众,他希望我能够代表他们来表达他们自己想说没能说的这个话,所以我常常感觉到一种鼓励和支持,心里很受欣慰。另外还有一些官员,尽管我跟他的这个意见不一样,但是我觉得基本上符合孔夫子的和而不同,我们关系还是不错的,即使我们意见不一样。另外我觉得对这些人还不能看他是怎么样或者什么,我觉得还是可以合作的,所以这也是我还对目前改变的现状有信心。更重要的我们现在是一个法制社会,除非我们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废了,你才能说恢复重点校,因为他要求不分重点校、非重点校,你才能够恢复把国有资产,把公立的学校变成了,或者变相变成了私立学校,这都明确写在法里的。所以我觉得只要按照法来办,这法律是我们一个强大的支持,是我们改变现在现状的一个最基本的动力。

赵普:道理是没错,可是我私底下在揣度,我说您有可能,特别是今天上午这么高的出镜率,说了这么多真实的观点,您会成为北京市教委最不受欢迎的人之一。

王晋堂:不会,我还不这么看,比如说我和教委的领导同台出镜也有,我提出了我觉得应该提的问题,也是很要害的问题,也可以说哪壶不开提哪壶的软肋,但是我没有感到说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歧视、压迫,没有。

赵普:您的工作在正常开展。

王晋堂:对。




赵普:其实这也是法制社会的一个特征,就是大家意见可以不同,但是他不可以动用他的资源去打压你,大家只有在桌面上把这些事件摊开说清,才可能看到我们都共同期待的那个好的结果的产生。今天我们说了一上午,基本的内容都来自于北京市,前面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教授杨东平先生也讲过,北京的情况相对全国来说是最糟的,为什么我们重点把北京市情况推到前台,是因为北京是首都,如果北京的情况要像今天一上午我们播的这些片子里说的那样,泛滥下去的话,可能给全国带的是一个坏头。但是我们也收集到了一些通过我们地方媒体合作,看到的一些关于小升初的一些内容的片子,我们下面就是一条,前面我们不是反复说到标准吗,我们必须谈到另外一个范畴,你比如说今天我们讲的都是公办学校,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小升初是不许考试的,尽管我们有很多名目,叫测试不叫考试。但是似乎民办学校就可以进行相应的考试,你比如说最近在广州的十六所民办中学,就举行了小升初的联合招生测试。全市有超过三万多小学生参加,部分学校今年的录取率是多少,告诉大家,高达1:20。

解说:一大早广州市二沙岛的育才实验中学前已经排起了长长的车龙,学校今年计划招生270多人,却有超过五千名学生报名,早上七点多,李正已经和妈妈一起来到育才实验学校考场,虽然还是小学生,但压力不见得比高考学生轻。

李正:考的大多数都是奥数、奥英,和学校学的不同,比较难。

家长:本身成绩好已经自己努力了,现在还要再努力,我都觉得她压力很大。

解说:今年试题中,语文英语题量与去年持平,但是数学则增加了题量,不少题目还和生活结合起来,联考小组预计只有中上水平的学生才能在八十分钟内做完,竞争如此激烈,能考上的自然是优质生源。

李统耀:现在考试恐怕是唯一的办法,几千人来,大家都有这个愿望,你如果不是按照这个的话你用什么原则,怎么去分清楚在很短的时间内来鉴别谁能够上,谁不能上?

解说:为什么如此多的小学生对民办学校趋之若鹜呢?原来公办中学是不需要考试的,只要靠电脑派位的形式决定你能否上重点中学,而这种方式随机性很大,而近几年来广州市一些民办中学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在校舍和硬件建设,包括师资力量等方面都较高,有的学校重点高中升学率达到90%以上,所以考进这样的民办学校就意味着距离大学小门又近一步,结果家长们只好带着孩子拼命赶考。

赵普:刚才我们在片子里看到的这个广东的这个情况,广州市的情况,十六所学校,私立学校联考,但是我刚才看完之后我倒产生另外一种想法,这种十六所联考的方式,可能还是现在这种状况下相对公平的一种方式。

王晋堂:在小升初推优,什么凭奥数,这个那个,家长备受其苦的时候,有一种普遍的呼声,还不如恢复过去统考,这种呼声已经起了几次了,但是都被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坚决否定了,所以也就是说我们没有退路。可是统考的过程我经历过,1997年,那时候我已经是校长,那个痛苦也不亚于现在。一个孩子如果要求语数接近双百,重点校要到什么分,要到196到198,平均多少,几乎你不能丢分,丢了分就吹了,一个普通校就得190,所以这个废除,不能让孩子再统考其实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坚持。所以我们说今天太乱,还不如回到相对的,用一种痛苦取代另一种痛苦。我们现在是需要用均衡义务教育的这个教育资源在这样一个平台上,用一种还给孩子快乐童年的方式,把两种痛苦都赶下历史舞台。

赵普:简单化一刀切或者是回到从前现在看都不现实,你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是个系统的办法,刚才我们也把这个系统的办法捋了一遍。今天上午我们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的直播,我们一起来聚焦小升初,我们也来看看观众朋友更我们发来的一些短信。这位是高二学生,4273北京的朋友,他说我是一名高二学生,小升初的问题在我们那个时候就是问题了,很多学生学奥数、学英语,但是我发现在班里学习好的也不一定小升初就能考得多好。还有北京 6078的说,我是北京的一个教师,小升初这样难,实际上上小学也是一样难,更是比家长的神通。说到这儿我倒想起来,在我们节目里出镜的一位小学生,孙宁远的家长,他问到了一个问题,我们也给他解答一下,他说我想问一下,让孩子用类似赌博的派位入学就一定公平吗?特别是在短信内,教育资源不能均衡的情况之下。

王晋堂:这个派位是一种不公平的方式,也是一种不得已的方式,但是为社会大家所能接受的方式。比如说当我们分一个什么东西,不能够完全均等的话,那怎么能让咱们都服气呢,抓阄,抓阄大概实行了几千年了,现在洋抓阄,电脑了,所以这个方式相对公平,但是他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所以我们觉得电脑派位什么时候该结束呢,就是我们义务教育的教育资源均衡那个时候,就不需要了,就好像你现在上哪个学校,如进麦当劳,不用挑了,都可以放心。假如一个家长想到,我楼底下那个学校和旁边过去那个名校差不了多少,因为我一进去一看,我这楼底下学校好多老师就是从那儿流动过来的,我何必舍近求远呢。

赵普:今天上午两位专家给我们把自己的真知灼见都谈出来,相信对于正在收看节目的家长,设置包括孩子都有所启发,当然我们更希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能够从我们今天上午费尽心机的这一个节目当中能够看到一些什么。时间不多,再请两位用简短的话来总结一下你们上午最重要的观点。

陈建翔:我感觉的如果不谈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发展,不谈教育观念的话,直接谈小升初的解决之道,它实际上是无解的,它没有万全之策,只是用一种办法,用一种问题掩盖另外一种问题,所以最根本的还是要普遍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就是说教育资源的均衡化问题。

赵普:好。

王晋堂:我想有五句话。第一句话是优先发展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的责任。第二句话,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第三句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第四句话,坚持教育公益性质。第五句话,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小升初的前景是光明的,只要我们认真地执行了义务教育法。

赵普:好,谢谢两位。今天上午我们这个特别直播也是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新闻纵横栏目进行共同关注的,同时呢我们还通过央视国际、搜狐、新浪等网络媒体与广大网友来进行互动,也欢迎大家继续给我们留言。本台提供的短信平台是英文字母加上10666116,您就可以把您的观点、想法拿出来,和全国的观众一起分享了。在明天上午八点三十分,本台新闻频道将继续和大家一起来聚焦小升初,感谢大家上午的陪伴,明天我们再见,感谢两位。

王晋堂: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