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预期必将全面推高资产价格(2.0加强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1:31:25
通货膨胀预期必将全面推高资产价格(2.0加强版)
  
  老端注:不久前老端写过一篇文章名叫《通货膨胀预期必将全面推高资产价格》,写完之后感觉有些粗糙,有些论点论据都没有说清楚,和一些朋友交流之后,发现自己的某些观点还有误,因此再写一篇2.0加强版,老端的观点将以本篇文章为准。欢迎指教。
  
  ——————————————————————————————————————
  
  随着全球各大央行都开始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世纪通胀问题了。所谓通货膨胀就是指市面上钞票太多了,以至于远远比商品数量要多,于是商品的价格开始上涨。而通货膨胀预期是指,人们已经估计到通货膨胀要来,因此预先打算做好准备要避免通胀给自己造成损害,然而人们防范通胀的措施本身就会造成资产价格的上升。换言之,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本身就会加快通胀的到来。这就是索罗斯所谈的“反身性”,即未来的世界是由人们现在的预期塑造的。
  
  经济学领域的争论远比自然科学领域为多,这通常是因为经济学上的很多概念界定不清造成的,就以通货膨胀为例,虽然CPI指数是反映通胀最好的指标,但CPI本身就在变化中。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通货膨胀率超高,政府先是实行价格管制,不允许涨价,最后被弄得焦头烂额,于是召集了一些经济学家出谋划策,当时的美联储主席认为,统计CPI的时候包括的东西太多了,而且多数东西都是因为全世界都在涨价,例如石油和粮食,而我们对此无能为力,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去统计这些东西,因此吩咐那些计量经济学家们在统计CPI的时候把食品和能源价格给去除掉,创造性的发明了“核心通货膨胀率(core inflation)”这一概念。由于这些经济学家的开创性工作,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一下子就降低了。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很快那些涨价最快的东西一个一个被从统计报告中删除,最后“干净版”的CPI指数非常令人满意,美国成功的战胜了通胀。可惜“CPI”是降低了,但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停滞了,从此以后“滞涨”这个词成了描述那个时代的最佳写照。
  
  而在中国的CPI计算中,食品价格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据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的说法,在上一轮通胀周期的顶峰,食品价格上涨贡献了超过70%的权重。因此中国的通胀仅仅代表了食品价格的上涨,而房价虽然是人人都关心的问题,但并不会反映到CPI之中去,因为CPI统计中只有房租没有房价由此造成的一大后果是,官方数据和老百姓的切身感受相背离,有时候老百姓发现物价在涨,可是却没有经济学家认为通胀到来了
  
  为避免由于概念模糊造成的误读,我们认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预期、资产价格上涨,这三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即使是通货膨胀,在中国与在美国所代表的含义也不尽相同。
  
  全球将迎来超级通胀
  
  索罗斯近日在中国访问,当被问及全球通胀问题时,他表示:“我想通胀是逃不掉的,联邦储备的资产负债表从2008年9月的8000亿美元增长到了年底的2万亿美元。而且他们还担保了另外7万到8万亿美元的债款,所以总数是10万亿美元,如果信贷重新开始流通,就将会有巨大的恐惧,我想通货膨胀已经开始了。”
  
  美联储目前的打算是用下一个泡沫来拯救当前的问题,此前的次贷危机和金融海啸是由于廉价资金泛滥所造成的,而现在美联储则提供了更多的廉价货币。换言之,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只是由现在延续到了未来,把一场急性疾病拖成慢性疾病。
  
  伴随着美联储的“开闸放水”,美国的实体经济则是另一番景象,6月1日通用汽车的破产是美国最大的工业企业破产事件,此前克莱斯勒也已经申请了破产保护,曾经是美国工业象征的底特律,目前就只剩下福特一根独苗苦苦支撑。据测算,通用的破产将连累上下游数百家企业一齐倒闭,从零配件供应商到终端渠道分销商,一个汽车制造业岗位可以带动7.5个相关领域岗位,因此在最坏的情况下,将会有超过250万人失业。通用汽车的破产是一个最大的象征,代表美国制造业的衰落,曾几何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鼎盛期,世界每五辆汽车就有四辆是由美国人制造的,这一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由于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奥巴马最近悲观预计,美国的失业率可能在年底超过10%的警戒线。
  
  一面是货币供应量大增,另一面是制造业不断衰退,此消彼长,钱越来越比商品多,不出一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将大幅飙升,此时美国能够实行的唯一策略就是通过货币贬值来减轻自身的债务压力,所以对于美国来说,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是一回事,那时的美元将对内对外一齐贬值。由于美元仍旧是世界货币,因此美国将把自身的问题转嫁给全世界人民,这就是全球通胀的本质。中国所能作的就是尽快将汇率市场化,这样才能有效防止美国继续用越来越不值钱的“绿纸”换回中国的财富
  
  中国不会发生超级通胀
  
  但在中国将要发生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如果说中国会出现通货膨胀,就等于说中国会出现商品的生产和供应不足,购买力大于供应能力的情况。这种情况会出现吗?概率极小!中国一直以来面临的问题就是内需不足和生产过剩,特别是终端消费品的生产能力大大的过剩,可以这么说,这个老问题不仅过去的二十年没能解决,未来的十年内也无法解决。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过剩的“中国制造”将持续供给全世界人民消费。上一轮通货膨胀仅仅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即使在CPI达到8%的高位之上,白色家电还在打折促销,消费类电子产品也一直在降价。
  
  可是由于中国CPI计算的特殊性,就算终端消费品价格下跌,只要食品价格上涨,还是会表现为通货膨胀的假象,那么食品价格会上涨吗?有可能,但不是坏事而是好事。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产品价格就被低估了,最近几年粮食连续大丰收,这更压低了农产品价格。就像小说《多收了三五斗》中所描述的那样,农业丰收对于国家来说是好事,但对于农民来说却不一定。过低的农产品价格阻碍了农民实现增收,进而也抑制了内需的增长,所以才有人说,中国内需不足的问题,本质上是农民收入过低的问题。
  
  但是中国有不少“形而上学”的经济学家,仅仅依靠西方经济学理论就认定,由于M1和M2之类的原因,中国将发生可怕的通货膨胀,这种观点并不符合中国的实际。不过因为中国CPI畸形的计算方式,仅从数据上我们确实会发现通货膨胀的发生。换言之,虽然中国不会发生通货膨胀,但通胀的预期已经占据了主流舆论。
  
  低利率环境与资产价格的关系
  
  为了应对世纪大衰退的威胁,当前世界各国央行都将利率降到罕见的低位,这对于楼市和股市而言是最直接的利好消息。因为货币的成本从未像现在这么低,同时,虽然通胀还没来,但通胀的预期已经充斥了市场。我们可以用市盈率的角度来解释这一切为什么会发生。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盈利,因此市盈率的倒数就是资产的收益率。假设你手头正好有一笔闲钱,这时候一个朋友跑来问你借钱,他答应你按照一定的利率付费给你利息。如果是5%的利息就相当于这个买卖是20倍的市盈率,因为市盈率和收益率正好互为倒数。这是个很简单的算术,如果股价20元,每股盈利1元,市盈率为20倍(表明20年回本),其收益率正好是5%。如果他给你10%的利息,那么对应着10倍的市盈率;如果是1%的利息,那就是100倍的市盈率。
  
  现在我们来计算一下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所对应的市盈率是多少。居民活期存款利率是0.36%,对应的市盈率是278。居民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是2.25%,对应的市盈率是44。可是当前银行股的市盈率才多少?例如,某银行的市盈率只是14倍,换言之把钱存在该行的收益率是买其股票的三分之一,如果你是存活期,那么收益率只是买其股票的二十分之一。一旦老百姓都明白过来这个道理,银行股的估值水平将在现有程度上翻三倍。目前沪市整体市盈率只有23倍,如果上升到44倍,那就意味着沪指将突破5000点。除此之外,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樊纲表示,为了确保经济持久复苏中国央行将在未来2-3年内坚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他说,短期内物价上涨还不会成为中国货币政策的关注重点。换言之,银行存款的高市盈率状态可能会长期持续。
  
  除了股票涨,房价也会上涨,虽然我们都知道目前楼价已经非常高,其租金回报率非常低,但只要租金回报率高于银行定期存款2.25%的水平,那么买楼出租是合算的买卖。更何况所有人都在预期通货膨胀的到来,到时候资产价格必定上涨,货币必定贬值。谁不尽早把手头的货币脱手,谁就无法躲过世纪通胀的袭击。
  
  一旦这些成为市场的主流共识,那么随着“反身性”的不断自我强化,用不了多久老百姓就会觉得,资本市场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对于形势的变化,会从最初的抵制、怀疑发展到后来的不确定和犹豫,最终会相信且确信不疑。
  
  需要再一次强调的是,虽然笔者并不认为通胀会发生,但并不否认通胀预期的发生,通胀可能是由农产品价格上涨导致的,而通胀预期必定将推高当前的资产价格,资产价格的上涨本身不会带来通胀,因为CPI中不包括股价和房价。
  
  资产价格上涨将导致贫富分化加剧
  
  未来最需要政府担心的是,每一次泡沫过后,社会的贫富差距就会进一步扩大化。穷人手头的财富基本上都是低收益率的银行存款,房产和股票相对很少。一旦通胀预期来了,资产价格开始疯涨,由于穷人无法享受到资产升值带来的收益,因此通胀的重担将全部由穷人来承担。而富人手头都是房产和股票以及黄金,这些资产的价格将轮番上涨。一轮折腾过后,全社会的贫富差距就这样扩大化了。
  
  由于穷人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可能买得起房子,于是满腔的怒火将发泄到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的头上,新闻媒体发现了这块市场之后当然也会加入推波助澜,可是这个问题基本上无解,因此政府所能做的就是严防银行信贷参与炒房炒股,这样即使泡沫终有一天崩溃,保证银行体系健康稳定就是最佳结果了。